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竹甲,過江

第654章 竹甲,過江

靖康四年,三月十八,大秦攝政王趙檉統帥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征討諸番夷。

南征不比北伐,南征用不了太多的人馬,更無須重騎,只帶兩萬輕騎兵,剩下全部使用步卒便夠。

地勢關係,步兵在南面要比騎兵好用一些。

尤其廣南西路與大理再向南的那些地方,叢林密集,山勢複雜,沼澤多雨,氣候時變,甲卒更具用途。

這次南征趙檉做的最重要準備就是藥物,畢竟南部多毒瘴,多蛇蟲,多蚊蟻,自古以來的中原王朝南征幾乎都倒在毒病之上,若這方面準備不齊全,那也就幾無戰勝的可能了。

任你兵強馬壯,哪怕是對方數倍,可一旦着了毒病,無法醫治,便是什麼都白搭,只能坐等敗北。

其次在選軍的時候,多選南方諸路的從軍之人,因爲相對耐熱,若是燕趙之地的軍兵,到那邊根本忍受不了炎酷,說不定仗還沒打,人就熱昏過去了。

再次就是甲冑的選配,無論將領還是兵卒,常規的精鋼、鑌鐵、皮甲、甚至布甲都不行。

這些甲冑不透氣,又很厚,不適合那邊的氣候,而趙檉研究多年的竹片甲這時便派上了用場。

他很早就有使用竹甲的打算,因爲竹甲的堅固在戰場上不下於鐵甲太多,更是比皮甲、布甲結實數倍,雖然靈活度可能要少皮甲布甲一些,但若步卒穿戴,倒是也不耽誤什麼。

最重要的是竹甲好取材,竹子廉價又易長,成本無限壓低的同時,效果還會翻倍,這簡直就是軍防利器。

但古往今來使用竹子做甲冑的朝代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是雖然竹子本身的成本極低,可製作成甲這個過程成本卻很高。

其中最重要的拋光和打眼這兩個步奏,就將人力成本無限迭積上去了。

竹片不拋光打磨的話,那麼毛茬倒刺會很多,哪樣都會傷到穿戴之人,戰場上動作幅度大了,極容易被自身的甲冑所傷,哪怕只是一根竹刺扎進肉裡,在那種情形之下,說不得會直接影響對戰的局面,何況這樣的竹甲穿着也不舒服。

而這個時代的拋光打磨還只限於人工,而且多爲玉石瑪瑙一類珍寶,給竹子拋光的其實極少,木頭倒是能夠拋光,用木賊草,或青磚,或者刨子。

竹子想去毛邊倒刺大抵要篾匠用小刀一點點削除,類似木工刨子並不是用來刨竹子的最佳工具,因爲竹子的纖維更加堅硬且稀疏,木工刨子切削時容易造成表面不平整,會導致刨出來的竹子毛糙不光滑,這樣的竹片串成甲冑防禦力則大大降低。

而且由於竹子具有非常強的彈性變形特徵,還會損壞木工刨的刀片,可能刨上兩根竹子,木工刨子就壞掉了,又因爲鍊鋼技術的原因,竹刨這時根本還沒有問世。

而木賊草和青磚也是不適合拋光竹子的。

那麼只依靠人工的話,一副竹甲有巴掌大的竹片近百,採伐切割不說,光是拋光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了,這個人力成本會高得髮指。

但和打孔比起來,這拋光反而又不算什麼,因爲雖然用時曠日持久,總還可以堅持做到,給竹片打眼,卻是能叫人最後歇斯底里掉。

一塊竹片上至少要打四眼,怎麼打?用銳物硬打,是肯定會把竹子打裂的,這個時代正常給竹子打孔的方法是使用燈燭和錐子。

先在竹子需要打孔的位置上,用錐子刻出一圈圓形的痕跡,然後將燈燭點燃,把竹子需要打孔的區域放在燭火上方,持續加熱,熱至竹子表面冒出氣泡,這時拿掉竹子,用錐子刺破氣泡,慢慢轉磨打孔。

