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霸主之爭,各出手段。這一場雖說打了起來,可你的願景怕是也落空了吧?”

還是在蜃樓上,第二次升空的扶蘇比昨天不知從容了多少。

他迎着朝陽遠眺戰場,那裡大戰方歇,隨處可見人馬伏屍,但更多的,還是成建制的控弦方陣。

消息昨夜就傳進了帥帳,大家對十四大部的盈益得失都心知肚易,今日升空,只是爲了眼見爲實,驗證所聽。

赫遲,揮元,事先看來最有勝算的兩大部落齊齊滅亡,西南的賀蘭聯合東北的達拉特原兩部拿下了最後的勝場,正以勝利者的姿態在李恪的眼皮底下接收赫遲部的牧人和牛羊。

賀蘭成了庫不齊草原最後的霸主。

就如扶蘇所說,維繫整個草原均勢的十四大部在李恪的挑撥下打了起來,但又沒有徹底打起來。

反間,臥底,明盟,暗誓,嚴守中立,袖手旁觀……這些草原人的陰謀算計便是放在中原諸侯合縱聯橫之時也絲毫不落下風,直叫人歎爲觀止。

李恪的算計顯然落空了,一夜之後,活下來的各部依舊交好,整個草原水潑不進,看起來,全無倒向大秦的可能。

只是李恪臉上卻尋不見幾分騎虎難下的糾結,他笑嘻嘻靠着護欄,饒有興致看着賀蘭的騎士清點赫遲如山的財富。

“公子,你可知,草原爲何會有十四大部?”

“誒?”

“十四大部,遍及草原,其中揮元、賀蘭、赫遲三部尤強,合計控弦萬餘。剩下的十一部則弱些,三兩爲盟各掌一片野原,可用之兵總和不過一萬二三,可說是每日都過得戰戰兢兢,既要防秦,又要防大部吞併。”李恪對着扶蘇笑說,“你說,這些名不符實的大部是怎麼活下來的?”

扶蘇脫口而出:“掣肘?”

“便是掣肘。三大部相互掣肘,外又有大秦雄壯的北軍在畔。彼時抗秦纔是關鍵,爲了草原齊心,誰也不願草原生出霸主來。”

扶蘇眼睛一亮:“可是現在,大秦不再是威脅,而是助臂!”

“外敵去,內主生,這一場下來,草原的秩序看似還在,其實早就不在了。如此公子還覺得我的願景落空了麼?”

……

四月十五,平旦近末。

李恪不起兵將,不設儀仗,只以滄海、柴武二馬前驅,再由田橫持繮馭馬,如此一車兩騎,悠悠赴宣旨之約。

日出不出,將明不明,今日天上滿是陰雲,沉甸甸壓在頭頂,讓李恪不由擔心起一會的天氣。

待會兒不會下雨吧?

爲了稍顯鄭重,他如今乘的可不是自己低調安穩,冬暖夏涼的防彈馬車,而是標準的大秦重戰車。

大秦的重戰車自帶傘狀的銅蓋,但真跑起來,估計是擋不住雨的。

要是淋出風寒,這一趟豈不是虧了?

李恪唉聲嘆氣,聽得駕車的田橫不住側目:“鉅子可是憂心?”

“是啊,一會可能會下雨。”

田橫恍然:“原來鉅子是擔心原野溼滑,不利歸途!”

他的暗示實在明顯,李恪猛翻了幾個白眼,倚着扶攔問:“你覺得一會會有人對我們下手?”

“戰也打了,族也滅了,總會有幾個明白人對我們懷恨在心。宣旨之後,或有敵襲!”田橫一臉擔憂,“鉅子,雖說陛下那份令旨不宜廣傳,但您連護衛都不帶,未免……”

www▲tt kan▲co

“你實在低估了草原人的隱忍和算計。”李恪一臉輕鬆,“放心吧,今日你便是橫着走,也見不着刀兵。”

“誒?”

行不多久,赫遲營區便至眼前,李恪站在車上,居高見十二騎束馬迎候。

他們就是十二部的族長,以賀蘭部迭古爲首,達拉特二部分立左右,之後又隔了一個馬身,纔是弧形排列的九部領袖。

才一夜就察覺到了?

李恪也詫也喜,一整衣襟,命田橫停駐。

雙方隔有十餘步,李恪下車,三兩步自迎上前,迭古甚至沒來得及下馬,李恪便一揖到底。

“微末小尉,何勞族長親迎!”

迭古慌忙滾鞍下馬,扶住李恪把他生生扯起來:“朔方部主乃天使之尊,夷狄野人何德而受!”

