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

開宗明義之後,李恪越來越放鬆。

“天既有實,有手有腳,五官俱全,則其有志乎?當有。譬如你我,若是有實而無志,豈不是胸無大志,廢人一個?”

他輕笑了一聲,掃過臺下,神色漸肅:“天志者,道也。”

“孔子曰: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畢其久,是天道也。無爲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他搖了搖頭:“你們以爲墨者非儒,卻不知天之道,存於世,聖人悟,賢人觀。墨者非儒,乃非儒生之表裡難一,非儒禮之繁複無用。然天道之悟,天理之觀,智者之見同也,無可非也。”

“天道是無私的,無己的,無畏的,亦是無知的。他存於天地,導於人心,你我之衣食住行,皆天地之理也。”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墨子又言,天不可爲林谷幽門無人,明必見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於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

“何解?天道影響萬物,卻不自變,你我身處於世,皆從之天也!此或使也!”

“故墨子曰,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率天下之百姓,以從事於義,則我乃爲天之所欲也。我爲天之所欲,天亦爲我所欲也。”

隆隆傳聲,響徹在天地,圍觀之人不再竊語,坐席之中唯見抄錄。

在此之前,人人都以爲李恪會在獏川講墨,卻從未想過他的眼光早已跳出了墨。

天,是哲學,且不是虛無縹緲的理論哲學,對於這個時代的人,無論是士人、農人、工人、商人,天,皆是處世爲人的一門大學,是實用學。

聖人之言天也!幸甚也!

臺上的李恪停了下來,他架起小爐,在衆目睽睽之下涮着盆,煮起茶,茶煙氤氳,彷彿茶香也在傾刻間飄蕩在整個天地。

沒有人生出異議,因爲他先前說得太快了,傳聲的墨者們還在複述,正需要他做些雜事,讓聽者來抹平這場直播的延遲。

如此足足半柱長香。

李恪給自己勺了一盞茶,輕輕一吹,小口抿下。

“我之恩師墨慎子,博文強記。百家之說爛熟於心,凡世間成書之論,無有其不知不明者。我曾膝行據袖以求真理,我問他,何爲天志?”

“他說,天志者,天之致也。世間萬物之所行,皆是天志,你我口中之論斷,皆是天志,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皆是天志。我性魯鈍,不明所以,故又問,如何踐志?”

“他笑而答曰,謹從良知。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之在格物。”

“我還是不解,便問,如何格物?他斥我癡兒,贈我一詩曰,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我終悟了。”

李恪站起身,緊着鶴氅,環視臺下。他向前幾步,扶着護欄,面向治水行來之方向。

風起,衣袂飄搖。

“古之聖賢明天道。有燧氏見天雷擊木,鑽木得火。有巢氏見洞可棲身,結草得巢。嫘祖見百獸背毛,取蠶絞絲。神農氏知草可醫人,遂嘗百草。天道原來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啊!我們敬他,從他,爲何就不敢去認識他們,而要代之以天道呢?”

“認識天,研究天,掌握天,以天道事人,此方爲敬天!”

“公孫龍說,白馬非馬,你們笑他,諷他,迫得他以詭狡之說辯駁你們。此他愚耶?世人愚也!萬物之於世,可分界門綱目科屬種,你們道馬便是馬,若無之別,爲何就無人以駑馬爲戰?”

“駑馬之於戰是要死人的!何人敢說駑馬與戰馬無別?既然有別,又何來信口雌黃,說白馬亦馬耶?”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你們以爲真理,卻爲真理乎?若真如此,人人束手,天可會補你飯食?此詭辯也!”

“天之道便在那,損,是因爲我們不自知間背了天,補,則是因爲我們在不自知間又順了天!當如何避免?格物,明天志也!”

李恪猛地將袖袍一展,趴伏在遠處的霸下便動了起來,碑樓之頂緩緩而開,豎起一枚巨大的,足有兩丈餘高的三棱玻璃。

它在陽光下散發着熠熠的華彩,略一調整,便投射出一條長長的彩虹,直射治水。

人羣驚呼!

李恪笑着坐回位置,輕笑說話:“看吧,我舉手投足便如天神般請下了虹彩,是巫術麼?非也,他們本就在那,在你們所見的白光之中。日有七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如此看來,后羿射日之說怕是有待商榷了,若是世間真只餘下一隻金烏,它豈不是成了山雞?”

“日暾於東,沉於西,水自於上,流於下,地榮於春,枯於秋,夏鳥南去,冬而返!何也?憑高總能望遠,重木卻可制舟,四時星相總有常相,目極之處棋永上浮。又何也?”

“我在少時,鄉人皆說割禾需彎腰,我便制了烈山鐮,從此割禾便不需彎腰了。此後不久,又有人說水總下行,我便制了這獏行,水到高處,衝擊而下,不僅破了這妄言,還以水力代了人力。雁門一郡喜喚我有墨,你等可知,雁門之農一人便可精伺數頃良田?”

“我背天了嗎?若我背天,天何以不棄我!”李恪一聲長笑,那聲音居然蓋過了隆隆的傳書聲,一直傳到老遠。

“武王拔鼎,人嘗言此人力之極,我便組了滑輪,制了龍門,人人皆可力拔千斤,多組幾套,萬斤之物亦可拔起。鄭國疲秦,以大渠貫通關中,險使秦亡,我建獸蠍,一月貫通昭陽,潤澤良田千頃。”

“我背天了嗎?若我背天,天又何以不在此便收了我!”

“天之志,常於世,格萬物,品萬法,以機關復現之!這,便是我的道!這,便是墨家之道,既是愛人之道,又是利民之道!”

“兼愛也,窮吾智而利生民也。天志於上者,人敬也,天志於常者,人用也,天志於廣者,不及人心廣也!諸君,華夏何從,黎庶何往,賴諸君也!”

“此!乃啓夏之大道也!”

第一二二章 蓋均無貧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七零五章 時代……不同了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五九五章 肇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二八五章 蒼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