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論分封制

五更之前,太極宮內,已經聚集了大批官員。

魏徵進來之後,分別和他們打招呼,然後就立在一旁等待。

又過了好一會,李世民終於來了,開始宣佈朝議正式開始。

“陛下,開春已經有一個月了,長安及其周邊州縣滴雨未下,臣擔心真的會有旱情。”房玄齡首先出列,說出自己要商議的內容。

魏徵並沒有心急,繼續等下去,哪怕是等到最後,他也得把這篇文章,念給衆人聽。

聞言,李世民瞬間想起,當時李憶安說過的話,開春河北道先旱起來,夏季就輪到了山東。

現在連長安也滴雨未下,其他地方只怕也差不多了。

“臣最近得知,長安的糧價,比起平時普遍地漲了一錢,可能是受到沒有下雨的影響。”裴矩上前說道。

他終於發現,旱情這件事,貌似也被那位先生說對了。

雖說糧價上漲一錢算不上什麼,但漲價這個勢頭已經開始冒出來,以後還會繼續漲價。

“臣提議,現在糧價還沒有大幅度上漲,朝廷應該繼續購置糧食。”

杜如晦拱手說道:“如果真的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春季河北旱,夏季山東旱,連續數個月來,上百萬百姓就算有餘糧也吃完了,只能等着朝廷的糧食來救濟!”

李世民臉色一沉,去年他們討論過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是暫時購置一部分,就擱置了。

現在開春一個月,還沒有下雨,情況是真的嚴重起來。

“裴公,購糧一事,就麻煩你了。”

李世民又說道:“另外,馬上安排人去河北等地查探,如果旱情真的越來越嚴重,馬上回報。”

“是!”

裴矩鄭重地點頭道。

這件事,算是商議結束。

“陛下,關於分封制這件事,臣認爲還需要商議。”

此時,蕭瑀拱手說道。

魏徵微微擡起頭,心裡暗想來了,終於來了。

貞觀元年,分封制正式展開討論,其中最上心的就是蕭瑀,儘管這一舉措遭到杜如晦等人的反對。

歷史上的李世民在這次失敗後,其心不死,斷斷續續地又不斷提起這件事,在貞觀十一年,直接開始分封諸王功臣,但遭到馬周等人的反對,最後不得已的取消。

“臣認爲,這件事沒必要再議論,分封制已經是過時的制度,不合適大唐。”長孫無忌首先說道。

“秦並六國,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四百餘年,魏晉廢之,不能永久。”

蕭瑀馬上反駁說道:“臣認爲,封建之法,實可遵行。”

杜如晦一臉嚴肅地說道:“周行分封,有春秋戰國之亂,漢繼承,導致了七國之亂,分封諸侯,是國家滅亡的隱患。”

蕭瑀又說道:“天下之大,國家不能直接統治,分封諸侯,能夠爲陛下鎮守一方,保護疆土,交納貢賦。如果遇到國家危亡,外族入侵,諸侯也能馬上響應,保護大唐,共御外敵,如何不可?周春秋戰國、漢七國之亂,在於當政者沒能穩固各諸侯國的關係。”

房玄齡再也聽不下去,拱了拱手道:“周朝前期,的確是四海昇平,但是到後期呢?諸侯叛亂,爭奪天下,纔有了秦的大一統。漢朝時,七國之亂後,推恩令頒發,分封名存實亡,才能延續至四百年,魏晉看到其弊端,纔會廢除。”

“可是廢分封立郡縣的朝代,都不能長久!”

“秦行暴政,註定不得長久,魏晉動亂未能平,內憂外患,怎能不滅?蕭尚書一直堅持分封,難道也希望大唐和漢一樣,只有四百年嗎?”

“我沒有,你不得胡說!”

……

聽着他們爭吵起來,李世民感到頭疼,他們吵到最後,甚至還有些放飛自我,開始語無倫次起來。

他們都是爲了政體,爲了大唐的好,李世民還不至於因爲一兩句說錯的話,而責罰他們,就是不知道要如何收場。

“陛下,臣近日得到一篇極好的文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魏徵知道,他們爭吵得差不多,就輪到自己上場了。

先生,今天就由我老魏,幫你們驚豔整個朝堂。

魏徵甚至能預想到,等會他們目瞪口呆的場面。

他的話,恰到好處地打斷他們的吵鬧,聽到他可以解決這個麻煩,衆人都瞧了過來。

“魏卿有什麼好文章?呈上來吧!”李世民淡淡地說道。

“這篇文章,唯有念出來,才能讓諸位歎服,請陛下同意。”魏徵懇求道。

“你念吧!”李世民點頭道。

“是!”

