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

李恪發現自己越來越會忽悠人了。

白羽山一論之後,張遷變得比墨者還墨者,比墨徒還墨徒,整日穿着裋褐,扎着草鞋往來於工地之間,憑着李恪給他的特殊優待,什麼機關都想試試,什麼環節都想參與。

總之,淨添亂……

憨夫被他鬧騰地心火上撩,反倒是李恪,回到工棚後狠狠睡了一天一夜,養足精神,還把柴武和古臨派回了獏川。

第三批少年營畢業了,總計六十八人,十三人選擇了歐冶家,四人選擇仙家,剩下的全成了墨家的新鮮血液,總計四十一人。

這是墨家近些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招新,身在獏川主持機關鑄造的何玦甚至破天荒停了一天的工,三家一道迴歸蒼居,擺開陣勢,任由少年們挑選業師。

拜了師的少年們被何玦帶去獏川實習,依照墨家遞送給李恪的消息,大概是十幾天前的事,這大大緩解了何玦人力不足的尷尬境況。

只是……

李恪也看上了他們,而且不止是徒弟,而是師徒一對。

少年墨徒們需要循序漸進的實習環境,直接接觸複雜的機關加工會讓他們的思想變得教條,因爲他們的師傅還不具備對檮杌這種級別的機關評頭論足,舉一反三的能力。

爲了更好地培養他們,李恪準備把他們調來陽周,協助田榮。

裡肆和裡工坊有助於他們瞭解機關的流轉模式,從烈山鐮到曲轅犁再到墨行的升級節奏也有助於他們學以致用,更便於師傅們教學,而和基層政權接觸合作,則是踐行墨義的絕佳機會。

李恪覺得,讓他們在田榮那兒待上三年五載,這一屆少年營或許能成爲墨家下一代的中堅力量。

至於何玦的人手問題……

嗯……

猶豫!就會敗北!

李恪以爲自己現在對任何事情都能毫不猶豫,可在張遷的任用上,他很快就感覺到後悔了。

張遷褪去恐懼的第六天,他突然想知道陰陽爐若是沒了煙囪會咋樣,便隨手挑了一臺兕蛛,趁夜用夯土填實了煙囪,而好巧不巧,他挑的那臺恰好是整是索道系統的核心引擎之一。

於是次日,兕蛛炸爐,一死三傷,中部索道經此一遭,至少要癱瘓兩日。

無知者無畏啊……

李恪怒極,讓滄海把張遷吊在工棚門口的旗杆上抽了整整三十鞭,鞭刑結束,又讓憨夫負責,在總指城竣工以前協助張遷記熟大小機關的全部操作細則,而且記熟之前,不許他再接觸任何一臺機關。

過程之中,張遷一聲也沒吭。

待到無人的時候,憨夫偷偷問李恪:“師弟,遷對機關一竅不通,而且還是法家出身。哪怕我們暫時與齊法交好,可畢竟志向不同……”

李恪揉了揉太陽穴:“師哥是想問,我何以如此厚待他吧?”

“是。”

李恪嘆了口氣:“任用張遷,其實是我突發奇想。其一,他有才具,極善處理瑣碎事物,執行能力出類拔萃,是總指主營令的最佳人選。其二,我等意在非法,卻不是滅法。法家弊在古板,勝在政虛,稍加改良,依舊是墨家理國的絕佳良配。”

憨夫皺眉道:“你又想改良法家?”

“並非我要改良法家,而是我想引導法家改良自身,放棄主導,適應墨家。”

“噫!”

“法家需要改良,可改良卻非一朝一夕之功,對推動者的要求更是高企。”李恪伸出手指,“名望,學識,地位,他還要了解墨家,信任墨家,如此才願意設身處地,找到法墨兩家的相處之道……以墨家爲主的相處之道。”

“所以你才從天下十數萬法吏中選出了遷?”

