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

“聖躬安!”李恪的聲音迴盪在空曠的書房。

“難得聽到卿把聰明才智用在溜鬚拍馬上,朕喜歡。”始皇帝自書簡堆中停筆擡頭,面帶着笑,“走近些,入夜了,這大老遠的,朕看不清卿的相貌。”

李恪依言走近,一直近到始皇帝書案跟前,提襟跪坐。

始皇帝把筆擱下,收起正在批閱的奏疏,緩聲道:“卿是第一次來阿房偏殿吧?”

“是。臣來咸陽的次數本就不多,移宮阿房以後更是隻有上回一次。那次雖說見過陛下幾面,但機緣巧合,皆是在北阪奏對,不曾來過阿房。”

“怪不得,卿會覺得偏殿瘮人……”

話音才落,杵在角落裡的韓談撲通跪倒,一言不發只是磕頭。

李恪苦笑了一聲:“陛下既然願意讓臣見着這些架子,想是不擔心臣會心有他念。韓公是好心提點,唯恐臣在陛下面前口沒遮攔,說了錯話。”

“談區區閹宦,何德何能叫卿稱他爲公?”始皇帝冷笑一聲,“更別說朕願意讓卿見着真面,他卻不該亂嚼舌根,丟了本分。”

韓談咚一聲重重叩在地上,五體伏地,聲音懇切:“定海侯,奴是罪有應得,實當不得您的美言!”

“倒是會說個漂亮話。”始皇帝一聲失笑,揮了揮手,“下去吧,自領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奴!謝陛下不殺之恩!”

韓談躬着身倒退膝行,李恪皺着眉,直到屋外廷杖聲起,才輕聲說:“陛下方纔忘了宣罪。”

“嗯?”

“不罪而刑,秦律何存?若臣下效之,在河間學陛下賞罰由心,河間還是大秦的河間麼?”

始皇帝怔怔看着李恪,看了半晌,緩緩搖頭:“這話在卿心裡憋久了吧?”

“是。”

“同樣的話,朝廷上下心裡都想與朕說,但真正敢在朕面前說,能在朕面前說的,也只剩下你了。”

“陛下……”

“朕今日把話答你,你傳出去,叫那些想說又不敢說的三公九卿,郡守將軍們都聽見。朕即法,法即朕,若有上行下效,便是你李恪,朕亦斬之!”

李恪俯首下拜。

窗外的廷杖和悶哼仍在繼續,李恪俯着身,聽到始皇帝在頭前說:“朕見到你,就想起貞寶。這些日常想起貞寶低眉順目侍候近前的樣子,想着他規勸朕的話,偶爾也想那給朕遞玉佩的仙人,比之貞寶、徐巿,究竟何人的道行更高。”

李恪直起身來,不屑說道:“自然是瀛洲君道行高深。區區六國請來的假仙應事之輩,如何能與仙家正傳相較!”

“朕也是這麼覺得。”始皇帝從案旁取出一個檀木匣子,當着李恪的面打開,又從裡面取出兩個錦盒,“猜猜看,裡頭是什麼?”

“玉佩,仙丹。”

“你與貞寶一般無趣。”始皇帝把錦盒一個個打開,露出一塊白璧玉佩以及那枚本該陪在驪山的方丈仙丹,“朕把丹取出來了,在身邊放了許久,一日數觀,卻到今日也不敢服下。”

“臣嘗聞,聖躬安則社稷安。陛下身系大秦社稷,似這種沒來由的東西,不服是對的。”

“朕不這麼覺得。”始皇帝看着李恪,目光彷彿能洞悉一切,“朕覺得,徐巿求仙藥時行將就木,以仙法將丹方丹丸傳至混沌,怕是少傳了一件東西。”

“何物?”

“服用之法!”

李恪沉默了片刻,正肅說:“既然陛下覺得仙丹有獨特的服法,爲何不廣招天下方士,共議大事?”

“朕信不過他們!”

“那陛下信誰?”

“徐非臣!”

書房的氣氛驟然冷了,李恪一言不發,窗外是皮肉之踐,窗內則是始皇之言。

“天下仙法,唯在一家,仙家正傳有真人兩人半人,其中兩人用性命爲朕求來仙丹,剩下這半人,朕要他!”

“陛下以爲非臣在臣處?”

“他在麼?”

“在。”

“是否藏身於墨家蒼居?”

“是。”

“蒼居在何處?”

