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回東京

三日之後,大軍浩浩蕩蕩離開了廬州城。

接着北上壽州停留了兩天,等原本駐紮在淮西各州的禁軍匯聚過來後,這纔開始正式返程。

此刻已經是初秋天氣,雖然午裡炎熱,但早晚已見微涼,路上曉行夜宿,不過多久,便已經進入到京畿地界。

趙檉七萬兵馬出,十幾萬兵馬回,不但收攏了鄧洵武部的殘軍,更是將投降王慶的禁軍,並其他的部分降軍帶回。

這部分降軍,趙檉大抵撿身姿雄壯,根底清白,流民出身的收納過來,打算回東京後編入廂軍之中。

沿途之上旌旗招展,秋毫無犯。

百姓都知是當朝二大王平反淮西,凱旋而歸,便是遠遠觀看,有膽大的指指點點,小聲議論。

不過進入京畿之後,這種情況變得熱烈起來,穿插開封府屬縣之時,百姓也更多,呼喊之聲不斷,大多都是歌功頌德。

趙檉在馬上看到這種情景,不由皺了皺眉。

百姓愛戴,自是好事,但京畿道距離東京太近,難免會被有心人記下,然後去給道君皇帝打小報告。

想到此處,他不由回頭看了一眼後面的蔣猷。

原本蔣猷是坐車的,但進入京畿後說什麼都要下車騎馬,這時正和鄧洵武、王襄等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

鄧洵武和王襄這時都沒什麼精神,不停唉聲嘆氣,他二人只想着回朝後如何請罪,倒沒太在意百姓的呼喊,蔣猷則不同,不時地望向四處,將那些喧鬧中的讚譽之詞都聽在心裡。

只是他並沒有露出什麼特殊表情,始終一副嚴肅中略帶歡喜的模樣,極符合當下凱旋歸來的情境。

趙檉回頭看向他,蔣猷立刻在馬上微微欠身,道:“王爺有何吩咐?”

趙檉笑着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京畿道上這時風光不錯,過了開封幾處屬縣,官道兩旁,便能看見麥田。

開封多水,京畿的田地歷來收成都不錯,雖然這幾年來各地田土兼併愈發嚴重,但相比之下開封府四周要稍好一些。

畢竟京畿本土是不能出現流民的,一但京畿本土出現流民,哪怕朝廷對土地之事從來都睜隻眼閉隻眼,也肯定會干預過問。

大宋在應對土地兼併的事情上,與其他朝代不太一樣。

對於這種嚴重動搖國基根本之事,大宋朝廷歷來忽視,不說放任自流,也是坐視不理。

這也造成了有宋一朝,造反起義不斷,高居歷朝歷代榜首。

大宋朝廷對土地兼併熟視無睹,沒有制止的反應態度,無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是當年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的許諾,放任高級官員大量屯並土地,以此做爲這些人被剝奪兵權的彌補。

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其他官員也紛紛效仿,到後來就是楊戩等宦官也都開始巧取豪奪,已經成爲一種聚斂財富的手段。

貴族階層勢力龐大,到這個時候再想要制止必然引起強烈的反彈,隨着大宋國勢漸重,貴族階層勢力根深蒂固,已經沒有力量去全面制止這種行爲了。

第二就是大宋百多年裡,雖然土地兼併厲害,但其實農業水平是高度發展的,包括生產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土地兼併的問題反而讓商業經濟得以激活,出現大量與商有關的其他行業,可以讓部分百姓賴以生活。

而大宋朝廷又鼓勵開墾荒地,在土地兼併愈演愈烈的情況下,還是有不少農民去開荒的,也讓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得以被發現使用,反而刺激得糧食產量大大增高。

同時大宋朝廷大力發展製造業、紡織業,促進了這些行業的發展,緩解了土地的問題,這其實算是大宋治理國家的基本國策。

不過,這個國策的推行是必須要依賴於國土範圍內有大量荒地。而大宋雖然人口多,其實在建國初時荒地還是不少的,也剛好符合這一點。

縱觀歷朝歷代,土地一直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根本。爲了維護、鞏固朝廷統治,穩定民間的秩序,各朝代的當權者都會使用各種手段來抑制土地兼併的現象,但是,宋朝卻是無視這一現象,去發展紡織製造商貿等行業,用這些去緩解土地兼併帶來的矛盾,刺激經濟繁榮。

但趙檉心裡知道,這種發展其實是畸形的,是飲鴆止渴!

