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嵋說走就走,臨走囑咐江惜和楊書汝去乖乖的照顧小月,給有病在身的她端茶送水。其實還是小月照顧江惜二人,但是江嵋卻是怕江惜不懂事,非要鬧小月,讓她陪自己玩耍,如果安上個照顧小月的名頭,江惜就會覺得自己有了責任在身,立馬乖巧上不止一星半點。
小環捧着禮物盒子,跟在江嵋身後走出門。早晨的楊府,人丁稀少。走上好半天,才遇到一個婆子。小環問好潘氏的住處,跟江嵋一併行去。
潘氏的住處稍爲偏僻,看起來也有些破舊。門前打理的並不精細,幾從綠色的嫩芽,從石板路間冒出頭,瞧着竟然像是許久沒人來過的樣子。
小環叩了門,好半天才有人過來應,是個年紀不輕的中年女子,大約有四十上下,穿着一身洗的發白的青布衣裳,下,身是褲子,沒有系裙,拿印大黃牡丹的紫布包着頭,拾掇的乾淨利索。
這女子本來就面容普通,又素面朝天,不事打扮,更是看起來姿容平凡。她疑惑的看着江嵋和小環。江嵋心中暗道,不會這就是潘氏吧。若是果然如此,那潘氏過的就太慘淡些。
小環趕緊說明來意,女子臉上立馬掛上笑吟吟的神色,熱情的迎接兩人進來,嘴裡還說着:“二孃這幾天不舒坦,起來的晚,這會兒才梳洗過。我說誰登我們的門,竟然是新婦!”然後拿眼打量下江嵋,哈哈笑道:“果然是百里條例,打着燈籠都難找的人才,二孃看了一定歡喜。”
江嵋和小環面面相覷,潘氏居然和江嵋一樣,也是二孃!不過潘氏這個二孃可有些太老。聽着那中年女子的口氣,她應該是一直服侍着潘氏的。
江嵋客氣的回她:“姐姐好會說話,可誇的奴家打心肝里美。還不知道姐姐怎麼稱呼?”
“呦!婢子哪兒當得起姐姐這個詞兒,你只管叫我安菱就是!”安菱笑了笑,引江嵋主僕兩人進屋。
剛纔江嵋打量幾眼院子裡,見院子裡面收拾的一片亮堂,跟門外的氣象大不相同。若是隻看門外,興許還有人以爲這地方已經荒廢掉。
一進門,安菱就向門裡正盤膝坐在胡牀上照鏡子的女人招呼:“二孃,這是昨日歸家的新婦江娘子,她來瞧你來了。”
潘氏本來背對着衆人坐,聽見這話,轉過身來。她穿着身寬鬆的襦裙,褙子也比她身材大一號,行動間衣服堆堆挨挨,瞧着一副空落落的樣子,襯得本來就瘦的人,更像是根竹竿一樣。
江嵋瞧潘氏並不比安菱美貌,而且麪皮蠟黃,眉宇間別有番憔悴,人又這麼瘦,瞧着竟然可憐巴巴的。就是這樣的女人,自楊漁之母親死後,掌了四五年家?也不知她是本來就身體不好,還是被奪權後,才變成如此。若是前者,恐怕不再掌家對她來講,也是種解脫。
見她轉過身來,江嵋對她恭敬行個禮。潘氏對着江嵋點點頭,嘴邊露出慈祥的笑容,招呼她到自己身邊坐下。
江嵋捧着禮物盒子,遞到潘氏手裡。潘氏也不避諱,當即打開看看,瞧見是一對銀打的貴妃鐲,上面雕着花鳥圖案,邊上一層瑣碎菱格,立馬就掏出來戴在自己手腕上,對江嵋比劃着手臂,笑道:“定是阿漁給我挑的!他小時候見過我戴這樣的鐲子,後來給丟了。”
這次回來,禮物大多是賀平出去採辦的,這鐲子也不例外。送女人東西最好辦,無非就是珠寶首飾,胭脂水粉,是以江嵋和楊漁之根本沒有親自過目,只是問過價錢和裡面是什麼,在店裡包好的盒子,並未再拆開。江嵋也沒心情反駁潘氏,只在一邊賠笑。
潘氏看着鐲子,似乎回想起往昔歲月,嘴裡不停說着:“那時候阿漁才這麼大點個子,他不叫我二孃,叫我寶姨。我剛給官人收房做妾,他也改不回來口,就是寶姨寶姨的叫。大娘還爲這個,打了他一頓。”潘氏說着,
忽然歉疚一笑:“我說這些,阿漁也不曉得告訴你沒有。我先前是大娘的陪嫁婢子,後來才被官人看上,收進屋裡當妾室。”
江嵋嗯嗯的應下兩聲,並不接口說話。恰好安菱送上來茶水,潘氏叫住她,讓她拿自己匣子過來。過不多會兒,安菱捧着一隻一尺半長左右的小木箱,放在胡牀上的小桌中間。
潘氏對着江嵋笑笑,打開蓋子。只見裡面分成一格一格,有大半倒是空的,其中一格放了幾十顆渾,圓的珍珠,大小不一,小的只比米粒大不上多少,大的卻有小拇指肚大小。還有隻格子放了只顏色偏紫的白玉鐲,另有其他的耳墜子等物,雜七雜八分開放着。
潘氏從盒子裡掏出來一片黃橙橙的平安鎖,遞到江嵋手裡,喟嘆着:“這平安鎖,打阿漁成親,我就打下來,等着給他孩子戴上。沒想等了快十年。”原來竟是給楊書汝的禮物。
“他叫楊書汝,琴棋書畫的書,汝水的汝。等安頓下來,就帶他來拜見你。”
“我知道!這是個好名字,阿漁是有學問的。阿漁還有個女孩兒,叫楊江惜?”潘氏問着江嵋,看她點頭,又從箱子裡拿出來一枚好似扳指樣的東西,遞給了江嵋。說它是扳指,它卻並非通體混圓,而是一邊高一邊低,倒像是個切下來的茶壺嘴。說它是戒指,它卻不鑲嵌戒面,只是在只是在較低的戒面上,鏤刻着繁奇的花紋,而且,若是當戒指,它也太過寬厚。
“這玉韘,我知道是大了點。可是我能出手的東西,也不多了。你先替她收着,等她手能套下,聊做頂針使罷。這是前朝舊物,本來是男子們騎射用的,到後來用這個的倒是不多,淪爲閨中玩意兒。”潘氏解釋着。
江嵋似懂非懂。將兩樣東西一個是黃金,一個是古董。潘氏出手之大方,超乎江嵋想象。江嵋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後悔沒有帶兩個孩子一起來,正好能當面道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