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

後人做史敘前人,善惡忠奸傳言深。

若不親歷當年事,豈有史書記載真。

蕭珺把孔穎達臭罵一頓,魏徵臉色大變,揹着手在書房來回踱了幾步,指着孔穎達責怪道:“臨行之前,我再三叮囑,蕭娘娘上了年紀,說話一定謹言慎行,這可到好,受此責備,令我等史官臉面何在?”

孔穎達哭喪着臉,作揖道:“下官知錯,下官知錯,可是下面該如何是好?”

魏徵搖了搖頭:“此番編寫《隋書》,我再三謹慎,未曾想卻受蕭娘娘怪罪,看來前朝舊事,不親自拜訪故人,就難知真相。”

孔穎達道:“下官也以爲,前朝舊事,還需魏大人親自核實真相,以便史書無誤。”

魏徵摸了把鬍子,略略點頭:“再過三日,我與李延壽再訪蕭娘娘。”

話說又過三日,魏徵、李延壽來到府上,拜見蕭珺。蕭珺聽說魏徵來訪,料到必爲撰寫《隋書》之事,魏徵比孔穎達可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還需厚禮相待,蕭珺便親往前堂會客。

魏徵、李延壽二人見到蕭珺,作揖拜謁:“下官魏徵拜見蕭娘娘。”

“二位大人不必拘禮,請坐下敘話。”

魏徵、李延壽坐到一側,旁邊丫鬟端上茗茶,蕭珺說道:“我這府上少有官員造訪,二位大人此行,不知有何賜教?”

魏徵道:“豈敢說是賜教,下官奉旨編修《隋書》,今有一事需先請蕭娘娘示意下官,才能編寫。”

蕭珺笑了起來,問道:“魏大人好會說笑話,大人是史官,老身是個婦道人家,編寫聽憑大人,何必問老身?”

“稟告蕭娘娘,蕭娘娘是隋朝的皇后,地位尊貴,理應做傳,可是編寫史志,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只能爲逝去的人做傳。”

魏徵話中帶着幾分試探,蕭珺說道:“老身明白死人做傳,活人不做傳。”

“是啊,”魏徵接着說:“大隋朝只有文帝、煬帝兩位君王,兩位皇后,若是書中缺了娘娘,那就算不得完整的隋書。所以下官想斗膽把娘娘也寫進《隋書》,不知尊意如何?”

“老身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彪炳史書,有何不可,大人儘管寫吧。”

魏徵點了點頭,又問道:“《隋書》後宮列傳,想必娘娘最爲清楚,有些舊事,還望娘娘澄清一番,也好讓史書記載準確,免得誤傳。”

“大人儘管問來。”

魏徵與李延壽示意一下,李延壽作揖問道:“敢問蕭娘娘,世人皆知隋煬帝三下江都,曾跟隨佳麗無數,煬帝后宮傳言三千佳麗,不知是真是假?”

蕭珺冷笑一聲,問道:“李大人,煬帝在位一十四載,三徵高麗,西出玉門,南征北討,子嗣甚少,三千後宮要臨幸多少年?”

魏徵又問道:“至今江都行宮還有十六院,世人皆知,都說是煬帝享樂所在,敢問蕭娘娘可有此事?”

“雖有妃嬪衆多,只是端容麗飾,陪從宴遊而已。”蕭珺道。

“原來如此。”魏徵也覺得有理,李延壽又問道:“那江都宮變之後,蕭娘娘又四次封爲後宮,做過宇文化及的皇后,竇建德的皇貴妃,處羅可汗的美人,頡利可汗的汗妃,下官沒有記錯吧。”

此話正說到蕭珺痛處,蕭珺仰面壓了壓欲出淚水,說道:“老身四處流落,身逢六世五主,處境身不由己,有失婦道,還是別寫了吧。”

魏徵說:“下官身爲史官,就應秉筆直書,剛正不阿,筆下無情,還望蕭娘娘見諒。”

“如今身在大唐不能不講婦道,老身以後還得見人,看在老身還是個活人的份上,給蕭珺留點臉面吧。”蕭珺話聲顫抖,臉色淒涼。

“哦……”魏徵與李延壽互看一眼,魏徵道:“下官言語冒犯,還望蕭娘娘勿要見怪。”

蕭珺忍不住垂淚落下,回想往事,心生酸楚。魏徵、李延壽也不好再問,只得一同起身,作揖說道:“蕭娘娘切勿傷心過度,編寫之時,自有分寸,我等告辭。”

蕭珺拿着手絹,拭去淚水,欠身還禮:“老身不送。”

魏徵、李延壽二人出了楊府,侍從牽來馬匹,正欲上馬,李延壽問道:“魏大人一貫爲人剛正,不徇私情,聽今日攀談,大人莫非動了惻隱之心?”

魏徵道:“我雖剛正,但顧忌朝中大局,不好冒犯。”

“顧全什麼大局?”

魏徵道:“丞相蕭瑀兩朝老臣;蕭嗣業出使漠北,皇上器重;其他蕭氏族人,各身居要職;若是寫了蕭後變節醜事,有辱蕭氏門風,蕭家與史官鬧的不和,豈不亂了大局?”

