第一千零三十六章:特長生的由來

雖然弄下去不少人,但是朝中現在還算不上人心惶惶,究其原因,也是沒有傷到他們的筋骨罷了,李敬玄之流,只是世家的皮肉,疼是會疼的,但是過上一陣子,或許他們會找到李敬玄的替代者,而後李敬玄就徹底的成了毫無用處的犧牲者,不管李敬玄在外頭有多努力的想要回到長安城,在外面有多兢兢業業的賺取功績,朝廷都會再讓他回長安,世族也不會再讓他回長安。

爲了一個李敬玄觸怒皇帝,沒有那個必要。

至於玄世璟,對於這個讓自己帶兵從安北都護府趕到河西去救場的人也沒有什麼好感。

這回是他在劉仁軌背後指手畫腳,那要是有下一次呢?他又會在誰背後捅刀子?這樣的人,除卻世族願意利用,下官願意攀附之外,不管是與他地位平等的,又或者是地位比他高的朝臣,都不會喜歡。

恰巧,當時玄世璟的官兒雖然沒有李敬玄大,但是對於李敬玄,他也不待見,官不如人家大,但是玄世璟有爵位在身。

至於與李敬玄相對的劉仁軌,雖然劉仁軌是被逼無奈,但是無疑,這件事讓玄世璟更加看清了劉仁軌的爲人,雖然當時是一氣之下上的奏摺,但是一軍之將,手握這底下十數萬將士的性命,卻是因爲自己懂了怒,便上奏朝廷請求調派一個不通軍事的李敬玄到軍中來指揮作戰,將十數萬將士的生命等同於兒戲。

這樣的人人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從之前劉仁軌在長安城做官就能看出一二,雖然是武將出身,但是爲人圓滑的很,不然也不會在朝中一帆風順平步青雲了。

這樣的人有能力,是個人才不假,朝廷也能用,但是在某些事情上要啓用這樣的人,還是要謹慎一些爲好。

不過這次劉仁軌帶着水師在倭國乾的事兒,的確是挺漂亮的,或許劉仁軌也知道,他和李靖一樣,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帶兵出征的機會了,再往後想要帶兵出來打仗,應該就沒有機會了,往後機會都是年輕人的,比如說劉仁願或者是裴行儉等這樣的人。

而以後大唐的水師的歸屬,勢必有劉仁願一份。

兩人在倭國並肩作戰,劉仁軌也十分看好劉仁願。

不過,現如今朝中發生什麼事兒,玄世璟也沒心思去管,反正他現在雖然是國公爺了,但是官位依舊是停留在一個從四品的官職,李承乾也說了,官職的事兒,到了時間,一定會上去的,所以玄世璟不擔心,且回莊子上等着吧。

在他眼裡,爵位比官位稍微值錢一些,爵位比官位難拿啊,他已經是國公爺了,還有什麼不知足的,作爲一個外臣,在爵位上,已經是到頭了,看看程咬金還有長孫無忌等開國名臣,到死不也是一個國公的位子嗎?玄世璟年紀輕輕,憑着自己的本事走到今天,得到這麼多東西,足夠了。

至少爵位可以傳下去,而官位不可以啊,官位可以憑着以後兒孫在官場上的努力去爭取,但是爵位這個東西,得拿命換,尤其現在大唐的爵位這麼值錢。

玄世璟回到道政坊的時候,晉陽還沒有從宮中回來,晉陽是帶着玄澈進宮的,估計典禮結束之後,應該是帶着玄澈去看望李二陛下還長孫皇后了,想要回到道政坊,得登上一陣子。

今天要回莊子上的話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估摸着等晉陽抱着孩子從宮裡回來,天都已經快要黑了,要是長孫皇后留晉陽在宮中過夜的話,最早也是明兒個上午。

所以玄世璟連東西也沒讓下人收拾,只是叫上房遺愛和另外幾個兄弟一起去玄武樓吃飯喝酒去了。

這頓酒席吃的也有名頭,算是慶祝自家兄弟高升了,慶祝秦英能夠留在長安,也順帶着爲李崇義送送行。

“小璟,這轉過年來,我家那小子年歲也就差不多了,能不能送到你莊子上的書院去讀書?”席間,秦英看向玄世璟問道。

東山縣莊子上的書院的名聲早就已經傳開了,所以不少人都緊着把自家的孩子送到書院去,明德書院每兩年就只有五百個名額,名額緊張的很,想要自家孩子進明德書院讀書,不少人都想要走門路,只是找來找去,發現到最後,還是要憑着本事去考才行。

書院那邊,他們能走誰的門路?尤其是明德書院,從院長到先生,都是純粹的讀書人,性子剛直的很,走門路?到最後還是要通過參加考試,而考試的試卷批閱都是糊名的,成績也要公佈出來,怎麼走門路?