打完孔後,竹孔內部還需拋光,這個倒容易多了,畢竟內部磨戳得差不多,不比外面粗糙,但是卻要知道,一副竹甲近百片,每片上最少四個孔,那麼這個孔內拋光的工程其實也巨大。

光這鑽孔一項,若造甲少了還好說,若是造的甲冑多,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完成,時間成本,人力成本,銀錢成本,堆在一起,都超過鐵甲了。

除了這些,還有竹甲成甲後的防潮防腐防蛀問題,還有損壞後的維修成本,畢竟竹甲這麼難造,總不能壞了些就直接丟掉吧,還是要修修繼續使用的。

這些再加一起,那麼成本更加高昂,所以說雖然竹子取材便宜廉價,但除了材料這一項,其它的比鐵甲都貴了,而製造時間比鐵甲也更長上幾倍不止。

但趙檉早在當年徵王慶之後,就定下心思要造竹甲,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那時便想過南征,南征諸蠻夷國,竹子甲是最合適的防禦甲冑,沒有之二,藤甲也不行,因爲藤甲浸油日久,穿上有蓄熱效果,在北方或者大理等地使用也還行,再往南則就不成了,藤甲內會彷彿蒸籠一般難過。

第二個原因則就是秦軍中的藤甲都是大理製造,當時說得好聽,各種苦處難處,但趙檉不信這事段和譽不知道,若是最開始不知,後來大批大批的造出,源源不斷運往隴右,這可就不是段思嫣能遮掩下來的了。

而且趕在自家打西夏最關鍵的時刻坐地起價,也不像段思嫣能做出的事。

不是段和譽這個大理國主,那就是高家!

高家架空段氏多年,還曾篡位,雖然後來還國於段氏,但卻還國不還政,依舊牢牢地把握着權利。

段和譽的伯父保定帝段正明,父親文安帝段正淳,一生都在與高家明爭暗鬥,可結果卻並不盡人意。

因爲高家不但是權臣,更是大理後族,歷來皇后幾乎都姓高與姓楊,楊氏滅後,就全姓高了。

段和譽的皇后姓高,他的母親段正淳的皇后也姓高,上明帝段壽輝的皇后也出自高家。

而段和譽這個人比較淡泊,伯父與父親鬥爭高家沒有成功,到他這裡就沒那麼多想法了,本身他也不太願意做這個皇帝,年輕時候還曾去大宋闖蕩過江湖,慕豪俠兒女,若非文安帝段正淳逼着,他根本就都不想回大理了。

而段思嫣又嫁給了高家,所以趙檉估計,後來的藤甲事情,是高家指使也不好說。

那麼,造出來的藤甲就全賣給自己了嗎?卻不一定,畢竟後來的藤甲量大,也不是段思嫣能夠掌控了,若是段和譽或者高家直接插手此事,必然會留下一部分,說不得……還會在之前賣給自己的藤甲上留下什麼貓膩,有破那些藤甲的辦法。

所以,他南征欲取大理,也是不能再使用藤甲了。 這是他用竹甲的兩個理由,南征武裝步兵,竹甲是真正最好的裝備。

這十來年時間,關於竹甲如何防潮防腐防蛀,還有損壞後的維修的問題,他全部思想給解決了。

再後來,拋光與打孔的問題,他也想到辦法。

既然人工太費,甚或不能,那就想辦法省力,或者是將少許的力量通過某種方式變多變大,來進行這兩樣工作。

後世的拋光與打孔其實用的都是機器,機器在進行之中不但力量不可抗拒,而且速度極快,砂輪打磨拋光,電鑽打孔,這才能高效率完成類似的計件工種。

趙檉最開始也想弄出這類機器出來,但動力是個問題,電不必想,那個真做不到,發電容易傳輸難,涉及到多個領域協同,本身就一知半解也沒有多餘時間研究,後來又唸到蒸汽,也是麻煩,便同樣放棄。

