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亡了就亡了吧

“臣妾給陛下帶來一個消息。”長孫皇后說道。

“哦?什麼消息?”李二陛下的注意力成功的被長孫皇后說的消息吸引過來。

“吐蕃和倭國的使者現在都住在鴻臚寺之中,都已經見過承乾了,只是承乾還沒有把事情定下來,似乎是在拖着他們。”長孫皇后說道:“已經有朝臣託人帶信找上臣妾了,讓臣妾與陛下說說這事兒。”

李二陛下聞言,笑了笑,說道:“承乾還沒有着急,倒是一些朝臣急得不得了,現如今優勢是在咱們這邊,他們着什麼急?”

不少朝臣都希望大唐這邊是能見好就收,但是顯然,這回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不希望大唐就這樣收場,他們父子兩人,都想佔取更多的好處。

大唐強盛,尚且四方藩國都有覬覦,這說明什麼?他們還是不怕大唐。

那就打到他們害怕。

這一場戰爭打到現在,李二陛下心裡也很是滿意,兒子在朝堂主持朝政,有這樣的功績,他這個做老子的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至於下面那些大臣越過太子想要找自己的事情,也該是有個結果了。

等到大唐的將士班師回朝之後吧。

李二陛下心中已經做了決定。

“現在吐蕃和倭國的使者已經到了長安,那新羅的呢?”李二陛下問道。

長孫皇后搖了搖頭:“還沒聽說有什麼動靜,聽聞是程處默和恪兒帶着兵把新羅的王都金城給圍了,可能新羅那邊,已經派不出使者了吧。”

王都都被大唐的將士給圍了,這不就是等着滅國了嗎?

這才幾年的功夫?原本讓中原頭疼的三韓半島,轉眼間就要全都被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中了.......

一代一代的人打下來的結果啊。

前隋三徵高句麗,把高句麗打的夠嗆,到了武德朝的時候,大唐這邊有心無力,讓高句麗有了喘息的機會,再到如今貞觀朝,先是皇帝御駕親征,而後便是朝中大將去收尾,滅了高句麗和百濟,如今,新羅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這麼說來,新羅也要亡了。”長孫皇后說道。

“亡了就亡了吧,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李二陛下說道:“亡了也挺好,大唐在遼東那邊多出一道,也算是開疆拓土了。”

李二陛下作爲一個馬上皇帝,開闢大唐半壁江山的皇帝,心裡看的透徹,但是當他坐在皇帝的位子上去看事情的時候,有些事情,雖然看的透徹,但是不能這麼做,原先對於新羅百濟還有高句麗的時候就這樣,不管心裡想怎麼滅了他們,但是在朝臣的規勸下,還是要敞開心胸,接納他們,以彰顯大唐的氣度。

而現在滅了那三個國家,也是“迫不得已”啊,大唐的氣度有了,也給了你們諸多好處,但是你們不珍惜,還要進犯大唐,你們又不是大唐的親兒子,沒必要慣着你們,自己找的捱打,就算是跪着,也得挨完了,能不能捱過去,兩說。

“那那些想要找陛下的朝臣呢?”長孫皇后問道。

“無需理會。”李二陛下說道。

說起來,對於他們這會兒想要面聖,李二陛下心裡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也沒有說那種被人惦記着的喜悅,更多的,出發點還是爲了李承乾着想吧。

至於那些人,只是有了他們的想法,而他們的想法不能被李承乾認可,他們纔想起了後宮之中的皇帝而已,這樣的話,沒有什麼好高興的。

大唐東面和西面的戰爭進行的都很順利,草原上自然也就不敢妄動了,戰爭形勢不知不覺的都已經明朗了,他們還動什麼?自己往上送,找捱打嗎?

至於李敬玄,現在已經被李承乾勒令閉門思過了,大軍還未回來之後,李敬玄手中的所有權利,都被朝廷給架空了。

等到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就是李承乾要發落李敬玄的時候了。

李敬玄犯的事兒,不至於是死罪,只是再想要留在長安城,肯定是不可能了,現在三省的官員也在酌情商議關於如何處置李敬玄的事兒,等三省的官員商議出來之後,就會告知李承乾,再由李承乾做決斷。

