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

樊子蓋孤舟逃往漢江北岸,江北正是隋軍大營,隋軍兩位大將崔弘度、劉仁恩就在此紮營,隨時待命入樑。

船一靠岸,樊子蓋顧不上搭上踏板,就提着已被江水浸溼的袍服,上了江岸,對營門戍卒喊道:“快報崔總管,樑國兵變!”

崔弘度、劉仁恩得知樊子蓋突然來到,知道必是江陵出事,連忙把樊子蓋請進中軍大帳,樊子蓋氣喘噓噓,做到椅子上,一邊用手擰着袍子上的水,一邊說道:“總管快快出兵,樑國生變,四處戒嚴,民心大亂。”

崔弘度道:“子蓋走時,可見伏兵?”

“我渡江時,大將軍戴僧朔已被殺害,蕭瓛之輩豈是隋軍對手?”旁邊有士卒端上水來,樊子蓋拿起瓷碗,喝了口水,又道:“樑國臣子必將逃往陳國,不足掛齒。我所擔心是江陵百姓之中,謠言肆意,人心向陳,後患無窮。”

“既然如此,我即刻點兵。”崔弘度起身傳令,各營點兵,即刻準備拔錨起航,渡江收復江陵。

樊子蓋、崔弘度、劉仁恩率水軍乘船渡江,此時江陵百姓多已逃亡陳國,少數百姓不願背井離鄉,還在惶恐不定,崔弘度傳令各軍,遇到流離百姓,只准好言相勸,不得搶掠殺戮。隋軍沿途安撫,厚待滯留江陵的百姓。

樊子蓋率一支人馬,正往前走,尋找流離百姓,忽見前面過來一支樑國兵馬,爲首一人,正是七王爺蕭瑒。衆所周知,蕭瑒與晉王楊廣交情深厚,一心向隋,此番逃離,蕭瑒拒不與蕭瓛等人投奔陳國,而是招撫百姓歸順大隋。

蕭瑒言道:“樊大人哪裡去了,我已找你多時?”

樊子蓋道:“我見館驛有兵馬戒備,知道江陵要生變故,故而到江北大營搬兵。”

“既然隋軍已至,東岸、南岸皆有遺留百姓,你我分頭安撫,並呈報大隋皇上,早日收復江陵城。”二人立刻分頭行事,不盡細說。

安平王蕭巖、二王爺蕭瓛帶領親陳國的將士和百姓投奔陳國,但走的匆忙,人多船少,多數百姓還是滯留在了江陵。幸好七王爺蕭瑒、樊子蓋等人沿途招榜安民,接濟百姓,纔是的樑國一場風雲,漸漸煙消雲散。

隋文帝楊堅於大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九月收復江陵,改稱荊州。大隋吞併樑國,國土越過漢江,臨近長江。同時,樑後主蕭琮在京城大興退位,改封柱國,進爵莒國公,西樑傳帝三世,立國三十三年,就此終結,史稱西樑。後有南宋陸游做《荊州歌》懷古感嘆:

楚江鱗鱗綠如釀,銜尾江邊系朱舫;

東征打鼓掛高帆,西上湯豬聯百丈。

伏波古廟佔好風,武昌白帝在眼中。

倚樓女兒笑迎客,清歌未盡千觴空。

沙頭巷陌三千家,煙雨冥冥開橘花。

峽人住多楚人少,土鐺爭餉茱萸茶。

西樑滅亡,樊子蓋陪同留在江陵的最後一位宗親七王爺蕭瑒一起返京。當年蕭瑒入京,與晉王楊廣最爲要好,返京之後,先到了晉王府,看望楊廣和蕭珺。

三人同坐客廳,蕭珺抱着剛出生的小皇孫,皇孫取名楊暕,幾個人寒暄一番,蕭珺言道:“前日你姐夫已經上表奏疏,爲你奏請官爵,皇上恩准加封衛尉卿、進爵陶丘候。至於府邸你姐夫已經去安排了。”

蕭瑒道:“承蒙姐夫、姐姐關照,小弟還有一事,要求姐姐幫忙。”