“可不是我選的,明明是他自己撞上來的。”李恪失笑一聲,輕聲說道,“張遷不是改良法家的唯一人選,最佳的人選其實是李斯、馮去疾和蒙毅,可惜墨家掌控不了他們。我選擇張遷,就是爲了試試墨家能否自己培養出改良法家的旗手出來,他是第一個,卻不會是最後一個,以後你會見到更多法吏的。”

“只限齊法麼?”

“爲何要只限齊法呢?我與扶蘇蒙氏交好,並非墨家與齊法交好。墨家與另兩脈法家有爭,亦非與漫天下的法吏有爭。”李恪的眼睛越說越亮,突然伸手,猛地抓住了憨夫的胳膊,“師哥,我要回一趟咸陽。”

憨夫愣了一下:“直道尚未開工,你去咸陽作甚?”

“去募法!”

……

連李恪自己都不曾想到,離開咸陽不過短短十餘日,他居然又要回去了。

飛馳的馬車自高奴沿無定水繞進北地郡,又在北地郡踏上寬闊、平整的巨大馳道。

這是大秦興修的第一條馳道,自咸陽,至義渠,其路寬五十步,中分爲三,左右往來各十五步,中央急道寬二十步,夯土實地,內設金錐,有每組四條,總計三組木軌順着道路鋪設向前,內軌行馬車,外軌行牛車,這就是李恪一直嗤之以鼻的“車同軌”。

車同軌極大地浪費了道路的寬度,同時也降低了車輛的泛用度,不過北地的馳道本就沒有太大的車流,所以至少第一個問題,在李恪的眼前並不明顯。

馬車駛上馳道以後車速就明顯快了起來,滄海只需要打馬揚鞭,馬兒自然會隨着沿路鋪設的枕木沿路直行,不虞偏斜,如此行過兩日,車抵咸陽。

李恪第二次來到咸陽。

上一次自定襄關隨蒙恬歸秦,他一路都在梳理與墨者們一道定下的墨家大計,從頭至尾不曾看過車外一眼,這一次行程消閒,他總算有閒情從車廂中出來,坐在車轅感嘆大秦的壯美。

咸陽是沒有城牆的。

順着馳道,李恪沿着山塬天界,首先眺望到巨大的北阪宮闕,這裡是咸陽宮的所在,章臺最近咸陽城區,再向北,則是沿着山勢不斷拔高的後宮輔殿與仿造六國王宮所建的得勝殿。

不時可見到正在建造的聳立的細長高塔,這是風舞爲始皇帝建造的觀水高臺,待建成後,將連接上懸空的甬道,將渭南的阿房朝宮與北阪的咸陽正宮連成一體。

北阪西南則是蜿蜒奔行的清澈涇水,涇水東流,與渭水相合,在兩水交接之處形成一幅涇渭分明的奇美水景。

馬車繼續繞行,順着馳道環城半周,在渭水中游離道擺渡,自南而北,重見渭水。

這一次他不再需要擺渡過河了,渭水上有一條緩緩起伏的,寬六丈,長近裡的巨大浮橋,橋邊有大力士孟賁的雕像守護,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秦橫橋,灞橋。

從始皇帝在蘭池遇襲之後,咸陽已經不許外來人口隨意進出,可咸陽偏又沒有城牆,中尉無法,值得安排衛士在入城要衝的灞橋設卡檢查。

李恪等了近半個時辰才通過灞橋,真正進入到咸陽城的範圍。

咸陽極大!

北至九嵕(zōng)、甘泉,南至鄠(hù)、杜,東至大河,西至涇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宮別館,相望聯屬。

馬車又停下來,滄海問:“主公,我等是直奔咸陽宮?”

“先去扶蘇那兒吧。”李恪敲着車轅想了半天,“凡是都該先簡再難,就算是要人,也該是這樣的。”

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加更特告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晉左庶長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三零九章 趙墨三子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六四五章 殺!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