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昌燃受到范仲淹的青睞,最主要原因是他的文章非常合范仲淹的口味。呂昌燃這個人和張元一樣,都熟稔歷史,只不過,呂昌燃在遣詞造句與語言表達方面極強,看得出他在文章上用了心,下了苦功夫。呂昌燃在寫史論方面頗有心得,這也是范仲淹最欣賞他的一個點,我們來看一看呂昌燃的文章《管仲論》。
古之所謂仁者,必有過人之處,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匹夫見辱,困於縲紲,其主上敗亡,自刎以殉其主,此不足爲仁也。天下之志士仁人,奇恥大辱,不能使之死。奇功偉業,可以使之生。此其所胸懷抱負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齊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相之。時公子糾敗亡,齊桓公欲以刀鋸鼎鑊待公子糾之師召忽,召忽不忍受其侮,殉其主而死,以其區區一生命欲彰顯小節小義,當此之時,管仲寧受辱而不欲死,以其胸懷經邦治世之才而不得伸也。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而志士仁人,若不死國不死天下,僅殉一人,豈不惜哉?雖孔曰殺身成仁,孟曰捨生取義,而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天下者,其死重於泰山,死一人者,其死輕於鴻毛。管仲以蓋世之才,有伊、周之謀,故不若匹夫匹婦之爲諒,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越王勾踐,兵敗國滅,爲奴,委身事於吳王夫差。臥薪嚐膽,以三千越甲,氣吞山河,小霸春秋。無獨有偶,韓信布衣,受胯下之辱,見笑見欺於無業之氓,苦讀兵書,以正合奇謀,克定禍亂,大破強楚,威震天下。故有大志者,忿然而死不足以成其業,忍辱而生或可建奇功。
後管仲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使齊之民,倉廩實,知榮辱,衣食足,知禮節,桓公以管仲之力,稱霸諸侯,尊王攘夷,卻胡人於千里之外,故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召忽之死,只殉一人。管仲之生,利於天下,子日,民到今受其賜。由是觀之,殺身未必成仁,而求生未必害仁,若管仲不成仁,豈自輕自賤爲一人殉者能成仁哉?
范仲淹看完文章,大家讚賞,並且,他語重心長地對呂昌燃講述了從文章來看一個人的合理性,以及文章對於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這文章,可不光是文以載道那麼簡單。文章的功用與使命大着呢!”范仲淹拂着鬍鬚說。
“小呂,你看啊。”范仲淹說:“我們中國曆朝歷代,重要崗位選拔人才的方式,無外乎都是通過文章。”
“那爲什麼呢?”呂昌燃問。
范仲淹說:“首先,你需要飽讀詩書,這樣才能引經據典,才能以史爲鑑,你要知古,才能通今。”
范仲淹又說:“你看看好的文章,主題和觀點能夠體現出一個高手極強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能看得出這個人是否有經邦濟世之才,仁愛待人之心。能看得出他是否心繫天下,是否有社會責任感。”
“章法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架構能力,脈絡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邏輯能力,同時,這也是潛在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文章還能體現一個人的志向、追求和情操。還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審美和品味。還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個方面強,協調能力、處理矛盾的能力、統戰的能力、團結羣衆的能力等等,自然是不會差。此外,一個人的洞察力和總結能力也可以在文章中體現,想象力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能讓讀文章的人一目瞭然。”
范仲淹頓了頓,說:“所以啊,呂昌燃,你的文章好,張元的文章不好,我不太看重張元,但是我看好你。你的那一篇《管仲論》,着實是好文章,不僅邏輯縝密,直達本質,而且字句流暢,散而不亂、氣脈中貫,讀完,讓我痛快淋漓、神清氣爽,所以啊,呂昌燃,我能不欣賞你嗎?至於那張元,我想他不會有太大的出息,不會有很高的成就。張元,不足爲慮,小呂你就不要過分擔心了。”
那麼,張元吳昊到達西夏之後又會發生什麼,請看下一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