李延壽點了點頭,魏徵又道:“處身想象,蕭後國破家亡,竄身無地,悲痛苦矣,本官也難啓齒再問。”二人感懷慨嘆,乘馬而去。這纔是:

六世五主命多舛,一十二載漠北還。

人世浮沉並非易,回首前塵嘆史官。

《隋書》編修,史官時常登門問詢舊事,使得蕭珺不由得懷舊故人,追昔往事。偏巧這日,蕭珺午睡醒來,見房中放有一疊書稿,變喚來丫鬟問道:“這些書稿幾時送來的?”

“回稟娘娘,史官午時送來,娘娘正在熟睡,未敢驚擾。魏大人請娘娘幫着校閱,過幾日再取回。”

蕭珺打開書稿,細細讀閱,追思舊事,正看《隋書》草稿時若有所思,不慎將手中書稿滑落地上,正被孫兒楊政道看到。楊政道見蕭琤兩眼發木,思緒上心,便上前幾步,撿起書稿,粗略一看,掉到地上的正是《隋書》卷七十一堯君素傳。

楊政道輕聲問道:“祖母何事發愣?”

蕭珺望了一眼楊政道:“看着堯君素的名字,老身心裡有些往事傷心。”

“是何往事,不妨給孫兒說說。”

蕭珺零零散散說起往日舊時,不時提及堯君素,蕭珺嘆道:“老身沒有干預什麼政事,唯有堯君素是政事差遣,若非老身使喚,堯君素也未必會死在河東。”

楊政道一邊點頭一邊看着草稿,安慰說道:“祖母不必傷懷,人臣盡忠而亡,理所應當。”

“唉。”蕭珺嘆道:“當年堯君素若是順應大勢,歸順大唐,也許今天還能見到老身。”

“祖母寬心就是,前朝忠臣多矣,何止堯君素一人,陰世師、陳棱、骨儀哪個不是爲國捐軀。”政道言。

“唯有堯君素因老身而死,這才倍感愧疚。”

楊政道言:“聽說皇上把所有州縣,劃分十道,過了年就要巡遊河東道,並安撫從關外內遷的百姓。祖母不如請旨一同趕往河東,興許能祭拜堯君素墳墓。”

“如此甚好。”悉聞唐太宗要安撫河東,蕭珺不由得想起當年定襄縣的內遷百姓,面帶喜色,欣然應允。

大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幸河東道,隨行的皇室宗親、文武大臣、地方名士,不計其數。蕭珺也隨宗室前往河東道巡遊。

大軍行至河東境內,楊政道拍馬來到蕭珺所乘車輦跟前,蕭珺掀開車簾問道:“何時能到定襄縣?”

楊政道言:“回稟祖母,皇上已經傳旨,將親往臨汾宮,午飯之後便可路過定襄。”

“若到定襄,老身望幾眼就行,莫耽誤了皇上的大事。”

“孫兒明白。”

等唐太宗李世民巡遊臨近定襄縣時,忽然叫停了御輦,李世民問道:“下一站是哪個州縣。”

隨行太監道:“聽嚮導官說,下站就到定襄縣了。”

“定襄?不就是從關外遷回的河東百姓麼?”

“皇上記得可真清楚,就是從關外內遷的百姓。”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傳下旨意,請蕭娘娘隨朕一同前往定襄縣看望百姓,沒有蕭娘娘,朕就沒有這個定襄縣。”

“遵旨。”

聖旨傳下,到了午時過後,唐太宗李世民和蕭珺一同來到定襄縣,李世民御輦在前,蕭珺的車輦在後,縣令率領全縣百姓夾道跪拜,伏地叩首。

大唐天子李世民看望百姓,也就是個儀式,走走過場,畢竟沿途遇到的百姓多了,而蕭珺重返定襄,已經是古稀之年,這裡的百姓上點歲數的多少還有些後隋王朝的情節,拜見蕭娘娘,那時實至名歸,理所應當。

一番拜謁,蕭珺縱觀定襄縣百姓安寧,安居樂業,總算長舒一口氣,陪在身側的楊政道說道:“祖母恩德,澤露定襄萬民,古往今來,難有女子能媲美呀。”

“百姓能有好日子,不在老身,而在萬民趕上了盛世。”

“盛世?”

“是啊,大唐盛世。”蕭珺言語意味深長,祖孫二人遠遠望着,偏西的日頭,感受了大唐王朝的盛世。

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在河東幾個郡縣巡遊之後,大軍御臨永濟。也是多日巡遊,旅途勞頓,李世民傳旨隨行人士,可隨意轉轉,自行遊覽一番。

旨意傳下,楊政道快步來到蕭珺車輦近前,對蕭珺說道:“祖母,皇上傳旨讓隨行人等,自行遊覽。孫兒打聽過了,永濟果真有處堯君素墓。”

“哦,此話當真?”

