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

沅陵多雨。

地處在兩水之交,崇山之畔,此地常年陰雨溼潤,一歲之中難得晴日。

所以沅陵的居民格外鍾愛晴天。每逢豔陽高照,便是炎炎的夏日也擋不住他們走街串巷,呼朋喚友。

而今天就是晴天,陽光明媚,碎金播撒,自清早便毫不吝嗇地把光和熱播撒在沅陵的大街小巷,驅散冬日的陰冷,讓人恍惚以爲冬盡春來,萬物復甦。

居民們把這樣的好天視作天爺的恩賜,大街之上熙熙攘攘,行人如織。

南門大道或許是唯一的例外。

作爲城池的四條主道之一,南門大道上通南門,下抵郡治,兩側遍佈廣廈華府,不是高爵顯貴的府邸,就是官牙軍營的所在。

身爲一城之重地,巡城的更卒自然格外重視道上的清潔和秩序,一切皆仿照咸陽樣式,北來行左,南去步右,牲畜不得道上留污,旅人不可隨處張望。

正因爲如此,南門大道的人氣一直不旺,但行人的規格卻頗高。一路之上零零落落,大多都是前呼後擁,不是穿着繡袍的貴戚,就是冠服在身的吏員。

可即便在這樣的人羣當中,李恪也依舊顯露出獨一無二的出衆。

今日的他確與往日不同。

素玄深衣,細紗大氅,外罩着華貴的熊皮鶴氅,一身黑玄,唯有衽帶滾繡銀線,恰到好處地畫出輪廓,彰顯出英挺的身形。

他的長髮濃密,在頭頂盤髻,束之以白玉,偏又不似往日般盡數盤匝,而是像馬尾似得留出長長的髮辮。那髮辮在頭頂掛起高高的弧線,本該肆意飛散,又因爲穩而雅的步態,只是隨着身姿微微起伏,張揚而不顯散漫。

而在他的身後,蛤蜊在左,滄海居右,皆是精壯強悍,身懷利刃,亦步亦趨,須臾不離。

居養氣,移養體,酒後的微醺讓今日的李恪難得高調,那份神采,那份儀態,輕而易舉便奪走了南城上下全部的視線,成爲了街巷當中唯一的焦點。

他面無表情地穿過街巷,代主採買的臣妾家臣紛紛避讓,貴戚官吏也下意識放慢腳步,避其鋒芒。

人人都在猜測究竟是哪家的豪門貴子悄然間蒞臨沅陵,此行南向,又準備與哪位大人物攀談交道。

這不僅僅是無聊的八卦。

沅陵富庶,歷來是勳貴豪門必爭之地;沅陵又偏遠,荒山難容二虎同居,每有異象,便意味着龍爭虎鬥,日月爭輝。

南城的居民們早在一場場不見硝煙的爭鬥中養出了謹慎的習性,似李恪這般出色的人突兀出現在城中,他們必然要一探究竟。

李恪被他們目送着一直來到南門邊的軍營轅門,這裡本是沅陵更卒的戍地,自從屠睢將莫府暫移到城中,這裡便成了莫府所在。

秦律釐定,上將軍有親衛四千,出入隨行,再加上莫府的文書、參謀,後勤、將作,莫府人數可達五六千人,所以眼前連片的營房對屠睢而言並不顯大,營內營外滿滿當當,隨處可見甲冑齊備的威武將士。

“上將軍好大的排場啊……”李恪感嘆一聲,站定腳步,“蛤蜊,叫門。”

蛤蜊在身後輕輕點頭,邁開步越過李恪,與門外親衛相對而立:“速去通傳你家將軍,墨家李恪前來赴約。”

“墨家?”

親衛昨日才見過以慎行爲首的墨家衆人,對那身統一的墨褐草履印象深刻,乍一見比華貴還華貴的李恪,不由有些遲疑。

蛤蜊趾高氣昂地冷哼了一聲:“你只管進去通傳,你家將軍自然知道!”

“這……”忠誠的親衛琢磨片刻,終究不敢怠慢了屠睢的貴客,一拱手疾奔進門。

片刻以後,轅門大開,任囂領着四五個軍將裝扮的甲士含笑迎出:“正與將軍提到恪君,不想恪君就到了門外!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李恪颯然一笑,拱手回禮:“遠迎之事昨日將軍便做過了,老師感念將軍之重,無以爲報,這才令我前來回禮。”

任囂面露訝異之色,失聲問道:“竟是鉅子令恪君來的?”

“尊師之令,不敢不從。任將軍,不知將軍在否?”

