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忽必烈的決心

要是一般人平時敢這麼說話一定會被忽必烈五馬分屍,要知道他可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從小到大都容不得任何人在自己的面前有絲毫的不滿意情緒,可誰也沒想到今天竟然有這麼一個人在這麼個時候說這樣的話,自然全都被震驚得目瞪口呆,全都不知道等待這個人的會是一個什麼可怕的下場。

但誰知道忽必烈看到他之後竟然驚喜得叫起來“大哥,你終於來了!”這一聲大哥叫的情深意切,沒有絲毫的做作可言,而有趣的是這個稱呼叫出來的時候旁人竟然也沒有感到絲毫的詫異,好像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應該應分的一樣。

而進來的人則是大步走到了忽必烈的身邊,一把將他拉了起來,然後用自己的胸膛頂在他的背後“不管如何臣都會站在您的背後,就算是死臣也願意死在您的前面,但我們決不能屈服,至少也要讓他們看看我們大元人是有男人的。”

“有什麼用處呢?”忽必烈輕輕的搖頭,一臉的悲傷嘆息。

“有!當然有了!就算我們都死了,也要張順知道我們大元人是有些用處的,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得住更多的子孫後代,不至於讓他們全都變成奴隸吧。”誰能想到這個人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但偏偏這個時候卻好像沒有人能夠說出反駁的話雨來。

其實在在忽必烈統治期間比起其他的朝代,元朝的疆域最爲廣闊,即使是國力也並不弱,比鐵木真領導的時期的國力更加強大,這些都使忽必烈統治的蒙古國有了稱帝的資本。在元朝的歷史上,也僅有兩位皇帝重視漢文化。一爲忽必烈,二就是元仁宗,元仁宗不僅尊崇漢文化還尊崇儒術,這都是忽必烈帶給他的巨大影響。蒙古皇帝向來排斥漢人,他們看不起漢人更看不起漢文化,而忽必烈則是個例外,在他統治期間,大力推崇漢文化和儒術,並打算在統治中融入漢文化和儒術,不僅如此他還啓用有才的漢人將軍,對漢人毫無偏見和排斥,而眼前這一位就是有才並且極受忽必烈的寵愛的漢人將軍,他就是董文炳。

董文炳將門出身,他的父親董俊曾經是位大將軍戰功赫赫。早些年的時候,董俊擔任蒙軍右副元帥,滅金戰爭中屢屢立下奇功,而後來在與金朝的決戰中不幸犧牲,他的去世十分令人痛惋。在董俊戰死沙場的時候,董文炳年僅十六歲,卻已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少年老成的董文炳在兵法上的造詣和理解已不輸於他的父親。後來董文炳被任命爲藁城令,雖然董文炳沒有什麼高深的資歷,但是他卻很善於聽取旁人意見,將藁城管理的井井有條,將下屬管理得十分好恩威並施,人們都很信服他,兩人因爲藁城認識。再之後忽必烈兩人帶領着軍隊來大理征討,儘管路途辛勞,但他和手下都沒有抱怨,因此忽必烈對其十分滿意。從此以後忽必烈將董文炳及他的手下帶到身邊,在忽必烈打天下期間,董文炳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忽必烈的信任與嘉獎,慢慢地成爲了忽必烈的心腹。

在元朝成立以後,忽必烈準備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衛隊,而對於衛隊隊長的人選,忽必烈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人選,將有着保護御駕功能的衛隊交給了董文炳並對其他前來應徵衛隊隊長的將使說,只有董文炳才能勝任這個職位。在此之後私下見面時,忽必烈都會對他叫他一聲大哥,如親兄弟般相待。

後來漢將李璮造反,忽必烈命董文炳前去平定叛亂,果不其然他不負忽必烈的信任,順利地鎮壓了此次叛亂。但因爲漢將李璮造反的原因,忽必烈對世侯都充滿了懷疑和芥蒂,便下達了一系列政策來削弱權勢極大的世侯,各個世侯都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削弱,可是唯有董氏沒有受到削弱。

這樣董氏隱隱約約擁有了極大的權勢,併成爲朝廷上地位最高,權勢最盛的漢侯家族。之後董文炳爲了元朝的發展去擴大疆土,南北征戰打下了大量地盤。再一次站和大宋的戰鬥中,在宋軍的漫天箭矢中,一支飛箭直勾勾貫穿了董文炳的左臂並插入他左肋,當時就是鮮血直流,而他滿不在乎地拔出箭矢,將其扔給左右隨從並繼續氣勢昂揚地去前線督戰。

