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狀紙

李世民嘆了口氣,說道:“朕想問問,既然設兒都能調查出來,在座的各位難道查不出來嗎?”

不等別人回答,李世民又說道:“只怕是各位恐怕都不知道這種事。”

“說來也是三百文,三畝地,相對於一條人命來說,微不足道,不值得管,不用問,反正出不了啥大事。”

“但諸位吃俸祿的大人是不是忘了,這三百文對於這些狀紙上的百姓,就是他們的命?!”

大人這兩個字,李世民加重了語氣。

不知道是不是在暗示着什麼。

各位吃俸祿的大人忘記了!

是不是你們久居高位習慣了!

這三百文,可是尋常百姓的命!

李世民的話,像是驚雷一般在大殿內炸響。

“各位大人,怎麼不說話了?”

李世民緩緩說道:“我不知道各位大人看到這張狀紙是什麼樣的心情。”

“朕的臉上臊得慌,臉燙啊!”

俗話說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從來沒有什麼完美的人。

明君之所以能被稱爲明君,不是因爲他們一點錯誤都不會犯。

而是因爲他們在出現錯誤時,能夠聽取別人的話,及時改掉他們的錯誤。

很顯然,李世民便是如此。

秦壽原本以爲的震怒並沒有出現,恰恰相反,李世民反而拿着這件事,檢討起自己和朝廷的過錯。

這是秦壽萬萬沒想到的,同時也稍稍轉變了一些,對於李世民的看法。

“兒,你擡起頭。”

WWW▪ тт kΛn▪ ¢Ο 李世民在說過這些話後,又把視線移向秦壽,說道:“這件事,你做得對。”

“是朕在這件事上做錯了。”

“譁〜〜”

此言一出。

頓時叫所有人都驚呆了。

李世民。

大唐皇帝。

當今的至尊。

居然認錯了,而且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對他的兒子認錯了。

這下子朝堂可徹底炸開了鍋。

李世民認錯並不稀奇,前不久甚至還被魏徵逼着寫了罪己詔。

但那是爲了國家大計,爲了祈福,李世民才寫的,而且最終也沒有昭示天下。

而如今,僅僅是爲了一個打人的案子,陛下原本是要斥責秦壽,結果卻變成了斥責文武百官,還斥責了自己,並且跟秦壽認了錯!

這完全可以說是大唐歷史上,不,甚至從古至今的歷史上第一遭!

秦壽愣了片刻,看向李世民,卻發現後者一臉愧疚。

當然,秦壽自然不會有恃寵而驕,他趕忙躬身行禮道:“不,父皇整日操勞國之大計,這些事傳不到父皇耳中,並不是父皇的錯。”

李世民擺了擺手,看向秦壽的眼神中多了一些讚許。

當初是他一心鑽進了牛角尖,太過擔憂奪嫡的事,甚至想借此事調查清楚黨羽劃分,但偏偏忽視掉了最基礎的事情。

這些罪狀是真實存在的,是真正能將一個平民百姓逼上絕路的事。

不對,應該說李世民發現了,只不過久居深宮,他忘記了,忘記了三百文真正的價值。

“謳兒,這封狀紙,朕就收下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說道:“朕要把這封狀紙裝裱起來,掛在書房內,時刻提醒朕。”

“民乃立國之本!”

好一個民乃立國之本。

這句話,聽得秦壽心神一震,他萬萬沒想到,這件事能夠在李世民的心中上升到如此的高度。

狀紙,被李世民收了起來。

而後,李世民回到了皇位上,並未坐下,他的視線在所有文武百官的臉上一一掃過,朗聲說道:“自今日起,朕要看到長安城內近一年內所有的狀紙,無論事務鉅細,哪怕只有一文錢!”

“都要給朕呈上來!”

秦壽:“……”

不是,自家老子這是瘋了?

近一年內所有的狀紙,那得成千份,你看得過來嗎?

這本來朝堂上的事務就夠繁忙,國計大事還顧不過來,還有心思看這些?

不過父皇要重抓此事的心確實是好的。

“陛下,朝堂事務繁多,如此一來,怕是會給陛下添加諸多負擔。”

這種想法當然不止秦壽有,其餘的大臣亦然。

這不,就有人率先出口勸阻。

就連一向剛正不阿的魏徵,也覺得這事不妥,聽到這話,頻頻點頭。

李世民勃然大怒道:“你的意思是,就放任這種事了?”

