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大宋皇宮。
當曾布八百里加急將大理國的動向上報朝廷,頓時滿朝百官都爲之轟動。
“官家聖明,我大宋乃是禮儀之邦,維持大理皇室正統定然讓官家之名名揚天下!”羣臣紛紛恭維道。
趙煦不由臉色傲然,大宋立國以來,武德不盛,天朝上國的封號都被遼國搶了過去,而如今大宋先是幫助高麗小皇帝穩定皇權,又相助大理段氏將皇位奪了回來,足以讓大宋天朝上國的名號威名遠揚。
“啓稟官家,大理雖然是大迂迴戰略的最後一步,微臣認爲只需扶持大理段氏掌控實權即可,如此一來,定然讓大理段氏感恩戴德,非但可以保證西南安定,還能讓官家的仁慈之名威名遠揚。”
御史楊畏躬身稟報道,楊畏奉行儒家的思想,認爲國雖大,好戰必亡,大宋如今出兵幫助大理段氏復位,彰顯了大宋天朝上國的風度,這纔是最大的收穫。
“臣贊同楊大人之策,如今大理段家復位,我大宋已經師出無名,如果再強行出兵,定然會和大理交惡,如今我大宋最大的敵人依舊是遼夏,對於大理只可交好,不可交惡。”章惇擔憂道。
大宋目前的敵人依舊是遼夏,如果大宋將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吐蕃和大理,一旦戰事不利,那大宋和大理徹底交惡,大宋將面臨南北雙線作戰的風險,且不說耽誤收復燕雲十六州和西夏,恐怕就連自身的大好局面也將毀於一旦。
“啓稟官家,如今大理段家已經復位,大宋何必再徒做惡人,趁着這個人情讓西南無憂,集中全力對付遼夏方是上策,再說西南多瘴氣,行軍不便,當年盛唐就在西南折戟沉沙,大宋此戰勝負堪憂。”
蔡京等一衆新黨人士,紛紛勸說道。
在他們看來,目前的局面是最好的結局,大理段氏掌控實權,有幫助其復國的大義,大理對大宋必將感恩戴德,以及大宋得到了青塘這個優良的養馬地,並解決了吐蕃的威脅,正是大宋集結全部力量對付遼夏的大好時機。
滿朝大臣也微微點頭,就連醫黨也不禁有些動搖,按照新舊兩黨的提議,的確是風險最小,受益最大的方案。
趙煦頓時陷入了猶豫之中,如今大理的局面讓他感到頗爲滿意,然而一邊是唾手可得的大理,一邊是大宋的頭號大敵遼夏,頓時讓趙煦陷入了兩難選擇之中。
“哈哈哈!如今我終於明白,大宋爲何屢戰屢敗,原來滿朝上下都是一羣軟骨頭罷了!”
忽然,一陣極盡嘲諷的聲音在朝廷上響起,頓時讓滿朝百官臉色一變。
“逆子,休要胡言!”
範純禮聞言臉色一變,他哪裡聽不出是自己的兒子範正的聲音,他雖然知道範正會對此提議不滿,卻沒有想到範正竟然直接開地圖炮,公然攻擊滿朝大臣,甚至連他這個父親也攻擊在內。
“怎麼?範某說錯了麼?如今吐蕃已經平定,西南大軍已經準備良久,大理段氏才扶持一個傀儡皇帝段正淳,爾等竟然說不打了,擔心戰敗了會如何如何,範某可以直言,如果大宋如此軟弱,想要滅掉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簡直是天方夜譚。”範正心灰意冷道。
“範太丞未免太過於好戰,大理和西夏不同,和大宋素來交好,對大宋並無威脅,大宋又豈能動輒滅國,又豈是天朝上國的風度。”楊畏反駁道。
“當初南唐、南漢對大宋同樣沒有威脅,爲何太祖太宗要滅掉兩國。”範正反問道。
楊畏不以爲然道:“南唐和南漢又豈能和大理混爲一談,此乃統一之戰,大勢所趨。”
範正冷笑道:“大理傳承於當初盛唐的南詔國,當初的南詔同樣屬於大唐,大宋既然傳承大唐華夏正統,自認爲是天朝上國,滅掉大理同樣也是統一之戰。”
楊畏頓時無語,他剛纔還盛讚大宋有天朝上國的風度,如今被範正以天朝上國堵了回去。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初太祖採用先易後難之策,先滅南朝,後滅北漢,一統天下,最後和遼國交鋒,雖然惜敗,但是總體戰略無錯,而如今大宋滅掉青塘吐蕃,卻對大理高舉輕拿,定然會讓大宋好不容易聚起的士氣一瀉千里,大宋若不滅大理,日後就別談擊敗滅夏敗遼。”範正直言道。
