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

資陽城發生的事情並不是單獨的存在,秦衝的殺官司奪城舉動彷彿只是衝鋒號而已,緊接着,蜀郡、臨邛郡、資陽郡、隆山郡還屬於李唐王朝的縣份,也有大量流民出現了,甚至和成都比鄰而居的雙流縣、晉原縣、清城縣、萬春縣也避免不了,給人的感覺,彷彿所有百姓在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流民一般。

雖然各縣流民還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剋制,沒有學秦衝造反,可李唐王朝要是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各地的流民暴動只是遲早罷了。

“不應該這樣啊!”東宮嘉德殿,李世民揉着隱隱生疼的太陽穴,苦惱的說道:“就算有流民,也該從更遠的地方出現纔對,資陽乃是我大唐中心,且東南方皆有重兵,爲何反倒先鬧了起來呢?”

“殿下,資陽城的匪患乃是糧價居高不下、步步攀升,百姓買不了糧食吃,自然會怨聲載道,而其他郡縣或許也有;但此四郡流民遍地,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兒去。或許是因爲道路封鎖,使消息無法傳到成都城。”這段時間爲糧價而心力交瘁的蕭瑀滿頭白髮,彷彿老了十幾歲,他嘆了一口氣,躬身說道:“殿下,我們本來內憂外患,如今民怨更是開始爆發起來,要知道,許多流民是我軍將士的家眷呢,要是不設法平抑糧價,恐怕我大唐較之大業末期也不妨多讓,到了那一步,不用隋軍來打,我大唐軍隊自己就崩潰了。”

“這…諸位以爲如何?”李世民不禁猶豫了起來,平抑糧價也代表他要把官糧和軍糧通通低價賣出去,要是手頭無糧,軍隊也一樣崩潰。

關鍵是就算他願意把官糧、軍糧低價售出,如果已經囤積了很多糧食的朝中文武不配合,或是低買高賣、大賺差價,一樣難把糧價平抑下去。

事到如今,其實在座這些大唐重臣都知道節節攀升的糧價跟隋朝大肆購買蜀錦、珍貴木材有莫大的關係,正因爲趨利的百姓見有高利可圖,爭着去產生蜀錦、入山找木材,致使富饒的成都平原田園荒蕪,產出不高,而在產出不高的情況之下,又有悄悄收購百姓餘糧,而百姓見到集市糧食多、價格不高,便通通以高價售出,隨着隋朝忽然斷了商貿往來,失去隋朝糧食的蜀中百姓,一下子就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窘境。他們不會反思自己當初趨利行爲,只會認爲朝廷不好,而當有心人把輿情矛頭指向朝廷的時候,流民暴動理所當然的發生了。

這是隋朝在蜀中大地佈局了已久的大局,目的是讓從李唐王朝手中獲得田地的百姓,從之前對李唐王朝的感激、感恩,變成失望、絕望。等到隋朝攻滅唐朝之後,再把糧食運來蜀中,把高得恐怕的糧價平抑下去,那麼民心自然而然就是隋朝的了,而百姓永遠都是最現實的羣體,善忘是他們的本能,當一家人吃飽了肚子,誰會記得李唐均分田地的‘善舉’?

隋朝這個釜底抽薪之計,是極爲無恥和惡毒的陽謀,大家明明都看破了,但就算看破了也無可奈何,同樣沒有多少糧食的李唐王朝面對這驟然洶涌起來的亂相,自然沒有辦法去解決。

歸根到底,楊侗這是借大唐王朝貧窮的實情,順勢而爲、仗勢欺人,而李唐王朝在貧窮落後這個大勢面前,一切努力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其實說起來,唐朝最先有關隴貴族、山東士族、南方士族、各州豪強支持,又佔關中平原、成都平原、漢江平原北部這些產糧重地,儼如是戰國時期的秦國,本來是很有前途的一個國家,如果當初將士用命、君臣同心、文武同志、宗親同德,那麼鹿死誰手,還真尤未可知。

