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

bookmark

關於河間郡的建治方針,李恪與扶蘇細細商議了一夜,主要模式是李恪說,扶蘇反對,李恪堅持,扶蘇妥協,然後下一部分。

兩人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分歧,關鍵原因在於,扶蘇昨夜聽到的遠不是他們向下交代的那麼簡單。

再直白些,公佈的策案叫結論,而李恪與扶蘇談的,還包括了每個結論求解的過程,以及運行後的發展與變化。

李恪覺得,這是對合夥人最基本的坦誠。

規劃中的河間郡在方方面面都滲入了自上而下的工業化思維,這種思維會改變人心。

糧不再貴,畜不再稀,商貿興盛,資本覺醒。

待真正的河間郡落成以後,機械會廣泛取代人畜進行繁複的勞作,從耕耘到採集,從修路到築城,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人力將被解放!

他們將讀書,將經商,將有組織地爲無所不在的機械服務,促進機械的進一步普及與發展。

思維工業化,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會在不知不覺中啓動,自上而下的開始。

李恪沒有妄改秦律,變革秦法,他瞄準的是大秦的根基,挑戰的是農耕的本位。

工業化的政府是服務型的政府,既然是自上而下的工業變革,李恪自然要把服務於工業的政府框架藏進河間的一郡一軍當中,再將之包裝得如同傳統的忠正的,正在探尋治牧之法的大秦官制一般。

“軍政之構成!”李恪的第二次發言開門見山,直入議題,“分軍、政、法、商、學、工、農、牧、出、入,我們一件件講。”

“河間軍四部一府。府爲莫府,直屬重騎營一率七百人,營主柴武,近衛營一率千人,營主田橫,大弩營一率三百人,營主鄭泰。”

“四部之下,邊戍兩部,季布駐狼山,江隅守賀蘭,各備兩曲萬人,直屬五百,輕兵二千。其曲編制不變,輕兵專任工事,操機關,直屬逐步改裝,編成明鎧精騎。”

堂下的江隅愣了一下:“將軍,那我等的親衛……”

“柴武!”

聽得李恪喚名,柴武一拱手,從帳外招進個着裝格外鮮亮的衛士。

Wшw ▪ttκan ▪¢O

那人銀盔銀甲,紅纓白披,閃亮的裙葉長近膝蓋,就連及膝的皮靴都鑲上了整片的鐵片。

滿堂文武盡皆失聲,江隅結巴着嘴:“這……這就是莫府重甲騎?”

李恪傲氣地一背手:“此乃明鎧精騎的裝束。說吧,要自備器甲的親衛,還是明鎧的精騎?”

這哪裡是什麼選擇題……

江隅忙不迭地點頭,喜得連字也說不全乎,那土包子進城的模樣,引得李恪一陣鄙視。

明鎧精騎,勉強算是衝壓機坊投產的第一套制式鎧,原本是重騎的試作裝,單層皮鎧單層鐵片,總重四十八斤,有效兼顧了續戰與防禦二者。

然而李恪還是嫌棄他的防禦力,認爲其無法肩負起一錘定音的戰略功用,不過考慮到其生產簡易,這才保留下來,少量配置各部,觀察實戰效果。

量產重騎最後仍是選擇了衝壓鱗甲的設計,按着狼山工坊現在每日三副的產量,成軍之日,路漫漫兮。

想到這兒,李恪鬱悶地甩了甩頭。

“每部先配百騎裝具,操演戰術,剩下的,待重騎營成建,再行裝配。”

“嗨!”

李恪揮手讓模特退下,繼續說:“嬴敖駐白於,爲後衛,下設三曲,輕兵二千。除輕兵與上同,三曲之中,甲曲戍關,編制如常,乙曲精騎,編五千,丙曲夷騎,編亦五千。”

烏鶴敖此時並不在堂下,但還是有人提出了疑問,那個人就是馮劫。

他疑惑問:“敢問尊上,軍從何來?”

李恪用鼻子哼一口氣:“從如今軍中擇優改編,再有不足,編先空着!”

先空着……

若李恪沒有擴軍的打算,那他究竟算是私自擴軍,還是不算?

馮劫愕然地看了扶蘇一眼,扶蘇苦笑搖頭,示意他稍安勿躁。

果然,李恪很快又說:“治安一部,河間部,分城、所兩類,設四曲。其中三縣各設一曲,每城配二百城衛,一百治衛,每曲共計千五百人。”

還是馮劫:“城衛、治衛有何區別?”

“城衛領城防,操訓、統領更卒,治衛領獄吏事務,主持城中治安。”

“那縣尉、獄掾又有何用?”

“縣尉主導徭役,徵而不掌。獄掾專事刑、獄、普法,不再理揖兇查案。”

馮劫張了張嘴,這才明白李恪打算怎麼填滿白於部的編缺……

河間部用更卒填充,明爲四曲,實僅一曲,那多出來的五千軍編配往白於,正好三曲。

他一下子便猜出了李恪接下來的安排。

“百座戍所,每所一伍,爲精騎,另備直屬五百,亦精騎。”

“以上爲河間軍之編成,共計常軍十一曲四萬人,輕兵六千,直屬以將、尉親兵改編,不計軍伍。餘輕兵萬四千人,我另有安置,暫不討論。”

乾脆利落的話音聲中,馮劫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李恪……城會玩。

……

十條議案,一軍九政,所以軍改之後自然是政改。

政改的第一條在法,核心思維承自直道,關鍵在於御史、刑獄獨立,不再受各級行政長官轄制,同時也通過軍改,剝奪了他們捕人的權力。

說白了,御史成了紀檢機關,直轄於監御史。刑獄則成了純粹的司法機關,包含法院、監獄和普法,不再承擔警察職能,這些東西黃衝熟絡得很,就連其主要班底,也都是直道的熟人。

唯一的設計之外是扶蘇。

雖說他是以荷華的身份在河間履職,但李恪既不能真把他當下屬,也不能爲了他專門設計一個與郡守、將主平起平坐的職位。

李恪只能退而求其次,使其在主管御史的同時兼領軍法,這纔是河間監軍的真正面目,一個兼任軍政的複合型重臣。

政改第二條在商,主持人是官市丞呂奔。

除河間原有三亭外,李恪要他在農縣再設三座官市,達到全郡六亭,設立裡肆、官肆。

同時,擴大三座集商所規模,實行信息同步,且要就近在牧縣與官市中設立集商分所,專司收納、公示招標信息。

李恪第一次確認了集商所的官辦服務性質,正式要求僱用商賈子弟在所爲侍,一應獎懲皆參考白羽亭故事。

第三條,學。

學室,學堂,學站,三級並行,李恪把學堂和學站稱爲初學,把學室稱爲中學。

除此之外,鑑於未來的河間民衆將離不開機關,另設專學,對機關修理、維護、操作進行短期培訓,主要對象就是各部輕兵、各縣裡坊以及那些尚未分派的輕兵們。

至於有志於入墨或希望轉入工籍的年輕人,墨家還有與學室並行的少年營。

這是一次顯而易見的學派擴張。

不同於在胡陵、壽春和樓煩時,墨家的少年營還批着學室的外皮,與法家共享生源。在河間,李恪準備堂而皇之地掛出少年營的招牌,仍享有學室的爲吏特權,卻不再任用法吏爲師。

每個法吏都想反對,但扶蘇恰到好處地唱一聲唯,卻把所有人的話都堵回了嗓子眼。

好吧……河間少民,便是任由墨家傳道,所承者又能有幾人?

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