“儘可說來。”

“上次來京之時,曾在王府花園,賞月作詩,尚有印象,對那蘭陵公主長記於心,聽說蘭陵公主仍未婚配,勞煩姐姐牽個紅線。”

蕭珺笑道:“上次看你們兩個就眉目傳情,豔詩逗趣。原來七弟心中竟如此鍾情,至今還想着那蘭陵公主。”

“所以要請姐夫、姐姐出面,幫着撮合一番,成人之美。”

楊廣道:“王妃明日正巧要拜見皇后,到時幫你捎上句話。”三人大喜,不做細說。

到了次日,獨孤皇后召集王妃和皇室女眷到暢春園觀賞秋菊,這暢春園內秋菊盛開,花香四溢,黃白兩色,交相對應,一派金秋時節佳景,令人美不勝收。

獨孤皇后言道:“這些深秋盛開的秋菊,都是從洛陽進貢而來,正逢花開時節,叫大傢伙一起賞花。”

太子妃元氏問道:“母后既然如此愛花,何不把江南的花也搬入暢春園,攬四方芳草,匯聚一園。”

“嗯。”獨孤皇后點了點頭,又問道蕭珺:“蕭妃,你是江南人士,說說這暢春園擺些什麼花好?”

蕭珺心裡正打算幫蕭瑒和蘭陵公主牽個紅線,若有所思的說道:“孩兒到覺得暢春園不缺鮮花,反倒缺些江南才子映襯園林。”

獨孤皇后笑道:“久聞江南才子儒雅風情,到從未見過這樣情懷的男子。”

“孩兒府上到有一個,純情江南才子。”

元妃嬉笑道:“妹妹還敢揹着晉王偷養江南才子啊?”

“唉呀,元妃姐姐誤會了。”蕭珺辯解道:“我說的江南才子,乃是自家兄弟蕭瑒。”

獨孤皇后問道:“我大隋朝國風多了幾分勇悍,但少了幾分文雅,如有這般江南才子,理應爲國家所用。”

蕭珺見獨孤皇后對江南男子沒有什麼排斥,便言道:“蕭瑒曾在晉王府上與蘭陵公主互做詩詞,對蘭陵公主一見傾心,孩兒想斗膽幫這二人牽個姻緣,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好啊,如果楊阿五能相得中蕭瑒,不如就成全一對才子佳人。”

說歸說,在一旁的元妃可是極力反對,元妃是北方人,素來對江南人冷眼看待。一聽蕭珺提起親事,也說道:“阿五妹妹自幼長在北方,純樸豪爽,哪像南方人那麼風流倜儻,恐怕還習慣不了呢。”

獨孤後問道:“以你之見,阿五到是嫁個什麼樣的男人好?”

元氏說:“當然是咱們北方的男兒,而且也有胸懷錦繡者。孩兒以爲太子親衛柳述,名門之後,才幹出色,也是個上乘的人選。”

“嗯,你們說的兩個人,都很中意,哀家回去給陛下商量一下,不如就選個日子,親自測測這二人,看看誰能當上駙馬。”元氏連聲稱好,蕭珺在後面低頭不語,只是心中怪怨,本來一樁好事,沒想到元妃又給自己添了麻煩。

賞過暢春園,蕭珺回到府上,晉王楊廣正在翻弄一本書卷,見蕭珺回來臉色不好,隨口問道:“愛妃怎麼了,臉色如此不佳。”

蕭珺言道:“今日賞菊,我向母后提了蕭瑒與蘭陵公主的聯姻之事,誰想太子妃又舉薦一個柳述,挺好的事,又弄複雜了。”

“母后如何說?”

