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

又是一個端月。

極北雍境銀妝素裹,大河兩岸萬里冰封。

在塞上相府私宅中的一片梅園裡,正在進行一場極高規格的敘閒。

敘閒的場地是梅園中一座特別的賞亭,六角型的亭子看似無異,實則卻圍着碩大的落地玻璃,使寒氣難入,庭內如春。

李恪親手烹着茶,見水開了,舀一些到手邊的瓦盆,瓦盆裡有幾支雕功精美的白玉細瓶,瓶頸封着口,叫人難窺內裡全貌。

“北境冬寒,卻也有冬寒的好處。塞上梅開花期極長,飲梅茶,吃梅酒,賞梅花,再食些梅酥梅餅,纔像是士子文人該過的日子。”

注了半盆子開水,李恪起勺重添滿茶盆,又多灑了半把梅瓣,任潔白的梅影鋪滿水面,這才含笑作請。

“鮒子,秉公,梅酒這會飲暖熱正宜。恕小子託大,就不爲二位斟酒了,如此大夥敘起閒來也能自在一些。”

他對面二位老者皆笑,口稱着不敢,各自從瓦盆裡撿出一支玉瓶,起開封口,給自己斟上一盞飄香的淡青色酒液。

稱鮒子的老人含笑曰:“趁夏子的茶還未沸,秉公,你我二人先品一盞。”

稱秉公的老人舉盞失笑:“都言儒學法禮,偏你這學儒的老匹夫,端得自然。”

鮒子朗笑:“老矣,老矣,便是秉公把老朽誇出花來,老朽也不去學道。”

“你便是學,何人能教?”秉公作出一個玩童嘴臉,“鮒子,飲勝!”

“秉公,且飲!”

便是在當下亂哄哄武人當道的時局裡,這兩個老頭也是當之無愧的世之頂樑,家國肱骨。

鮒子是孔鮒,孔子八世孫,當今天下儒學掌教,儒學八脈名義上的共尊。

秉公是唐秉,聽聞是堯帝之後,眼下則是在大雍有着巨大政治影響力的道家商山一脈學正,商山四賢之首。

而現在,他們在大雍都有了各自新的身份,院長。

去歲五月,扶蘇以雍王的名義許建太學,向天下許諾學城建宮,百家視同,誠邀世之大家赴雍共商。

這道《召賢令》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六七月間,諸多大家領弟子從人齊赴雍地,諸強不能強阻大家北上,便紛紛宣建學宮,一時間有楚宮、齊宮、越宮、韓宮。

葛嬰和唐秉站出來,宣佈墨道兩家只駐雍,不他顧。

至八月,法家最後的老人家,馮去疾之兄毋擇棄官逃雍,正式接受扶蘇所請,入法學院任教。

三家精華紛紛入雍,儒家代表孟舒又適時傳回了李恪的善意,孔鮒決定北上,諸強的學宮計劃至此成爲泡影。

十二月,學城落成。扶蘇依太子東宮的標準,在學宮組建了文、武、衛、侍、勤、驛齊備,總人數越五千的學宮署,各院教授與教輔約八百人亦當時入駐。

各自適應之後,學宮於月中組織了宮中第一場盛事,院長率敖。

這場率敖在儀式感的同時也充滿了形式感,因爲連李恪都沒料到,學宮的第一屆教輔居然會達到現在的學術標準……

結果,墨學院院長葛嬰,法學院院長馮毋擇,道學院院長唐秉,儒學院院長孔鮒,兵學院院長由李信兼任。

唯一產生競爭的是兩家雜學院,文學院以名家勝出,理學院則以農家勝出。

完成了這些,學宮構架纔算是正式完成。

招生要待二月冰消以後再行開始,但李恪這個祭酒卻早早就把行政雜務甩給了憨夫。他需要實現自己對各家的承諾,暨不通過任何方式干擾各學院的招生與教學。

但也不可能徹底甩手……

關於學宮的未來,關於各家學子的發展甚至於百家的前景,很多信息還是需要李恪通過類似私會的方式與各家共商,憨夫替代不了,也沒有足夠的認知去替代。

所以自十二月未,李恪就開始陸續與諸子會面。先見諸墨,又會法兵,之後是連着兩場爲雜家洗塵的大宴,儒道是最後一場,也是難度最大的一場。

茶沸了……

李恪給自己斟一盞茶,端起來輕輕吹着熱氣,待可以入口了,才笑着說:“小子不擅酒,今以茶代酒,敬二位先學。”

孔鮒與唐秉皆飲勝。

飲罷,孔鮒看着亭外秀美的雪景,不由感嘆:“此物是叫玻璃吧?剔透晶瑩,可收天地而遠寒暑,奪造化也。”

李恪詫異地咦了一聲:“若小子記得不錯,官舍早幾年前就替換了玻璃窗,鮒子當日夜得見纔是,何以感慨?”