“非也,大宋軍隊乃是仁義之師,如今段氏恢復皇位,大宋強行出兵定然會遇到大理抵抗,還會有損官家名聲,而且大宋這些年大戰小戰不停,戶部早已經不堪重負。”蔡京最終亮出一個大殺器,那就是帝王聲譽。
趙煦聞言,頓時患得患失道:“範太丞,大理乃是大迂迴戰略的最後一步,若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他何嘗不想一舉兼併大理,然而自從他上臺之後,大宋經歷了連番的戰爭,損耗頗大,若是之前恐怕早就拖垮了大宋財政,如今全靠變法有成,和皇家銀行發行的國債。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一時之間,朝廷的風向偏向了爲此大理現狀,範正的主戰觀點頓時成爲少數派。
“說到財賦!範某倒有一個好消息要給諸位,那就是歷時一年多的航行,童公公的海上船隊已經有一半商隊歸來。”範正忽然轉移話題道。
蔡京冷哼道:“大宋國內國債甚多,就算海商歸來可以帶回大量的財富,恐怕依舊是杯水車薪,又豈能全部用於攻打大理之上。”
其他百官也紛紛附和,總不能海上絲綢之路剛剛帶回一點點財富,就被範正挪用來打仗。
範正搖頭道:“非也,範某所說的並非是海商帶回的財富,而是童公公託海商帶回了一副海圖。”
“海圖?”
百官不由一奇,不明白一副海圖爲何會讓範正如此鄭重。
當下,範正大手一揮,一副巨大的海圖出現在百官的面前。
“海圖的重要性不用範某多說,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和潛力遠勝於陸上絲綢之路百倍,更是讓大宋直接獲利,不用經過途徑國家的層層盤剝,足以聚天下之利於大宋。”範正傲然道。
趙煦微微點頭,經過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大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甚至海上絲綢之路關乎大宋國運,早已經成爲朝野共識。
“然而海上絲綢之路雖然利益巨大,運載量極高,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路途遙遠,海上風浪的威脅,諸位大人請看,就算從泉州港出發,途徑占城,真臘,暹羅,爪哇,再穿過狹窄的海峽方可來到蒲甘、天竺等國,其海路足足有萬里之遙,還需藉助季風方可前行,來往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範正對着童貫傳回的海圖詳細的解讀道。
趙煦微微點頭,海上絲綢之路雖然利益巨大,然而最大的弊端就是路途太過於遙遠。“然而諸位請看這幅海圖,大宋南方諸國其實在一個半島之上,大宋海商雖然已經行了萬里之遙,然而實際上饒了一大圈,尤其是蒲甘國更是大理毗鄰,若是走海路足足萬里,若是從大理出發,不足兩千裡。”範正頓了頓道。
“範太丞是何意思?”楊畏頓時有股不妙的感覺,顫聲道。
“若是大理並非不是南下大迂迴戰略的最後一步呢?”範正重重的說道。
“大理並非南下大迂迴戰略的最後一步!”
滿朝百官一片譁然,所有人都知道範正制定的大迂迴戰略,最後一步就是大理,然後再推行北上大迂迴戰略,可是誰能想到範正竟然又爲南下大迂迴戰略又添了一步。
順着範正的目光,滿朝百官將目光集中在小小的蒲甘國之中。
“蒲甘國!”
趙煦驚呼出聲道。
範正點頭道:“不錯,如果將蒲甘國作爲南下大迂迴戰略的第四步,大宋將會打通下西洋的出海口,足以節省萬里海路,爲大宋海商省下一年的時間,同時也將大幅度減少海上風險。”
“西洋出海口!”
