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

“你……你欲……”

“去假鉅子位。”

“你欲去假鉅子位?”

“我意已決。”

“你意已決?”

一問,一答,辛凌的聲音平靜而堅定,配合着一成不變的淡然表情,就像是在說一件尋常不過的小事。

但這件事明明一點也不平常,無論是基本的常識還是三子臉上驚駭絕倫的樣子都在不斷地告訴李恪,這一點也不平常。

更何況這與李恪原本所想的計劃全然不符。

他本想着,慎行會藉助自己的權威在趙墨當中推廣他,爲他創造機會,展露才華,待到水到渠成,辛凌纔會提出退讓之事。

誰知道,辛凌直截了當地拋出了本該留到最後的炸彈。

破釜沉舟!

雖說眼下還沒有這個詞的存在,但是辛凌和慎行的計劃卻明顯與項籍在鉅鹿的選擇異途同歸,先把自己逼上絕路,再把對手送進危局。

這種兩敗俱傷的作法……慎行原來對假鉅子一事,全無把握麼?

李恪屏息,凝神,他知道,很快就輪到他了。

另一邊,葛嬰徹底失了儀態,瞪着眼呲着牙,一字一頓,一頓一聲。

“假鉅子,你可知趙墨在假鉅之位上,全無後備?”

“胡陵人才濟濟,總能尋見勝過辛凌之人。”

“你隨鉅子出遊四年,如何知道會有!”葛嬰壓抑着咆哮的慾望,“假鉅子一位,事關重大。趙墨培育你十載,典籍、經卷、四方能士、百家師子……光是遼東一行便需數年之久,鉅子可還等得了這般久!”

“假鉅子可往遼東,卻並非必須往遼東。”

“不往遼東,如何與他人敵!”

辛凌淡淡搖了搖頭,抿着嘴,不再說話。

邢三姑站上來,不依不饒道:“假鉅子言,趙墨有人可不往遼東而曉秘藝,那你便告訴我師兄妹三人,你心中所屬何人?”

辛凌歪過頭看着李恪,看了好久,開口說話:“不知。”

李恪險些沒維持住臉上高深莫測的表情。

三子震驚了……

程鄭急急問道:“恪?假鉅子,我雖聽聞此人多有機巧,然其入墨才止三四個月,事出倉促……”

葛嬰張手攔住了他。

“此爲鉅子之意?”

辛凌故作不解道:“墨法釐定,鉅子一旦爲鉅子,便脫出三墨之身,唯不偏不倚方可爲之。假鉅子之事與老師全然無關,他又能有何意?”

這下李恪終於聽明白了。

墨子建立墨家,釐定了頗具民主集中色彩的選舉原則,但在鉅子一位的拔舉上卻出人意料地借鑑了某教派的教區選舉制。

各教區皆有自己的紅衣主教,他們竭力推選自己的主教成爲教皇,可教皇一旦爲教皇,又與各教區疏離了關係。

內人與外人,一個小小的定義足以讓雙方生出隔閡,難成一氣。教區還不能任由別家競選履任,因爲人皆有情,情分一詞可輕可重,即便自己得不到,也不該冒險讓別家輕易得到。

這種彆扭的體制模型……

說實話,這種體制並不複雜,只是在民主集中的前提下,李恪本以爲自己那位前輩會選擇更利於鉅子確立自身權威的體制模型,相比於遙遠的教派體系,那種模型無論是李恪還是墨子都應該更熟悉纔是。

只是想得再深遠些,墨子一手建立墨家,從不存在權威受到挑戰的問題,他的繼任者魯慎子也是三墨共舉之輩,爲弟子時就經常代師授業,權威不虞輕,只虞重……

當時墨子或許覺得,過於深重的個人權威並不利於墨家的長遠發展,只是沒想到自他死後,素以團結著稱的墨家便會以極快的速度分崩離析,以至於他一手創建的推舉體制居然成了歷任鉅子建立權威的最大障礙。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萬事萬物皆有兩面,墨子自以爲選對了,其實卻選錯了……

正思索間,李恪突然察覺到辛凌的目光,他神色一緊,再聽對話,雙方已經跳過了“鉅子是否參與其中”這個誰也說不出根由的命題,直接跳到李恪是否合適成爲趙墨假鉅子的細節。

葛嬰已經拋開了顧及,言談之間再無遮掩。

“假鉅子可曾想過,此子與趙墨並不淵源,趙墨爲何要薦他!”

“淵源麼……”辛凌沉吟一聲,目光終於從李恪身上挪開,“墨者田展,你等皆識得吧?”

“展師兄?”邢三姑驚訝道,“師兄十數年前受老師重託,已有多年不見音訊,又與此子有何關係?”

“他將師弟一手帶大,二人如叔侄,似父子。師弟名恪,其實應當喚作李恪纔是。”

“李恪……莫非是……”

辛凌徑自閉上了眼:“假鉅子由三子推選,三位自可以細細考量,若師弟纔不配位,你等亦可另選他人。”

“我等不思另選旁人!”葛嬰眯着眼說道,“不若如此。假鉅子以爲恪賢,我等便依例一考,若其賢,則取你而代,若其不賢,你便不可自去,如何?”

辛凌睜眼,正聲:“一言爲定!”

……

三子推說要商議考題,將李恪和辛凌恭送出尚同廳。一出廳門,壓力驟輕,李恪長舒一氣,苦笑說道:“師姊,這般大事,你與老師就不能先給我透點音訊麼?”

“老師說,你知愈少,其行愈真,如此纔可不被見疑。”

“老師這鉅子做得當真不易……”

“世間重任皆不易,然人人往之。”

“也是。”李恪抻了抻胳膊,懶散說道,“話說展叔竟是三子師兄,這等奇事,你們爲何也瞞着我?”

“此事我亦不知。老師昨夜告知於我,隨同還有一份書簡。”

“書簡?”

辛凌從懷裡掏出一枚竹簡,遞給李恪。

李恪低頭去看,輕易就辨認出癃展的字跡,內裡大意大概是李恪自幼隨他學墨,是苗紅根正的趙墨一脈,學識承繼自他的老師司馬子,只是他自覺學識淺薄,不願荒廢一塊美玉,這才拜託慎行代其收徒,以全李恪從墨之意。

他撇了撇嘴,將簡一收:“三子若見到此簡,怕是會把我當親侄子看,師姊方纔爲何不取出來?”

辛凌冷冷看了李恪一眼,開口吐詞:“通篇謊話,我不願爲。”

這纔是辛凌啊!

李恪啞然失笑,指着慎行方纔離開的方向問:“師姊,你可知老師住在何處?”

“自然知道。”

“明日便是大考,我要去尋老師臨陣磨槍,師姊可願同往?”

“槍是何物?”

“槍……”李恪翻了翻白眼,正色說道,“我亦不知,正要向老師求教。”

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加更特告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