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禁賭脫身

杜荷見李世民解決當前之急,心情大好,也高聲道:“小婿總結前人經驗,發現賭博之危害,實在危害甚大其弊有五:第一、使得社會不安,影響我大唐安定”

李世民蹙眉道:“這也不盡然,會不會說的太嚴重了?”

他雖是皇帝,然對於賭博並不排斥,說白了他也是好賭的一員

李世民興趣極爲廣泛,狩獵、釀酒、書法、繪畫還有賭博,他最喜好的是雙陸棋,而且還是個中高手,歷史上還記載了他與大將軍薛萬徹賭佩刀的記錄實際上歷史上終唐一代,幾乎所有皇帝都喜賭博李世民和劉文靜在太原密謀起事時,就曾利用賭博輸財之計拉攏裴寂武則天和玄宗賭博尤甚,受其影響,官吏們也好賭歷史上有記載“唐時賭博之事,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以爲諱”

即便耳熟能詳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大文豪韓愈、劉禹錫,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都直言不諱的說自己好賭,而且還特地寫詩來說賭博的在唐朝賭博可以說是一種時尚

故而李世民朝並沒有頒佈禁賭的條例,直到高宗時期大唐律例纔有禁賭一項,然而上粱不正下粱歪,歷代皇帝都喜好賭博,士大夫、百姓哪有不效仿之理,禁賭一法,只是廢規

原來的杜荷嗜賭如命,但現在的杜荷卻因換了一個靈魂,對賭博者不懷好感,視“賭博”如毒蛇殭屍”避而遠之”聽此一問,也想起李世民也喜賭博,解釋道:“有些犯罪分子往往從賭博開始脫變”欠下賭債無法償還,因此鋌而走險,偷盜搶騙,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因還不起賭債而自殺、故意殺人、甚或綁架勒索等重大刑事案件發生歷史上因爲賭博而發生的惡劣事情,如宋愍公與南宮長萬,景帝劉啓與吳王太子劉賢”當可爲鑑”

李世民默而不語,這兩則歷史事件,他也清楚宋愍公與南宮長萬,景帝劉啓與吳王太子劉賢正是因爲賭博而上演了一場臣弒君,君殺臣的戲碼在春秋戰國時期,宋愍公與南宮長萬聚賭,兩人在輸贏間來了火氣”南宮長萬直接用棋盤把宋滑公殺了漢景帝劉啓與吳王太子劉賢也是一樣,再人因爲賭博時,發生了口角,劉啓拿起棋盤就將劉賢活活的打死了

此二事,直接導致南宮長萬起兵反宋,吳王劉濞爲子報仇,起兵反漢,鬧出了兵災類似的事情,歷史上數不勝數,但這兩例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杜荷續道:“故而小婿認爲,有些犯罪分子從賭博開始脫變,成爲罪犯、蛀蟲、人渣、敗類,對我大唐王朝的風氣有着很大的影響”

對此一解釋,李世民臉色肅然”顯然已經讓杜荷說服

“其二、破壞家庭的和睦,夫妻之間因對方賭博”夜不歸宿,致使生活無以爲繼,互相爭鬥,以至於感情破裂爲此鬧離異的事例也屢有發生其三、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所謂上粱不正下粱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先生,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直接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們的這種惡習直接造成對孩子在年幼時就好賭的不良影響其四、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許多人一旦賭博上癮,便割捨不下,形成惡性循環,夜以繼日,睡眠不足,白天干活沒心情,無精打采其五、令人墮落賭博輸了,能讓人瘋狂,贏了同樣讓人瘋狂,會養成人好吃懶做的心裡,對於國家的發展大是不利”

五條弊端,將賭博惡行,一一道明

李世民動容道:“賢婿真是有心了,朕也知豪賭不雅,但秉着小賭怡情的念頭,也未下令禁賭如今聽愛婿此言,方知想法有誤”明日朕便在朝堂上與重臣商議此事”他已然接受了杜荷的諫言,將此事視爲關乎家國的大事件處理了

