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說完了處理結果,就宣佈散朝。
衆文武紛紛離去。
趙光義看着趙德昭,目光轉動,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故意放慢腳步,和趙德昭走在了一起。
王子興和石元亮本還想陪着趙德昭一起走,見了這幅光景,也不敢打擾,都先撤了。
趙光義淡然一笑,對趙德昭道,“賢侄!你可真是好手段!本王雖然還不知道你現在的腦袋中到底在想些什麼,但是我猜,渭州邊境之事,一定會平安無事。”
趙德昭也是淡然一笑,“王叔!此事定然如此,王叔不必多慮!”
第二天,趙光義不敢怠慢,把幾個兒子都送到了翰林院學習。
不過人雖來了,但是其實真正能學習點兒知識的,只有二子趙德明,三子趙德昌兩人而已。其他人都還年幼,來雖來了,其實並不能學習什麼。
晉王家的小王爺,其他翰林都敬而遠之,於是趙德昭以資政殿大學士的身份親自出面。
趙德明和趙德昌,對趙德昭原本是有些抗拒心理的。
因爲父王最近每次回家都要大罵趙德昭,而且這次據說大哥趙元佐被處罰,也是因爲趙德昭。
不過也僅僅是抗拒而已,兩個半大小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對趙德昭的態度還遠達不到敵視。
趙德昭先給他們道題,“何以爲儒!”
然後又問了個類似的問題,“何以爲耕!”兩道題就把兄弟倆搞蒙了。
一旁路過的翰林們聽了也是無奈搖頭,本來這種佛家打機鋒一樣的問題,是專門用來對付趙德昭這種思維跳躍的機靈鬼的。
現在居然被他用來考晉王家的小王爺。
搞得翰林院就會這種刁鑽古怪的營生似的。
正常情況下,難道不應該從蒙學開蒙的粗淺問題問起嘛。
不過齊王這麼問,誰敢有意見?
之前有意見的,都在皇糧所深造呢。
對於趙德明趙德昌的回答,趙德昭自然是不給過。
其實能過他也不會給過,原因自然是要達到自己的目的。
“你們兩個,這個答案不過關呀!既然如此,就接受我資政殿大學士的懲罰吧,去皇糧所學習!”
趙德明和趙德昌對視一眼,“皇糧所有什麼可學習的!”
“皇糧所需要你們學習的東西多着呢!你別以爲那裡就簡單了,咱們翰林院裡,像李煜,李穆,徐鉉這樣的大儒,都在裡面進修過,曹太傅的公子曹璨,還感動的放聲痛哭過呢。”
一番話說的兄弟倆躍躍欲試,也有了想去皇糧所看看的衝動。
趙德昭帶着他們倆來到試驗田,這裡有幾種趙德昭親自培育的高產蔬菜的育種田。
另一邊,最早收穫占城稻的那塊地上,第二茬的占城稻也已經再度結穗。
“這……是冬瓜嗎?”
“這個好像是莧菜。”
“沒錯!”趙德昭道,“這正是野生紅莧菜,野莧菜,生何少,盡日採來充一飽。城中赤莧美且肥,一錢一束如賊草。”
這是明朝的《野菜譜》,趙德昭張口就來,聽得兩兄弟一愣一愣。
“這還不算什麼!我已經派人去往南洋,尋找更好吃,更高產的好東西了!”
“南洋?南洋是什麼地方?”趙德明最先被趙德昭忽悠了,開始主動詢問起來。
“更好吃更高產?那是什麼?”趙德昌也禁不住問道。
“南洋者!南方海洋,既可謂之南洋也。在南漢之濱,揚帆遠去千里,則可見也。”
趙德明瞪大了眼睛,“原來南漢之南,還有陸地,還有國度!”
“豈止!南洋之南,之東之西,皆有陸地、國度……”
趙德昭心想,現在先不必說太多,說多了他們也消化不了。
“南洋之風物景色,與我中原大不相同,別有一番韻味,單是物產上就別具一格。”
趙德昌來了興趣,“德昭王兄,你是怎麼知道的?”
趙德明立刻道,“你難道忘了!德昭王兄年前才從南疆回來,南漢就是德昭王兄收復的。”
趙德昭點頭,微笑道,“沒錯!我在南漢之濱,遙望南洋,聽當地見多識多的人物說起過這些。”
“不但如此,我還吃過那些異人們從南洋帶回來的蔬果,食物等等。”
“那是什麼滋味,是不是很好吃?”趙德昌是個吃貨,一說起吃得來,立刻饞涎欲滴。
“那些滋味自然相當不錯,不過也未必就強過我們中華的物產,只是風味與我們的絕然不同,就好像桃子與李子,味道各異,但各有各的妙處。”
趙德明聽懂了,“也就是說,南洋有很多和我們的桃子,李子,牛肉,羊肉,冬瓜,大棗什麼差不多的好吃的東西?”
趙德昭連連點頭,“這些倒也罷了!南洋最好的幾樣東西,都是既好吃又有糖分,產量還高,還能夠一年兩季的農作物。”
“比如紅薯,種植簡單,產量非常大,味道甜糯,直接就可以吃,不需要什麼菜蔬肉類佐餐。”
“還有土豆,富含大量澱粉,不但味道佳,可以做無數種菜餚搭配主食,而且營養豐富,我們的軍士若是天天吃它,打仗都會變得更有力氣。”
隨着趙德昭的描述,趙德明趙德昌兄弟倆,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是越張越大,隨着趙德昭說出的景物風情,深深地被感染進去。
後背上恨不能插上兩張翅膀,立刻就飛過去瞧瞧熱鬧。
“更遠的地方還有一種好東西,就是玉米了。這東西也是種植不分南北,產量高,味道好,可以磨成小粒煮玉米飯,也可以磨成粉末成爲玉米麪。”
“我大宋若是有了紅薯,土豆,玉米這三大寶,加上稻穀,麥子,可保永世不鬧饑荒。”
“王兄!讓你說的,我都想去南洋看一看了,遊玩一圈回來,在帶上點兒你說的那些好吃的。”
“是呀!王兄,在皇糧所學習,是不是以後就有機會去南洋了?”
看着雀躍的兩個堂弟,趙德昭笑道,“當然!你們好好學習,快快長大,到時候,我一定帶你們去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