只可惜李淵在天下還沒有一統的時候玩弄權術,爲使自己的帝位穩固,罔顧國家利益,大玩派系之爭,使唐朝大好前途毀於內訌之中,當然了,李淵作爲一代帝王,他的做法無可非議,但是他做早了幾年時間,他應該先滅隋朝這個強大的敵人之後,再玩弄帝王之術也不遲,那時無論是王世充、李密還是竇建德、蕭銑、林士弘,都無足輕重了,只是李淵見到李建成年紀太大,感到他威脅了自己的帝位,所以急着扶持李世民,挑起太子和晉王之間的矛盾,可謂是一步不慎、滿盤皆輸。

天下各路諸侯如今皆爲隋朝蕩平,僅僅剩下的唐朝也是處於苟延殘喘、朝不保夕的困境,再把目光看向四周,只要是稍有規模的異族國度,也都紛紛給楊侗蹂躪了好幾遍,處於畏隋如虎之狀,今天的唐朝可謂是舉目無援。

除非天命在唐,對各部隋軍各降一場大大的隕石雨,把隋朝的十大軍團的士兵通通砸死。否則,唐朝將去,不復返矣。

“殿下,居高不下的糧價非一日可平,可以慢慢來,但有件事卻是不得不解決的燃眉之急。”一直默不作聲的陳叔達悵然長嘆,拱手說道:“依老臣之見,當先平定資陽城的流民之亂爲主。”

“陳相國此言極是。”殷開山對李世民行了一禮,說道:“殿下,事分輕重緩急,一切當以平叛爲重。”

“平叛啊?”李世民狠狠地揉了揉自己隱隱發疼的腦門,因爲對於缺少軍隊的他來說,平叛同樣一個扼待解決的老大難題,想了片刻,對殷開山說道:“殷相國。”

“微臣在!”殷開山連忙起身行禮。

“我給你四千精銳,去支援韓良,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都要重回資陽城。”李世民沉吟一會兒,又說道:“完成這個任務之後,你既要肩負接應侯君集、張士貴的重擔,又統籌陽安、平泉一帶的大決戰。”

殷開山一聽這話,頓感肩頭爲之一沉,沉聲應道:“微臣定不負殿下重託!”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又對竇綸、李道弼說道:“竇綸、李道弼。你們二人各率五千吐蕃騎兵,負責疏散蜀郡各縣流民,如果這些人不遵號令,就給我武力鎮壓下去,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儘快’二字,之後,再把各縣郡後收攏到成都城。”

“末將領命!”竇綸、李道弼答應一聲,領命告退。

“至於平抑糧價之事……”李世民又想了一會兒,對着在場臣子說道:“資陽之北、蜀郡之南是隋唐大戰的戰場,而我們在那裡的軍隊衆多,爲了防止隋軍與我軍在正面戰場上長期對峙,轉派騎兵突襲我軍糧道,所以各個大小官倉之糧,最好不動,以便隨時支援軍隊。而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全身心投入到軍事戰鬥之中,無暇兼顧政務,所以平抑糧價等等政務,以後便勞煩陳相國、蕭相國、宇文相國、唐尚書做主了;你們怎麼用什麼辦法,我全權不管,我只要求糧價壓下來。”

李世民此言一出,陳叔達、蕭瑀、宇文士及、唐儉頓時面面相覷,一個二個臉都全黑了,鬧了這麼大半天下來,感情是要我們自己變來如山、如海一般的糧食,然後再去解決糧價問題,而朝廷卻是不聞不問、連一粒米都不出了?

“殿下。”陳叔達皺眉道:“朝廷糧食不足是事實,爲了應對強勢的隋朝,所以需要維持大量軍隊,這同樣是迫不得已的事實,對於這些實情,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在安置百姓問題上,朝廷要是一顆米也不出,實在說不過去。而且說實話,臣等沒有糧食在手,縱然有心去平抑糧價,也是有心無力啊。”

