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三個條件

趙昚率文武百官,日行五十里,於隆興二年,冬月二十九,抵達歸德府。

金國皇帝完顏亮早早派出心腹宰相在此等候,只待大宋皇帝一行人一到,便立即進行和議談判。

臘月初三,趙昚同文武百官在行營召見金國宰相。

金國宰相面見大宋皇帝,未再要求大宋皇帝以臣子之禮接受金國國書,大宋百官心頭大震。

原本湯思退已經做好了,代皇帝接受國書的準備,不想金國宰相根本不提這茬,直接由內侍接了國書,轉交皇帝趙昚。

正當衆人驚詫之時,只聽金國宰相道:“宋國皇帝陛下親臨議和,我大金皇帝深感其誠,特令甘某面見宋國皇帝陛下,全權代理此次議和之事。金國的條件很簡單,只要宋軍後退百里,汴京便割讓給你們。”

“笑話。汴京本就是我大宋土地,何來割讓一說?交還,原封不動的交還!”不等旁人開口,陳康伯當即出聲,糾正對方的不適言論。

“大金國已擁有汴京土地三十多年,紹興十一年的金宋和議上也寫的清清楚楚,淮河以北都是我大金國土地,汴京臨黃河,更不必說。汴京如今是大金國土地,現在雙方議和,割讓給宋國,難道不對?”金國宰相反駁。

“紹興和議?三年前你們撕毀和議之時,宋金之間便已沒有和議之說,更無疆域國界一說,北至真定府、河間府、太原府,西至蘭州、臨洮府,都屬於大宋土地!佔據大宋土地三十多年,此時該是歸還大宋土地,退出中原之時,沒有任何條件可講。”

陳康伯言罷,馬上又接道:“歸還大宋土地,你們的皇帝、官員可以回到北方去,但不得帶走任何屬於大宋的東西,不能帶走財富,也不能帶走我們的百姓,更不能帶走軍隊。如果不答應,就此滅掉你們,也絕對不是難事!”

“豈有此理!若你說的話代表宋國,那就沒有好談的,等着玉石俱焚吧!”金國宰相聞言頓怒。

“議和就好好談嘛,何必動氣。我們不遠千里而來,其中的誠意,宰相大人心裡清楚。如今大宋幾十萬大軍兵臨汴京城下,金國只歸還一座汴京城,說不過去,鄭州、洛陽都得歸還,如此纔算有誠意,不然我們千里跑一趟,又是何苦?”湯思退馬上出來打圓場。

“大人說的是,此次議和,甘某本就是帶着誠意來的,奈何陳大人張口便要我大金國大半國土,這怎麼可能?鄭州和洛陽只能給一座城,汴京離鄭州近,若宋軍後退百里,把鄭州也給你們,並無不可,這點事,甘某還是可以做主的!”金國宰相朝湯思退略一拱手。

湯思退連忙回禮,而後道:“汴京是我大宋故都,對我大宋而言十分重要,容不得有絲毫損傷,若金國能保證汴京城無損,議和就能繼續往下談。若是心存毀城惡意,兩國和議怕是要成空了。你要知道,損毀的汴京城,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大人可明白?”

此言一出,金國宰相微微一愣,而後笑道:“皇帝陛下派甘某來議和,本就是帶着巨大的誠意,但如果宋國有人從中作梗,不願達成和議,大金國不介意摧毀汴京城,一座城而已,對我們來說並無任何意義。”

大宋文武百官聞言,無不臉色大變,對方以摧毀汴京城相威脅,頓時無人敢言語。

殿內沉默片刻之後,陳康伯道:“據陳某所知,汴京城早在靖康之亂時被焚燬大半,幾十年來多次戰亂,又毀掉不少,加之黃河氾濫,汴京城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繁華的汴京城,對我們來說,她只是難以割捨的記憶。真把汴京城收回,大宋一樣回把她全部摧毀,不會留下半點金人的痕跡。以毀城相要挾,陳某看你是打錯了算盤。陳某就一句話,金人南下燕京之前,屬於大宋的土地必須全部歸還,否則戰場上見!”

衆人聞言,又是一驚,就連一直不語的趙昚都有些動容。

“陳相,這話就不對了,我們不遠千里而來,不就是爲了早日達成和議,收回汴京故土。要是議和不成,繼續打下去,空耗國力不說,收回汴京,不知還要拖延多少年頭。能和談解決的問題,何必再訴諸武力?諸位說是不是?”湯思退再次接過話頭。

除了少數幾個主戰派官員,其餘文武百官馬上紛紛應和。

就是因爲要議和,他們才冒險來歸德府前線,若是還要打,他們纔不想來,大好議和勢頭若是被頑固的主戰派攪和了,他們大老遠跑一趟,可就得不償失了。

“諸位愛卿不必爲此起爭執,議和肯定是要議和。金國提議和條件,要宋軍後退百里,我大宋也有議和條件。除了要重新劃分兩國疆界之外,還有兩個條件。其一,大宋不再向金稱臣,宋金兩國可約爲兄弟之國。其二,取消所有歲幣。你回去告訴金國皇帝,若同意,再來談疆界劃分之事,若不同意,也不必議和了。”久不言語的趙昚忽然發聲。

此言一出,四下皆驚。

這突然多出來的兩個條件,金人怎麼可能接受?

