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燕京之戰(4)

牙發響處,只見千萬支巨箭破空而出,便如一羣蝗蟲般朝城牆飛去。

接着又是鏗鏘聲響成一片,巨箭一列列地狠狠地釘在了城牆之上。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巨箭由於射中過於堅硬的石頭而掉落到城腳下。

不過這也沒關係,片刻之後,又是新的一輪巨箭飛奔而來。

不多時,在守城蒙軍驚詫的眼神中,宮城城牆自上而下,便多出了數十道由巨箭組成的長梯。

“殺……”龍衛水師一聲發喊,帶上所有的雲梯便往宮城攻去,聲勢卻還要高過昨日的一戰。

不待一刻鐘,水師軍士便頂着漫天的箭雨攻至了城腳下,卻見軍士們一手持盾一手攀爬,順着那箭梯就往城上攻去。

原本作爲主攻器械的雲梯,此時只架在兩道箭梯之間,成爲了一種輔攻。

“此爲踏撅箭。

”李寶望着不遠處城頭的那番攻城景像,沉聲說道:“此箭一牀弩可同發三箭,後無箭羽,有刻紋,以其射諸城牆之上,人便可踏而登城。

“原來牀弩卻還有這等妙處。

”聞言我不由喜形於色,怪不得李寶一早便對攻城有着強大的信心,卻原來還留着這法寶。

再往城牆處望去,卻又發現了踏撅箭新的妙處。

原來踏撅箭是貼着城牆的,是以相對於登雲梯來說,登踏撅箭的軍士卻更爲安全。

自城頭上投下的擂石、滾木可以說是雲梯攻城的頭號殺手,擂石、滾木有可能在雲梯上滾動。

甚至將雲梯砸爲兩載而大量殺傷其上地軍士。

但踏撅箭梯卻不然,擂石與滾木往往都會在很高的地方,便被巨箭擋着而偏離其原有的方向,就算有些砸中了軍士,卻也很快由於受到的阻力或是撞着城牆而彈開。

一時諸如擂石、滾木的守城器械,其殺傷力便大大降低了,水師軍士頃刻間便攻上了好幾丈。

雖說他們還是在蒙軍的弓箭和擂石下不住地往下掉。

但比起昨日一戰來說,卻也不知好了多少倍。

“但是……”隨後我又很快發現了這種攻城方法的弱點。

想到這個弱點有可能爲龍衛水師造成地傷亡,我不由駭然往李寶望去。

李寶苦笑地點了點頭:“置使大人想得不錯,此法亦有其弱點。

其上的軍士即便是攻上了城頭,亦是以側面對着敵人,戰力必是大打折扣。

而且,其最致命地卻還屬火攻,這也正是屬下不到萬不得已時不用此法的原由。

如今只能寄希望於那些韃子不會太早想到這個弱點了。

正說間。

水師軍士已攻上了城頭,正如李寶所說的那樣,此時以踏撅箭攻城的弱點便顯了出來。

踏撅箭上的軍士個個都是以側身面對着蒙軍的守軍,而且,還必須是一手攀住箭枝,另一手舉起兵器對敵,許多軍士甚至連腰刀還未來得及取出便被打了下來。

且箭梯上的空間又過於窄小,一組箭梯卻只能容一名軍士通過。

如此他們即便是登上了城頭,其對城牆地衝擊力還是不盡人意。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今日的戰勢無疑要比昨日好上許多。

由於踏撅箭讓不少軍士攻上城頭與蒙軍近身作戰,是以擔任掩護的弩手,卻可以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作用。

只見那城下神臂弓手,此時早已忙得熱火朝天。

踏弩、上箭、舉弓、發射。

幾乎是一氣呵成,可想而知李寶定是對這些人的訓練下了一番苦功。

“嗖……”的一聲,當一名蒙軍正要舉槍往下戳時,一枝弩箭及時地射中了他的咽喉。

一股血箭噴出,那名蒙軍痛苦地捂着自己地喉部,面孔扭曲成一團,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掙扎了幾下,最後才無力地往城腳落了下去。