雖然說唐朝政事堂七相併列,但陳叔達是元從老臣,是當之無愧的首相,朝廷政務多由他負責,他身上的壓力極大。

“殿下!”陳叔達話音剛落,就看到晉升爲御史大夫的孫伏伽匆匆忙忙的闖了進來,衆人一眼看去,只見他神情慌亂,額頭汗水涔涔,這和往日的冷靜、冷漠截然不同。

“孫御史,何事如此慌張?”李世民心頭爲之一覺,但臉上卻故作淡然之色。

“殿下,微臣受命前去蜀郡北部巡視,發現有大量流民從隋境涌來。”孫伏伽大聲說道。

“這流民怎麼出現的?而且隋軍不是已經封鎖了各條通道了嗎?這個時候怎麼會有流民南下?”李世民十分不解連連詢問。

孫伏伽解釋道:“蜀郡之北地勢險要、山勢縱橫,本身就不是什麼產糧良地,那裡的百姓之前亦是受到隋朝商人蠱惑,眼見田地產出不高、糧價低廉,乾脆就放棄了田地,直接入山尋找珍貴木材;如今百姓也是有錢無糧,當隋朝斷了糧食貿易,出現流民潮也很正常。據一些流民所言,他們是聽人說殿下有濟世安民之才,是益州百姓再生父母,在成都城開倉放糧,任由百姓自取,所以盡皆涌來,而隋軍遠襲益蜀中,自身並沒有多少軍糧,在無力幫助百姓的情況之下,索性放開通道,讓百姓南下就食。”

此話一出,大殿之內一片譁然。

“殿下,這些北部流民分明就是受到隋朝的蠱惑,前來找我們麻煩來的。所謂的‘濟世安民’、‘再生父母’實則是楊侗對殿下、對我大唐王朝的捧殺。”

陳叔達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這些前來蜀郡的流民對大唐王朝滿懷希望,這才遠道而來,可要是接濟這些災民,就會損耗大唐本就爲數不多的糧食,若是朝廷不願接濟,不但對擁有“濟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名的李世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搞不好的話,這些希望破滅的流民,一定會在蜀郡發生暴動。

“該死的楊侗。”李世民惡狠狠地咒罵了一聲,經過陳叔達這麼一點,立即意識到“濟世安民”、“再生父母”之美譽,實則是一記捅向大唐心臟的毒匕。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濟世安民”、“再生父母”都是一些虛名而已,李世民可以完全不在乎,但是那些攜家帶口、洶涌而來的流民纔是問題的關鍵,這些人的到來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他知道自己現在的首要之敵,不是合圍而來的數十萬隋軍,更是在於內部,大唐本來就在蜀郡等地失去了民心,使各地百姓都當了流民,人人到了能夠忍受的極限,要是這些北部流民在蜀郡鬧事,本地百姓定然會紛紛響應,從而掀起反唐的巨大風暴,使大唐王朝無法立足。

想到這裡,李世民焦急的說道:“楊侗陰險狡詐,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環套着一環,他故意把什麼‘濟世安民’安在我的頭上,分明就是利用流民來鬧事,這些人一旦鬧事,就意味着內部的流民也會紛紛效仿,諸位可有什麼對應的辦法?”

“殿下。”蕭瑀聽出李世民未竟之意,分明就是不願拿官糧來賑災,當他想起李世民不聽自己的建議,不願把官糧低價出售來平息民怨,才導致流民四起,其是憤慨的說道:“其實處理流民之事並不難,關鍵是要安撫好他們,朝廷只要給他們賑粥、給他們安排住處,他們就不會鬧事,要是從一開始就做好這些,就根本不會有流民潮的出現,更不會有資陽城事件的發生……如今資陽事件、流民事件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正該由殿下出面賑濟,一來可讓城內百姓信服,二來也能讓百姓體會殿下仁心。”

聽了蕭瑀這番話,李世民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一雙利稅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濤天怒火,如果目光可以殺人的話,恐怕蕭瑀已經被李世民碎屍萬段了。

蕭瑀讓自己拿官糧軍糧去平抑糧價、賑濟流民,道理是沒錯,也是老成的治國之道,但隋軍此時此刻已經打到蜀郡,用不了多久就會兵臨城下,蕭瑀這時候提議把糧食放出去,跟建議自己自廢武功、裁減軍隊完全就是同一回事。說這種話,跟建議自己自縛陣前,卑躬屈膝的向楊侗下跪投降有何區別?