後來忽必烈授董文炳以重任,派他去大都主持事務,並給他其極大的權力,大都的事務無論大小,都由董文炳過目並審覈。董文炳說君王把大任交給他,是對他的信任,而不是養虎爲患,要不徇私枉法,如果不這樣,就會陷入危險之中,這樣就辜負了君王對自己的信任。來到大都後董文君十分有自知之明,不貪贓枉法,也未乾涉政務,反而是努力用自己的實力來平衡朝堂局面,制衡其他權臣,來保持政局的平穩。

董文炳有兩個兒子,長子在與宋軍對決的時候身中數槍馬革裹屍,而他的二兒子董士選才華橫溢,能力出衆,分外受忽必烈賞識,在朝廷上身居要職。不過忽必烈在準備這一次大戰的時候,也想到也許自己會有可能再也回不了大都去,所以便將自己的孫子鐵木爾送去了窩闊臺,而他也將董文炳的兒子董士選也列入了隨行的人員當中,這也是因爲他知道這個人的能力是可以所有擔當的,所以他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而董文炳雖然此時已經六十歲高齡,但還是跟着他一起上了戰場,只是因爲身體一直都不好所以一直都沒有上陣殺敵,可只要忽必烈看到他就會覺得心安,而此時此刻當他看到了董文炳的時候還是感到了心安,這就是這個人最大的的作用了,當即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安心感覺,他擡起頭悽然的笑了起來“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好了,命令全軍進入草原,我們就和他們在那裡決一死戰好了!”

第九十九章 喚醒更多的人第九十一章 一戰成名(四)第七十七章 關鍵一擊(二)第十章 意想不到的指揮第111章 今天就是今天了(一)第110章 陷阱(下)第124章 理由第七十九章 關鍵一擊(四)第182章 敷衍的祭祀第二十八章 戰房縣(八)第二十章 爲了以後第170章 密會(中)第七十八章 進城(三)第一百章 圍點打援(五)第192章 軍醫隊伍第117章 山谷墳場(上)第六十二章 攻防戰(四)第二十五章 拼死一搏第138章 韃子戰術第五十七章 計策第120章 密謀(中)第三十五章 攻破水寨(三)第123章 真的逃了第七十六章 漕幫(三)第七十章 大年夜(二)第六十三章 攻防戰(五)第103章 新式武器第169章 密會(上)第二十八章 甕中捉鱉第174章 迷惑第137章 怨氣(下)第164章 西域軍團(下)第四十六章 阿里海牙第204章 改變策略第八十九章 鐵桿漢奸(一)第156章 落幕第134章 臨安的二韃子第127章 看高了第195章 縫合(上)第139章 談判(下)第136章 怨氣(上)第三十五章 攻破水寨(三)第五十章 血海(三)第六十九章 大年夜(一)第八十九章 鐵桿漢奸(一)第七十章 大年夜(二)第三十六章 濟南(上)第八十章 看不上第六十八章 豬隊友(上)第六十四章 偷襲與強攻(三)第二十五章 奪關第104章 沒良心炮第149章 雛鷹展翅(一)第178章 攻城(三)第173章 暗戰(下)第四十七章 心意已決第118章 不死不休第七十八章 進城(三)第四章 計劃第三十一章 登陸山東第170章 密會(中)第125章 規矩第152章 反偷襲(二)第141章 不做曹操第一章 祭天第126章 形勢第123章 真的逃了第158章 改變歷史的一擊(二)第六十七章 大勝第八十四章 手段(下)第121章 反差(上)第九十章 過年好第164章 西域軍團(下)第十三章 內務司第六十章 敗了第113章 臨安的意義第三十七章 攻破水寨(五)第二十二章 破綻第四十六章 新發明(下)第120章 撤退第180章 並肩而行第九十六章 後路第146章 憂慮(上)第197章 目標第七十九章 進城(四)第八十七章 奪船(上)第四十四章 大哥(一)第175章 襄陽破第138章 韃子戰術第三十五章 困境第136章 怨氣(上)第四十四章 覆滅(七)第四十八章 第一步第162章 對手的凝視第十四章 目標龍尾洲(二)第141章 不做曹操第十七章 商議第十章 神農架(三)第九十二章 機會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