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

五月初七,李恪與蒙恬在八百勁卒的護持下,輕車簡從直奔咸陽,負責將領勁卒的是旦。

狼居胥方面,身負副帥和監軍之責的扶蘇在李恪的力推下主持留守,麾下包括平戎、破狄、烏鶴敖的白於精騎一部以及司馬欣雲中所部兩萬人馬,主要輔臣則是韓信和陳平。

李恪給他們留足了功課。

功課是在狼居胥王庭舊址和喬巴山西麓建立大營,與河間協調,儘快建成狼山至燕然,至狼居胥,再至喬巴山的主體直道,爲後續的草原開發和防務打下基礎。

至於剩餘的大軍,他們會在涉間和董翳的帶領下於五月中旬班師返回中原,自高闕入關,各歸建制,正式結束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北伐戰爭。

輕車南行。

在李恪的主導下,這場旅途走得悠閒。

數百騎從狼居胥一路出發,向東南橫穿過草原,在海日特米尼駐營休整三日,然後折轉高闕入關,踏上直道,那時已經是六月開初。

上了直道以後,隊伍的行速就明顯快了,僅僅費時七日便直抵內史郡雲陽縣,又順着縣道轉向高陵。

他們在高陵渡過渭水,過河之時,李恪皺着眉回望擁擠的渡口,臉上寫滿了不滿意三個大字。

蒙恬奇怪道:“恪君,怎麼自從進到內史,你看上去便一直愁眉不展?”

“上將軍,您如今仍兼着內史之職吧?”

蒙恬愣了愣:“是,怎麼了?”

“這幾年九原通車、洛水通車、無定水通車,甚至於灞橋重建,就沒給您半點觸動?”

“誒?”

李恪手指着腳下的渭水,不客氣說:“這渭水又不寬。去陽周借幾個墨者,隨便建一座石橋費不了幾個月。怎麼堂堂內史,大秦核心,至今還只有灞橋這一座橋呢?”

蒙恬恨不得當場就跳船泅渡……

他吶吶了半晌:“這……本史雜務繁忙,內史事務大體都是內史丞掌管……”

“那個內史丞靠不住,您給陛下上一道書,斬了算了。”

蒙恬劇烈地咳嗽起來:“內史丞……乃本史族侄,多年也算兢兢業業……”

“能者勞,庸者罪,則國無庸吏。正所謂劾庸不避親啊,上將軍。”

蒙恬掩面而逃。

旦笑嘻嘻看着李恪像個碎嘴的老婆子一樣懟蒙恬,心中滿是安逸和欣然。

他知道消閒了這一個多月,李恪總算是恢復過來了,又成了那個看哪兒都落後原始的墨家鉅子。

這纔是他所熟悉的恪。

懟跑了蒙恬,李恪舒坦地抻了個懶腰。

旦抓住機會靠近來,輕聲問:“你去咸陽,真不打算搶李斯的相印?”

李恪白了旦一眼:“那破印攏共也沒有二兩重,有啥好搶的?說不要就不要。”

“那多可惜啊……”

李恪忍不住一聲失笑:“都是兩千石的副將了,還是這副沒心沒肺的樣子。知道不?若我真要搶那個相印,咸陽城裡不知得有多少人頭落地。”

旦嚇了一跳:“如何能有人頭落地?皇帝還在呢!”

“就是因爲皇帝還在呢。”李恪搖着頭,看着混黃的渭水滾滾東去,“你不瞭解皇帝。他是古往今來最具雄才之人,也是心腸最狠之人。他若真選了我做丞相,那便只能選扶蘇做二世。高、將閭、還有胡亥,還有那些鐵了心支持他們,或是因爲學派爭鬥必定會轉而支持他們的人,他一個都不會留。”

“虎毒還不食子啊……”

“虎毒麼?”李恪冷笑一聲,“與大秦的千秋基業比起來,幾個兒子算得了什麼?”

旦瞪大了眼睛,突然掰正了李恪的肩膀:“恪,管他咸陽會有幾人人頭落地,這個相位你這次必須搶!”