“墓碑就在前面不遠之處。”

“快帶老身去瞧瞧。”

楊政道扶着蕭珺快步走到不遠處的堯君素墳前,只見一處灰黑的墓碑映入眼簾,碑不算大,但上面清晰刻着“隋鷹擊郎將堯君素之墓”。蕭珺是上了年紀的人,一時間忍不住老淚縱橫,潸然動情。

蕭珺略帶顫抖跪了下來,含淚說道:“堯公啊,若不是老身當年命你傳旨西京,你也不會命喪永濟。”說着,蕭珺手絹遮面哭泣出來。

正在哭祭堯君素之時,只聽有太監喊道:“皇上駕到——!”

聞聽一聲喊,衆人紛紛轉身跪拜唐太宗李世民,唯有蕭珺背對李世民,依舊面跪堯君素,一個太監走到蕭珺近前,彎下身子低聲說道:“蕭娘娘,您怎麼能哭堯君素呢,他當年抗拒天威,拒不歸順我大唐高祖武皇帝,堯君素是死有餘辜呀。”

蕭珺呆呆望着堯君素的墓碑,她知道李世民就在自己身後,漠然反問道:“若皇帝陛下也這麼想,當初又何必流放裴虔通?”

李世民這才說道:“蕭娘娘說的是,時局不同,忠奸有別,傳朕的旨意‘隋故鷹擊郎將堯君素,雖桀犬吠堯,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風勁草,實表歲寒之心;可贈蒲州刺史,仍訪其子孫以聞’。”

蕭珺一聽李世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追贈堯君素蒲州刺史,倍加感懷,趕忙起身,又轉過身來,拜謝李世民,身逢明主衆人是皆大歡喜。 真可謂:

反王稱雄數載中,至死不降數堯公。

恪守臣節難奪志,孤心難改築河東。

第32回 逸香閣色賊戲蕩婦,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71回 離揚州蕭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賢才第180回 宋金剛作亂刺太妃,康蘇密平叛保後隋第25回 送寶甲楊堅斥太子,呈奏摺皇后贊晉王第97回 橫渡南海討伐林邑,盤鬥蛇寨兩戰隋師第133回 諸葛穎遺計救敗軍,魚俱瓚虐俘犯皇后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8回 重團圓太子尋草窟,謀奸計叔侄會王府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139回 蕭皇后巧諫乾陽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176回 聚漢民蕭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晉陽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爲兵獻計招安第87回 皇甫誕孤身諫漢王,越國公點將御叛軍第69回 晉王求賢四請智顗,蕭妃追佛五請高僧第131回 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中計折水軍第52回 賀若弼潛兵擒黃恪,陳後主迂腐失戰機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148回 出僞證冤案斬李渾,進諫言暴君殺忠臣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138回 來護兒伏擊過羊嶺,楊玄感絕命葭蘆戍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樂府歌,虞世基驚鴻講武賦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105回 乾陽殿賢才對詩篇,雲霄堂太子命歸天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169回 接內應王薄引夏兵,歸長安蘇威哭舊主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計,讒言惑主蜀王幽禁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174回 會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親第135回 二徵高麗隋主催糧,叛軍起兵謀反黎陽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7回 崔弘度過江說聯姻,韋超盛占卜測生辰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41回 調虎離山蕭瓛奪權,金蟬脫殼隋使搬兵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39回 憑江霧輕舟躲艨艟,選賢能二次遣使臣第41回 調虎離山蕭瓛奪權,金蟬脫殼隋使搬兵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選奴僕,勤政殿夏王幸新歡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96回 衛文升易服返寧陵,隋煬帝賞梅遊東園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186回 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第144回 王伏寶誤闖高雞泊,竇建德刺駕馬到崮第51回 韓擒虎俘敵收南豫,來護兒斬將震丹陽第157回 御書房老臣言密計,驍果營奸黨統禁軍第158回 傳僞諭調離給使營,誅異黨處決江東派第69回 晉王求賢四請智顗,蕭妃追佛五請高僧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57回 隋太子巧言召兄弟,晉王妃牛車救公主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歸長安御駕迎蕭珺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107回 奉國書觸怒隋煬帝,跨東海詔安琉求國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158回 傳僞諭調離給使營,誅異黨處決江東派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06回 探東海何蠻返洛陽,遊揚州一下江都宮第51回 韓擒虎俘敵收南豫,來護兒斬將震丹陽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68回 重興佛院三請智顗,木舍訪賢潘徽獻計第77回 做草房巫術咒楊廣,抄東宮問罪廢太子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101回 寧陵縣生擒陶榔兒,豫東營正法金德明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選奴僕,勤政殿夏王幸新歡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榮,仁壽宮蕭妃傳密信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第37回 晉王妃省親返江陵,張老六父女得重逢第86回 屈突通遞送假遺詔,慕容遐急傳真檄文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爲兵獻計招安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119回 隋煬帝湟水結金蘭,吐谷渾突騎夜襲營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4回 冷元宮悍婦訓王妃,晉王府太監傳密信第106回 探東海何蠻返洛陽,遊揚州一下江都宮第62回 梅嘴山梟首吳世華,橫浦關計收麥鐵杖第35回 遊訪關中蕭瑒報憂,王府家宴公主傳情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