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引君入甕

畫面回到八個月前,當鍾石堂而皇之地在美國媒體上露面,看到這張異常年輕的臉孔,已經在索羅斯心中癒合的傷疤又開始隱隱地作痛起來。`

8年前在香港的進攻失利讓量子基金損失慘重,但投資本來就有得有失,這算不上什麼。真正讓索羅斯名譽掃地,而且讓宏觀對衝基金從此一蹶不振的真正原因是,當時整個世界上名氣最大、資金管理規模最多、對市場預測最爲準確的兩家對衝基金發生了嚴重的內訌。雖然是是非非早已經過去,但進行宏觀策略的對衝基金和龐大的國際遊資已經不再信任這兩家對衝基金,加上各國央行加大對國際遊資的監控和重視,使得做空一個國家的貨幣體系越來越困難,因此在99年南美洲一些國家爆發金融危機之後,整個宏觀策略的對衝基金再沒有重現過20世紀末的黃金時代。

作爲宏觀策略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索羅斯,曾幾何時一席話就能夠引起市場的巨大震盪,甚至是導致一個國家貨幣體系的崩潰,但被鍾石擺了一道之後,他的這種無與倫比的威望和市場號召力就蕩然無存。當然,這其中還有在俄羅斯國債市場以及做空日元等虧損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鍾石放出的流言殺傷力更大,整個市場一片質疑之聲,儘管他三番兩次和朱利安.羅伯遜聯手闢謠,但根本就於事無補,甚至最嚴重的時候他的某些投資者都對他的職業操守表示了懷疑。

這種聲望上的打擊最讓索羅斯無法忍受。儘管所有人都清楚,使出一點盤外招這是大家暗地裡都會做的事情,但這層窗戶紙捅破之後,所有人都變成道貌岸然的那一方,毫不客氣地對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着實地口誅筆伐了一番。

在老虎基金因爲高科技股票泡沫崩潰之後,喬治.索羅斯也進入了低調期,一來是因爲這些年他的業績差強人意,第二是華爾街新躥出來的人才一個比一個生猛,短短几年之間就有無數青年才俊成爲市場的焦點,而他當初單筆交易大賺10億美元的過往也不再是他獨家專享。如今的華爾街每過一段時間就有狂賺10億美元的新神話誕生。甚至時不時還有比這個更爲龐大的數字。

雖然索羅斯低調下來,但是在各大金融機構的高層當中,依然保持了對這位傳奇人物足夠的尊敬,因爲在這個平均壽命極其短的行業當中。量子基金能夠存活數十年之久。其中必然有十足的過人之處。別的不說。就單說索羅斯的個人財富,這幾年噌噌噌地往上增長,就知道這個老傢伙有多厲害了。

一旦心理的陰暗面跳出來作祟。索羅斯就再也坐不住了。不過在聽到鍾石的採訪內容之後,他意識到自己現在或許已經不再是這個年輕人的對手,必須要聯合一家或者數家超級金融機構才能夠給對方重重的打擊。畢竟到現在爲止,他才攢了一百多億美元的身家,而對方在98年就能夠拿出如此多的金額,而現在自然更是不能同日而語了。

但在金融市場上給對方設套卻是一個難之又難的事情,首先你必須讓對方對某個市場產生興趣,其次在弄清楚對方倉位和操作方向之後纔好對症下藥,但這些信息又屬於對方的絕頂機密,一般來說根本就弄不到。最爲要命的是,根據索羅斯所知道的,天域基金基本上不對外界投資者開放,而且長期盤踞在香港資本市場,輕易不出現在美國的資本市場上,所以一時半會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在和斯坦利高層經歷了數次的密談之後,他獲得了一個讓他倍感意外的消息,天域基金正在逐步地從香港資本市場上撤離,這個消息讓他欣喜若狂。這樣一個龐大的資金如果套現出來,不可能將資金放在銀行賬戶裡呼呼大睡,因爲任誰都知道這是最愚蠢的一種理財方式。而能夠吸納這麼大資金規模的市場又屈指可數,無外乎是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和日本市場。而考慮到匯率因素,他認爲這些資金以美元的形式出現在美國資本市場的概率最大。

