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在全世界上空的戰爭陰雲終於散開了一點,十一年前謝洛夫又是欺騙,又是提前準備,又在聯合國大會放炮,終於讓美軍撤離了關塔那摩基地。蘇聯把壓箱底的大伊萬都拿出來,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重啓核試驗,進行一級戰備才唬住了美國。而十一年之後,蘇聯剛剛啓動二級戰備,做出了相應佈置就解決了這次的地中海對峙,還是那句話,蘇聯更強了。
謝洛夫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歷史上的地中海對峙,本身也是美國後退作爲結果。雙方的第二次海上對峙,打成了一比一平局。和歷史上不同的地方是陸地,本來的歷史美蘇地中海對峙中,陸地上的阿拉伯人一敗塗地。讓蘇聯在和美國的對抗中處境非常尷尬。
這次不同了,事實上已經很多地方都不同了,阿拉伯方面備戰、訓練和戰爭手段都有了長足的提高,蘇聯總算這一次不用親自出手,毫無顧忌的和美國放手一搏。
美國海軍後退的消息,迅速傳遍了華約國家和蘇聯支持的阿拉伯國家一方,相反對依託防線殺傷阿拉伯聯軍的以色列士兵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響,空運雖然還在進行當中,但四面八方都是敵人的以色列,無法在取得主動權。所有方向都像是鐵桶一般。
只要美國空運不斷絕,以色列當然可以繼續堅持下去,同時給阿拉伯聯軍造成損失。但這種戰爭沒有意義,只是白白流血。到目前爲止,以色列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歷次戰爭的成果已經全部丟失,敘利亞和埃及已經收復了自己的失地。
考慮到這種情況,就算是在心有不甘,梅厄夫人也不能繼續下去。對美國尼克松表達要停止戰爭,在雙方接觸的戰線中,以色列已經陣亡五千多人,雖然比起阿拉伯兩萬多人的死亡人數很低,但仍然讓以色列不能承受。雙方都已經消耗了過半的坦克,過半的飛機,就連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也同樣遭受到了慘重的損失。
這主要是以色列在開戰之前就建立了牢固的防線,一旦主動攻擊沒有效果,備用的防線就會起作用,所以才頂住了人數是自己將近三倍的阿拉伯聯軍。四十萬以色列軍人,牢牢地守住防線,讓不斷增加到九十多萬阿拉伯軍隊再也沒有前進一步。
“阿拉伯聯軍也打不下去了,不過有沒有這方面的情報,敘利亞、伊拉克和埃及的軍隊,哪一面的成果比較大?或者說戰鬥力更高一些?”謝洛夫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是。敘利亞在阿薩德的領導下發展勢頭也很迅猛,更不要提已經變色的伊拉克。按照往常的經驗,好像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戰鬥力都比較強,例子太多、中國、越南和也門、朝鮮戰爭前期的內戰都是。
這次阿拉伯方面,主要的三個出兵的國家埃及出兵三十萬、敘利亞出兵二十萬、伊拉克出兵十五萬,約旦出兵十萬,加上利比亞、*、蘇丹、南也門、巴勒斯坦雲集了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力量,除了沒獨立成功的阿爾及利亞。
Wωω• TTKΛN• CΟ
話說回來,阿爾及利亞似乎對法國沒有支持阿拉伯不滿,又出現了一種獨立的思潮。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成功,法國還能保存這個海外省多長時間。
“從收復失地來看,埃及軍隊戰鬥力最強,不過硬仗主要集中在戈蘭高地附近。”第一總局局長莫里金陳述着詳細的狀況。
在開戰之初,以軍完全被打蒙了。通過審訊以軍俘虜,敘軍司令部得知駐守戈蘭高地前線的以軍坦克車長們面對突然發生的戰爭完全不知所措,他們甚至抱怨不知道炮火是哪裡打來的,而以色列空軍也因被敘軍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攔截而損失慘重,以至於不得不禁止飛行員靠近戰場二十千米。