一切都還是建立在必須有荒可開,有商可營的情況之下。

爲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流民到處亂竄,就是荒地已經越來越少,而且有些即便開出來,過不了多久再次被人吞併,這種情況多了,漸漸的便沒人願意開荒,開了也是給官人老爺們做嫁衣,最後都不是自家的。

於是,乞討的乞討,亂竄的亂竄,上山的上山,造反的造反,只會越來越多。

而營商這件事情,最怕的就是打仗,一但打起仗來,尤其是國戰之類,那麼一個依靠商貿才繁榮的國家,是很容易崩盤的,畢竟眼下是冷兵器的時代。

趙檉望着官道兩旁的麥田,心情漸漸沉重起來,這時大軍前方有幾騎飛速馳來,見穿着是宮中的宦官。

前方充當先鋒的姚平仲將這幾人帶到了趙檉面前,原來是道君皇帝有旨意下來。

趙檉喚停大軍,隨後接旨,聽卻是道君皇帝對這次京畿禁軍收復淮西十分在意,要在東京南城門外舉行一場慰軍。

不過時辰不是定在今天,而是明日上午,所以下旨讓趙檉帶着大軍在外住上一夜,暫不入城。

趙檉計算了一下路程,當下距離東京只有三十里之遙,前方再無屬縣,倒是有座鎮子,可以駐軍,否則這官道兩旁,皆是麥田,想要安營紮寨都無地方。

他看了眼天色,對姚平仲吩咐幾句,讓他帶着廂軍和輜重去鎮子那邊安排營寨之事,大軍墜後緩慢前行。

直到太陽向西,變成一抹胭脂顏色時,大軍才緩緩來到鎮上。

此處距離東京城只剩下十來裡地,鎮外已經紮下了大片營寨,隨後開始埋鍋造飯,隨着煙火漸漸升起,營盤中有些熱鬧起來。

吃過晚飯後,趙檉在帥帳裡坐得發悶,便喚來了沈飛,讓他從血色先鋒團裡挑選十人過來。

血色先鋒團是他的私人衛隊,佔着禁軍的編制,算是他爲自己謀的福利。

不過趙檉一般時候,不調用血色先鋒團的人,在東京時不是丟到軍營跟着馬步軍操練,就是丟給徐寧,讓徐寧單獨教導鉤鐮槍法。

這次征剿王慶他把血色先鋒團也帶了出來,但因爲他自家潛入廬州,所以這團人就跟在宗澤身旁,幾場大戰下來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勞,人亦未曾折損。

片刻後沈飛帶了人來,趙檉已是站在帳外,少年們見到趙檉行禮,趙檉挨個看了一眼,最後目光落在沈飛身上,道:“隨本王去鎮子上逛逛。”

少年們盡皆稱是,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

原本都是年齡不大,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在東京時還好,偷空倒能出去走走,可這幾個月來征剿王慶,不是呆在軍中,就是戰場廝殺,都是年輕心性,早就悶得有些發慌。

此刻天色還未黑下來,夕陽斜照小鎮,金霞鋪灑,炊煙裊裊,映襯出一片郊野市井風光。

大軍營帳紮在鎮外,鎮上倒是沒受到甚麼影響,既沒有下令宵禁,也沒有阻止百姓出門,許是見得多了,京郊的百姓也不怕禁軍,該如何生活便如何,只是話裡話外多了二大王討賊凱旋的談資。