大宋百官不由一震,紛紛上前查看海圖,發現果然如範正所言,童貫下西洋多走萬里海路就是爲了繞過東南半島,而大理到西洋的出海口,只有不足兩千裡。
範正鄭重道:“如果我們放棄了大理,那就代表着大宋永遠放棄下西洋的出海口,放棄了大宋的國運!蒲甘國氣候四季炎熱溼潤,瘴氣蚊蟲滋生,大宋的士兵根本無法承受,唯有大理氣候和蒲甘相仿,需要徵發西南夷和大理諸兵,再配合大宋的武器火藥,足以攻佔蒲甘,這纔是最完整版的南下大迂迴戰略。”
百官不由爲之震動,誰也沒有想到範正的南下大迂迴戰略竟然還有隱藏的第四步。
“如此一來,我大宋豈不是四下征戰,攻伐無度之國。”楊畏喃喃自語道。
範正環視衆臣傲然道:“海上絲綢之路關乎大宋國運,而大宋擁有西洋出海口乃是確保大宋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最大化,欲取西洋出海口,那就必取蒲甘,想要謀取蒲甘,大理乃是重中之重。”
在後世,華夏最大的遺憾就是缺少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以致於處處受制於人,而如今大宋同樣缺少一個下西洋出海口,他相信滿朝百官不可能看不到其中的好處。
滿朝百官再一次動搖,一邊是大宋王朝的聲譽,一邊是西洋的出海口給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巨大的利益。
任誰皆知大理之地較爲貧瘠,而且地勢險惡,大宋若是佔領並不能獲得太大的利益,然而若是以大理爲跳板,圖謀蒲甘國,獲得西洋出海口,大理無論在戰略地位還是利益上,立即價值倍增。
“邪方,又是邪方!”
楊畏頓時咬牙切齒,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暗中串聯羣臣,勸阻藉着大理段氏復位的機會,勸說官家少動刀兵,眼看就要成功,卻沒有想到範正竟然又出邪方,提出了西洋出海口的邪方,瞬間讓大理的戰略位置大幅度提高。
非但沒有能夠阻止大宋對大理國動刀兵,反而又多了對蒲甘國動刀兵的理由。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大理無足輕重,蒲甘國同樣無足輕重,然而西洋出海口纔是大宋萬世之基。”範正擲地有聲道。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百官不由一震,他們皆是十年寒窗苦讀的士大夫,自然對範正此言有了頗深的理解。
經過連續兩次海上絲綢之路,爲大宋帶來了數不盡的利益,如果大宋真的能夠在蒲甘國獲得西洋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將會倍增。這對大宋來說,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大理必須歸順大宋,不過大理之戰之後,大宋不可繼續南下,畢竟西夏和遼國纔是大宋最大的威脅。”忽然,宰相蘇頌一臉嚴肅道。
“蘇相公!”
章惇不禁愕然,雖然蘇頌乃是醫黨,但是蘇頌平時行事公正,並不喜戰爭,章惇沒有想到竟然連蘇頌竟然也支持攻打大理。
蘇頌一臉嚴肅道:“作爲醫者,蘇某自然不喜歡戰爭,然而作爲宰相,蘇某必須要爲大宋謀萬世,錯過這次機會,恐怕大宋再也沒有機會獲得西洋出海口。”
作爲宰相,他自然知道西洋出海口對大宋的意義,此刻乃是大理最爲虛弱的時候,也是大宋最有可能取勝的時機,今日放過大理,那就代表大宋放棄了西洋出海口,日後必將爲今日的決定付出千百倍的代價。
當然蘇頌也並不贊同現在就獲得西洋出海口,而是要求攻打了大理之後,立即將重心放到遼夏之上。
章惇不由默然,如果大理無足輕重,他還可以用妄動刀兵來阻止此戰,而如今大理關乎大宋的萬世之謀,這個理由就有些站不住腳跟了。
“先取大理,爲萬世佈局!”範純禮鄭重出聲,支持範正。
隨着當朝三大宰相表態,朝廷再一次出現一邊倒的局面。
趙煦深吸一口氣,鄭重下令道:“傳旨,給曾樞密使和種樸將軍,按照原定的計劃,滅大理!爲我大宋奠定萬世之基。”
“官家英明!”
範正鄭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