至於在卷子上做記號什麼的,萬一落在別個先生手裡,直接就給丟垃圾桶裡去了。

不過門路也不是不好走,明德書院每年還有十幾個特長生的名額留着。

純粹的書院是走不下去的,因爲玄家不可能一直純粹的掏錢補貼書院,所以書院要有自己的路子,這十幾個特長生,就看你有什麼特長了。

這就是一個給光明正大的走後門的機會。

一開始書院的先生們可不理解玄世璟爲什麼要這麼做,既然是要通過考試入學,那肯定是要保持公平公正啊。

“這世上哪兒有什麼純粹的公平公正?”玄世璟此言一出,倒是蕭瑀這個板蕩直臣最先點頭。

他的一生,大半數時間都用來踐行玄世璟的這句話了,到了這把年紀,能看不透徹嗎?

人糊塗一時,但是不可能糊塗一輩子,到了書院之後,蕭瑀也是越明白了,只是就他的人生經歷來說,他明白的有點兒晚,要是早明白,也不至於被六次罷相,把人生過的跟個心電圖似的。

現在秦英都這麼說了,玄世璟作爲秦英的好兄弟,自然不能拒絕秦英的這個提議。

但是不知道秦英家的小子能耐怎麼樣。

“兄長也知道,書院每年都是靠着考試錄取學生的,不知道侄子的學識如何?要是學識不成的話,就只能走特長生的路了,不過特長生進了書院之後,能不能吃得開,就得看他的本事了。”玄世璟也是將情況如實相告。

第三百二十九章:動起來第六百二十五章:人心不可褻第四百七十五章:嫁妝那些事兒第四十一章:責任第九百一十一章:遲來的正義從來不是正義第五百一十章:平和的日子纔是最珍貴的第四百四十七章:安心養老第一千四百一十章:隱瞞消息第一千三百章:來俊臣去莊子第四章:隋末舊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什麼辦法第三十六章:回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被遺忘的“鄭家人”第五百九十一章:假斥候第六百三十八章:爲國庫斂財第二百九十三章:士子第六百五十三章:權臣的無奈第六十九章:茶館遇故人第四百九十六章:國之重器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收尾第八百九十四章:世家,鄭半朝第七百零九章:遛彎第一百五十七章:神侯府的機會第七十一章:李愔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死亡第四百八十五章:打李孝恭的主意第四百九十章:有客來訪第三百四十五章:高句麗這塊肉第五十九章:悔第七百八十六章:癖好第五百二十五章:閱兵?第四百零六章:過不去的梗第九百六十九章:半夜急召第八百四十六章:人越大,膽越小第五十九章:雲來樓宴會第三十四章:置氣?第三百七十二章:水計第九百五十七章:高季輔的善意第三百三十七章:所夫孫必須死第一百八十一章:商州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權衡利弊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危機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知進退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長安落腳第三百八十四章:受降(下)第六百五十六章:長安大事件第四百二十五章:人各有志第二百八十三章:離開第二百九十五章:半夜覓食第九百七十六章:穩住後方第三百八十二章:將污進行到底第六百二十一章:惑敵之計第四十六章:三寶第五十五章:探案?第四百五十七章:鄭家與鄭安第四百一十一章:與商人的會晤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位置越高,私心越大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皇帝不是那麼好糊弄的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深究第八百零一章:考前第四十三章:詩酒本應趁年華第五十四章:趙元帥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提醒第十四章:意想不到第四百四十一章:李家宗族第二百二十五章:再提秦嶺第六十一章:良心好痛第六百二十六章:楊福到訪第一百九十六章:破罐破摔第七章:出手第六百零四章:打誰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牽扯第五百二十九章:敲打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誰都貪戀富貴第六百一十八章:後盾強硬第八百六十八章:黃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親臨第一百六十八章:論奶媽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三章:泉蓋蘇文的想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登仙樓第六百一十四章:楊福、成勇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換個身份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登門拜訪第五百八十三章:該殺的殺第四百七十五章:嫁妝那些事兒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李厥回宮第五百四十一章:造船第一百零六章:程府行第三百三十章:小表妹的能耐第六百六十章:未知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千鈞一髮第八百零五章:抓人第二百三十二章:侯府管了宮裡的飯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登州查賬第五百一十八章:可以歇歇了第七十一章:斷子絕孫腳第九百零一章:書院的動靜第六十二章:東山縣第一百三十七章:李泰的懷疑第二百一十三章:不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