李恪閉上眼:“陛下,您明知道,臣不會說。”

始皇帝的眼睛眯起來:“以卿之智慧,也相信小小的蒼居就足以保下墨家道統?”

李恪乾脆搖頭:“蒼居藏於恆山腹地,方圓不過四五百頃。若墨家有朝一日真有滅頂之禍,區區之地自然守不住墨家道統,墨家消亡是必然的事情。”

“那卿因何不願告訴朕?”始皇帝前傾過身體,循循善誘道,“朕知道墨家與仙家有故舊之情,卿是墨家的鉅子,不方便將仙家正傳交託給朕。卿只需告訴朕位置,朕自派人去請,再不濟,朕親自去請!”

“墨家與長生……在陛下心中,這二者孰重?”

李恪突如其來的問話讓始皇帝愣在當場,他吶吶說:“墨家已然歸秦,卿早晚會是大秦的相國,朕求長生,與墨家何干?”

“有關的。”李恪說,“墨家如今八千三百六十九人,其中有七千四百四十二人爲大秦效力,無論技力強弱,智高與低,皆是真正的墨者。若陛下非要去蒼居,臣攔不住,但臣卻敢說,從您踏上蒼居的那一刻起,墨家便不再是墨家,正如法家……早已不是當年之法家!”

始皇帝長吸了一口氣,擺正身子,重掌威儀:“朕,要聽理由。”

李恪拱手一揖。

“陛下可知蒼居是何物?”

“何物?”

“蒼居者,藏居也。當年子墨子履世,於恆山發現一處奇島。此島飄於水上,忽而起,忽而落,無根無定。子墨子以此爲奇,便邀了公輸子,歐冶家三大鑄劍師,以及仙家當時的三位真人,元始、通天、太上,共治於地。蒼居集天下偉力,歷時三載應允而生,只因其建成後便再不存於世上,這纔有蒼居之名!”

始皇帝眨巴了一下眼睛:“不存於世上?”

“地自然在世上,然其蜃影萬千,忽沉於九幽,忽浮於九天,此等奇島如何能稱存世?”

“墨家偉力當真如斯?”始皇帝不願信,但隱隱約約又找不出反駁的道理。

李恪嘆了一聲,說:“陛下命人尋過蒼居吧?天下墨者進進出出,想必陛下早已經鎖定了大致的入口方位,何以依舊遍尋不見?”

始皇帝頓時詞窮。

他沉默半晌,疲憊說道:“卿只需告訴我,爲何朕一旦去了蒼居,墨家便不再是墨家。”

“陛下其實是知道的。”李恪說,“墨藝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令國力迅速強大,另一方面又在方方面面打破舊有的秩序。秩序崩則國亂,強國之人瞬息國賊,必爲千夫所指,萬民所棄。”

“中原地大物博,臣不願去,咸陽繁華當世,臣不願留。是臣自賤麼?非也,臣將墨家變法之端如插針般插在河間,只因此地既在中原之畔,又不受中原所束。”

“河間讓世人獲利,世人便有了改變的願景。河間讓大秦獲利,大秦便有了調整的契機。臣聽聞今歲朝廷多有變法之聲,那些舊有的秦律法條日漸改動,爲了就是更好地接受河間之利。等中原做好了準備,或十年,或百年,那時,纔是墨藝在中原生根,光耀我大秦之時。”

始皇帝皺着眉:“卿的想法朕先前多少猜到了些,可這與蒼居有何關聯?”

“因爲即便身在河間,墨者們也隨時抱着被碾碎的覺悟。”

“蒼居是墨者心中的依仗。”李恪斬釘截鐵說,“臣知道蒼居救不了墨家,但臣不能說。陛下知道仙丹得不了長生,陛下亦不能說。有蒼居在,世上墨者纔敢大肆揮灑才華,纔敢殫精竭慮爲大秦謀福,因爲在他們心中,無論如何都有退養生息之地。”

“可若是蒼居曝光了,這片心中的依仗便沒有了。墨者們沒了依仗,做事便束手束腳,再不敢肆意妄爲。”李恪看着始皇帝,“陛下,一個保守的鉅子是您要的,可一個保守的墨家,您也要麼?”

“不敢求新,不敢求變,只知道屈服於世,泯然衆人的墨家,一個這樣的墨家,試問大秦……要來何用?”

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線潰敗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三二九章 日有所思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