鎮子叫攬霞,據說原本不是叫這個名字,神宗時有次王大相公外出返京,歸來已晚,就在鎮子上落腳。

那時大抵是春日,依王大相公的身份,趕夜入城也無人會攔,不過到鎮子後卻見黃昏小鎮霞光滿天,景色秀美,就此住了一夜,並題了首詩,以攬霞爲名,自此小鎮便叫了這個名稱。

趙檉和沈飛幾人步行進鎮,雖然沈飛幾個都穿了軍服,但鎮上此刻正在飯時,行人不多,有幾個瞧見了也不在意,畢竟禁軍於這些郊鎮之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麼稀罕事物。

鎮子上有兩條路,一條是主路,青石子鋪了,看起來還算齊整,兩旁有些店鋪之類,因爲時辰的關係,已是閉門了大半,另一條則是穿插進百姓房宅前,是爲輔路。

趙檉帶人慢悠悠走去,這時空氣中飄散着飯菜的香氣,有些臨街的人家直接把小飯桌擺在院外,還有人乾脆蹲到了路旁的大槐樹下,端着粗碗,蹲在地上大口吃喝。

主路兩旁這時還營業的店鋪多是酒肆茶店,本來鎮小,是養不下這許多鋪面的,可這裡乃是京畿南向進入東京的要道,商販旅人甚多,便是平日熱鬧繁華,生意好做。

鎮上還有一家青樓,此刻雖然天色未黑,卻已挑了連串的紅燈籠出來,有那姐兒描了黛眉,擦了官粉,說不上美貌,卻也是耐看,坐在樓上向下張望。

路上稀落的行人走到此處大多露出些鬼祟,初時目不斜視,昂首挺胸,待到近前感覺到了四周空蕩,便忽地擡起頭瞅上一眼。

姐兒立時目光一亮,揮舞着手上的絹帕,眼神兒彷彿拉了絲般地勾過去,嘴上剛想道些可心話語,卻不料男人卻迅雷不及掩耳轉過了腦袋,腳下加快,彷彿做了甚麼十惡不赦大事,逃也似地走掉。

姐兒見狀,在樓上氣極而笑,口裡罵着:“有賊心沒賊膽的東西……”

趙檉一行人走走停停,邊品鑑着小鎮風光,邊說些當日戰場情形,這時來到了一家茶店前方。

看招牌門臉,叫做朱仙茶店,沈飛道:“王爺,這怕不是來處那朱仙鎮人開的。”

趙檉點了點頭,朱仙鎮距離開封四五十里,乃是開封諸屬縣下最大的一座鎮子,繁華遠勝這攬霞鎮,看這茶店牌子很可能是那邊商家於此處開設。

這時茶店內客人並不算多,飯口和晚時生意淡薄,從窗口望去,裡面稀疏地只坐了三五張桌,卻隱隱有說書聲傳出來。

趙檉走到門前,看說書的是名老漢,鬚髮皆白,穿着青布衫子,臉上滿是歲月留下的滄桑痕跡,正在說着一段越王掃北的故事。

越王便是羅通,隋朝靖邊侯羅藝之孫,大唐越國公羅成之子,羅成死後,被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收做了義子。

羅通白馬銀槍,十三歲掛帥掃北,乃隋唐英雄裡二代第一,到薛仁貴徵東時羅通已是天下少有人敵。

說書老漢此刻正講到羅通與突厥公主糾纏之處,便是陣前聯婚,陣後反悔,反反覆覆,令人唏噓。

趙檉聽得直搖頭,讓其他人在門外等候,獨領了沈飛進入店內。

這時又看到那說書老漢另一旁,站着個梳雙辮,穿紅衫的小女孩,玉琢樣的小臉,雙眼若點漆,此刻落在他的身上。

“又長高了……”趙檉嘟囔了一句,找了張桌子坐下,有店家送來茶牌子。

片刻後茶送上,老漢繼續講書,旁邊的小女孩嘴角露出絲甜美笑容,走了過來,給趙檉倒茶,然後瞅他。

趙檉伸出手,想向以往那般,摸一下她的頭,但隨即卻頓了頓,道一聲:“如今幾歲了?”

