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方面,大leader,大boss,元世祖忽必烈很想讓文天祥投降,主要基於兩個目的:第一,文天祥確確實實具有政治才幹,對於大元王朝進行漢制改革大有裨益;第二,也是最最關鍵的一點,文天祥就是大宋抵抗者們的一杆旗幟,一旦文天祥都投降了,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抵抗也就沒有了意義,那些南宋餘孽中阿貓阿狗之輩也不會一天天扯破嗓子喊着要造反,綜上所述,招降文天祥,勢在必行。
可是招降難度,是在太大,因爲文天祥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一個人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了力量,而且,信仰越堅定,力量越大,這種情況,就越難以被策反;況且,對於文天祥來說,還不光如此,文天祥讀過很多聖賢書,理學的思想早已經在他的心中紮下了根,“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事二夫”,就是文天祥被俘虜之後的口頭禪,每每有人勸他,投降吧,投降,你纔有更加光明的未來,文天祥總是要說:“頭可斷,血可流,就是他蒙古人不能投。”
元世祖忽必烈從張弘範那裡拿到了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手稿,讀罷,擊節讚歎,但同時,忽必烈也深深知道:這個文天祥可不好對付,讓他屈服,讓他投降,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可是,縱使難於上青天,也要勇敢一試,這麼殺了他,不重用他,對於剛剛建立可以說百廢待興的大元王朝實實在在是挺可惜。
接下來,擺在元世祖忽必烈面前的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殺,還是不殺文天祥,忽必烈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是:不殺。與此同時,擺在文天祥面前的是一個同樣艱難的抉擇:投降,還是不投降?文天祥不假思索,選擇不投降。
兩方對決正式開始。
進攻方:首領:元世祖忽必烈
成員:投降派(以南宋降臣留夢炎和大將張弘範爲代表)、宰相伯顏、已經投降元朝的小皇帝宋恭帝(此時已經被降封爲大元王朝的灜國公)以及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謝氏,蒙古大臣以及漢族大臣等。
進攻方口號:文天祥,快投降,投降後,黃金萬兩。投降爲啥好,因爲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防守方:首領:文天祥
成員:文天祥妻歐陽氏,文天祥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
防守方口號: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此處省略文天祥其他表現忠肝義膽的作品。)
從力量上進行對比,進攻方力量大大高於防守方,進攻方優勢極大,防守方優勢極小,或者說沒有優勢。
從權衡利弊的角度來看,文天祥如果選擇投降,文天祥將會與元朝方面實現共贏,文天祥可以立即就任大元王朝的宰相,大元王朝也會因爲文天祥的投降和入股,大大增強綜合實力,這綜合實力尤其體現在對漢族人的控制上,但是,如若文天祥投降,他是大宋忠臣的人設就會崩塌,鬧不好會留下千古罵名。如果文天祥選擇不投降,與大元王朝死磕到底,那麼迎接他的就是死亡,與此同時,他的妻子和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也會被株連,陪着他共赴黃泉,但是,如若他一直不投降,他真的可以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萬古流芳,被後人世世代代傳頌,世世代代敬仰,不僅如此,他一輩子的敵人元朝人,也自然包括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投降派,也會打心眼裡敬佩他。
進攻方VS(verse,對決)防守方,戰鬥正式打響,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將是誰勝誰負呢?請看下一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