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臘並不甘心他費盡千辛忘苦、歷盡千難萬險才繳獲的寶物全都被金吾軍奪去了。
因此,方臘先後三次派大軍來攻打杭州灣,最後一次甚至還是他自己親領大軍來的,企圖搶回他丟掉的那幾千艘船,最不濟也要搶回那幾百艘裝着寶物、物資的大船。
可方臘哪裡知道,李寶一查到那幾百艘大船,就立即將之封存了,然後與劉錡、岳飛一商量,便由李寶親率兩棲軍將蔡仍反覆強調要的所有船隻和船匠都送回後方去了。
換而言之,就算方臘能奪回杭州灣,也絕不可能拿回他那些寶物、物資了。
更何況,劉錡、岳飛等人又怎麼可能讓方臘奪回杭州灣?
三戰!
劉錡、岳飛三次擊潰了方臘義軍,共計:擊殺、擊傷了上萬方臘義軍的將士,俘虜了近兩萬方臘義軍的將士。
如果不是因爲要固守杭州灣這個橋頭堡,這個戰果一定會更大。
試了三次,方臘終於不甘的放棄了搶回他的寶物和物資,一心堅守杭州去了。
有了方臘的數千艘船,蔡仍的十幾萬人馬和戰俘其實可以一次就到杭州城。
但蔡仍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是將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以及參謀部(包括蔡仍不放心的人)調去增援杭州灣,然後帶着親衛軍、兩棲軍、金吾後軍押運戰俘來到了舟山島。
在舟山島,蔡仍讓宋江等人繼續政治教育俘虜和甄選適合加入金吾軍的人,並派人加以訓練,而他本人則帶着一營親衛軍、一營兩棲軍直奔臺灣而去。
現在的臺灣還只是一個不毛之地。
嗯……用不毛之地來形容其實也不恰當。
島上其實還是有一些原住民的。
這些原住民屬於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他們就是高山族的祖先),屬於馬來人種。
不過這部分人實在是太少了,可能連一千都不到。
關鍵是,他們應該不懂戰爭手段,只會像野獸一樣,憑着簡陋的武器和個人勇武作戰。
蔡仍相信,兩營人馬應該完全夠解決他們的。
另外,澎湖上還有一些漢人。
不過——
蔡仍的此行的目標不是澎湖,可以暫時不用考慮澎湖上的漢人。
而且,澎湖上的漢人也不多,多說也就一兩萬,根本不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因爲人口實在是太少,以至於北宋根本就沒有心情管這裡。
(一直到大幾十年後的十二世紀中葉,南宋纔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後來的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戌守,大陸和臺灣的聯繫日漸頻繁。)
臺灣海峽最窄處——從福建平潭島到新竹,直線距離大約是一百三十公里。
這段看似不遠的距離,中間相隔的海道卻是很難跨過的天險,被人稱之爲“黑水溝”。
黑水溝,是澎湖水道的俗稱。
澎湖水道流速最急,深不見底,海水顏色如墨染般,故稱黑水。
若從廈門到臺灣,必經“大洋”;
若選在澎湖中轉,由澎湖到臺南鹿耳門,則必經“小洋”。
大洋和小洋,導致東西兩向橫跨海峽十分艱難,更因水深無法下錨固定,風帆船必須順風急行,若來不及通過,便會被海流捲走,迷失方向。
故有:“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通俗點說就是,大約是平均十人中,就有六個會死在海上,只有三個能平安到達,最後一個轉頭放棄渡海。
不過——
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在蔡仍帶來的人的身上。
首先,出現這種情況的船,大多都是那些小舢板人力木船,而蔡仍的船都是大船,這個時代最好、甚至是超越這個時代的大船,過黑水溝時,一口氣就衝過來了。
其次,蔡仍當年服役的時候,主攻的就是東南近海,可以說,閉着眼睛,蔡仍都能摸到臺灣去。
如此,到臺灣,對蔡仍他們來說,並不難。
蔡仍他們碰到的最大的麻煩是疾病。
亞熱帶、熱帶的溫暖溼潤氣候,使得區域性的傳染病和風土病較北方更爲嚴重。
蔡仍率領親衛軍和兩棲軍、金吾後軍以及一衆隨行人員登陸臺灣不久,就陸陸續續有三分之一病倒了。
幸虧,蔡仍早就知道此時臺灣的瘴氣厲害,而將王繼先、陳進姑以及醫護營帶來了,並且還帶來了大量的藥材。
另外,蔡仍還給來人灌輸後世的衛生知識,像必須喝開水,飯前便後必須洗手,等等……
如此這般,蔡仍等人才勉強在臺灣島站住了腳。
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爲基礎的,而武器的生產又是以整個勢力的生產力爲基礎的,因而經濟實力非常重要。
“國貧兵弱,戰則不勝,守則不固。”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彈,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戰爭於物資而言,耗費巨大,國弱民貧,戰爭就難以爲繼。
因此,強軍首先要發展經濟,要想打敗敵人,首先要在物質財富上超過敵人,“爲兵之數,存乎聚財……是以欲王天下,財不蓋天下,不能王天下”。
另外,欲王天下,必須“國富而粟多”,“衆民、強兵、廣地、富國,必生於粟也”,“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只有糧食充足,軍隊纔可守可戰,“有蓄積則久戰而不鼠”就是這個意思,相反,如果軍隊糧食不充足,“兵弱而士不厲,則戰不勝而守不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突”,糧食在戰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要做到在物質財富上勝過敵人,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農業生產。
很多人認爲,想要糧食還不簡單,搶就是了。
這其實大錯特錯。
先不說,不一定真能搶到,尤其是在災荒年間,想搶到夠數十萬大軍以及更多的屬民吃的東西,談何容易?