杜荷道:“這人貴自控,岳父大人,乃當世明君,自我控制力無人可比不會因賭而喪失理智,甚至沉迷,可世人卻未必個個皆如岳父大人一般啊”他嬉笑着,一個高帽戴了過去

李世民被吹捧的心情愉悅,很臭屁的頜首道:“愛婿此話到是屬實,朕雖然閒暇之餘,也會賭上一賭,但絕不會爲一賭,而誤了國家大事”說着還捻了捻鬍鬚,一副我是明君,區區賭博,還不能讓我入迷失去自控的模樣

見李世民心情轉憂爲喜,杜荷試探道:“只是小婿贏的太多了,賭坊的人不認賬,糾集了一般人來找我們麻煩,那個賭坊的老闆走動用起了粗,最後昏了頭,還拔出了刀子要殺小婿呢”

李世民聞言勃然大怒叫喝道:“搗鬼在先,還有禮動手,那百勝賭坊的做法真是可恨之極*……”說着有些擔憂的望着杜荷道:“愛婿沒傷着?”

杜荷燦燦道:“小婿功夫還算不錯,倒是沒事,只走動手的那人教……”

李世民記起杜荷、房遺愛都是能夠上陣殺敵的猛將,而且武藝都是不俗,對戰賭坊的一些打手,當是綽綽有餘,當即道:“沒事就好,百勝賭坊如此囂張,給個教訓,讓他們記得我大唐律法不是擺設

杜荷見已經引起了李世民同仇敵愾之心,方纔道:“最關鍵的還是那個賭坊東家常百萬是長安知名的好手,武藝毫不遜色小婿,小婿以一招險勝與他,可一時間沒有收住手…………將他殺了”

“什麼”李世民神色動容,這鬥毆是小事,可殺人卻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便是在封建社會也是一樣,那雙虎目上下在杜荷身上巡視,不住的點頭道:“朕就覺得奇怪,你小子什麼時候變得這般羅嗦了,原來是在賭坊惹了事,探朕口風,找朕求救來了”

杜荷長長一揖道:“岳父大人聖明小婿確實走向岳父大人求救來了*……”

李世民……哼”了一聲,沉聲道:“你小子就是一個惹事的主,少跟朕來這一套將前因後果如實的與朕說來,過錯在你,朕決不姑息,但若你真是失手誤殺,朕也會酌情考慮”

杜荷懸着的心終於放下,李世民既然如此開口,自然會秉公處理,當即將進入賭場後的前因後果詳詳細細的說來,最後沉聲道:“此事也加堅定了小婿禁賭的決心,岳父大人你看賭坊爲了賺錢,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樣只會造成大的危害,而且賭坊是好事鬥毆者的聚集地,個個賭坊都養了大批的打手,一但出現類似小婿這種意外,則會再次發生相對的事情,小婿自持功夫在身,還勉強應對,換做他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杜荷這話最高明的還是將禁賭與自己進入賭坊一事連接了起來

一方面證明自己並非是有意在賭坊鬧事,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賭坊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印證了自己禁肆的提議是萬分正確的

李世民心知杜荷是不會說這種一撮就破的謊言,沉默片刻,道:“這般說來,此事確實錯不在你那常百萬多次對你狠下辣手,若不反擊,說不過去朕想不到小小賭坊,竟然混亂於此,猖狂於此,膽敢對我朝中大臣痛下殺手,當真是無法無天了”

當即李世民招來州府長史,瞭解了情況

翌日一早,正如杜荷所料一般

李世民的龍案上有着二十封以上的奏章狀告杜荷在百勝賭坊的作爲,說他身爲朝中大臣好賭有辱大唐風氣,鬧事殺人,罪加一等,理當重罰

李世民將兩份奏章往案几上一丟,冷笑的看着那二十幾個口執一詞的大臣

兩份奏章,一份杜荷提議禁賭,另一份是州府長史對於常百萬案例的最終判決書

兩份奏章就如兩計重重的耳光,狠狠的甩在了那二十多位大臣的臉上,打的他們是啞口無言

說杜荷好賭,他卻歷數賭博弊端,提議禁賭,並且將贏來的四十萬鉅款分文不取的贈送大唐,說他鬧事殺人,州府長史已經將案件斷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都是常百萬動手再先,他殺人不過自衛已經審清的案子,哪裡輪得到他們來指手畫舡