“族長知禮,大秦幸也!”李恪微微一笑,抖袖抽出自己的胳膊,“族長,因何不見赫遲、揮元二部?”

迭古的臉忍不住抽了一下:“此地正是舊赫遲部駐帳,戾馬與齊缺席的原由,朔方部主何必要明知故問?”

李恪笑着拍了拍迭古的胳膊:“明知而故問,此正是華夏禮法之精髓所在。族長很快便是大秦的外臣了,身份尊貴,往後那些不該知之事,便是知了,也當不知。”

迭古的眼裡精光一躍:“華夏風采,實令心往。我命人備了盛宴薄禮,還望朔方部主移步賞光!”

“此事不急。”李恪掃了眼在場的族長們,又裝模作樣觀了會兒天色,輕聲說,“身負皇命,爲人臣者自當先公後私。既然赫遲、揮元二部自棄旁聽,我等事不宜遲,還是先將大事辦了,再論私誼。”

“這兒?”

“族長們都在,正所謂擇不如撞。”

“可是,是否該將牧人們聚起來,眼下似乎有些……冷清?”

“您的大事,觀禮卻全是別族牧人,那樣豈不是更冷清?”

迭古覺得李恪說的有道理,可細細想來,他又不知哪有道理。

他正想着道理,李恪已經從懷裡抽出一方黑綢,展開,向着迭古露出綢背面的玄鳥金繡。

“庫不齊遊牧各部,皆聽朕令!”

下這道令時,始皇帝還不曾自稱真人,等李恪宣讀令時,咸陽的至尊已經用膩了本真人,又稱回了高大上的朕,所以李恪照令行宣,本來也沒什麼問題。

【……冊封賀蘭部主迭古,號庫不齊可汗,稱孤面南,望卿嚴束草原,牧守秦邊,馴服端順,永爲藩籬。此令,始皇帝三十五年,四月十二!】

“臣,賀蘭迭古,謹尊上言,必終陛下之所託,子孫萬代,不使悖妄!”

簡單到簡陋的封冊儀式說結束就結束,迭古站起來,伸手想接那封御令,李恪卻把手腕子一抖,躲開迭古,把御令攤平疊好了又收回懷裡。

迭古愕然:“這文冊不予我?”

李恪板下臉:“單于,您現在是庫不齊一原的單于,獲准建國,當世之身份只較陛下低些,比當年的諸侯自王都要高上一籌,得稱孤,豈能自賤?”

迭古臉上一抹紅韻,舉手拜謝,禮一畢整個人就尊貴了起來。他尊貴地笑,又問了一遍:“朔方部主,陛下的封冊不予孤麼?”

適應地真快啊……

李恪恭敬回答:“單于有所不知。封冊建國,遠非一絹文書之事。您得了宣告,得定國名,王號,都城,太子,然後明文遣使,連建國朝供一道送去咸陽典客寺。這冊、寶二物,也會由典客寺制畢,由陛下在大朝會親賜予您,方顯鄭重。”

迭古聽得目瞪口呆,只覺得泱泱華夏,怎麼好似經常封國似的?

不過他更在意李恪嘴裡的四個字,建國朝供……

“這建國朝供又是何物?”

李恪又是一拜:“屬國恭順?何顯恭順?單于想,庫不齊本是陛下之土,有稅有賦,如今分闢於您,這賦稅自然便予您了。您該怎麼表示恭順?自然是將所收之稅賦以朝供之法交還陛下,一錢不取。”

迭古的眼珠顯凸出來:“可是……庫不齊何時收過稅!”

“單于,慎言!”李恪的聲音驟然嚴厲,嚴厲的同時反而變低,低到幾不可聞,“陛下仁厚,不在庫不齊取稅,然軍國之用還有中原。今日單于立國,唯庫不齊,往後軍國之用,都城興建,又當從何處支用?難道叫賀蘭人賣牛賣馬?”

迭古是真真恍然大悟了,能搶能要,還合情合理,他憑甚不要呢?

如今只剩一個關鍵:“稅賦之事,陛下該分多少?”

李恪忍不住翻了一個白眼:“陛下富有天下,哪在乎區區的庫不齊?倒是朝供的禮儀,三年一遭,每次二熊,取蠻勇之意;二兕,取忠厚之意;二鷹,取銳進之意;二雁,取心往之意。”

“就這些?”

“平素就這麼多,唯建國禮要隆重,羊三十萬,牛萬,馬三萬,這叫傾國之所有,以慰陛下。”

迭古倒吸了一口涼氣。

李恪冷笑一聲:“單于捨不得麼?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六四五章 殺!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二九三章 博浪沙擊錐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五三七章 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