在李承乾的受益下,關於倭國那邊的戰報並沒有隱瞞河邊麻呂,所以,倭國現在是個什麼情況,河邊麻呂也知道,正是因爲知道,所以他才着急。

大唐的水師不僅僅是那個自己在海面上遇到的叫做劉仁軌的將領過去了,還有個叫劉仁願的,率領着好幾萬的水師,也到了太宰府,而現在,大唐的水師已經拿下了太宰府,甚至是太宰府周圍的縣,唐軍的目的就是要在與倭國停戰之前,拿下太宰府所在的整個島嶼。

河邊麻呂這下是真的着急了,他通過鴻臚寺,想要求見李承乾,但是李承乾回絕了,說是暫時沒有功夫見他。

這擺明了就是推辭和拖延。

河邊麻呂心裡還在盤算着,要用什麼樣的代價才能打動大唐,打動李承乾。

一百萬兩銀子的事兒肯定不能提了,已經被人家嫌棄的不要不要的了,還提什麼?自己找釘子碰嗎?

可是,若是不用銀子做爲歲貢的話,那他們還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動大唐?

大唐現在已經拿下了太宰府,還要想辦法將太宰府從大唐的手裡要回來,然而,這樣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

若是唐軍在雙方停戰之前,將整個島都拿了下來,那他們再想要拿回來,可就難了。

其實大唐這邊也沒想要他們的島嶼,畢竟那裡離着大唐本土實在是太遠了,不方便治理,只是徒耗國力而已,所以,到最後大唐肯定是要放棄那座島嶼,而去換取另外一個地方的。

這個地方就是倭國的島根県,因爲大唐想要的那座銀山,就在島根県的範圍之內,而且,島根県的地理位置很好,在本州島的西南方,與金城的港口隔海相望。

新羅這回是翻不過身來了,肯定是要亡了,到時候新羅也會被劃入大唐的版圖之中。

第四百一十七章:選址第四十二章:野餐第一百一十五章:東宮屬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遇襲第六百七十九章:關於馮浩第二十九章: 玄明德與李承乾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你查任你查第四百章:開始第一百五十8章:岷州軍情第二十一章:所謂的幫助第三百五十八章:奪權第四百一十四章:熱鬧第一百七十三章:購置物資(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利錢第一百三十二章:岷州刺史第八百七十章:又死一個第二百四十三章:洗白白第九百七十三章:舉薦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走水第一百二十五章:李淳風與袁天罡第四十二章:小小分歧第二十一章:所謂的幫助第三百零五章:陵園第一百零四章:人心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是針對法華寺,而是所有的佛寺第二百三十一章:請老師致仕第六百六十二章:目的是什麼?第二白三十四章:出殯第九十一章:李二陛下的幸福生活第七十章:英雄救美?第五十九章:悔第四百七十章: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九百五十五章:被貶的于志寧第二百八十六章:一個和尚第一百一十七章:帶個公主逛青樓(上)第一百六十六章:暗中的動靜第七十四章:發現第九章:計定第一百六十四章:離間第六百零五章:適應第七十九章:印堂發黑第一百一十三章:太巧了!第八十四章:見胡商第三十章:手滑第一百二十七章:玄氏兩家第一百二十二章:以血煉丹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生殺予奪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帝王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代價第六百四十五章:歸途第二百九十一章:噩耗(上)第四十五章:馬周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鄭家家主的謀算第一百九十四章:摸底岐州第一百二十九章:易主的燕來樓第三百六十章:推心置腹第五百八十七章:雙方算計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所謂的黨朋第七十九章:印堂發黑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決心第八百九十二章:放線釣魚第二百五十章:寺廟財產第五百五十八章:誘餌第五百二十三章:最後的準備第五十七章:亂第八十三章:含元殿中第五十二章:翹班第五百二十七章:章程第六百四十八章:女兒安安第三百零七章:王宮議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自給自足,以戰養戰第五百三十章:新的元日(上)第五百五十四章:出征!第四百一十六章:高瞻遠矚第一千一百零三章:上工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八字一撇第三十四章:疑惑第三十一章:思量第一千零八章:套路第九百一十二章:種地公爺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波瀾第三百四十一章:半路截胡第四百九十二章:苦海無涯第一百九十五章:誰家的攤子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最大的破綻第五十二章:一號宅!第五十一章:看房第六百三十六章:主動權在手第三百二十七章: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五章:李淳風與袁天罡第六百三十三章:勢如猛虎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急流勇退第九百四十六章:放一馬第一百八十八章:失敗的父親第五十一章:官二代們的交集第四百八十六章:結束第一百九十章:關押張行成第六百七十二章:怎麼辦第四百三十章:狡詐如廝第五百七十七章:打建安城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