蕭珺道:“母后說要讓皇上親自測試二人,選一優秀者迎娶蘭陵公主。”

楊廣放下書卷,走到蕭珺跟前,說道:“這有何難,上次蕭瑒入京時,我就向父皇說過。那時蕭瑒來的匆忙,父皇母后還未見識蕭瑒的才華。如今母后恩准,就讓皇上親自看看,誰家的兒郎是做駙馬的人選。”

蕭珺點了點頭:“爲今之計,也只能如此。”

……

獨孤皇后回去給楊堅一說此時,楊堅大喜,立刻召蘇威、高熲兩位宰相到寧安殿議事,二人拜畢,左右賜坐,楊堅便把蘭陵公主招親一事說了。蘇威言道:“臣以爲此事須慎重,元妃舉薦柳述,乃是仰仗太子;蕭妃舉薦蕭瑒,乃是仰仗晉王。二人比試招親,只恐使太子與晉王兩位殿下失了和睦。”

楊堅道:“自古帝王,皇子有嫡庶爭議,而朕的五位皇子一母所生,同一血脈,何愁兄弟之見不和,大可不必操心。”

高熲也道:“雖是比試,終究也要父母之命,陛下自有聖斷,蘇相多慮了。”

蘇威道:“陛下不要忘了,上次太子已經參劾過晉王一次,這次比試招親,弄不好會引起黨爭宮鬥。”

楊堅道:“蘇愛卿所言不無道理,但百聞不如一見,不讓這兩個晚輩比試一下,又怎能知道誰更出衆,朕要在暢春園親自看一看。”楊堅差遣高熲、蘇威籌辦選親之事,而楊堅下了一道旨意,召回光州刺史韋鼎,命韋鼎在暢春園爲柳述、蕭瑒相面占卜。正是:

不問情分不問緣,只爲才華喜相連。

深深宮掖似平靜,麥芒早已對針尖。

過了數日,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在神羽亭主持儀式,親測駙馬人選。神羽亭的草色青黃,秋意濃郁,在亭下長廊中間宮人擺下了桌椅,楊堅和孤獨皇后正坐中間,坐北朝南;兩側坐的左僕射蘇威、右僕射高熲;再看園內兩邊,一廂做的太子楊勇和太子妃元氏,一廂坐的晉王楊廣和晉王妃蕭珺。

在隋文帝楊堅身後站着幾個閒散官員,其中就有韋鼎,在旁邊專爲楊堅測字算命,楊堅對韋鼎是十分信任,況且當年晉王楊廣迎娶蕭珺就是韋鼎親自算的生辰八字。

這時大太監王文同喊話:“皇上有旨:傳太子親衛柳述、衛尉卿蕭瑒覲見。”

前面走來一人,身材筆挺,一表人才,眉目分明,略有鬍鬚,相貌堂堂,身着紅棕色的太子親衛袍服,方步走來,此人正是柳述;再看後面一人,黑冠藍袍,眉清目秀,英俊倜儻,乃是蕭瑒。柳述與蕭瑒一前一後來到神羽亭內,同向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施禮。

禮畢,太監王文同宣讀口諭:“皇上有旨:今逢良辰,龍女招親,命太子親衛柳述、衛尉卿蕭瑒在神羽亭比試才學,擇定駙馬人選。”

言罷,王文同轉身對楊堅道:“皇上,是否出題?”

隋文帝看了看站在草坪中央的兩個青年才俊,說道:“這第一道試題,朕就命右僕射高熲出題,命二人來答。”

“請又僕射高熲出題。”王文同道。

話音一落,高熲身邊早已備好筆墨,高熲提筆便寫,寫好之後,兩個小太監將這幅字懸於正南,衆人一看,乃是一幅上聯,寫道:

“高山之巔,峰奇勢險,鑲一字上百折路通天。

憶秦嬴政之封禪,歷漢兩朝之旺火,

北隔河浪凸雄逸,南拒江波出奇險。

日出似龍出翰海,霞落近虎落平陽,

峻秀夾猛獸橫行,雄絕懷壯士扼腕。

曹公霸業誰堪?縱馬平川,橫槊一曲,蕩氣迴腸。”

高熲站起身來,對衆人言道:“此聯乃古人吟詠高山,所做詩賦,今日微臣重提此篇,當做上聯,命二位公子以‘江河‘爲題,對一個下聯。”