但皇帝金口一開,哪裡還有回還的餘地。

金國宰相半晌無語,大宋文武百官也不知該贊同還是反對。

趙昚提出的兩個條件,應當提前跟一些心腹重臣商議過,不然不會在此時突然提出。

以湯思退爲首的主和派心念一動,便把矛頭對準了陳康伯、史浩等人,除了他們不會有人鼓動皇帝提出這種明顯阻礙議和的條件。

在主和派看來,趙昚提出的條件,金國根本不可能答應。

可趙昚態度十分強硬,而金國宰相卻沒有立即拒絕,其中情況之複雜,湯思退等人一時還摸不清楚,未敢貿然圍攻陳康伯、史浩等人。

“金使若覺得爲難,不妨回去準備,汴京、洛陽,我大宋將士自己去取,只不過到時候貴國會付出何等代價,就不是此時可以預知的了。”趙昚語氣平和,似乎胸有成竹。

殿內靜默片刻之後,只聽金國宰相道:“貴國所提議和條件着實苛刻,甘某雖主議和事,卻也不能做主,需回京面見大金皇帝陛下,之後是戰是和,當有大金皇帝陛下做主。”

稍稍一頓,而後又道:“至於重新劃分疆域國界一事,不妨一併提出,甘某好帶回去,一併斟酌。”

趙昚看了看殿中的文武百官,隨後說道:“不說真定府、河間府,也不說太原府,大名府、黃河以南必須歸還大宋,具體細節,等下次來了再說。若一個月內,未能達成議和,以後休提議和之事。”

“甘某明白。一定把貴國所提條件回報我大金皇帝,請大金皇帝陛下聖裁!告辭!”

金國宰相轉身,大步流星而去,急匆匆出殿,趕回汴京。

而殿內,就在金國宰相離開之後,馬上掀起了激烈的爭論。

以湯思退爲首的主和派攻擊陳康伯、史浩等人無議和誠意,鼓動皇帝提出那麼苛刻的條件,完全就是在破壞議和,此次大張旗鼓北上議和,若議和不成,未能收回汴京,朝廷的臉面都得掉光,於是先後有人建議取消陳康伯、史浩等人蔘與議和的資格。

甚至提出,議和就應該有主和派來全權處置,陳康伯、史浩等人只會鼓動動用武力,對議和沒有半分好處,應該讓他們馬上返回臨安去,免得留在歸德府破壞議和。

但陳康伯、史浩等反駁,並據理力爭,告訴湯思退爲首的主和派,此次來議和,並不僅僅是來議和而已,況且議和的目的是要拿到足夠多的好處,而不是爲了議和而議和,若是那樣,議和就沒有任何意義。

同時告訴他們,議和僅僅是奪回大宋失去的東西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也只是少些犧牲,縮短些時間,但若同金人議和得不到大宋想要的東西,就必須通過戰爭來奪取,而不是委曲求全,與金人達成議和。

雙方爭論不休,相互指責。

皆是因爲雙方的出發點和立場的別差實在是太大,根本就說不到一起去。

在金人沒有發出議和信號之前,主戰派是可以完全壓制主和派的,如今來到歸德府,主和派卻反而隱隱居於上風,這不是年輕的趙昚想要的。

如今,趙昚的夢想很大,除了汴京,他還想要做成太祖、太宗等數十代以來,都未能完成的偉業,收復燕雲十六州!

這個夢想實在太大,他從來沒敢跟任何大臣提起,甚至就連他的老師史浩,也都沒有透露一星半點,唯恐讓人覺得他瘋了。

現今的大宋已經收復的土地,三十多年來,從未有過,濟水以南,黃河以南,馬上就能全部迴歸大宋。

收復真定府、河間府,甚至是燕京,都只是時間問題,他才登基三年,還年輕,完全等得起!

所以,意氣風發的趙昚,根本不會被主和派牽着走。

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616章 破局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716章 五龍觀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5章 合圍第44章 伏擊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432章 召集令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59章 夜半蛇影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767章 明覆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76章 分鍋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9章 不速之客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95章 慘敗而歸第621章 經歷(二)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344章 功勳覈查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71章 忠義盟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753章 三難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114章 龍虎上將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65章 奶頭山第19章 都是餬口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548章 成親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347章 香爐峰故人第526章 船隊出海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288章 分歧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296章 水淹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