在戰況最激烈的北段,敘軍第七步兵師以兩排緩慢平行推進的坦克打頭陣,充當衝擊前鋒的坦克還在車頭處安裝了專門破壞雷區的掃雷犁或掃雷滾軸,其後伴隨的是大批坦克殲擊車和自行高炮。以軍第一八八旅旅長沙哈姆向駐守在那裡的第七十四坦克營下達死守的命令,營長納夫什把部隊拆成三輛一組的坦克排,對突擊進來的敘軍進行反衝擊。這位戰鬥經驗豐富的坦克手敏銳地發現敘軍裝甲縱隊要想展開突擊,就必須翻越赫爾蒙山南面的一道山樑,,於是他親率二十餘輛坦克開上布斯特山的制高點。納夫什在那裡觀察到敘軍第7師的掃雷坦克和舟橋坦克正在穿越一座狹小的碟形峽谷,於是命令麾下坦克集火攻擊。這裡給敘利亞的坦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整個戈蘭高地戰鬥完全打成了一鍋粥,由於戰場混亂,往往是雙方營連長級別的指揮官就能決定戰爭的命運。對敘利亞來說,只要部隊能打到以色列、敘利亞和約旦三國交界的咽喉要道阿里克橋,勝利就到手了。在獲得了伊拉克軍隊的補充之後,阿拉伯聯軍不顧死傷的突進,才讓對埃及進攻的以色列主力部隊回援,把戰爭變成了消耗戰。
從莫里金的口中,戈蘭高地的爭奪戰造成了以色列放棄進攻埃及的原計劃,粉碎了這次以色列主動開啓的戰爭,代價是蘇聯提供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坦克損失了八百輛。
“那能怎麼辦?我們的盟友就是這種水平!”謝洛夫強迫自己不去想八百輛坦克怎麼消失的這個問題,伊拉克因爲是和敘利亞一起作戰的,他也不知道變色之後的伊拉克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不過就算是強一些也是有限。
這次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又變成了一場消耗戰,成功把雙方這幾年積攢的家底打沒了,現在雙方接觸的陣線遍地都是武器殘骸,阿拉伯聯軍光坦克就損失了兩千七百輛,以色列損失了九百多輛,最終可以說仍然是不分勝負。
當然在這之後以色列改變了國防策略,現在的參戰國還不知道。連續兩次被人多勢衆的阿拉伯國家拖入消耗戰,讓人少的以色列開始精心構築保護自己的防禦地帶,同時以強大的空軍作爲威赫,這是梅厄夫人之後政府的主要策略。
大規模戰爭已經停止,小衝突仍然在繼續,雙方仍然在高度戒備當中。但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已經出發前往中東國家進行外交斡旋。至於尼克松總統,他很忙,美國衆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蒐集尼克松的罪證,爲彈劾尼克松作準備,這個時候他沒有時間出國,而是要出庭。
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連續訪問、埃及、敘利亞、伊拉克、蘇丹、利比亞和tns摩洛哥、所過之處受到這些國家人民的一致歡迎,各國的領袖都以最高規格迎接蘇聯外交部長的到來,蘇聯在這次中東戰爭表現出來的勇氣,以及地中海對峙中的動作,贏得了阿拉伯國家的民心,各國的報紙上都對蘇聯的角色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這就是人多勢衆的好處,隨着石油價格的增長,很多歐洲國家也對阿拉伯國家採取了政策調整,其實和蘇聯的政策差不多,緩和政策。
和葛羅米柯受到的熱烈歡迎相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受到的歡迎就小的多了。基辛格除了訪問以色列之外,還有沙特、伊朗和阿聯酋幾個國家,除了在以色列受到了簡單的歡迎之外,在沙特、伊朗和阿聯酋、科威特都沒有歡迎儀式。
這幾個國家除了伊朗之外,都是阿拉伯國家,伊朗也是和平教國家的一員,巴列維國王雖然對宗教不感冒,但也要顧忌輿論,能接受基辛格的訪問,已經是不容易了。現在基辛格如果表明身份走在這些國家的大街上,被極端分子幹掉都有可能。
安德羅波夫、烏斯季諾夫和謝洛夫則在討論這次戰爭之後的變化,畢竟中東對蘇聯來講非常重要,現在石油價格上漲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哪個國家會獲益,獲益的國家會不會衝擊現在的秩序,這些都要做出評估。
“沙特和伊朗會獲益,其實對我們的盟國是不利的,除了伊拉克。沙特和伊朗都是宗教氣氛濃厚的國家,小心美國利用這點,扶持他們衝擊現在的秩序。”中央書記安德羅波夫分析者其中的利弊,任何一件事發生都有正反兩面的後果。
謝洛夫點點頭,這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因素。蘇聯的盟國都不是石油儲量特別高的國家,蘇聯支持他們是因爲他們比較進步,而沙特和伊朗都是王國,而且民間宗教勢力強大。阿拉伯國家怎麼才能擺脫中世紀的禁錮,其實說起來簡單的過分,只要歐美國家做到一點,不消滅阿拉伯世俗政權就行,可他們不願意,歐美就是阿拉伯宗教勢力最大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