再細分下去,美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甚至是信用違約掉期cds市場都有足夠的容量來吸納這些資金,雖然說外匯市場更是龐大,但是考慮到這其中蘊含的風險,索羅斯不認爲鍾石會將其中的大部分資金投入到外匯市場當中。

而在這個時候,斯坦利美國也發生了嚴重的內部危機,即他們的交易員買入了頭寸極爲龐大的cdo,而由於次級抵押房屋貸款危機的爆發,使得斯坦利買入的cdo發生了慘重的損失。

爲什麼和對衝基金相反,大型金融機構會買入如此數量規模龐大的低級抵押房屋貸款的債券呢?這其中卻是大有文章。

一般來說,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投行,其核心業務有三個方面,第一自然是投行業務,從業的人一般被稱爲銀行家,他們衣冠楚楚,風度翩翩,走到哪裡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打扮。這些人所賺取的利潤是運作公司上市/增發/發債等方面的佣金。和投行業務所不同的是,大型投行還有另外一個贏利點,即自營業務,一般來說就是ficc(外匯、債券、大宗商品等交易),這些由投行的交易員進行操作,利用投行自有的資金在市場上進行各種標的的買賣,賺取其中微小的差價,而在金額數目龐大的情況下,這些利潤合在一起就相當可觀,在某些時候並不輸於投行業務所賺取的利潤。

在私人財富管理沒有崛起之前,一般華爾街的投行都是靠着這兩個贏利點在支撐。而對衝基金的崛起讓投行意識到這方面的巨大利潤,於是私人財富管理應運而生。並很快地成爲了投行盈利的第三支點。但由於爲時尚早,短時間沒有辦法和其他兩個部門匹敵,所以一般來說在華爾街文化當中,銷售交易部和投資銀行部還是重點盈利部門。

頂級投行的銷售交易部,有時候業績相當恐怖,儘管有時候有着上百名交易員同時在市場上操作,但是如果風險控制機制控制好的話,很多時候投行的交易部在大部分時間都是盈利的,甚至在一年的交易日當中,有的投行能夠將虧損的日子控制在十天左右。這個數字相當驚人。

但不管怎麼說。投行的自營業務和對衝基金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儘管在某些時候他們交易的標的一模一樣。首先,投行的交易員們用的是公司的自有資金,雖然風險控制機制做得不錯。但畢竟這不是萬能的。而因爲不是利用自有資金。交易員們基本上在自己權限範圍內任意買賣,加上他們拿到的薪酬是分成機制,所以他們所追求的是利潤的最大化。

其次。作爲abx指數的做市商,投行每天要買入和賣出很多房屋抵押貸款債券,同時撮合買賣雙方的報價。所以每天從他們的賬戶當中流入和流出的債券數額也是極爲龐大的,而一旦市場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只買入不賣出的cdo市場立刻就可能出現流動性缺乏,而持倉數額巨大的做市商們就有可能賣不出去債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得揹負上任何市場所帶來的風險。

很不幸,作爲一家自營業務龐大且是abx指數做市商的投行,斯坦利美國就陷入到了這樣一個危機當中。

原先在整個市場沒有徵兆的時候,斯坦利的交易員買入了大量的bbb級以及級別更低的房屋抵押債券,因爲這些債券的收益率超高,只要能夠正常支付甚至只是部分支付的情況下,這些債券都會收回成本來。但很不幸的是,在新世紀金融公司崩盤之後,匯豐也接着宣佈解僱掉所有美國方面負責房屋抵押貸款的員工,一下子將這個市場恐慌的情緒點燃到了極點。

市場情緒恐慌,很多交易員都在忙不迭地拋售掉手中的次級債券,甚至連評級較好的債券也拋售,作爲最大做市商之一的斯坦利公司則一下子累計了鉅額手數的房屋抵押貸款債券,而他們的交易員們則只能全世界地推銷這些債券,包括公共基金和外國銀行。但是在這個時候,別人也不是傻子,只會去買那些評級較好的房屋抵押貸款債券,不敢輕易去買入那些評級差的次級債。

手持龐大次級房屋抵押貸款債券的斯坦利只能捏着鼻子認栽,除了每天勤奮不輟地推銷這些次級債券之外,還想盡各種辦法對外界隱瞞這個消息,因爲一旦消息傳開,他們的股價還會受到影響,這樣一來他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在斯坦利高層向量子基金推銷一部分cdo未果之後,索羅斯很快就得知了這個消息,而一心想要報復鍾石的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在和斯坦利的高層密謀了一番之後,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個協議,一個針對天域基金的陰謀就此展開。

