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盡忠

“賢弟,賢弟是說……”餘玠震驚地望着我,滿臉不信地說道:“賢弟是說你當真反了?”?

“正是。??”我點了點頭,像個做了錯事的小孩一樣,不敢正視餘玠的眼睛。?

“你……你好生湖塗啊!”聞言餘玠氣極敗壞地起身叫道:“枉我還如此信任你,不想你卻是真個反了。??你卻是爲何而反?難不成你也想做皇帝?”?

“餘兄此言差矣!”我苦笑一聲道:“餘兄好歹也是與鄭言一同出生入死過的兄弟,何以會將鄭言當作此等喜好爭權奪利之人?”?

“那又是爲何?”餘玠一對虎目怒睜,好似要將我吃了一般對着我吼道:“爲名?爲利?還是爲了女人?”?

“爲了百姓,西川的百姓。??”我一咬牙,迎上了餘玠的目光說道:“同時也是爲了大宋的百姓。??”?

“說的倒也好聽。??”餘玠冷哼一聲道:“你反了大宋,卻又說是爲了大宋的百姓?你當我餘玠是三歲小兒乎?更何況你口口聲聲說百姓,那你作反又將萬民之主的皇上置於何地?”?

“實不相瞞。??”我搖了搖頭道:“在鄭言心中,根本就不將皇上當做一回事,也不認爲皇上便是萬民之主。??”?

“你……你說什麼?”聞言餘玠不由一愣,隨後鏘的一聲抽出腰刀指着我怒道:“反了,當真是反了。??也罷。??今日便讓餘某與你一決生死!”?

“將軍息怒,將軍息怒。??”見此王承等人忙上前來勸解道:“將軍也知鄭置使的爲人,鄭置使如此做必有他地理由,將軍何不靜下心來聽個明白。??”?

“說……”聞言餘玠猛地將腰刀刺於案上,冷冷地對我說道:“今日你若不能說出個道理來,可莫怪我餘某不念舊情。??”?

“鄭言還是那句話。??”我嘆了一口氣說道:“鄭言如此做便是爲了天下的漢人,爲了大宋的百姓。??若說還有其它的原因,那便是鄭言不想做第二個岳飛。??餘兄當知是時,皇上已派人至西川欲將鄭言捉拿歸案。??是以當時鄭言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束手就縛,二是據西川自立。??”?

“即便是如此。??”餘玠頗不以爲然地說道:“那麼其後皇上也爲你平反了,而且還封你爲西川置制使,你卻爲何還要反?”?

“只因鄭言不是笨人。??”我一攤手道:“倘若餘兄是皇上,餘兄能否容得下一個曾抗旨不遵。??而且還劃地自立之人?是以皇上封我爲西川置制使,其目的顯然只是爲了穩住我而已。??”?

“哼!”餘玠從鼻腔中發出一聲不屑的冷哼,但從他漸漸緩和下來的臉色,我知道他對已信了幾分。??而立於其後地王承張虎等人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我的說法。?

“即便鄭置使是爲形勢所迫,卻也不該選擇作反。??”餘玠不滿地掃了身後地王承等人一眼道:“今時今日離嶽元帥盡忠之日也不過百年,可鄭置使便已將岳家父子的那份忠心拋至腦後了。??”?

“這便是鄭言與嶽元帥之間的區別了。??”我再嘆一口氣道:“鄭言向來敬重岳家父子,但對他二人的做法卻不敢贊同。??餘兄可有聽過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這句話?”?

“餘某是位粗人。??”餘玠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道:“鄭置使還是說得明白些!”?

“此語的意思便是指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爲天下人所共有。??”見餘玠又顯出他那莽漢本色,我不由一笑道:“簡言之,便是說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上一個人地。??是以鄭言以爲。??我等身爲大宋子民,爲人盡忠自是不錯,但卻不能如嶽元帥一般的只爲皇上一人盡忠,而更該爲大宋盡忠,爲大宋千千萬萬的百姓盡忠!讀書人的那一套所謂的‘君爲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鄭言的眼裡,只不過是當權者耍的一些愚弄百姓的政治把戲而已!”?

