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妃的車攆遇到攔轎喊冤的一對父女,竟要狀告大將燕榮,爲首的張衡心中一愣,又問道:“老人家與燕榮有何仇恨?”
“草民告燕榮賊子飛揚跋扈,欺壓百姓,姦淫民女!”
張衡一驚,沒想到衆望所歸的燕榮,竟然有人狀告欺壓百姓,姦淫民女。魚俱瓚在一邊有些不耐煩,對張衡說道:“我看這老兒,胡言亂語,待我將他哄走。”
問詢之時,已經三三兩兩圍觀上了一些百姓,張衡伸手攔住魚俱瓚,“當着衆多百姓,不可魯莽。”張衡撥轉馬頭來到轎前,對蕭珺說道:“娘娘,前面攔轎喊冤者乃是狀告晉州刺史燕榮。”
蕭珺聞言詫異,問道:“主簿之見,如何是好?”
張衡言道:“已有不少圍觀百姓,事關晉王和燕榮在幷州聲譽,不如先接了狀紙,而後再議。”
“就依主簿所言。”
張衡對前面魚俱瓚說道:“晉王妃口諭,接了狀子,帶回問話。”
魚俱瓚接過老者狀紙,言道:“狀紙收了,爾等回府問話。”這老者和女子千恩萬謝,連磕響頭,隨後跟着蕭珺轎子一同回了總管府邸。
回到府邸,蕭珺來到前堂屋,丫鬟卸下披風,端上茗茶,張衡跟進來,問道:“敢問娘娘,可否傳那申冤之人?”
“傳。”
張衡把那老者和女子傳到堂屋,這老者鬚髮斑白,身材瘦弱,那女子雖然穿的破落,但長的有幾分姿色,儼如小家碧玉。張衡說道:“這便是晉王妃蕭娘娘,正是娘娘開恩收了你的狀紙。”
老者和這女子趕忙跪倒拜謝,蕭珺本是出身貧寒,到沒瞧不起這二人,只是說道:“站起來說話吧。”蕭珺端起蓋杯,吹了吹茶葉,說道:“是何冤情,說來聽聽。”
這老者便說起狀告燕榮之事,原來這老者名叫徐富,本是晉州城外的百姓,燕榮調集萬名兵勇,前往幷州,但是路過徐家門宅,見徐富的女兒翠菊在園外洗衣,長得卻有幾分姿色,燕榮色性大發,將翠菊擄進屋中,欲行非禮,徐貴本想阻攔,燕榮的親兵狗仗人勢,竟把徐富痛打一頓。燕榮非禮翠菊之後,便揚長而去。
蕭珺言道:“燕榮是我大隋的朝廷命官,空口無憑豈能服人?”
徐富拿出身上包袱,打開之後,取出兩樣東西,徐富言道:“小女本是處子,現有血褲爲證;燕榮脫衣解褲之時,將辟邪玉腰牌掉落屋中,上有燕榮名諱。”
張衡接過腰牌,這與腰牌已摔斷兩半,對接起來仍可看到腰牌背面,清楚刻着“高邑縣公燕榮配寶”的字樣。張衡把玉腰牌拿給蕭珺,蕭珺搓弄了兩下玉牌,手感潤澤,羊脂如露,必是好玉。
蕭珺看着這塊玉牌,聯想起燕榮的惡行,心裡矛盾起來,站在一旁的諸葛穎心中頗有些正義感,一旁說道:“晉王殿下初爲幷州總管,赴藩建功,不能怠慢百姓而失去人心。”
“本宮也是這樣想,但是眼下燕榮功高勢大,不可輕易搬動。”
“王妃不如先收了這對父女,等晉王班師,再做問詢。”
思前想後,蕭珺覺得也是,便對徐富言道:“你的冤情,我爲你說,但是燕榮不是常人,手握雄兵,須三思而行。你要明白,即使告到京師,你也未必能搬倒此人。”
徐富和女兒趕忙跪倒,言道:“草民即使跑死,也無錢走到京師,全憑蕭娘娘替小民鳴冤。”
蕭珺點了點頭,對張衡說道:“先讓這父女住在府上,待晉王班師而回,我再通稟。”
主簿張衡將徐富父女二人,暫且安頓在府內,等晉王班師之後處置,不再細說。這纔是:
羊脂白玉透晶瑩,誰知美白藏惡行。
難容欺民惡霸在,需等日後全算清。
晉王楊廣率領六萬援軍,急救朔州。韓僧壽把衆人帶到觀望魚俱羅闖連營的那座高坡之上,楊廣登高眺望,遙看突厥大營。突厥兵士圍困數日,已經起居如故,圍而不攻,只求困死朔州。楊廣看後,對衆人說道:“我觀突厥,士兵氣勢懈怠,只求包圍,無心攻城,並無士氣,何不趁此時機突襲?”
