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三司會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一次李林甫彈劾李適之與韋堅、裴寬、皇甫惟明等人營結朋黨的案子,牽扯進來幾十個人,短短几天的審查,李隆基已經默認了李林甫的處理,再興大獄,李適之等人都要被貶。
御花園中的牡丹嬌豔地向着豔陽,楊玉環抱着小皇子,她本來不願意理會朝堂的事情,但是因爲他的緣故,自己卻不得不對朝堂上的變化進行了解,上一次大案李躍就受到了皇帝的猜忌,這一次營結朋黨的罪名成立,那麼李躍無論如何也會受到波及。
懷中嬰兒瞪着明亮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楊玉環的臉面,輕輕地搖了搖孩子,楊玉環獨自轉身,抱着孩子離開御花園,看不出絲毫異樣的神情,仍然是那麼美,美的讓人陶醉。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李適之退了一步,並沒有讓李林甫放心,只要李適之還留在長安,就可能會對自己的權力造成威脅,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藉着這件案子,李林甫不僅要將李適之貶出長安,還要讓韋堅等舊臣徹底翻不了身。
聖旨傳下去,李適之被貶爲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韋賦貶爲巴陵太守,裴寬與韋堅、皇甫惟明都被長期流放至臨封,完全斷絕了李適之集團重要成員的翻身之路,韋氏家族的成員或貶或流放,都被髮配降職。
還有一道聖旨才引人矚目,隴右節度使李躍大理寺少卿的身份被罷免,李林甫已經計劃對李躍出手,不知什麼緣故,李林甫發現皇帝似乎刻意庇護李躍一般,上一次李林甫就準備將火燒到李躍身上,但是皇帝對此態度不鹹不淡,李林甫只好作罷。
但是這一次完全不同,營結朋黨,李躍是李適之的兒子,自然也脫不了干係,他上奏希望撤去李躍兼任的大理寺少卿之職,李隆基並沒有反對,李林甫只是在試探,既然李隆基沒有反對,他也就摸清了皇帝的心思,李躍擔任隴右節度使,掣肘吐蕃起着巨大的作用,況且李躍一直以來並沒有犯過錯,抓不到把柄皇帝是不會對李躍出手,雖然李適之牆倒衆人推,但是李躍卻完全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成了氣候。
李府中
有有一座廳堂叫做月堂,經常李林甫思考權謀對付政敵之時就在其中沉思,盤算中傷的計策,今天李林甫剛剛將韋家徹底絆倒,卻又坐在其中,他上奏撤去李躍的大理寺少卿之職,並沒有對李躍造成實質性的損失,身爲武將,大理寺少卿只是個增色的官職,可有可無,如今李適之已經不足爲慮,朝廷之內再沒人達到威脅自己宰相的位置,但是李躍就像一顆釘子,一直在李林甫心中盤之不去,仍然記得李躍此人,絕非池中之物,短短五年,就靠着自己的能力做到了隴右節度使的位置,讓他肆無忌憚地發展下去,難說在幾年之內不會再進一步,邊軍入將,本來李林甫推行的重用胡人爲將已經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但是李躍與王忠嗣兩人卻是異數,百戰百勝,未嘗敗績,威名天下聞。
現在李適之營結朋黨的罪名已經落實,皇帝正對李適之一黨的人有着排斥的心理,如果不趁着這個機會對李躍出手,再過一些時日,恐怕李隆基又想要提拔李躍,富國強兵,皇帝雖然崇尚道家無爲而治,放心地將朝廷大事交給自己來處理,但是他對軍事戰爭的熱衷卻是不可置疑的,尤其李躍不僅僅打仗厲害,還會賦詩作曲,風度過人,對於這種人,本就是李林甫黑名單上的人,更何況此人還是李適之的兒子,若非李躍遠在邊關,雙方素無交集,恐怕李躍早已成爲李林甫打擊的首要對象。
恰逢此時,李碩從門外走進來,看到父親心事重重的樣子,大爲不解,問道:“李適之一黨在長安的政治勢力已經從長安徹底除去,父親大人爲何悶悶不樂。”李碩親眼看到韋堅與裴風兩人被趕出長安的狼狽樣子,心中甚是得意,當年李碩就與韋彥裴風李躍四兄弟明爭暗鬥,今日與自己做對的人狼狽地被打倒,李碩心中當然暢快不已。
李林甫搖了搖頭,並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只是盯着遠處一顆看起來出現枯狀的盤曲老樹邊新長出來的樹芽,心中未免有些惆悵,擔任宰相十一年,打擊異己,排斥潛在威脅自己的人,一路風雨走到今天,朝堂之上再沒有人敢於自己做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其風光。
但是李林甫未嘗沒有擔心過,自己冤仇滿天下,這輩子的權勢隨着李適之被徹底貶出長安,
依然達到了巔峰,可是李林甫卻總是爲下一代擔憂,未雨綢繆,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女兒,兒孫滿堂,自己輸不起。
先不說,就是東宮太子與李適之之子李躍,這兩個人讓李林甫感受到危機,這危機不只在於自己,更多的是爲子孫後代着想,十年來李林甫費盡心機想要絆倒李亨太子之位,卻也一次次失敗,而李躍此人過去李林甫還不覺得棘手。但是通過這兩天的細細思考,李林甫才感覺到此人的可怕之處,年紀輕輕,卻比一般人都要謹慎老成,關鍵不在於李躍能夠打勝仗,而在於李躍能夠打勝仗同時不犯一丁點錯誤,讓李林甫無處下手,人性都有弱點,精通權術的李林甫更深知這一點,才屢屢在朝廷的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可是面對李躍這個才只有二十八歲的年輕人面前,李林甫有一種無處下手的感覺。
沒有破綻就要主動給對手製造破綻,李林甫不相信李躍在知道李適之被貶官,而且他的大理寺少卿被撤掉之後還回從容冷靜,無論如何,他也只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武將,年輕人容易衝動,武將大多有勇無謀,李林甫得出的結論就是等待李躍對此事的反應。
一旦他做出不冷靜的事情,李林甫的機會就來了,現在朝堂之內,李適之下臺之後,相席空缺,李林甫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門下侍郎、崇玄館大學士陳希烈補了宰相的缺。陳希烈此人博學,特別精通黃老之學,善於做文章。李隆基篤信道教,天寶元年,傳言有神出現在丹鳳門,人們以爲是老子降賜靈符,他上言證明是玄宗的德行,感動了上蒼。然而他的妄佞諂媚卻被皇帝視爲知音,由此兼崇玄館大學士,風味臨潁侯。
這種靠着諂媚以及花言巧語而得到皇帝寵信的官員比比皆是,牢牢抓住權柄的李林甫,看中陳希烈的柔和平易,並且得到皇帝的寵信,李林甫要專制,他的專制需要傀儡式的搭檔,陳希烈是最合適的人選。
朝廷的中樞機構整個都在李林甫的府中辦公,現在朝野之內,再無異聲,只要李躍出現破綻,還不是李林甫一句話的事情,想到這裡,李林甫忽而露出明媚的微笑,毫無疑問,這場宰相之爭,已經以完勝落下帷幕,是時候享受一下權傾朝野的滋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