還是要以人力爲主,接着想出了曲軸連桿之類,使用槓桿原理,將力量無形之中放大十數倍乃至幾十倍。

隨後趙檉就弄出了兩種機器,一種拋光,一種打孔,人力操作,不但速度提高不知多少,而且每次可不是隻能拋光一塊竹片,打一個竹孔,竹片怎麼也能一起弄五六個,打孔也差不多,這樣無形之中再省去了許多人工和時間成本。

一支竹甲軍便這樣慢慢的成型了。

大軍一路南下,各路州紛紛出迎,趙檉沒有太過干預地方政事,之前黃覺和李綱嚴查過一番地方,抓了不少人,現在路州官員都夾起尾巴做人,不敢像以往一般過分。

除了遇到百姓攔軍喊冤,趙檉叫人辦上一辦,便再沒有什麼查訪,這也讓地方官員心中鬆了一口氣。

各地基本都是大宋時代的官,趙檉任攝政王之後,沒怎麼太動地方上的位置,而且這兩年他也沒有開科舉,朝中有些致仕退休的,之前黃覺李綱抓的,便一級一級補上去,最下面則由太學選拔,賜進士出身,填充過去。

趙檉知道這些官員,基本沒幾個乾淨的,但眼下不能大動,因爲戰事持續幾年,百姓早就心力憔悴,除掉這些蛀蟲看似好事,實則牽一髮動全身,朝堂民間都會跟着動盪不安,總不能從上到下殺得一個不剩吧?那可就真亂套了。

總得戰事結束,修養生息些年,百姓生活安穩,心中安穩,纔好下手,那時候殺絕都無妨,眼前只能威懾着,監視察看着,讓他們收斂着,不敢太過肆意妄爲,等過後些年倒查便是!

這一路南下,談不上快慢,過了荊湖北路,便跨入到成都府四路,成都府原本一路,但後來因爲面積太過廣闊,鹹平年間便劃爲了四路,分別是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潼川府路。

大軍走夔州路,然後進入潼川府路,沒些時日就來到秦與大理的邊界,陽山江邊。

宋揮玉斧,建國時太祖皇帝對地圖言過,陽山江外非我宋土,自此定下宋與大理的邊界。

陽山江就是大渡河,綿延兩千多裡,眼下大軍事實上並不在陽山江正流,而是偏向了沱江這邊,畢竟這邊好走一些。

入蜀難,入滇也不易,山水太多,還要過河。

但是趙檉此刻卻不急迫,先將大軍壓下,等待對面消息。

大軍離開東京出發之前,他曾給大理下過一道旨意,自然是叫其歸降大秦,不是番屬國,而是徹底歸順,改旗易號,納入大秦國土。

可旨意早就該到大理城,那邊卻遲遲沒有消息。

這件事情若放在大宋開國之時還容易些,那時大理曾多次想要附屬,其實就算直接勸降收過來也並非不能,不過太祖皇帝顧慮重重,總念着南詔反唐之事,最後別說收,連附屬都未同意,還是道君皇帝一朝才接受了此事。

如今自不比當初,曠日持久,哪裡還有什麼歸順中原天朝的心思,否則也不會這麼久沒有消息了。

趙檉大軍壓在江邊,就是要給對方看看,這是動真格的,不是說說了事。

他這邊駐紮較窄的一段水道,方便過江,在這一側可以看到那邊大理的一些村落,此處位置隸屬大理會川府,算是稍微平坦好走的一處地方了。

大理一直以來在江邊都未派重軍把守,便是眼下,也沒有什麼營地駐紮,軍事堡壘,只有些三三兩兩的地方府兵,在小心翼翼走動,時而低聲議論,顯然不知江對面的秦軍想要幹什麼。

