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長城

農耕與牧羊同是靠天吃飯,但是,他們對天的依賴程度卻有所不同。??農耕,相對較爲穩定,他們可以制水車挖溝渠防旱,也可以建堤壩防澇。??而牧羊,卻是四處奔波,逐水草而走,天若大旱水草不生,他們便只能餓着肚子。??而餓着肚子的牧羊人,便只能到種田人那裡尋求生路。??於是,牧羊人與種田人之間的鬥爭,便在中原大地上延綿了數千年,寫就了一本厚厚的中國歷史。

漢人,便是這些勤勤墾墾的種田人,而牧羊人,由於其流動性而換了一批又一批。??自秦漢起,匈奴、氐、羌、東胡、烏桓和鮮卑、突厥和回鶻、党項和契丹、女真,還有現在的蒙古,無一不充當着強盜的角色。??他們有的被淹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有的闖入中原後,便消失在種田人的身影裡,有的則瘋狂地掠奪、屠殺、破壞,書寫了一部又一部的血淚史。

於是,爲了抵抗掠奪,種田人與牧羊人之間便出現了一個奇蹟——長城。

烽火臺古稱烽燧,如有敵來犯,夜間放火爲“烽”,白日燃煙稱“燧”,故而得名。??寒風襲面,此時的我正默默地站在長城的一處烽燧之上,展望着這條中國巨龍的雄姿。

但見兩山峽谷之間,河流轉折之處,平川往來必經之地,全都修築有關城隘口。??“因地地形,因險制塞”這是修築長城的一個準則。??大略一看,這長城卻好似先在險要之處築上城關。??而後再以城牆將這些城關相連而成。

當我還是一位現代人時便曾到過這裡,但是,此時站在這裡卻有着完全不同地感覺。??垛口旁,一個個手握長槍的軍士威風凜凜地眺望着遠處,本應是稀稀拉拉的遊人,此時也換成了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巡邏兵。??那整齊的隊形,那槍尖上的寒光。??那安置在垛口上的火炮,全都透露出一股凜烈地殺氣。

這已收復燕京兩月之後的事了。??正如我所預想地那樣,長城的破壞並不嚴重,畢竟金國攻入長城之後,也一直在利用長城抵抗蒙古的入侵。??說到年久失修,也就是從成吉思汗攻入金國開始,距今不過三十餘年而已。

三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卻足以讓長城的許多地方因地基崩塌或是其它的原因而受損。

於是,我便以燕京的財富與糧食爲後盾,徵集了五萬餘民工。??這些民工在極高的熱情之下,只以兩個月地時間,便大略修好這條有萬里之長的巨龍。??當然,這其中自是少不了數萬軍士搬石運磚的功勞了。

自窩闊臺被趕出長城之後,我鄭言這個名字便有如長了翅膀一般。??在各地傳了開來。??但是,令我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在這信息大多以口傳或是書載的時代裡,我北伐的事蹟由口口相授,或是說書人在加上個人的感情色彩之後,將我越傳越歷害。??也越傳越神乎。??而且,許多事蹟似乎還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

便比如說,王夔地廣武軍以自殘的方式火燒兩岸投石車一戰,便被百姓傳爲:鄭言只信手一招,便有火神來助,只燒得蒙軍拋石車轉眼間便化爲灰燼……

後來我才知道,正因如此民間卻多了一個風俗,便是在王夔戰死之日祭祀火神。??由此,我也終於知道民間傳說中的哪吒啊、孫悟空啊,到底是怎麼來的了。

不過這樣也好。??有此一着。??那自各地長途跋涉而來欲加入我軍的百姓,卻是源源不斷。??以至於這才兩月多一些。??我便多了三十餘萬的新兵。??而且,這些新兵還是自應徵者中精挑細選地,由此便可知應徵者之衆了。

但正所謂世事豈能盡如人意?當我正盡一切努力修築長城和建立城防之時,河北之地卻出了個意想不到的變數。??我一路將韃子趕出中原,南宋也由於我留在西川之兵而不敢輕舉妄動,致使我所“收復”的這大片失地完全處於一個政治與軍事的真空。??於是,無數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勢力便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冒出頭來。

經過一番探查之後,我知道這些勢力大略分爲三大類,一類是百姓自發組成。??一類是由蒙軍留下的驅口軍組成。??而另一類,則是由親蒙的大地主,招攬散兵遊勇組成。

由於驅口軍平時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是以百姓對他們自是恨之入骨,於是百姓組成的義軍便與這些驅口軍勢同水火。??而親蒙大地主組成的勢力,主要則是爲了保護自身利益,照我看來卻有很大部隊屬家丁的性質。??但在這全國皆窮之時,那些大地主無疑是一塊肥肉,如今他們失卻了蒙軍地保護,那麼被另兩大勢力刮分只是時間地問題。

對於後者,對付起來比較簡單,只要長城的城防一得到鞏固,我便可以抽出空來對付他們。??對付這些禍國殃民之徒,但凡不降地,不放下武器的,一刀砍了便了,我便只當是作爲訓練新兵的實戰演習。

但最讓我頭疼的,卻是那由百姓自發組建而成的部隊。??滅了?不成,那可是人民羣衆,是軍隊的基礎啊!收了?也不成,收編說來容易,做來卻難。??那些沿河直接被我解放的城鎮倒還沒什麼問題,畢竟他們本就是由我資助的。??只是其它的城鎮,那些帶頭的難保個個都是善與之輩,他們辛辛苦苦地拉起一支部隊,哪能讓你說收便收了。

更何況,該以什麼身份去收編他們?我鄭言一不是皇帝二不是霸王,名不正言不順,在南宋政權眼裡我還是叛黨,以叛黨的身份去收編義軍……

我漫步在長城上,苦惱地拍了拍頭。??現在我才發現,當初想的只要將蒙古韃子驅逐出中原,便萬事大吉、便能輕鬆控制住這片土地的想法是多麼的可笑。

若是能遠離這一切,該有多好啊!我這樣想着,頭一回,我發現自己已經厭倦了這一切。

第72章 特使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17章 霹靂火球第27章 入洛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58章 冉氏兄弟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3章 打草驚蛇第19章 前途第3章 演戲第45章 勇氣第7章 鏢稅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26章 說客第9章 楚州攻略(2)第5章 鄞人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41章 伏擊第61章 丁黼之死第41章 伏擊第5章 倚翠樓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38章 入川第12章 燕兒三十七章 陣法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25章 燕京第28章 鮎魚效應第25章 燕京第55章 蔡州之戰(8)第11章 聯繫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19章 逆轉民風第10章 追擊第65章 利州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10章 追擊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38章 入川第58章 冉氏兄弟第16章 出征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12章 水師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14章 計中計第47章 絞肉機第50章 智破蒙軍第11章 聯繫第12章 貪官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47章 絞肉機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2章 爭論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55章 南易北難第7章 堅城楚州第8章 定數第20章 燕京第49章 思想鬥爭第44章 奔赴前線第69章 利州之戰(4)第13章 內政第8章 定數第12章 水師第11章 說服第43章 潰軍第7章 堅城楚州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13章 完顏守緒第31章 人選第25章 玩火第50章 智破蒙軍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64章 志同道合第22章 回汴京第61章 酋長第23章 水戰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13章 沈澈出逃第11章 草料第60章 天雄關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26章 破鏡難圓第36章 長城第41章 打算法第43章 量角器第43章 埋伏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33章 楚州之戰(2)第36章 忠順軍第6章 王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