“這…”先前出言的大臣頓時語塞,悻悻地退回列中,不再言語。

此時,杜如晦嘆了口氣,緩步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爲此事要管,但是陛下光是朝堂上的事就已是堆積如山,劉大人是擔心陛下龍體。”

“恩。”李世民自然知道這事的可行性比較小,所以他一開始就沒有真的打算自己來看,如今杜如晦出言勸阻,正好給了李世民一個臺階。

“既然如此。”李世民嘴角勾起一絲微笑,視線挪到了秦壽身上。

秦壽先是一怔,而後心中大叫不好。

果不其然,李世民接下來的話,叫秦壽更是頭疼了。

李世民說道:“那此事便交給溼王去辦,待王長安書局的公務做完後,李靖你便將所有狀紙收羅起來,送到謠王府去。”

意思很簡單,你在這甘露殿上一點面子都不給你爹我,那我就給你找點事做。

你不是喜歡懶散嗎?

我偏不讓你懶散,還得找個你拒絕不了的工作讓你去。

秦壽:“???”

如果李世民不是皇帝,秦壽完全會忍不住跳腳罵娘。

無奈之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誰讓他一開始就扯出大義這個旗號。

但說起來,這何嘗不是給秦壽委以重任,既然讓秦壽去審覈狀紙和卷宗,那麼勢必就等於給了秦壽一些權力。

雖然很小,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權。

而且李世民心裡很清楚的是,狀紙中狀告無果的大多是那些七宗五姓的人犯事,錢權交易下,狀告也就不了了之。

秦壽若是去辦這些事,就等於站在了七宗五姓的對面。

這招,可謂是一石二鳥。

“兒臣…”秦壽無奈地躬身道:“領命。”

聽到這話,李世民心滿意足地坐回皇位,而後把視線落在李承乾的身上。

既然秦壽沒做錯,那麼這場風波,就只有一個人做錯了。

那就是東宮。

第313章 洗刷恥辱第280章 沒人打理第49章 栽跟頭第57章做得隱蔽第167章天機不可泄露第140章一絲寒意第141章徹底拔除第5章抱着箱子的是誰第289章硝石山第131章 激動的心情第410章 凱旋第209章機會第86章動手第440章 躺槍背鍋第336章 看不下去第34章傳聞第108章 到場第99章對手第67章拜見長樂公主第265章眼神對視第332章 說一不二第501章 一起賞月第86章動手第167章天機不可泄露第436章 沒有一點反應第307章補償第299章恭敬行禮第186章花瓶第281章 勤學好問第11章心裡不踏實第257章 殺出一道血路第78章敵意第446章 不會謀反第38章生意擴大第283章氣息撲面而來第278章 講究第359章 石碑第61章一臉擔憂第135章恭喜第37章心血來潮第201章埋怨第463章 天不怕地不怕第81章 修繕第233章安穩第343章 逆子第392章 金錢收買第208章習兵法第287章故意爲之第416章千金難得第354章 敲詐勒索第350章 意中人第251章 犧牲了第262章一世平安第140章一絲寒意第225章統治者第160章 大開眼界第161章 仰慕者第385章 太神奇了第20章先行告辭第508章 大功告成第95章嚇得花容失色第286章奇蹟再次上演第375章 投降了第153章 波瀾不驚第383章 搗亂第402章 腦疾第424章 計劃第477章 高價第344章 能文能武第364章 喜憂參半第388章 報效國家第40章當然不嫌棄第34章傳聞第8章 相信自己沒有錯第420章 察言觀色第447章 訓練第469章 沒糧食了第88章八卦事第488章 靠不住第379章 聖旨第32章栽培第77章打了個寒顫第486章 好拿捏第423章 皇親國戚第500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296章表情誇張第489章 遺臭萬年第264章流放第375章 投降了第263章出言諷刺第404章 天災之年第135章恭喜第228章防備之資第238章罵我第443章 和親第417章 喜笑顏開第387章 不見任何人第282章渴望第178章口誤第88章八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