一個個告狀的人都如被閹了的茄子,一句話也沒有了

杜荷暗笑心道:“真當小爺是個糊塗蛋,你們想找小爺的麻煩,還差得遠呢”

接下來自然沒有人再敢提起此事,開始針對杜荷的禁賭提議進行討論

嫖賭向來都不被讓看好,尤其是魏徵、孔穎達這些正統的儒士是如此

在衆口一致下,大唐律法中加入了禁賭一條,並且傳令天下,指令所到之處:兩日內,賭坊停止營業,十日內整改,二十日後若再有賭坊存在,則依法嚴懲,決不輕饒

法令一下,長安城內大小十數家賭坊,相繼停業

那些飽受賭博危害的家庭,一個個都是歡喜無限

這也是杜荷樂意看到的結局,雖然歷史上許多偉人都好賭,但賭博終究不是一件好事本章已經完畢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大唐盜帥VIP。

第45章 找尋芳蹤第50章 公主郡主逛青樓抓姦第69章 大鬧妓院第15章 杜體字第11章 鬧鬼了第35章 搞個球隊玩玩第8章 我娶還不成嗎第41章 武媚孃的來襲第15章 驚人寶藏第32章 再遇武媚娘第33章 一鳴驚人第8章 我娶還不成嗎第72章 情深意重第49章 杜荷的寬宏大量第24章 萬馬踏營第30章 天馬神駒第1章 亂了套了第12章 一計服衆第37章 伏擊第38章 殺!!!第2章 阿史那社爾第3章 仁義道德值錢嗎?第48章 大殺四方第53章 升官,升大官第58章 誘敵來戰第29章 遠方的思念第22章 蛇以上鉤第38章 撤軍……對決第71章 老狐狸的剋星——武媚娘第34章 利在千秋萬代之事第23章 驅狼吞虎第18章 偷樑換柱第19章 西南、東北之事第36章 誰是黑手?第22章 禮物第34章 真正的幸福第12章 棋子第26章 老將心第4章 孫思邈終於到了第26章 舉世無雙的盛宴第38章 不平等條約第19章 俯首認罪第60章 心靈恐嚇第43章 提議閱兵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65章 愛國家,但更愛他第38章 針鋒相對第7章 齊王李佑第30章 誘敵深入第22章 長樂的心事第41章 悲劇的二武第38章 針鋒相對第3章 夜探機密第72章 達成共識第34章 保鏢杜荷第59章 駭人聽聞的消息第6章 目的是開戰第54章 對對子第34章 危機來臨第21章 在養中山狼第50章 可不可以叫老公第40章 決定一切的勝利第49章 青樓偶遇兩未過門的老婆第12章 手札到手第36章 紙是一把隱藏的利刃第3章 夜探機密第43章 試刀第19章 兩個後悔的人第38章 李世民腿軟了第50章 返回長安第61章 栽贓嫁禍第4章 父愛母愛第25章 武者之心第9章 吐蕃求和第2章 奸商牟利第43章 一個“美麗”的誤會第33章 大戰即來第59章 洞房花燭夜第14章 一招敗薛禮第2章 醉仙舫第4章 江南消息第46章 誘敵深入第28章 想娶兩個第29章 人工呼吸第62章 借刀殺人第28章 重要的密探第54章 真兇出現?第25章 機會第13章 黃瓜與冬瓜第2章 杜荷意取西域第3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15章 杜體字第13章 艱難的行程第4章 女皇成了情報頭子第12章 李世民的雄心第2章 貞觀十年第47章 難關第14章 找上門來第33章 高陽公主拒婚第57章 兵伐南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