趙檉給大理下旨勸降的消息並未泄露出來,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此刻不派兵在江邊防禦,卻有點不可思議了。

趙檉升帳議事,宋江道:“陛下,微臣覺得段和譽此刻該是進退兩難境地,打自是知道打不過我大秦天軍,徒增損傷,若是直接降了,心中還不情願,所以纔會出現對面這種情況。”

朱武道:“若真如此,此人優柔寡斷,可見一斑。”

花榮納悶道:“既然不甘心,好歹也做個架勢出來,就這般彷彿放棄不管,莫非前瞻後顧太多,還是心中怕得罪我大秦?”

吳用搖頭皺眉:“臣覺得此刻狀況極爲古怪,估計大理朝上對陛下旨意分歧,有想降我大秦的,有不想降的,已是亂做一鍋粥了。”

李逵道:“那還等甚呢,趕快過去滅了一夥撮鳥。”

一時間帳內說什麼都有,趙檉臉色平淡,道:“再等三日,若無消息,過江不遲。”

三日之後,大理那邊還是沒有任何音信傳遞,江對面依舊散漫情景,趙檉見狀下令整軍,隨後用一日時間渡過了陽山江……

第240章 我爲你好第521章 罪大惡極第563章 一怒拔劍,嫁衣神劍第605章 原來朕是大光明神第9章 帝與太子第33章 是非曲直第553章 鐵扇子第544章 匯聚第64章 楊志獻刀第5章 前堂會客第570章 臨城,一戰第581章 相遇,動盪第167章 收場,兵書,蕊珠殿家宴第332章 山莊雪夜春意暖第552章 兵鋒所指第70章 浮生如夢第647章 追殺,肅殺,風火絕滅第393章 異變突生第504章 營中血戰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196章 孔雀翎第339章 童貫定計,方臘籌謀第66章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第104章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第344章 遮面改名第66章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第514章 暗夜經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392章 宗師第311章 五秋開曲,當世曲宗第114章 殺帝第651章 萬劍歸宗,第十五劍第557章 自在門內步閒庭第559章 嘯傲自在抖威風第127章 海上明月聽吹簫第135章 遼國密諜第516章 心魔第558章 長槍掠火一戰成第91章 自古世事二難全第62章 我,楊志,終其一生只想盡忠報國第102章 謀劃第642章 黃雀在後第406章 練兵第20章 見戴宗第25章 賽潘安,蓋孟嘗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658章 幾度往事歲如夢第206章 帶兵,帶兵!第183章 追敵第179章 明教,聖姑第16章 前往龍虎山第480章 猜測,儀式第89章 紫臺此去天高闊第410章 寺內衝突第563章 一怒拔劍,嫁衣神劍第341章 兵發三路,征剿江南第633章 兩難,大戲第622章 大戲第105章 神秘古城第346章 河畔人家第552章 兵鋒所指第442章 蛛絲馬跡第416章 雕飛向南去第307章 今宵一曲與君上青天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409章 弟子,禮物,初見第673章 三生石上刻你我,永生永世在心間第50章 銅皮鐵骨第437章 真經與決定第297章 暴打秦檜第514章 暗夜經第253章 一觸即發第299章 貞娘,你要往哪裡跑?第268章 第十一劍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號第441章 疑惑萬分第343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110章 皇城說是非第27章 龍衛與捧日第654章 竹甲,過江第676章 我這一生,如履薄冰第176章 江州來信第439章 正道滄桑第646章 藏匿,東進,所向披靡第30章 嘉王府第578章 梟雄末路,機關算盡第195章 酒令和彩頭第189章 但有女兒處,皆唱長相思第370章 腐骨噬魂蟲第504章 營中血戰第191章 誅心三聯第139章 完顏寶花第343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20章 見戴宗第487章 疑惑,先鋒第426章 成親,武藝,劍第275章 放人第367章 陣前一罈酒第114章 殺帝第5章 前堂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