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回 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

看罷錦囊,蕭嗣業心中大吃一驚,暗想難道定襄城竟然這麼快就堅守不住了,再想想蕭嗣業又覺得事情蹊蹺。惡然自己率五千人堅守惡陽山,但是畢竟定向成還有慕容遐在,還有康蘇密的突厥騎兵。

更令蕭嗣業想不通的是太皇太后蕭珺的錦囊怎能夠未卜先知,總不會一出征就想到求救吧。思緒雖然有些混亂,但是蕭嗣業牢記慕容遐的囑託,遵照錦囊而行,立刻傳令麾下將士,拔營退出惡陽山,先救定襄城。

蕭嗣業棄守惡陽山,率兵回到定襄城。遠遠望見城池,四下安靜,並不像是飽受唐兵襲擾的危城,而且沿途之上也不曾遭遇大唐的兵馬。直道大軍進城,往日人間煙火,車水馬龍並無變化,照常依舊。

後隋將士陸續進城,最先驚動的便是突厥大臣康蘇密,康蘇密聽說蕭嗣業率兵回來,詫異萬分,雖說唐兵繞過惡陽山,迂迴用兵,但也沒緊迫到這個份上。康蘇密覺得勢頭不對,便去面見太皇太后蕭珺。

康蘇密來到行宮,正遇蕭嗣業一身戎裝匆匆趕回,康蘇密走到近前,一拱手問道:“少將軍這麼早回兵,莫非是惡陽山的唐兵已經退卻?”

“尚未退卻?”

康蘇密質問道:“本將未發軍令,將軍怎可臨陣脫逃?”

蕭嗣業道:“我奉太皇太后密旨回城。”

“你……”康蘇密頓時氣得鬍子倒立,蕭嗣業理也不理,便入行宮參見太皇太后。

蕭嗣業進宮拜見了太皇太后蕭珺,蕭珺神情平穩,面不改色,隋王楊政道配坐一旁,蕭珺只是默唸道:“謝天謝地,回來的正好。”

蕭嗣業拿着錦囊,走上前問道:“侄孫兒愚昧,敢問太皇太后,莫非丟棄惡陽山,是太皇太后醞釀已久?”

蕭珺長舒一口氣,說道:“還記得渭水之盟麼,自從李世民進貢議和,哀家就知道唐兵早晚要打回漠北,李世勣側面已經切斷去路,死守惡陽山終久是徒勞無益。”

話音未落,只見一個侍女奏道:“啓奏太皇太后,康蘇密大人求見。”

“沒見哀家這裡有人麼?”蕭珺道。

侍女道:“奴婢說了,可是康蘇密大人怒氣衝衝,執意要見。”

蕭珺看了一眼蕭嗣業,說道:“定是爲了棄守惡陽山之事,宣康蘇密來見。”

康蘇密快步進了寢宮,拜見了蕭珺,指着蕭嗣業說道:“軍情緊急,蕭嗣業將軍臨陣脫逃,擅離職守,貽誤軍機,請太皇太后明察。”

蕭珺道:“是哀家傳懿旨棄守惡陽山,如今三路唐兵圍困定襄,誰都走投無路。”

康蘇密一愣,滿頭霧水,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問道:“太皇太后,定襄早早失守,整個草原可是都危在旦夕啊。”

“哀家又何嘗不知……..”蕭珺拄着手杖,站起身來,向着康蘇密近前幾步,朝着宮門方向擡眼張望:“康蘇密你祖上幾代人,追隨可汗四處征戰,都死在長城跟了吧?”

“這……”康蘇密一時答對不上,愈加詫異蕭珺的問話。

蕭珺看着康蘇密,意味深長的說道:“哀家六十三歲了,哀家也想讓你活到六十三歲,讓你也知道將來天下是個什麼樣子。”

康蘇密掂量蕭珺的心思,頷首不語,蕭珺又說:“忠君報國,馬革裹屍,那都是漢人舊俗,你一個突厥人何必以死相拼?人死了,連後悔也沒機會了。”

康蘇密試問道:“太皇太后的意思是?”

“中原吶,是個好地方;江東也是,江南也是,連夷州、交趾、樂浪郡都是咱漢人的風水寶地。哀家想回家了,不想打了……”

康蘇密、蕭嗣業兩人互看一眼,大驚不已,隋王楊政道畢竟年少,還沒完全領會話中的意思,蕭嗣業心中稍稍有所領會蕭珺的心意,拱手作揖:“難道太皇太后忍辱負重多年,就不打算復辟大隋了麼?”