燕榮說道:“劫營解圍何勞殿下,我自討之。”
“燕榮,殿下尚未號令,你豈能自作安排?”河間王楊弘怒色相斥,燕榮欺負楊廣年少,狂妄無禮,但卻不敢冒犯河間王楊弘。
河間王楊弘言道:“擊潰突厥,在此一戰,請晉王下令。”
楊弘出面主持,無人再敢擅自決定,楊廣這才發號施令,對衆將說道:“突厥四面圍城,命李徹率五千兵馬抄襲東營;王韶率五千兵馬抄襲西營;韓僧壽率五千兵馬抄襲北營;豆盧勤率五千兵馬直搗南營。今夜三更信炮爲號,一起出擊。”
四位將軍各自領命,楊廣又對燕榮言道:“燕將軍,你率本部馬步軍一萬人,切斷突厥退路!”
晉王楊廣把援兵分作五路,專命燕榮劫持突厥退路,自己與河間王楊弘督戰接應。軍令傳下去,河間王楊弘擔心有這將官不聽楊廣命令,吩咐道:“晉王差遣不可怠慢,今晚三更,合力劫營!”衆人得令,各自點起兵馬,前去埋伏。
楊廣與河間王楊弘原地駐紮,等到三更天時,幾路伏兵皆以就緒。河間王楊弘傳下將令,十枚信炮,指對星空。楊弘一聲令下,信炮點燃,“嗖,嗖,嗖……”十枚信炮接連升空,火光點點,白煙劃天。
忽然包圍朔州的四面連營,喊殺聲起,東面李徹抄襲;西面王韶抄襲;北面韓僧壽抄襲;南面豆盧勤抄襲,四路大軍一齊出擊,截殺突厥連營。此時突厥兵馬尚在熟睡,聞聽大亂,驚恐萬分,混亂不堪。
晉王楊廣與河間王楊弘站在高坡之上,遠遠望去,只見突厥大營火起帳燒,胡亂一片。殺聲大震,惹得苦守朔州的隋軍將士,也在城頭夢中驚醒,紛紛登高眺望。朔州刺史李光、魚俱羅二人趕忙登上城頭,但看突厥已是潰不成軍。
李光言道:“援軍已至,奄羅敗局已定,我等兵分四路,突擊各營,與援軍裡應外合!”魚俱羅等衆人,紛紛響應。只見朔州城門四開,吊橋落下,城中守兵四面呼應,直搗突厥大營。
包圍朔州的十萬突厥兵馬,頃刻間人逃馬竄,亂作一團;隋軍裡應外合,四處夾擊,越戰越勇,使得突厥大敗。
第二可汗奄羅驚恐無措,幸有大將阿史那,及時趕到,“大汗勿慌,隨我撤走。”奄羅趕忙調轉馬頭,跟隨阿史那一路北逃。
第二可汗奄羅逃不多遠,忽然兩側山林之中,燈火通明,鼓鑼喧天,大將燕榮率一萬伏兵,早已等候多時,前方亂箭阻路,兩側一起殺出,燕榮飛馬殺到,正與突厥大將阿史那,二人盤馬對打,難解難分。第二可汗奄羅或不擇路,只得往黑除逃跑,數萬殘兵敗將,死者不計其數。真可謂:
三更天時夜正黑,十枚信炮星空飛。四路劫營火光起,一支伏兵剿敗賊。
威風勁旅掃東西,天煞騏驥踏南北。裡應外合氣吞噬,千里連營化塵灰。
晉王楊廣率兵劫營,大獲全勝,解了朔州之圍,第二可汗奄羅逃往雁門,大將阿史那被燕榮斬首,大軍浩浩蕩蕩進駐城內,城中百姓無不夾道相迎。
刺史李光與魚俱羅二人跪倒拜謁,楊廣趕忙將二人扶起,說道:“刺史大人,死守不降,忠貞可見;魚俱羅單騎闖營,堪稱奇功;我定當奏明父皇,再做封賞。”衆人大喜。
