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蔡州之戰(7)

天色微明,當我和孟珙集結了一支五千餘人的部隊匆匆趕到牆城時,城外的戰鬥已經結束了。原先駐紮在堡壘中的千餘名軍士除了報信的外,一個也沒能回來。

原來是“和裡軍”,我看着城外堡壘處隨風飄揚的旗幟,終於明白我們中了完顏守緒的連環計。當初我們一直以爲守內城的是“和裡軍”,其實當時內城根本就沒人防守,現在守內城的全是從外城撤下的“忠孝軍”。“和裡軍”一直都隱藏在城外某處,他們定是在宋、蒙聯軍進駐外城時,才偷偷地潛回到蔡州附近,並與外城內扮作百姓的金軍取得了聯繫。然後在今晚來了個裡應外合,趁着宋、蒙聯軍忙於救火時,一舉拿下了城外只有千餘人防守的堡壘。

城外的堡壘一落入金軍之手,宋、蒙聯軍便有如肉餡般的被金軍夾在中間。現在的聯軍只有兩個選擇,一:攻城外的“和裡軍”突圍。本來以蒙軍的素質對付城外的“和裡軍”是綽綽有餘,但可笑的是,本來由蒙軍所建用來防金軍突圍的堡壘,現在卻成了“和裡軍”防聯軍突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另一條路就是在斷糧之前,也就是一日之內攻下內城。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忠孝軍”不但訓練有素而且還處於有利地形;反觀聯軍,則因受火攻而士氣受挫,而且攻城器械也大部燒燬,更何況城外的“和裡軍”也不會坐視聯軍進攻內城,到時必然是個兩面作戰的尷尬局面。想要在一日之內攻下內城,真是談何容易。

“完顏守緒好大的胃口。”孟珙冷哼一聲道:“他卻是想一口將我們全吃了,我孟珙倒要看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鄭統領請自便,孟珙這就去和塔察爾商議一番。”

說完孟珙便沉着臉帶上親衛徑自去了。

聽孟珙的口氣,我知道孟珙已經選擇了進攻內城這條路,這也確實是個正確的選擇,因爲若是突圍而出的話,就算金軍不阻擋,宋軍也要面臨餓着肚子行軍三日的窘境。更何況金軍還會在後一路追殺,到時就算逃入宋境,“忠順軍”也是所剩無幾了。所以孟珙只能選擇進攻內城,這樣的結果就是,或者成功地在一日之內攻破內城,斬了完顏守緒。或者因糧盡而全軍覆沒。

一個時辰後,內城城牆外的建築間,站滿了殺氣騰騰的軍士。他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知道現在的形勢對他們來說很不樂觀。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生出了一種一往無前的氣慨。這也許就是一隻訓練有素的軍隊和烏合之衆之間的區別吧,若宋國派到蔡州的不是“忠順軍”而是其它的任何一隻軍隊,此時只怕已經崩潰了。而蒙軍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自小就在戰爭中長大的,從會走路起就開始了軍事訓練。這使得他們的天性就是漠視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在他們的眼裡只有財富,而且像這種頻臨死亡的情況他們也不是頭一次經歷了,所以對此他們並沒有什麼負面情緒,反而個個都像聞到鮮血的猛獸一樣躍躍欲試。靠,真的是野蠻到不知生死的地步,和當年的完顏阿骨打有得一拼。

宋軍依然是進攻南面,用於進攻內城的是合計約兩萬人的鄧軍、蔡軍和新兵營的軍士。其中沒有戰鬥過的新力軍蔡軍自然成爲此次攻城的先鋒,新兵營則和其它弓箭兵擔任起了掩護蔡軍攻城的任務。進攻另三面城牆的是蒙軍的三個萬人隊,蒙軍雖說作戰勇猛,奮不顧身,但他們攻城的戰術還不成熟,何況他們面對的是同樣勇猛的“忠孝軍”,是以他們能夠攻上城頭的希望不大,攻城的主力依然是孟珙所領的“忠順軍”。

由於建築物的限制,攻城部隊無法擺出完整的陣形,他們只能在寬敞的街道上,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直面內城。這顯然是攻城的大忌,但這已是沒有辦法的事。攻城部隊已沒有時間拆除附近的建築了,他們只有一日的口糧不說,外城隨時都有可能被“和裡軍”攻下。

守衛外城的宋、蒙聯軍只有兩萬人,他們要面對的是四萬餘人的“和裡軍”的攻勢。若是在正常情況下,兩萬餘人擋住四萬“和裡軍”的進攻本不是難事,但外城城牆在前幾日剛受到聯軍拋石機的一陣狂轟,現在已是殘破不堪。而且守城用的巨石、滾木、石灰和火油也已是奇缺,所以情況也是不容樂觀。

“新兵營還沒入陣嗎?”孟珙皺着眉頭問了身邊的親衛一聲。

“回將軍,還是不見人影。”身旁的那名親衛一直在關注着新兵營應處的位置,但自始自終都沒有看見一人入陣。

這個鄭強是怎麼回事,孟珙心中滴咕了一聲,攻城的時辰眼看就要到了,怎麼到現在還沒有來,是膽怯了嗎?應該不是,以他這幾天的表現來看,他應該不是那種人,但爲什麼……

“將軍……”呼,問了好幾個人,總算在茫茫大軍中找到孟珙了,我鬆了一口氣,還好能趕上,否則就要壞了大事了。

“鄭統領爲何現在纔到?”孟珙轉身見到是我,略帶責備地說道:“所幸此時還不算太遲,鄭統領快快領軍入陣吧。”

“將軍恕罪,鄭強砍竹子去了。”我氣喘吁吁地說道,唉……都怪這場大火,大火過後想要找幾根稱心的竹子都這麼難。

“砍竹子?”孟珙不解地望着我。

“將軍,鄭強要求攻城。”我沒有多做解釋,抱拳對孟珙說道。

“鄭統領自然要攻城。”孟珙聞言奇道:“本帥也要親上戰陣了,鄭統領當然也不能例外。此次務必要一舉拿下內城。”

“不是啊,將軍。”我忙說道:“鄭強要求以新兵營爲先鋒。”

“什麼……以弓箭兵爲先鋒?難道……你們就用那些竹子攻城?”

第35章 冰釋前嫌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5章 順流而下第2章 爭論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64章 志同道合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63章 同舟第42章 訓練第3章 定計第8章 定數第43章 量角器第28章 難民第23章 請降第22章 回汴京第24章 學習第45章 勇氣第44章 突圍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41章 打算法第38章 聖旨第15章 除夕之夜第31章 藏軍洞第62章 自立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3章 會李寶第2章 爭論第30章 比拼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1章 麻木第5章 閱兵三十七章 陣法第13章 內政第46章 突破第49章 思想鬥爭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40章 丁黼第41章 打算法第23章 水戰第40章 滑雪第39章 生死鬥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38章 聖旨第8章 試探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23章 水戰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15章 見孟珙第3章 會李寶第31章 藏軍洞第8章 湍灘之戰(2)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58章 冉氏兄弟第62章 震天雷第45章 熊掌魚翅第16章 出征第10章 漏算第9章 脫軌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51章 意外第10章 盡忠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71章 得勝歸來第25章 出逃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49章 生死絞殺第11章 初試弓箭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1章 重回臨安第24章 水戰(2)第24章 學習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6章 出征第72章 特使第10章 兄弟第28章 遇敵第65章 利州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28章 鮎魚效應第61章 丁黼之死第9章 國用司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3章 會李寶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12章 練箭第10章 走私第30章 水門第49章 釣魚城之戰(17)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61章 丁黼之死第61章 丁黼之死第45章 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