“在!自然在!”任囂一驚,收束心神,“有恪君拜謁在前,將軍如何還能行去他處!恪君,請!”

“任將軍先請。”

……

任囂引路,李恪被迎入正堂,左首入席,任囂自陪於右首,至於蛤蜊、滄海二人,則被任囂的隨人引去偏廳,待以酒肉。

這並不是屠睢在故意刁難李恪。

拜謁是正式的見禮,不管李恪在上頭寫了什麼,都不可能把一場正式會面變成私會。而既然是正式的會面,以屠睢高貴的身份,蛤蜊和滄海入席就顯得不合時宜,連陪侍在李恪身後都有些不倫不類。

不過李恪覺得,屠睢把滄海二人支開或許根本就沒顧及過禮節,其目的只是爲了方便接下來的談話。

因爲任囂同樣貴爲二十萬大軍之主,名爲副將,位比九卿,李恪區區學子之身,從禮數上說,讓他陪在右席同樣是不正常的安置。

但坐席卻是任囂一手安排的。

一會兒重禮,一會兒又不重禮,這究竟是求賢若渴,還是一時疏忽?

懷着疑惑,李恪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任囂聊着閒篇,不一會兒便聽到了屠睢豪邁的笑聲:“恪君,你叫老夫等得好苦!”

李恪離席起身,拱手作揖:“雁門學子李恪,見過將軍。”

屠睢大笑着拍了拍李恪的肩,一拖手,將李恪拽上正榻,與自己隔案對坐。

“恪君,助我!”

李恪的頭疼了起來。

他想過上百種開場,卻從未想過屠睢會如此開門見山,尤其是他已經遞過拜謁,更在拜謁上明確表明了無意追隨的意圖以後,依舊選擇開門見山。

這算威逼麼?屠睢這般作爲,究竟是打算唱一出曹操說徐庶,還是演一幕諸葛說姜維?

他又能怎麼迴應?

李恪皺着眉頭,低聲問道:“將軍可知我的心意?”

“恪君,助我!陛下重我信我,許我掌天下泰半之軍。你若助我,我便將你奉爲軍師,大軍行止任你號令!擎生殺之劍,奪殺伐之功,你李家本就是軍功世家,區區墨家,豈比得上開疆拓土麼!”

這番急切的說白幾乎讓李恪動搖了。

在樓煩的時候屠睢也召請過他,那時雙方心知肚明,屠睢能給出的不過是將作之位,封頂也就是個後勤總管,譬如史祿現在所任的御使監之職。

李恪並不看重那樣的權勢,他的目標一直在始皇帝死後,到時天下戰亂,羣雄並起,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在那時取到立足之處。

可是這次卻不同,屠睢若是真的將他用作軍師謀主,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和知識,肯定能征服百越之民!

憑着這份開疆拓土的功績,論功行賞之時,他至少能成一郡之主。就算被始皇帝調去咸陽,留給他的也不會再是將作少府這種技術官僚似的九卿職位,統兵、統政、執掌財權,無論以何等身份拜入上卿,無論爲主爲副,他都能在扶蘇的幫襯下尋到外放的機會,譬如說北境……

墨家的消息稱蒙恬已經接任匈奴將軍的職位,統轄北境七郡,而他作爲扶蘇的老師,難道會拒絕自己學生的舉薦麼?

正如屠睢所說,這是一條比掌控墨家更快捷的通天之路!

關鍵是,屠睢所說究竟有幾分爲真!

李恪看往屠睢,一擡眼,看到的卻是一雙充滿了熾烈和渴求的眼睛……

一盆冷水從天而降。

屠睢說的大抵是真的,可最高明的謊言本就是在真話當中參雜假話,而屠睢的假話就是始皇帝對他的信重!

辛凌說過,屠睢此人戎馬半生,全無建樹。

屠睢領着大軍已經在嶺南的深山裡掙扎一年了,一年之中不見進展,唯一的收益就只有閩中一郡,而代價則是五十萬大軍的天價消耗,以及險些被匈奴洞穿北境的驚心之局。

這樣一份平庸的成績單,真能讓始皇帝滿意麼?

或者恰恰相反,始皇帝對嶺南戰局的忍耐已經接近極限了吧?因爲史祿說,他提出五年開渠的計劃被屠睢否了,因爲屠睢等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想到這兒,李恪的心思終於通透。

他手扶着冰冷的几案,微微一笑:“將軍,皇帝給嶺南的期限,還有幾日?”

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五六四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七零五章 時代……不同了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巹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五二三章 請馭機關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七零五章 時代……不同了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七五七章 戰,則矣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