晉王楊廣得了首勝,歡喜不已,正欲寫奏章爲衆人表功,忽然河間王楊弘與衆將急匆匆來到中軍大帳,楊廣不知何事,便問:“叔父與衆位將軍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楊弘拿出一個包囊,交予楊廣,說道:“皇上差八百里快馬,送來一份疾書,我等未敢拆讀。楊廣接過密書,打開包囊,細細觀讀,說道:“突厥出兵隴西,大敗馮昱、李崇二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弘化、上都等地紛紛告急,催我部儘快出擊,以緩隴西之急。
豆盧勤言道:“只要雁門關不收,河東各地仍在危機之中,必須儘快出兵,收復雁門。”
楊廣本想擬奏表功,此時形勢緊迫,也只得放下筆墨,思量儘快發兵雁門。楊廣言道:“眼下時局緊迫,須儘快出兵雁門。”
河間王楊弘道:“老夫也正琢磨此事,乘勝追擊,兵貴神速,不宜拖延過久。”
“好。”楊廣言道:“我即刻傳令,命豆盧勤爲先鋒官,魚俱羅爲副先鋒,點起三千馬步軍,即刻出發。”這正是:
分兵五路救圍城,隋軍驟至似鯤鵬。
但教胡兵敗退去,一路肅清至長城。
閒言少續,長話短說,豆盧勤與魚俱羅二人點起馬步軍三千,立刻啓程。晉王楊廣、河間王楊弘等人率大隊人馬,隨後開拔。大軍旌旗飄揚,所過之處,突厥殘餘望風而撤,不過多久,數萬大軍,駐紮山陰縣,兵臨雁門關。
三軍駐紮,雁門關之地,地貌複雜,東西兩翼,山巒疊嶂,其勢蜿蜒。楊廣不敢貿然出擊,便與河間王楊弘、先鋒官豆盧勤,選了幾名親衛和嚮導官一同前往觀前探查地形。楊廣遍觀山勢,要衝險惡,難怪是兵家必爭之地。
豆盧勤言道:“雁門關東臨雁門山,西靠隆山,兩山對峙,形如閘門一般,每年大雁往飛兩山之間,故稱雁門。”楊廣遙望山勢不僅感嘆,如此險山,易守難攻,我若收復,談何容易。如此雄險,故而後有金代文人元好問做詞《阮郎歸》,以嘆奇山:
別郎容易見郎難。千山復萬山。
楊花簾幕晚風間。愁眉澹澹山。
光祿塞,雁門關。望夫元有山。
當時只合鎖雕鞍。山頭不放山。
面對山勢險峻,晉王楊廣一時也不知如何對策,便命隨行的嚮導官,依山作畫,形成地圖,帶回營中,研究攻法。
衆將得令來到中軍大帳,楊廣命嚮導官展開地圖,讓衆將觀看。楊廣言道:“雁門關處於險山之間,雖有道路,突厥也設了障礙,阻擋前行。”
燕榮說道:“依臣之間,第二可汗奄羅大敗,必以逸待勞,不敢出戰,如此消耗,於我軍不利。不如效仿鄧艾偷渡陰平,沿山而下,偷城奪關。”
衆人一聽,躊躇不定,河間王楊弘說道:“此計奇險,攀山約巖,倘若不慎,墜死難還,恐怕將士有心無膽。”
“哼!”燕榮道:“我素來軍法嚴明,勇者取勝,誰敢不聽。只要老王爺一聲令下,燕榮麾下萬死不辭。”
這燕榮對手下將士一貫嚴厲苛刻,打罵體罰,心狠手辣,如同兒戲,麾下將士無人不怕,無人不懼。楊弘心想如此險計,也不過燕榮敢驅使部下去做。楊弘看了一眼楊廣,楊廣言道:“既然如此,燕榮將軍可要謹慎而行呀。”
燕榮傲慢言道:“殿下放心,奪城之時,勿忘派兵接應。”
話說次日,燕榮選了一千餘精幹將士,身背單刀,披掛軟甲,跟隨燕榮登上隆山。奈何山勢險陡,碎石滑落,艱難攀爬。燕榮嚴令強登,無人敢怠慢。衆人沿山脊而上,滑走而下,多有墜山而亡者,燕榮自己也嚇得魂不附體。爬到夜裡,終於靠近城牆,前面一段城牆年久失修,又有破損,土石松動,已經露出豁口。燕榮便問部下,隨我前來還有多少人?