此時,一名水師軍士就趁着這個空檔猛地往向上竄。

但蒙軍的反應速度卻也驚人,還不等這名軍士登上幾步。

另一柄長槍便無情地穿胸而過。

劇痛傳來。

這名軍士不甘地往上望了望,而後一咬牙。

便死死地抱住了那柄將要奪去他生命的長槍,往下面的虛空躍去。

在閉上眼睛之前,他笑了,他看到那長槍的主人已被他成功地拖出了城牆,他看到了那名蒙軍眼裡的驚慌,看到了他地難以置信,還有對死亡的恐懼……

“咔嚓……”一名水師軍士舉着腰刀的右手已被齊根剁了下來,原本在此時,他已可以退出戰場了,因爲他已沒有空閒的手,也沒有任何兵器可以對付城頭上的蒙軍。

但是,這攻城戰卻不比野戰,他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只要自己退一步或是止步不前,那就意味着身後所有的戰友都無法繼續攻城。

於是,他便毅然用他那僅存的一隻手,再往上攀出了一步,用他那無畏的身軀,往敵人的槍尖上撞去。

箭梯上的軍士對城頭地衝擊雖小,卻無疑能在攻城戰中起到很大地作用。

因爲有了這種近身的衝擊,城牆下地神臂弓手才得以有條不紊地往城頭上放箭;因爲有了這些軍士的英勇,雲梯纔不至於在頃刻之間便被蒙軍大量損毀。

於是,在箭梯、雲梯,還有神臂弓手的緊密配合之下,戰爭的天平便逐漸往龍衛水師這方傾斜。

有些地方的軍士甚至已攻上了城牆與蒙軍纏鬥在一起。

雖然城腳下已堆滿了高高的屍體,但是,這種犧牲無疑是值得的。

李寶、徐格、王堅……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微笑,勝利,好像就在眼前了。

但就在這個時侯,突然一條火龍自城牆上急瀉而下,衆人的臉色也不由隨之大變。

慘叫聲四起,只見火龍過處,一個接着一個的水師軍士滿身是火的自城牆上跌落下來。

城腳下還未登城的軍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

接着又是另一條火龍,又是一條……

李寶最爲當心的火攻,此時終於發生了。

————————————

閒話幾句:宋軍以踏撅箭攻城確實是真事,而且在當時並不是什麼秘密武器。

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13章 弩陣第14章 計中計第39章 成都第47章 城防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40章 滑雪第21章 朱清第13章 完顏守緒第57章 漏網之魚第10章 追擊第27章 消息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38章 入川第15章 出城第17章 洛陽之戰第16章 北伐第42章 形勢第29章 寶靈山第62章 自立第7章 賈似道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12章 驗弓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2章 燕兒第18章 財有定數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63章 同舟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1章 一箭示警第8章 試探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章 打草驚蛇第39章 生死鬥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11章 誣陷第27章 糧食第10章 兄弟第12章 燕兒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45章 勇氣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34章 炮第20章 拋石車第6章 非鄞則婺第20章 拋石車第12章 練箭第41章 打算法第16章 關撲第10章 走私第38章 比試第20章 拋石車第7章 賈似道第46章 奴隸兵第63章 夜觀天像第22章 沉浮橋第27章 雨夜剌客第17章 洛陽之戰第26章 宮城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27章 糧食第16章 過河拆橋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13章 沈澈出逃第52章 圍城打援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41章 考覈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13章 弩陣第13章 沈澈出逃第24章 學習第43章 埋伏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14章 老城定計第44章 紐璘軍第44章 紐璘軍第27章 入洛第27章 糧食第61章 丁黼之死第48章 攻城第13章 沈澈出逃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25章 丁口徭役第55章 蔡州之戰(8)第24章 殺戒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8章 試探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章 協同作戰第27章 入洛第72章 特使第2章 驅狼吞虎第37章 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