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回成都

哨騎,做爲冷兵器做戰時主要的偵察、通訊工具,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快速偵察的方法,這種方法便類似於我們現代的接力。雖然大宋的馬匹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都無法與其它鄰國相比,但是兩百哨騎已足以讓他們以接力的形式,不分晝夜地將驍騎軍原本來回要走六日的路程,縮短到了兩日半,這其中還包括這些哨騎在黃河一帶巡視的時間。

哨騎帶回來的結果,果然不出我和徐格的意外,黃河一帶並沒有任何金國殘餘集結。這條消息至少讓我們知道到了兩點,一:汪世顯並沒有像他所說的那樣,和完顏守緒一起在黃河一帶收攏殘兵。二:汪世顯已經不在黃河一帶了。因爲據徐格所說,汪世顯已收攏了過萬的殘兵,若他還在西川,那麼在平坦的黃河流域,這過萬人是很難逃得過騎哨的眼睛的。

結合這兩點,我與徐格不得不承認了一個我們極不願承認的事實,那就是汪世顯已擄着完顏守緒北上進入蒙境了。當然,燕兒卻不願承認這一點,但從她整日以淚洗面我也可以看出,她心裡很明白這已是再也無法挽回的事實了。

成都初冬的早晨,冷風中略帶着幾分寒意。遠山、近郊都蒙上了一層濃濃的水霧。天色漸漸放亮,地上凍結了一夜的冰霜,慢慢地開始溶化了,霎時便又是一陣水霧從地面升騰而起。眼前盡是白茫茫的一片,卻好似身在一個充滿了蒸汽的大蒸蘢裡。

自從大宋封我爲西川置制使,而且確定了汪世顯投蒙之後,我不得不將防禦的重點再次轉向了成都。冬季對蒙古一方的防禦本不必如此緊張,因爲在冬季,蒙古的戰馬根本就無法得到充足的草料,所以蒙古出兵的時間大多選在草美馬肥的夏、秋季。而在這寒冷的冬季,蒙古騎兵還不知躲在哪裡養精蓄銳呢!但是在瞭解了汪世顯的情況後,卻不得不讓我將大部分的兵力轉移到了成都。

據徐格所說,汪世顯素以“秦、鞏之豪”著稱,當他身爲金臣之時,便與川邊的回回和洮、岷、疊宕等十八族交往甚密。而我記得史上的汪世顯,正是在投蒙之後,利用蒙軍的威勢和自己與這些少數民族的關係,勸說了這些少數民族投蒙,從而形成了一支攻川的主力。

所以我不得不分批將原本分佈在長江一線上的兵力,大部都撤回成都。這又很快就讓我看到了另一個缺點,我可用的將領實在太少了。爲了面對有可能在冬季就要來臨的汪世顯大軍,我不得不將王堅、李庭芝等我熟悉的將領一古腦地調往成都。而留守長江一線城池的將領大多都是臨時提拔的,只有戎州因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才讓王夔的廣武軍鎮守着。不僅如此我還留了五千民兵在戎州助王夔守城,因爲戎州此時可以說是成都與其它城池的樞扭了,戎州若失,那麼成都很快就會成爲一座孤城。

部隊的頻繁調動讓我有一種倉促應戰的感覺,但這卻又是毫無辦法的事,兵力和將領的不足,並不是一日兩日就可以解決的事。現在的我,每日都好像在跟時間賽跑着。我要用最快的速度組建出一支高素質的部隊,要趕在我們被蒙軍或是大宋扼殺在搖籃中之前。

“屬下參見置使大人。”徐格應我的召喚,很快就來到了我的營帳之中。

“燕兒的情況怎麼樣了?”我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轉身隨口問道。

“燕公主還是整日哭泣不止。”徐格臉上露出些不忍的神色,說道:“置使大人是不是該……”

不等徐格說完,我便舉手製止了徐格繼續說下去,說道:“鄭言此次請徐先生來,是想求教先生一些有關如何管理內政之事。徐先生在金國任軍師多年,想必知之不少吧。”

自從王夔以紅襖軍爲例提醒我之後,內政問題一直就有如梗在我喉嚨中的一根魚骨,不吐不快。因爲我知道這個問題若是不解決,西川就不用說南拒大宋北擋蒙古這種大話了,只需時日一久,西川自己便會被內亂拖垮。所以在此時,我最當心的倒不是汪世顯,而是如何治理好西川的各個城池,特別是佔了西川大部分人口的成都。

“回置使大人。”見此徐格臉上露出些少許不自然的表情,他顯然是對我這樣對待燕公主有些看不下去,所以語氣中略帶不滿地說道:“朝廷管理內政,自是由三省六部,即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和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工管理。”

“哦,還有這許多名堂。”聞言我不由一愕,大感頭疼地說道:“倘若只是管理西川,想必用不着如此多的部門吧。”

“這便要看置使大人如何看待西川了。”徐格說道。

“此話怎講?”

“若是大人將西川看作大宋的一部分,那麼這些都用不着大人操心。”徐格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因爲朝廷不久之後便會派上大量的官員入川,前來管理這些事。這批官員,也許便是當初從西川逃出的官員。”

“他們還能做官嗎?”聞言我不由疑惑地說道:“臨陣脫逃的大罪,他們難道便不用擔了?”

“鄭置使此言差矣!”徐格臉上略帶驚奇地看了我一眼,說道:“若是武官,則想當然便是被革職查辦。但對於文官,大宋歷來都是刑不上大夫,即便是趙彥吶這樣的欺君大罪,也無非只是發配了事。而像臨陣脫逃之類的,大不了便是降上一級罷了。”

“原來如此。”聽到這裡我暗自搖頭,在宋朝這文、武官員的待遇差別還不是普通的大。同時我心中暗想,若還讓這些聞蒙風而逃的人回到西川做官,那麼我這制置使也就不用當了,所以我冷笑一聲說道:“若我不這麼看呢?”

第48章 巫術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43章 量角器第47章 分而制之第36章 忠順軍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41章 伏擊第26章 破鏡難圓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9章 楚州攻略(2)第40章 狼煙第14章 老城定計第12章 燕兒第21章 朱清第63章 同舟第5章 倚翠樓第43章 宋廷第57章 漏網之魚第19章 逆轉民風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63章 同舟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21章 三峰山之戰(5)第37章 使者第5章 湍灘第2章 接旨第63章 夜觀天像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38章 比試第46章 奸細第12章 練箭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49章 思想鬥爭第51章 意外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39章 生死鬥第7章 鏢稅第23章 請降第37章 與民生息第27章 籠絡第1章 一箭示警第45章 熊掌魚翅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30章 比拼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11章 汴京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35章 王堅第11章 誣陷第11章 誣陷第31章 燕京之戰(5)第43章 宋廷第32章 制船廠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65章 利州第11章 說服第8章 楚州攻略(1)第69章 利州之戰(4)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22章 沉浮橋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1章 麻木第51章 朱重九第38章 聖旨第22章 弓箭第18章 財有定數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2章 接旨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章 演戲第12章 驗弓第21章 朱清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4章 火攻第39章 成都第12章 水師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19章 前途第16章 大戰之前第37章 與民生息第19章 前途第38章 聖旨第22章 回汴京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13章 襄陽第56章 軍心第4章 水調歌頭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45章 闊端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34章 不辭而別第25章 燕京第43章 潰軍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10章 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