唐秉哈哈一笑:“我知鮒子何以感慨。官舍之玻璃遜色,一入嚴冬,寒霧終日,豈能與夏子私物相媲?”

李恪愣了一下:“二位可是在房中煮水了?”

“雍冬嚴寒,暖道乾澀,誰家又不是煮水宜室?”

“二位實在誤會玻璃了……”李恪苦笑搖頭,“玻璃隔絕內外寒熱,本物生涼,而水汽熱,水汽附於玻璃則成水珠,水珠細密,隔斷視線,非是玻璃隔斷視線。”

兩個老頭聽得一愣一愣的,啥水化汽,汽化水……水明明無色,蓋到玻璃怎麼就變白了?

“二位見過霧,白煙氤氳否?此亦水汽之色也。”

孔鮒不服氣道:“依墨子之說,玻璃無異。那何以我等煮水便有障結,墨子煮水,卻能無恙?”

“這可是房亭構造的問題。”李恪拿指節磕了磕亭柱,發出一聲聲沉悶的空響。

“此亭建爲觀亭,亭小而密。爲賞美景,其暖道銅管皆埋於柱間,與玻璃比鄰。二位不覺得此亭的柱位略有些密麼?若是依常規分柱,其熱力不足以通傳至整面玻璃,亭中就該起霧了。”

孔鮒似懂非懂:“玻璃加熱,便可除霧汽?”

“自然可除。”

“玻璃無異?”

“皆一坊所出,何來異處?”

“何以官舍不用此法?”

李恪聳聳肩:“官舍房闊,總不能在房裡戳滿柱子,如此出入也不方便。說起來,同式的賞庭學宮中有不少,各院有之,公園亦有之。”

孔鮒挑了挑眉:“當真?”

李恪失笑一聲,又敬一盞。

“二位其實大可不以玻璃作伐。我既請建太學,便不會厚此薄彼,更不會像個稚童似的,在細枝末節上苛責諸學。太學一事,只爲共進齊勉。”

李恪突然挑開話題,孔鮒和唐秉臉上卻無異色。

唐秉沉默了片刻,突然問:“不知夏子心中,百家未來如何?”

“百家者……有爭鳴,纔有百家。”李恪誠懇地看着二人,“爭鳴爲百家之源,源止則水竭。我知道,百家成學數百年,皆以邪說視彼此,儒非法,法非道,道非兵爭,墨非儒禮,妄以一家之說罷黜百家,使帝王從一志,用一法。”

“這其實是不對的。百家以各自所學論爭百年,日益精深,其特性彰顯,缺陷亦彰顯。就譬如說我墨家,墨家擅工器,可強國本,這個說辭二位沒意見吧?”

孔鮒與唐秉唯有點頭。

想李恪出世,大雍裂土,墨家在雍境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與發展。

廣袤的農田上奔跑着碩大的機關,被解放的農人加入到工坊。整個雍境化身爲巨大的工廠,雍國的產出正供應着整個華夏的需求。

世人皆視雍境爲樂土,諸強皆以雍產爲上佳。

正是借重了墨家的勢頭,大雍明明沒有摻和到這場席捲天下的戰爭當中,卻已經日漸顯露出天子王氣,說墨強國本,這世上誰也反駁不出一個不字。

但李恪肯定不是爲了誇耀。

有太學在手,各家各脈皆要仰其鼻息,至少在眼下,他根本就不需要這種沒來由的優越和誇耀。

果然,李恪自顧一笑,話鋒調轉。

“二位知道我受王上信任,若真有意罷黜百家,獨尊墨學,王上十有七八會應允。可這對天下好嗎?亦或是說,於墨家好麼?”

“墨學發展至今日,以墨藝工學爲根本,輔之以政、商、哲、兵等學論,教養出的墨者多有技術官僚之特點,刻板、求真、鼓吹工商。”

“似這等墨者,司空則優,司法、司軍事尚可,卻難以捋平政務。二位皆精於本學,平心而論,儒道可驅墨而獨立國否?”

在權威隆重的墨家鉅子面前,就算他們心裡想說可,真落實到嘴上也只能是不可……

李恪把兩手一攤:“廢爭鳴,罷百家,則墨家缺失成國缺失。墨家爲完善自身,唯有分出精業的力氣去吸納百家,久而久之,則儒墨、道墨、法墨並存,雖都頂着墨家的名號,卻又與現在何異?世人可還能記得墨家本來的面貌?墨者可還能記得墨家本來的面貌?”

“求全而失之精也,俱亡也。立本而互爭鳴也,相興也。以墨強國,以法明序,以儒教民,以道養君,以兵家平不臣,以百家雜學興天下,此立太學之根本也,無伯仲也,小子請二位先學……助臂!”

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二零五章 夜宴夜論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一六七章 沙盤開閥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七十五章 舉賢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