校尉答道:“摔死摔傷一百二十二人,其他九百餘人皆以跟上。”
燕榮手提單刀,帶領兵士攀爬城池缺口,此時雁門關上早已疏於防備。自從第二可汗奄羅大敗,突厥兵士士氣一落千丈,孤守雁門關也是強弩之末。
雁門關的突厥主將名叫木那,自以爲依山危險,道路設障就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燕榮帶兵尋險而上,一夜之間沿殘破之處偷上關隘。燕榮看大部分將士已跟隨上城,傳令打出兩枚信炮。
“嗖,嗖。”兩枚信炮打上天空,突厥守兵,不知何處發出,只聽的城下人馬躁動,喊殺聲氣,趕忙往城頭集中箭弩,防範禦敵。第二可汗奄羅和主將木那也來到城頭,準備開戰。
一通躁動,隋軍開始攻城,雲梯高攀,箭弩齊發。兩軍城頭交戰正酣,忽然有突厥並喊道:“隋軍已偷上關來!”
話音未落,只聽關內喊殺震天,九百隋兵趁亂搶關。城頭頓時大亂,城外隋軍登上城池,相互廝殺,第二可汗亂軍之中肩膀中箭,慌忙逃走。主將木那黑暗之中躲閃不及被燕榮一刀砍下腦袋,命喪城頭。
天亮時分,關內突厥已死傷殆盡,楊廣率軍收復雁門,河東之地突厥大敗而走,再無敢犯。雁門收復,突厥遭受重創,衆將官相互稱喜,楊廣命朔州刺史李光,兼管雁門守備,親率大軍返回幷州休整。
楊廣連戰連捷,一路南下返回幷州,大軍前行,幷州將到。忽然前方飛馳兩匹快馬,遠遠望去像是朝廷使官。晉王楊廣、河間王楊弘互看一眼,心中納悶。
兩位使官,來到近前,翻身下馬,取出聖旨,言道:“晉王楊廣聽旨!”
楊廣與左右衆將,趕忙翻身下馬,雙膝跪倒,使官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長城以內,突厥皆以撤退,朝廷暫時轉憂爲安,特命晉王楊廣,回朝覆命。河東事務暫由河間王楊弘署理。欽此。”
“兒臣領旨謝恩”楊廣接了聖旨,衆人都是十分疑惑,隋軍與突厥互有勝負,膠着僵持之時,一夜之間,突厥各路兵馬撤出長城以內,退回塞北。似乎隋軍不勝而勝,突厥未敗而敗,甚爲蹊蹺。楊廣又突然奉旨回朝,這才如唐代詩人李白《古風》所寫:
代馬不思越。 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 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 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 飛雪迷胡天。
蟣蝨生虎鶡。 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 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
突厥因何退兵,楊廣因何召回,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