魏徵不緊不慢地從懷裡,把馬周的文章取出來,徐徐開口: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魏徵的聲音爽朗,念得抑揚頓挫,富含感情,長篇大論,全部讀下來,他也感到口有點幹,嚥了嚥唾沫,擡頭道:“陛下,臣讀完了。”

說着,他快速看了一眼四周。

果然,他看到蕭瑀和杜如晦等人,此刻全部呆住了。

甚至是李世民,也“騰”地站了起來,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腦海裡彷彿還在迴盪着剛纔魏徵的聲音,以及文章裡面激盪人心的內容,可以震撼心靈。

特別是那一句“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後可以理安”,李世民聽完了,久久未能反應過來。

除此之外,還有“失之於制,不在於政,周事然也”,“失之在於政,不在於制,秦事然也”等句,直接把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問題講到實質方面。

寫到郡縣制好處的時候,還有秦有叛人而無叛吏,漢有叛國而無叛郡。

觀點、史實、論據和論證,融會貫通,言簡意駭,渾然天成。

在場參與爭論的人,都是大文士,大有才能,他們的分辨能力,自然是極高的,這一瞬間也被如此文章徹底鎮服了,內容引經據典,觀點鮮明,直接切中他們所爭論的焦點,直擊分封制的要害,把蕭瑀的驕傲,打擊得支離破碎。

杜如晦等人的辯駁,雖然有道理,但軟弱無力,不起作用,但和這文章對比起來,完全不是同一個層次。

那雄辯的力度,算是直接吊打杜如晦等所有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還可以這樣反擊。

在魏徵的話落下後,太極宮內,一片安靜。

唯一的聲響,可能是他們略顯得粗重的呼吸聲。

震撼!

他們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陛下!”

魏徵看到他沒有反應,又喊了一聲。

“朕……”

李世民恍惚了一下,意識到自己失禮了,坐回榻上,凝了凝神,又道:“魏卿,你這文章,是誰寫的?”

“這篇文章,名叫《封建論》,其作者陛下也認識。”

魏徵迴應道。

“難道是魏卿你寫的?”

李世民震驚地問。

魏徵還有這種才能,可以寫出如此經典的文章。

在以前,他們都沒發現,好你個老魏,隱藏得那麼深。

你這是要靜悄悄寫文章,然後震驚所有人的節奏嗎?

“不是,臣昨天剛從先生那回來……”

魏徵的話還未說完,李世民便腦補出來,激動地問:“難道是先生寫的?”

又是李憶安!

所有文臣,一片哇然!

第140章 鬧上門第342章 彌勒教和摩尼教第129章 那就罰點錢第442章 自衛戰第258章 大凶第280章 你沒有資格第434章 屯鐵山第410章 首次對戰第488章 父母的離開第243章 我有一侄女,可許配先生第260章 防疫措施第264章 李良平的悲劇第107章 旗袍第484章 空襲第19章 溫香暖玉第81章 反壟斷第297章 我叫李憶安第94章 一抹綠光第287章 還敢闖茶山第294章 阿水被打第1章 算命先生第488章 父母的離開第481章 囂張的祿東贊第199章 程咬金的牛肉第224章 弓弩第150章 關門,放長安四害第219章 同歸於盡第151章 碰瓷第366章 難道是她?第153章 感情裂縫第250章 不堪一擊第454章 佛經第44章 神兵利器第361章 人找到了第490章 茯苓的坦白第129章 那就罰點錢第301章 不知道怎麼評價第393章 投誠的家族第191章 三次道歉第245章 神秘玉牌第58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347章 控制盧家第51章 君舟民水第196章 宣傳第163章 情敵第66章 敲詐第484章 空襲第249章 好香第327章 嘆衆生不肯回頭第453章 被發現了第225章 這弓弩真過癮第325章 天王再現第365章 不得不走第350章 臣要去西南第239章 浮力第65章 世家的報復第253章 論禪之前第153章 感情裂縫第186章 李憶安必須死第122章 裂縫第414章 佔據大營第304章 強勢第250章 不堪一擊第254章 傳衣鉢第301章 不知道怎麼評價第340章 下馬威第487章 打臉第182章 木葉天目盞第413章 樑師都已死第471章 去終南山第258章 大凶第454章 佛經第453章 被發現了第83章 第一本白話文小說第121章 挑撥離間第413章 樑師都已死第134章 宇文妍的秘密第74章 世家的憤怒第89章 廣而告之第147章 怒不可遏第172章 恐怖狼主第370章 去西南第273章 神棍第263章 真的成功第143章 如有雷同,不勝榮幸第181章 想不想報仇第357章 事出反常第353章 死人第367章 薛仁貴和蘇定方第8章 家喻戶曉第146章 好詩好詩第321章 丈量土地第103章 偷竊第194章 放榜第117章 遇事不決,請教先生第166章 王家的暗示第181章 想不想報仇第120章 你這是欺君?第278章 茶山被搶第360章 母子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