楊廣看了不禁皺眉,晉王妃蕭珺卻臉上包含微笑,對楊廣道:“此乃七弟所好,必能勝那柳述。”

只見柳述先言道:“晚輩想出一聯,斗膽做對。”大太監王文同命人搬來小桌,柳述、蕭瑒面前各擺好筆墨紙硯,柳述先拿起毛筆,沉思一下,提筆寫道:

“大河之水,漂流激盪,匯九轉十八彎終入海。

收炎黃帝之威儀,攏魏二晉之風骨,

前繞華山出險峻,後入岱嶽起巍峨。

浪翻如鐵蹄錚錚,洪涌同鼙鼓動地,

暗流存羣龍潛游,懸崖隱伏兵萬千。

臥龍奇謀安在?高臥隆中,茅廬三顧,忠義萬芳。”

寫好之後,小太監把這幅對聯掛在上聯左側,衆人看了,連聲叫絕,稱讚不已。蕭瑒看了看柳述所寫,滿懷自信,也潤了潤毛筆,寫道:

“長江之浪,翻滾奔騰,嵌三川十二寨始成洋。

攬吳六朝之威儀,顯楚問鼎之雄風,

左闢蜀道知艱難,通右蘇杭繪錦繡。

波動猶獨龍蜿蜒,潮起若千軍振奮,

靜波藏鯤鵬搏擊,天涯唯雄鷹環繞。

周郎儒雅何存?泊船江南,古琴七絃,知音難覓。”

蕭瑒的下聯,書法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小太監又把蕭瑒的下聯懸掛在上聯右側,衆人看了更是稱奇叫絕。兩個下聯相比,難分高下。獨孤皇后對楊堅說道:“高熲上聯提了個曹操,柳述下聯對了個諸葛亮,蕭瑒下聯對了個周公瑾,一聯二對,結果是魏蜀吳全有了,如何評判?”

楊堅一看這二人道:“再命蘇威出一題,讓二人比試,再決高下。”

“甚好。”獨孤皇后道。

大太監又傳口諭:“皇上有旨,請左僕射蘇威出題,二位公子再比試一回合。”

蘇威生性是個老好人,心中明白一邊是太子的寵臣,一邊是晉王的內弟,都不好得罪,必須出個即不難爲人,也不得罪人的題,他站起身來言道:“方纔一副對聯,便領教二位公子學識深厚,皆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俊傑,微臣就以一把寶劍爲題,請二位公子試之。”

言罷,蘇威走到園內一侍衛身旁,要得寶劍一柄,走到二人中間,言道:“此劍便是出題,請二位公子任意答對。”

這道題到是簡單,只有一把寶劍,蘇威一言不發,誰也不得罪,只看你如何用劍。柳述先接過寶劍,拔劍出鞘,走到花園正中央,向衆人抱拳行禮,頃刻武起劍來。要說柳述劍法還真有些功底,不愧是太子親衛,功底盡顯眼前。

一通劍法武藝,楊堅頻頻點頭,對獨孤後言道:“這柳述文武兼備,多加栽培,日後必成棟樑之才。”

太子楊勇與太子妃元氏,笑的傲氣橫生,他們知道蕭瑒是個文弱之輩,能不能用得了劍,還尚未可知。柳述一通武畢,瞟了蕭瑒一眼,胳膊一橫遞與蕭瑒,都不正眼相看。蕭瑒接過寶劍,也走到中間,抱拳施禮。

蕭瑒並非習武之人,但是樂舞精通,拿起寶劍雖然不能習武,但是精通劍舞,上下翻飛,姿態華美,也讓左右看客,不禁稱道。這纔是:

妙聯絕配兩相當,武劍劍舞皆光芒。

文武雙全唯柳述,才藝俱佳數蕭瑒。

柳述與蕭瑒,一個武劍,一個劍舞,各有千秋,各得其所,讓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也一時難做定論,楊堅身子往後一傾,身後站的正是韋鼎,問道:“韋愛卿看這兩人如何?”