“聽說大唐都統一天下多少年了,還談什麼復僻……哀家老了,只想回家。”蕭珺走到椅子近前,又坐下身來,注目遠方,默然良久。

蕭嗣業、康蘇密愣在一旁,半晌不語,只見一陣急促腳步,但見慕容遐匆匆來到:“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唐軍遣使者送信勸降。”說着,雙手呈上大唐的招降書信。

蕭珺並未理會書信,看了看衆人:“康蘇密、慕容遐,哀家命你二人前去議和,若能免去戰亂,哀家願意還政退位,易幟歸唐。”

“太皇太后……”隋王楊政道、康蘇密、慕容遐、蕭嗣業一齊跪倒,必不情願歸降大唐,難抑悲傷,泣聲叩首。

離開行宮,康蘇密依然心中不甘,回到府上,立刻招來了自己的心腹哲落。康蘇密把一封親筆寫好的書信封好,交給哲落,叮囑道:“蕭珺者老糊塗,竟然棄守惡陽山,打算降唐,事關重大,你立刻去見頡利可汗,稟明實情,儘快增援。”

“奴才明白。”

哲落剛轉身要走,康蘇密友道:“慢着!”

“還有什麼吩咐?”

“唐軍正在設法繞行惡陽山,一路之上,多加小心,只要搶先趕到白道,就必能見到大汗。”

哲落奸笑道:“大人神機妙算,奴才定能送到密信。”

哲落潛出北城向頡利可汗求援。頡利可汗率兵已到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白道離定襄不遠,哲落走了一個時辰,便到白道。

頡利可汗本已睡下,得知定襄密使到來,又翻身起牀,命人掌燈,連夜接見。哲落氣喘吁吁,跑到牙帳,撲地跪倒:“大汗速速出兵,定襄快守不住了。”

“切莫慌張,細細說來。”

哲落遞上康蘇密地密信,答道:“蕭嗣業棄守惡陽山,使得三路唐軍圍困定襄。如今蕭太后心生變故,欲攜漢民投降唐兵,康蘇密將軍孤懸一線,求大汗速發援兵,營救定襄。”

“嗯,蕭珺老邁無關大局,但丟了定襄,必然危急漠北。”頡利可汗披着袍服,來回踱了幾步,對哲落說道:“你連夜返回,告知康蘇密無論怎樣,也要死守定襄,本汗最遲天明時分,便到定襄。”

哲落遵命而去,換了匹快馬,連夜趕回定襄。

一路疾馳,披星戴月,馬不停蹄,趁着濛濛夜色,眼看要到定襄城下,忽然只聽“噗通”一聲,馬身一傾,眼前撲空,連人帶馬栽進陷馬坑。等哲落緩過神來,只見四周盡是火把,定睛細瞧,原來唐兵早已佈下的埋伏。

哲落中了埋伏,被捆綁到中軍大帳,只見一員唐將,年紀三十多歲,二眉八字分開,兩眼聚光,鼻正口方,頷下短髯,內穿細甲,外罩戰袍,此人便是唐軍大將李世勣。

李世勣盯着哲落,厲聲問道:“大膽藩賊,連夜回城,必是隱情,速速道來。”

哲落畢竟不是疆場廝殺過的軍士,被唐兵生擒,早已嚇得驚魂落魄,不知所措,旁邊的一個侍衛猛踹一腳,哲落一哆嗦,才顫顫說道:“實不相瞞,頡利可汗準備連夜起兵,增援定襄。”

“幾時能到?”

“天明之前。”

李世勣細細琢磨再三,對侍衛說道:“將這藩賊打入囚牢,若有假話,回來殺他!”哲落被暫且押解,李世勣連夜傳下將領,點齊三千精兵,設下埋伏,只能突厥援兵。

等到三更已過,四更剛至,天已朦朦放亮,只聞一通馬蹄鈴,劃破寂黎。李世勣料定必是突厥援軍。命人打響三聲號炮,只見三束火花,竄天而起,埋伏的唐兵呼號震天,一起殺出。

頡利可汗不知有埋伏,心中大驚,剛要應戰,忽然一通亂箭,紛紛射來,讓突厥兵士措手不及。頃刻間,伏兵殺至,一通混戰。真可謂:

朦朦凌晨促殺機,三千勇士起夜襲。

鐵騎橫行折枝叉,殺聲震天斷荊棘。

劍槊生光荒原路,刀鋒所指大將旗。

瀟瀟落葉蓋古道,滴滴戰血漸鐵衣。

唐兵半路伏擊,凌晨劫殺,把突厥援兵殺大敗,頡利可汗不知虛實,落荒而逃,一潰千里。

一夜之間,戰事急轉直下,李世勣得勝而歸,斬獲無數。回到中軍帳,對麾下喊道:“那昨晚那個細作來見!”