小女孩道:“十一了。”

趙檉笑了笑,收回了手,不再說話。

聽了一段書後,趙檉起身,沈飛在桌上留下銀兩,趙檉道:“走了。”

小女孩眸子動了動,輕輕“呵”了一聲,跟在趙檉的身後,送他出門,直到見不到身影,才轉身回去,看起來心情很是歡快……

第二日,東京南門外舉行盛大慰軍儀式,迎接凱旋而歸的征剿大軍。

道君皇帝自是不會親自出面,派了禮部尚書白時中主持,因爲之前兩次討伐王慶都大敗,所以這次要大張旗鼓慶祝一番,以挽回顏面,甚至光是聖旨就讀了許久時間。

接下來是各種獎賞,功勞簿早就送到東京朝上,雖然軍中將領的加官晉爵不能在此處進行,但對小兵們的賞賜卻是直接發放。

按照當時戰場上的殺賊許諾,朝廷並不吝嗇,大箱的銅錢銀子散發出去,引得兵丁們不斷高呼官家萬歲。

大宋朝廷從不克扣這些賞賜,道君皇帝也要做出樣子給禁軍和百姓觀看,只要你們能打勝仗,那朝廷必然言而有信,不吝惜錢財。

同時道君皇帝這般大張旗鼓,其實也要給西軍看,就算朕不用你們,也能夠打勝仗。

慰軍儀式一上午才結束,整座東京城幾乎沸騰,對這次大勝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隨後軍丁歸營,等待休沐放假的命令。

帥將們則入城,趙檉被直接召去了宮中。

第130章 憤怒的小娘第137章 願立軍令狀第172章 大宗正寺的斥責第175章 紅魚茶店第225章 鐵袖拳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259章 北城暗約第646章 藏匿,東進,所向披靡第85章 滿江紅第508章 元家老祖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350章 設計第392章 宗師第56章 大事第439章 正道滄桑第163章 禁軍劫囚第358章 連環計第611章 奇功第555章 我是漢人抖威風,百年大廈當覆傾第608章 真正的金國第一名將第312章 小樓一夜聽風雨第315章 宗師,迎親,刺客第160章 背叛第284章 動手,動手第84章 殺穿擂臺第635章 破城,潛藏第344章 遮面改名第36章 初探第220章 接引使第580章 歸城,西海第665章 飛逃東京第645章 仙工開物,向天再借五百年!第154章 哪見世事險人心第188章 大理來人第422章 欲擒故縱第517章 驚變第120章 武二郎拿人第616章 北伐,燕京第468章 清華紅玉,悽情箭法第368章 錢王有後謀第111章 英雄第48章 路遇風波第406章 練兵第463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第251章 秘本兵法第517章 驚變第416章 雕飛向南去第207章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第231章 圓月刀第276章 回東京第570章 臨城,一戰第174章 州橋街市,蜜餞糖糕第131章 藥粉第670章 疊翠山第117章 高寵逞威,武松心焦第594章 畢其功於一役,一舉而竟全功第146章 紅線飛針,輕薄小娘第508章 元家老祖第368章 錢王有後謀第303章 水燈畫舫第247章 便把令來行第232章 裙裡腿第68章 冀國公第474章 換家,鬥槍第183章 追敵第316章 九變,大麴,提審第143章 元易林牙第177章 沒有一個好人!第209章 大軍徵王慶第7章 不殺心中意難平第7章 不殺心中意難平第139章 完顏寶花第548章 順流,逆流第112章 要官,拼了第179章 明教,聖姑第183章 追敵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196章 孔雀翎第331章 祖孫來歷第343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553章 鐵扇子第675章 崇德閣二十四功臣第456章 古城,軍制新書《人在大宋,我富可敵國》已發,大家進第632章 讀書,字跡第136章 堂上考較第376章 計會軍第277章 封賞第356章 朱門酒肉臭,神弩射中軍第240章 我爲你好第79章 招供第122章 烽火蓬萊路第671章 鯨吸吞海功第163章 禁軍劫囚第485章 戰西涼第43章 莫遮攔揀選第177章 沒有一個好人!第430章 定計陽謀第654章 竹甲,過江第163章 禁軍劫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