韋鼎心想這是皇帝選女婿,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太子的親信,一個是晉王的內弟,說不好要得罪人,單純從面相上看,都不是最佳人選,只得低聲說道:“蕭瑒封侯,而無貴妻之相,柳述通顯,而守位不終。”

楊堅聽了此言,這才明白蕭瑒沒有娶富貴女子的命,而柳述娶蘭陵公主也長久不了,正在楊堅兩頭犯難的時候,靠在楊堅一側的高熲言道:“從來都是天子重英豪,相比而言,柳述與蕭瑒,一個是英豪,一個是才子,伯仲之間,已見分曉。”

高熲之意究竟誰是英豪、誰是才子,欲知駙馬人選,且看下回分解。

第113回 河間王義釋張鎮周,隋煬帝開挖永濟渠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34回 御書房平息兄弟爭,晉王府重逢七皇子第104回 會君臣隋主點進士,入東都倭國送使函第143回 破卑沙挑殺尹靖直,求議和遣返斛斯政第53回 德教殿淫詞戲臣妻,白土崗放煙阻頑敵第56回 河間王姑蘇擒樊猛,東海兵吳縣斬蕭瓛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97回 橫渡南海討伐林邑,盤鬥蛇寨兩戰隋師第76回 訪城南段達誘故交,別京師楊廣哭皇后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晉王府,太子爺失言宣文殿第18回 遇敗績退守雙羊山,集殘兵空守幷州城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榮,仁壽宮蕭妃傳密信第94回 改元大業舊臣復任,童謠逆耳一語成讖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77回 做草房巫術咒楊廣,抄東宮問罪廢太子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111回 高句麗擴疆驚隋主,河間王回京求戰船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140回 元務本命喪章丘縣,榮國公大破長槍陣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43回 破卑沙挑殺尹靖直,求議和遣返斛斯政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61回 諸葛穎反間懸咒詩,鄱陽王自戕圍帥帳第182回 滅反王劉武周兵敗,訪唐營慕容遐議和第68回 重興佛院三請智顗,木舍訪賢潘徽獻計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157回 御書房老臣言密計,驍果營奸黨統禁軍第107回 奉國書觸怒隋煬帝,跨東海詔安琉求國第124回 斬小王踏平臺窩寨,收舊部重回陀螺洞第29回 屈突蓋陣前刺先鋒,盧昌期獻計棄黃龍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125回 訪漢儒火燒花草陣,吞琉求收復夷州島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復僻,蕭嗣業出使奔前敵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營,收雁門險計降奇兵第158回 傳僞諭調離給使營,誅異黨處決江東派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71回 離揚州蕭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賢才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12回 宇文述探訪寶光閣,蕭王妃祭掃皇后祠第65回 返建康蕭妃招侍女,巡江東僧侶遇劫難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185回 蕭太后臨陣換主將,隋唐軍激戰惡陽山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95回 封尚書新官查東都,探民情楊素添耳目第117回 鬥猛牛隗不羣揚威,遣御馬諸葛穎獻計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復僻,蕭嗣業出使奔前敵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晉王府,太子爺失言宣文殿第37回 晉王妃省親返江陵,張老六父女得重逢第56回 河間王姑蘇擒樊猛,東海兵吳縣斬蕭瓛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29回 屈突蓋陣前刺先鋒,盧昌期獻計棄黃龍第139回 蕭皇后巧諫乾陽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35回 遊訪關中蕭瑒報憂,王府家宴公主傳情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96回 衛文升易服返寧陵,隋煬帝賞梅遊東園第163回 詐降策老臣投汜水,緩兵謀義軍調童山第52回 賀若弼潛兵擒黃恪,陳後主迂腐失戰機第156回 成象殿進諫述志賦 瓊花池吟詩獻歲宴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176回 聚漢民蕭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晉陽第144回 王伏寶誤闖高雞泊,竇建德刺駕馬到崮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56回 河間王姑蘇擒樊猛,東海兵吳縣斬蕭瓛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第1回 張老六投親走江陵,東平王沉疾成重病第129回 黨爭重起張衡入獄,百萬徵兵舉國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