兩個侍衛推搡着哲落,來到帳中,跪倒在地。李世勣懷抱頭盔,手扶佩劍,趾高氣昂,得意說道:“你不是要往定襄報信麼?今日本將就成全你。”

李世勣對兩個侍衛一揮手,兩人解開哲落綁繩,哲落戰戰兢兢,手足無措,問道:“將軍果然要放我報信?”

李世勣道:“回去告訴你家主將,突厥援兵已經大敗,定襄之圍無人能解。”言罷,背過身去,不再理喻。

哲落慌慌張張,逃出唐營,跑回定襄城。等到了定襄,康蘇密在府上早已等候多時,見哲落回來,一把抓住哲落雙肩:“我且問你,援軍何時能到?”

哲落眼神驚悚,跪倒地上哭訴道:“將軍,全完了。”

“到底如何?”

“天亮之前,大汗的援兵半路遇伏,被李世勣大敗了。”哲落道。

康蘇密恍然大悟,半晌不語。此時已是走投無路,孤立無援,欲知是戰是降,且看下回分解。

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116回 入京師易服邀洞主,討西海親征比漢武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獻美人,綠丘嶺救駕退刺客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晉王府,太子爺失言宣文殿第140回 元務本命喪章丘縣,榮國公大破長槍陣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157回 御書房老臣言密計,驍果營奸黨統禁軍第63回 送犀杖兩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訪冼夫人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136回 魚俱羅殺宮起異志,樊子蓋斬將立威名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184回 長安城僞裝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馬盟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95回 封尚書新官查東都,探民情楊素添耳目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34回 御書房平息兄弟爭,晉王府重逢七皇子第45回 伐陳國三軍進淮南,謀換帥密奏入關中第63回 送犀杖兩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訪冼夫人第186回 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第133回 諸葛穎遺計救敗軍,魚俱瓚虐俘犯皇后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140回 元務本命喪章丘縣,榮國公大破長槍陣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107回 奉國書觸怒隋煬帝,跨東海詔安琉求國第25回 送寶甲楊堅斥太子,呈奏摺皇后贊晉王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135回 二徵高麗隋主催糧,叛軍起兵謀反黎陽第143回 破卑沙挑殺尹靖直,求議和遣返斛斯政第169回 接內應王薄引夏兵,歸長安蘇威哭舊主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69回 晉王求賢四請智顗,蕭妃追佛五請高僧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3回 晉王爺求賢邀諸葛,蕭王妃無才惹獨孤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122回 獻駱駝舉兵徵西域,平響馬老臣病淮南第95回 封尚書新官查東都,探民情楊素添耳目第39回 憑江霧輕舟躲艨艟,選賢能二次遣使臣第161回 亂宮闈蕭皇后失節,謀逆轉麥孟才請命第186回 康蘇密急報求援兵,李世勣迂迴白道城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61回 諸葛穎反間懸咒詩,鄱陽王自戕圍帥帳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176回 聚漢民蕭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晉陽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131回 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中計折水軍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65回 返建康蕭妃招侍女,巡江東僧侶遇劫難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08回 演百戲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173回 枕邊風挑唆竇建德,鴆毒酒冤殺王伏寶第32回 逸香閣色賊戲蕩婦,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159回 午朝門縛殺來護兒,成象殿縊死隋煬帝第51回 韓擒虎俘敵收南豫,來護兒斬將震丹陽第64回 哭南朝女豪傑歸順,訴東宮太子妃告狀第11回 苦肉計詐取晉王心,特色禮謀劃宛城遊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選奴僕,勤政殿夏王幸新歡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158回 傳僞諭調離給使營,誅異黨處決江東派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95回 封尚書新官查東都,探民情楊素添耳目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11回 高句麗擴疆驚隋主,河間王回京求戰船第116回 入京師易服邀洞主,討西海親征比漢武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38回 話統一孝明帝歸天,動刀兵樑後主登基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