在98年,作爲頂級投行的斯坦利就深度參與了做空香港的計劃當中。自然,他們和量子基金一樣,只落下個灰頭土臉的下場。不過和遊資們不同的是,香港畢竟是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所以在整個計劃當中,斯坦利只是充當了搖旗吶喊和釜底抽薪的角色。

而且最爲重要的是,即便是當時的斯坦利高層嚴重地得罪了香港各界,他們只需要將這批人解僱,重新換上一批人就可以修補相應的關係。在這一點上,對衝基金就遠遠比不上投資銀行,畢竟量子基金總不可能解僱索羅斯本人。

首先,由斯坦利香港出面,將鍾石的家底好好地揭露了一番,又點出對方正在減持的事實,一時間造成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的動盪。這麼做的動機,自然是不想讓這部分資金再流回去。雖然他們也曾想過,鍾石的這部分資金就沒打算流回去。

斷了對方的後路之後,斯坦利的下一步自然是解僱掉當時的這批人,爲了維護好相關關係,這些人只能被當做犧牲品。再和鍾石重新打理好關係之後,他們就拋出了橄欖枝。

在這個時候,格林斯潘又適時地發表了關於次級債市場的講話,這讓他們更是覺得,這一次能夠甩掉包袱(引對方入局)的機會很大。

第49章 反手做多第94章 逼出多頭的意第22章 另有打算第43章 泰銖崩盤(一)第448章 股市互通第200章 第一對衝基金(十一)第108章 “兩房”危機第324章 插翅難逃第36章 斯坦利的發難第283章 拯救穆迪(二)第57章 外匯雙軌制第490章 頂級較量(二)第33章 空間資本的覆滅第152章 遊輪酒會(五)第155章 最後的衝擊第21章 父子夜話第272章 禍不單行(七)第189章 印尼林氏第142章 出爾反爾第47章 入軍油指第46章 八九年最後一週的搏殺第106章 現銅的用處第164章 又中圈套第36章 斯坦利的發難第22章 天域基金出手第1章 投資新基金第23章 開始收官第13章 風雲突變(三)第71章 質押股權(下)第53章 史上第一虧損(七)第429章 前浪後浪(下)第37章 買棟樓當洗手間第13章 風雲突變(三)第288章 歐元財團(一)第23章 股指認沽期權第151章 遊輪酒會(四)第26章 小試牛刀第219章 驚天逆轉第9章 風險出現(中)第141章 情況緊急第71章 量子基金這一年第553章 總統候選人第209章 角力(一)第337章 成功逃離第323章 請你兜兜風第10章 風險出現(下)第85章 生財之道第23章 開始收官第273章 希臘大暴動(四)第389章 監管風暴第246章 希臘降級(三)第401章 美男計第541章 當頭一棒(六)第260章 最昂貴的要挾(一)第99章 期權策略第59章 政協委員第152章 十億美元賣單第277章 一錘定音(二)第35章 前哨戰(三)第227章 另一個戰場第276章 一錘定音(一)第73章 巨人倒下(二)第139章 雷門破產(四)第456章 我們需要衍生品第490章 頂級較量(二)第29章 半山俱樂部第38章 飛來橫禍第64章 燕京之行(三)第99章 接盤俠第52章 推高油價(二)第92章 德國行(二)第129章 自由浮動第308章 首爾峰會(二)第66章 成立基金第254章 小基金之死(二)第541章 當頭一棒(六)第239章 大幕拉開(一)第545章 秋後算賬(二)第51章 推高油價(一)第514章 一瀉千里第77章 開始唱空第455章 騰飛的股市第216章 人民幣要貶值?第19章 人生目標第42章 聖誕戰役(三)第241章 我是個社會學家第503章 綁架行動(三)第20章 最長的一天(六)第451章 小鬼難纏第18章 局中局(二)第384章 貨幣掉期第26章 亮出獠牙(一)第373章 華爾街之王(十二)第5章 鍾石的困惑第258章 小基金之死(六)第130章 調研印尼第44章 擠兌危機(三)第64章 燕京之行(三)第529章 周長安之死第483章 羣魔亂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