“這麼緊張幹嘛?選我必須選扶蘇,可選不選扶蘇,卻與我無關。”

“誒?”旦被繞暈了。

李恪擡手拍開旦的手,笑着說:“我和李斯不一樣,別看我從歸秦以來,每一次都表現得囂張跋扈,無所顧忌,可在學派之事上,我是保守派。”

“保守派?”

“至少在始皇帝的眼睛裡,我與馮去疾相似,只在意墨學能不能在國政中得到妥善的利用,而不在意學派是否能執掌政權,這就叫保守派。”李恪攏起手,慢悠悠跟旦解釋,“像我們這些背後站着整個學派的士卿,學派的存續永遠比個人感情重要,所以保守派永遠是最好用的士卿。”

“因爲無論二世選誰,墨家都得繼續爲大秦服務?”

李恪欣慰地點了點頭:“這也是爲什麼就連蒙恬和蒙毅都要隨時小心和扶蘇的親疏交際,唯獨我不需要關心這些。在皇帝眼裡,我選擇誰從來都不重要,墨家選擇大秦,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旦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可你方纔還說,選你就必須選扶蘇……”

“那是因爲二世未定,他若是現在就選了我,就必須應對接下來必將席捲整個大秦的政爭,同時,也會把墨家和韓非法系生生逼到某一個皇子的麾下。皇帝不年輕了,他已經沒有精力去肅清一個學派,然後再花費數年之力,去把創口抹平。”

“所以在皇帝心裡,你應該是以後的……”

李恪聳聳肩,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旦心有餘悸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還好還好,我只是個武將……”

“你倒是做個文官試試,讓你做內史好不好?”

船突然輕輕搖晃了一下。

旦警覺擡頭,只看到一道模糊的身影在船艙背面一晃而逝。

他面色陰沉下來:“恪,有人……”

李恪豎起食指壓在了自己的嘴脣上:“別說破,說破就沒意思了。蒙恬沒壞心,他只是擔心我口不應心,依舊盯着那個相印而已。”

“我以前還道上將軍是個人物!”

“他本來就是個人物,還要你道?”李恪懶懶散散抻開胳膊,“事無不可對人言,聽過這一場,至少這次回咸陽能單純些,既不用防着別人摘我腦袋,也不用費心思去算計別人的腦袋……”

“真的?”

“反正我是這麼安慰自己的,你這次是我的護衛,可不能和我一般想法。”

“哈?”

……

一日後,咸陽,李斯私宅。

薰香繚繞,李斯靜坐在正席閉目養神,堂下則是他萬年的親信,鮑白令之和周青臣。

李斯這一坐已經坐了半個多時辰了,至今還沒有要睜眼的意思。

性急的周青臣火燒火燎,終於耐不住性子,問出了心中所思。

“丞相,蒙毅叫人傳這樣一封信來究竟何意?莫非是要我法家偃旗息鼓,坐等李恪上門宰殺?他還是法家士子麼!”

李斯緩緩睜開眼睛:“青臣,你在中樞呆久了,有沒有想過去地方上歷練一番?”

周青臣愣了一下:“丞相要趕我走?”

“你隨我十載。”李斯輕聲說,“十載歲月,衝鋒陷陣,其中政爭有輸有贏,我本以爲你多少能養下些性來,誰知道,還是這般只顧眼前。”

“丞相……”

“令之,你說與他聽。”

“唯!”鮑白令之唱一聲諾,啓口道,“我等雖不知蒙毅之信究竟送了幾人,但必定不止我們一家。應該收到此信的有御使府、公子高、公子將閭,趙高或有或沒有,但陛下和宗正肯定人手一封。”

“他真敢把學派之爭上報陛下?”

“蒙家兄弟首先是陛下的臣子,其次纔是法吏和兵士。”李斯搖着頭,朗聲擲言,“就像馮去疾首先是御史大夫,其次纔是秦晉法系的魁首掌教,趙建首先是秦嬴宗正,然後纔是大秦九卿。這個朝堂之上,每個人的立場皆是不同的。”

“那豈不是說……”

“傳話下去吧,把那些個攻訐、彈劾收起來,墨家既然不想現在便戰,我們便稍安勿躁。畢竟這大秦……眼下還是陛下和法家共掌的天下!”

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巹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一五一章 姑果之劍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十九章 禽獸不如《盪風雲》卷尾感言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