這道理,蕭瑀不會不知。這個老傢伙分明就是看到大唐國勢將傾,巴不得自己把李唐江山拱手讓出;畢竟蕭瑀是楊侗的舅姥爺,要是能讓楊侗兵不血刃的結束唐朝壽命,他蕭瑀算是立下大功了,而且因爲大小蕭後之故,以後他就算當不了隋朝的高官,全族上下照樣能夠平平安安、無損無傷的過着人上人的富足生活。

但是李世民生氣歸生氣、憤怒歸憤怒,卻也知道九成以上的大唐官員都有這種想法,一些人更是不懷好意的盯着李氏宗親,企圖用李氏宗親的人頭,去隋朝換取高官厚祿,一旦自己動了蕭瑀,恐怕這些人就會其中發難,所以哪怕再生氣、憤怒也得忍氣吞聲的忍着。

他深吸一口氣,硬生生壓下這股差點噴涌的怒氣,故作恍然的說道:“要是蕭相國不說,我都差點忘了蕭相國在安置災民方面有着最爲豐富的經驗。既如此,那我便下一道政令,將平抑糧價、賑濟災民之事全權託付給蕭相國來處理。至於陳相國、宇文相國則專門爲我出謀劃策,而唐尚書兼任京兆尹,負責緝拿城中罪犯、打擊隋朝細作等等事項。”

“此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不等一臉愕然的蕭瑀出聲反駁,李世民就已經站了起來,說道:“我現在要去皇城練兵,諸位各回官署吧。如今國事艱難,我希望大家務必充分利用好每一刻時間。”

“殿下!”蕭瑀衝着李世民背影叫了一聲。

“蕭相國還有何事?”李世民止步回身,不悅的看向蕭瑀。

“微臣手中無糧,平抑不了糧價、賑濟不了災民。”蕭瑀一咬牙,大聲說道:“但是微臣知道有人在國難當頭,進行惡意囤糧,如果殿下能借一千名精兵,微臣定給他殿下一個滿意答覆。”

“蕭相國,確定有這樣的人嗎?”李世民雙眼一亮,成都平原怎麼說都是富饒的產糧重地,就算百姓再不精心侍田,也不可能說沒糧就沒糧,眼前這些人之所以不作爲、之所以說沒有糧食,實則是心懷鬼胎,不想爲大唐效力了,如今蕭瑀上自己這麼一逼,辦法就就來了嗎?

“確實有!”蕭瑀重重的一點頭,斬釘截鐵的說道:“但我希望殿下除了一千精兵之外,還給予微臣生殺大權。”

“準了!”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要是蕭瑀可以圓滿的解決眼前這場糧食危機,就能使楊侗所執行的捧殺陰謀化害爲利,使自己獲得各地流民之心,在接下來的大決戰中,爲自己所用。至於蕭瑀殺多少個惡意囤糧的不法商販、不法貴族、不法文武,李世民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他取下自己的佩劍,遞給了蕭瑀:“我給蕭相國一千赤甲軍,並賜予先斬後奏之權。”

“謝殿下信任!”蕭瑀行了一禮,接下了這柄權力之劍。

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292章:雙雄會第562章:揚塵禦敵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303章:兒女雙全第773章:食鹽大業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853章:春藥而已第925章:攔路虎第680章:逃出生天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624章:父皇急功近利的老毛病又犯了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453章:李淵決策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749章:定策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790章:皇后驚夢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562章:揚塵禦敵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014章:民亂第733章:偏見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344章:國戰不講仁慈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760章:沈光解惑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915章:沒落(求票)第532章:驍果出擊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855章:利民工程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980章:佈局天竺,再見杜正倫第025章:金甲大將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605章:謀李淵,擬設內閣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235章:疏導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340章:斬其根第425章:戰前總動員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第132章:怒殺第878章:唐都之亂第095章:英雄輓歌第418章:小姨子裴月華第873章:爲僞唐內鬥創造機會(年底求票)第368章:將軍、道士、女將第286章:烽火照西京第388章:彰顯榮耀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853章:春藥而已第749章:定策第810章:急轉直下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052章:玩票大的第749章:定策第063章:皇姑來了第044章:以商補田第678章:造反不易第230章:聯合世家第919章:最後的戰役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549章:恩威並施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295章:關隴的黃昏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929章:勢如破竹第702章:天朝氣魄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286章:烽火照西京第177章:禽奔獸遁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320章:戰前吉兆第641章:海上吞明月第546章:圖窮匕現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第101章:梟雄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