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順流而下

“不錯。”我點了點頭說道:“我正是想佔據川東川南,拒大宋於西川之外,兩位統領請看。”

我指着案上的地圖對王堅與李庭芝說道:“岷江自成都順流而下,途經嘉定(今樂山)、紫雲(今犍爲)而後至戎州(今宜賓)匯入長江……”

“哦。”聞言王堅與李庭芝不約而同地輕呼一聲,王堅說道:“統制大人是想順江而下,迅速佔領岷江與長江沿岸的城池,而後以長江天險南拒大宋?”

“正是。”我點了點頭,這幾日來我一直都在研究着西川地圖,思考着作戰方案,此時終於到了和盤托出的時侯。

“我們此戰的重點便在這裡。”我指着地圖上的戎州說道:“此處是岷江、金沙江、與長江三江的彙集這地,守住此城,便有如扼住大宋黔(貴州)地的咽喉。而且此城地處長江上游,我等還可從此順流而下,迅速佔領長江下游的神臂城(今瀘州)、重慶城(今重慶)、天生城(今重慶萬縣)、白帝城(今重慶奉節),並以此構築一條以長江爲屏的防線,拒大宋於川門之外。”

“統制大人說的有理。”聽到這裡,李庭芝雙目發光地說道:“不久前在蒙軍的攻勢下,西川之兵已全都跟隨趙彥吶南逃至黔地,此時趙彥吶又在臨安忙着封鎖消息,統制大人所說的這些城池,必然只剩下些老弱殘兵,正是我等拒大宋於川門之外的好時機。”

“此計可行。”王堅思考了一會兒,也點頭說道:“佔據這些無人把守之城,最重要的是神速,否則若趙彥吶得到消息及時派兵回川,那麼計劃便夭折了。而恰好我們是順流而下,這些無人把守的城池只不過半月便可全部據爲已有,到時想必趙彥吶纔剛接到這個消息而已。”

“呵呵。”我搖頭一笑道:“只怕趙彥吶接到消息之時,孟將軍也差不多將楊公公送到臨安了,到時他的小命還不知會不會保得住呢,哪還有閒工夫理會西川落到何人手上。”

“哈哈……”

聞言,李庭芝與王堅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

“且住。”笑聲未止,李庭芝突然反應過來,對我叫道:“統制大人還未說到正題呢,屬下等還未沒明白這與演戲給楊公公看又有何關係。”

“李統領還真是契而不捨。”我苦笑道:“問題就在於這些城池取之容易,守之卻難。試想如今我等可戰之兵不過四萬,而且全都是未經過訓練的新兵,雖然他們都曾經歷過成都之戰,雖然趙彥吶川兵的素質也未必會好上多少,但我們卻要以四萬之兵分守八城,若大宋此時來攻,又如何能守?”

“話雖如此,但這又與楊公公何干?”王堅與李庭芝二人不由奇道。

“鄭言便是想借楊公公之口一用。”我輕笑一聲道:“演上這一齣戲後,朝廷便會以爲西川富庶之人都已南撤,農田也已荒廢。再加上我等已據守長江天險,到時對朝廷而言,西川無疑便是一個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王堅與李庭芝異口同聲地說道,說完三人再次放聲大笑。

周圍霧氣升騰,有若仙境。我站在商船之上,一路看着泯江的川流不息,兩日來她始終不知疲倦地在我腳下翻騰着,跳躍着。太陽也恰好在這時侯露出了一點陽光,給金秋的綠叢增添了幾分七彩顏色。

我往四周望了望,身前身後到處都是滿載軍士的商船。這些商船都是從成都百姓那臨時徵用的,成都的水軍早就在趙彥吶的帶領之下不知去向了。所幸宋朝時的造船業十分發達,成都所擁有的大型船隻也有不少,這才能勉強夠載三萬餘名的軍士。

所謂兵貴神速,特別是在趙彥吶的川軍隨時都會回防的現在。所以在兩日前,我們在經過一番匆忙的糧草籌備和商船的徵集之後,便立時乘船順流而下。我並不能肯定趙昀在知道西川是一個雞肋後便會放棄進攻,因爲大宋一貫是堅持“先安內而後攘外的”的宗旨。所以我與王堅、李庭芝商議,此戰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決定將三萬大軍用來攻佔與宋境接壤的戎州、神臂、重慶、天生、白帝五城,而處於川內的嘉定與紫雲二城僅各分出千餘人。其餘的八千餘人,則守在根據地成都,防備北面蒙軍少量騎兵的騷擾。

兩日來嘉定與紫雲二城也正如我們所意料的那樣,城中只有百餘名老弱殘兵,而且我們也是以宋軍援軍的身份進城,所以毫無懸念地便取下了二城。但是我卻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絲毫的興奮,因爲這一路下來,我所見到的漁民或是百姓全都驚叫着四散逃竄。初時我們還以爲這只是百姓誤會我們是蒙軍纔會如此,但是待我們取下兩城之後,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從百姓的口中我們得知,當我們在成都抵抗蒙軍的進攻之時,趙彥吶所帶領的逃軍卻在成都以南之地大發戰爭財。他們以進城找尋失散的親人爲由,在城內四處燒殺搶掠,致使百姓不得不紛紛避走山林,甚至見到了宋軍比見到蒙軍還怕。

我不禁有些後悔借楊公公殺趙彥吶了,因爲此時在我心裡,只想親手將這個豬狗不如的奸賊千刀萬剮。爲什麼就沒有人阻止他呢?我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問道,跟隨趙彥吶的逃軍少說也有幾十萬,爲什麼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句話呢?

也許有吧,我暗歎一聲,不過只怕站出來說話的人都被趙彥吶這狗賊給殺了。可爲什麼那些大宋軍士又會下得了手呢?難道只是爲了財?那他們又與蒙軍有什麼區別?

第16章 出征第29章 水中之火第17章 洛陽之戰第2章 爭論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2章 回汴京第13章 襄陽第38章 比試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21章 龍衛水師第24章 學習第28章 難民第8章 神臂弓第14章 老城定計第20章 拋石車第1章 返回宋朝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26章 回城第15章 潛水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69章 利州之戰(4)第7章 湍灘之戰第12章 撤圍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55章 南易北難第27章 入洛第5章 倚翠樓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42章 形勢第57章 漏網之魚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12章 練箭第1章 迎客第29章 望洋門第14章 老城定計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8章 驚奇第2章 接旨第16章 關撲第50章 歸降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72章 特使第17章 洛陽之戰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15章 見孟珙第3章 驍騎軍第30章 心有靈犀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1章 返回宋朝第15章 潛水第46章 要求第43章 宋廷第13章 弩陣第21章 北伐第47章 分而制之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43章 埋伏第22章 沉浮橋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5章 凱旋歸來第12章 練箭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35章 洛陽之戰(8)第30章 插翅而飛第14章 三冗第15章 除夕之夜第1章 重回臨安第49章 思想鬥爭第26章 成都首富第6章 戰友之歌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50章 歸降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39章 成都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26章 說客第7章 湍灘之戰第62章 自立第38章 入川第9章 國用司第11章 初試弓箭第37章 鐵子第36章 茶餘飯後第6章 神箭門第32章 制船廠第5章 順流而下第18章 財有定數第38章 訓練第5章 閱兵第5章 鄞人第20章 拋石車第18章 財有定數第40章 狼煙第44章 紐璘軍第36章 洛陽之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