“是啊,將軍。??”衆人呆愣了一會兒,王承便在一旁附和道:“鄭置使所言好似也有幾分道理。??我等皆出身貧寒。??百姓生活疾苦我等卻是見得多了,皇親國戚地奢華生活我等也見了不少。??比若那位害得我等損失了不少兄弟的賈似道,他還不正是賈妃的弟弟麼?屬下一直都不明白我等爲何要爲他們盡忠!”?

“就是,就是。??”張虎哈哈一笑道:“鄭老弟卻是說到我心裡去了,我張虎每逢打仗之時,心裡想的都是死在那些韃子手中的百姓,只想着爲他們報仇,想着不讓更多的百姓死在那些韃子手中。??若是心裡想着那……”?

“住口……”餘玠警惕地往門外看了一眼,低喝了一聲制止張虎繼續說下去,爾後壓低聲音對張虎說道:“你等卻是賺命長了不成?”?

“將軍。??”郭朝進湊上前來壓低聲音說道:“屬下也以爲鄭置使言之有理,姑且不論我等該爲誰盡忠,倘若當初嶽元帥也似鄭制使般抗旨不遵,說不定便能直搗黃龍府並迎二帝還朝了。??將軍且想想,那該是怎樣地一番場景,又將挽救多少百姓於水火之中!”?

“餘某與諸位將軍同是出身於草莽,這些道理如何又能不明白。??”聞言餘玠嘆了一口氣,轉身對着我意味深長地點頭說道:“爲兄已明白了賢弟的一番苦心,然賢弟卻可曾想過,你雖一心爲民,但自立作反卻絕非明智之舉。??如今外敵侵宋,正是需要我等團結一致、共御外敵之時,賢弟又如何能……”?

“所以鄭言纔要與朝廷聯合抗蒙啊!”見餘玠又轉口與我稱兄道弟,我不由心情大好。?

“聯合抗蒙?”餘玠苦笑一聲道:“賢弟說來倒也容易,當真做起來,其事卻難於登天。??”?

“卻也不必登天。??”我呵呵一笑道:“實不相瞞,小弟此議已得到朝中鄞系與婺系大臣的支持,只要小弟助他們擊敗閻妃一黨,那麼西川與朝廷聯合抗蒙一事,便指日可待了。??”?

第29章 水中之火第2章 驅狼吞虎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釣魚城之戰(17)第62章 震天雷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41章 考覈第64章 志同道合第48章 攻城第10章 兄弟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32章 洛陽之戰(5)第36章 忠順軍第19章 前途第55章 南易北難第43章 量角器第35章 凱旋歸來第28章 遇敵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36章 下水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15章 紅顏禍水第29章 望洋門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9章 水中之火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22章 弓箭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30章 水門第11章 初試弓箭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20章 拋石車第6章 王夔第43章 宋廷第8章 驚奇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17章 洛陽之戰第15章 出城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7章 糧食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31章 藏軍洞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44章 奔赴前線第12章 水師第15章 潛水第19章 書信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20章 燕京第29章 爲帥之道第44章 紐璘軍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65章 利州第38章 論戰第2章 爭論第30章 比拼第15章 除夕之夜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28章 遇敵第2章 協同作戰第8章 神臂弓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20章 李寶第18章 財有定數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14章 三冗第25章 出逃第22章 弓箭第13章 弩陣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1章 京師臨安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28章 鮎魚效應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11章 草料第3章 會李寶第13章 丁大全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51章 意外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4章 講學第25章 丁口徭役第27章 入洛第12章 練箭第17章 霹靂火球第15章 見孟珙第39章 生死鬥第12章 撤圍第7章 湍灘之戰第2章 爭論第16章 無奈第51章 朱重九第30章 水門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28章 柳暗花明第58章 成都之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