退一步說,就算能搶到,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搶到,關鍵是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搶夠。
而人只要有一兩天吃不上飯,甚至只要一兩頓吃上不飯,都有可能會發生暴亂,進而斷送大好形勢。
臺灣的南部地區乃是熱帶季風氣候,極爲適合耕種,在這裡種植水稻,一年兩熟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都可以一年三熟。
蔡仍之所以選中臺灣作爲自己的大後方、自己的根據地,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爲臺灣可以成爲一個產糧基地。
勉勉強強的將臺灣考察完了之後,蔡仍一發狠,在西部廣袤的大平原上放了一把大火燒荒。
這把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在島上燒出上千平方公里的白地。
(剩下的地方可以邊發展、邊燒。)
也不知是不是因爲李衍放的這把大火的原因,白地上的瘴氣竟然沒那麼厲害了。
之後,蔡仍派李寶回去,將舟山島上的人全都接到臺灣來。
在這期間,蔡仍親自挑選了一個適合的地方規劃了一座城市。
數日之後,李寶帶着舟山島上的人到了臺灣。
這些人對這個世外桃源充滿了好奇,更震驚蔡仍能找到這麼一個地方。
蔡仍沒有時間讓這些人好奇,甚至都沒有時間讓這些人適應,就領着他們在他燒出來的白地上開始種植他早就讓人準備好的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產於中南半島的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引入北宋已經有些年頭了,並迅速在江南地區推廣。
占城稻以其原產地位於後世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爲名。
它的有幾個特點:
一是耐旱。
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
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四是占城稻與晚稻配合在一些地區還可成爲雙季稻使穀物產量大爲增加。
蔡仍相信,有臺灣這個寶地,再加上占城稻,只要給自己三五年時間,自己一定能攢夠逐鹿天下的糧食。
除了讓人開始種田以外,蔡仍也讓人開始爲仍城(蔡仍爲臺灣島上的第一座城市命的名)奠基、興建港口和船塢。
城市不用說了,那將是臺灣島上的人生存的基礎。
港口更不必說,今後臺灣島上的人必須通過這裡與外界接觸,蔡仍也懶得費事,直接就在後世的真愛碼頭附近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開始建可持續發展的碼頭。
至於船塢,那不必說,那是蔡仍的野心、雄心,怎能不大力發展?
而且,臺灣島這裡擁有數量龐大的適合造船的樹木,有些樹木高可達五六十米,船匠們甚至還發現了幾棵高達七八十米的兩千多年的大樟樹,用它們甚至都能造寶船。
只不過——
造船所用的龍骨不是一兩年就能準備好的,所以,蔡仍想要寶船,還得等。
總而言之,蔡仍在臺灣島這裡大力發展,致力將其打造成自己的大後方、自己的根據地、自己的退路。
然而可惜的是,蔡仍能在臺灣島待的時間畢竟有限,他還有東南那一大攤子事不能撒手不管。
蔡仍只能將臺灣島交給自己的四個女人王三娘、梁紅玉、方百花、陳進姑,並幫四女每人組建一隻五千人馬的軍隊。
另外,蔡仍又將趙鼎、宋江、張愨和一大批蔡仍親自選出來的對自己忠心耿耿的文人留給王三娘四女。
爲以防萬一,蔡仍還將親衛軍和金吾後軍留給王三娘四女。
三月末,蔡仍率領兩棲軍回到杭州。
此時,杭州的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