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

李恪隨着陳平穿堂過院,來到後院的一處低矮茅房停步。

“屋舍簡陋,恪君莫怪。”

李恪微微一笑:“平君所處便是德馨之居,陋室不陋。”

陳平客氣地笑了一下,推開門,當先進去。

李恪隨之低頭而入,只見屋中四步見方,除了一處炕,便只有一小片席,以及一個嵌在地上的巨大沙盤。

除此之外,屋裡一部書都沒有。

陳平神態自若地坐在地上,輕聲問:“恪君似是心中見疑?”

“我觀平君,滿腹經綸,本以爲你屋中便是書簡不多,也該充棟而置,豈料……”

“豈料四四方方一間空舍,筆墨無有,書簡難尋?”

“正是。”李恪老老實實回答。

陳平自嘲一笑:“你方纔不都聽見了麼?有客食肉,無客食糠。”

“莫非……事關讀書?”

“陳家貧寒,翁媼早亡,我兄費力將我帶大,不敢行勇毅之事,自然也無官爵可得。衣食之事,較常人差些,分所應當。”

李恪理解地點了點頭。

他的家境同樣貧寒,不過因爲有癃展在,少衣食,卻不少錢財木料,嚴氏又捨得讓他學用,這才能茅舍書香。

不過陳平比他更糟,相似的處境,能夠與陳平比擬的似乎只有小穗兒。

“恪君竟能理解?”

“我翁早亡,家道中落,自幼居於北境荒裡,全仗寡母癃僕將我養大,與平君雖有不同,卻也不止有天淵之差。”

“不想恪君也是庶門之子。”

李恪苦笑搖頭,示意陳平繼續說事。

陳平正了正衣襟,繼續說:“約莫四歲?我在裡中玩耍,自遠方游來個莊子門徒,見我等稚童喜人,便爲我等吟誦了一篇《知北遊》,旁人皆不記得,我只聽了一遍,便能一字不漏複述出來,那便是我初次學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李恪輕輕吟誦,“當年《知北遊》中有仲尼,媼便要我一句句背,莊子之言玄奧晦澀,可苦了我了……”

“我卻不覺苦。”陳平朗笑一聲,振聲說道,“那日之後,鄉里皆以奇才喚我,鄉老稱戶墉三百年水土育出陳平,鄉梓有福。我兄喜甚,拉着我敘了一夜的話,直至我睡了也不曾歇。我那時方小,便已知道,學文是陳家出路,老莊乃我必生之求。”

“你家中無財無勢,我見你鄉上也無豪門鄉學,如何求學?”

“我未傅籍,開不出通關驗傳,便在外黃一縣四處求書,凡有書者,我請其食肉,借誦一夜,這便是我求學之路!”

李恪誠心感慨說:“平君求學之心,我不及也。”

“恪君學識之淵,學養之厚,我不及也!平身負鄉梓宏願,不敢須臾爲人失望,今日若不是恪君大德,飲宴之上,我便已自裁謝罪了。”

李恪苦笑:“何以至此……”

“恪君,我讀書不多,老莊之學深邃如海,越學,便越覺不通,但有一問,求教恪君。”

“平君且說。”

“一字曰,命!”

李恪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天命,亦或非命?”

命,是道家最深邃的課題。

秦時百家起自賢達,傳諸後人,凡顯學之流,必有分歧。

這裡頭最出名的自然是儒家八分,墨家三脈,不過這並不代表法家和道家一脈同心。

法家有古法和新法之分,其中古法分爲商君的法,申子的術和慎子的勢,直到韓非一統三脈,新法成書,一家獨大。

但即便是現在,古法仍有信徒,尤其在舊秦之地,商君的法與韓非的法不分上下,至今各有信衆。

道家也是如此。

道家自古好清談尋根,箇中差異便是命之一字,天命或非命,又稱爲莫爲和或使。

莫爲以季真集其大成,起源自老子,推崇道無爲,而天下有爲;或使以接予統其思維,推崇天道有實,萬物皆爲天道附庸。

說白了,他們討論的就是宇宙中是否有最偉大的意志這個論題。

這個論題不止道家在討論,儒、墨、名、法,百家學說都在討論,但都沒有像道家討論得如此深,分歧如此大。

更何況道家還出了莊子這樣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學論承自老子,卻早已不止於老子。

他老人家一生著書十萬餘字,最善設問,把莫爲和或使批了個遍,一家也不站……

所以道家也是三分,無爲之莫爲,有爲之或使,還有何爲之天道!

像這樣的學脈分歧,在蒼居的時候慎行給李恪開着專題講了一月,所以李恪知道,一家之言或能說明,但一旦涉及根本,就完全不是三言兩語解得明白的。

他問陳平,就是想知道陳平已經站穩一脈,誠心求解,還是正處在學術成型的關鍵時期,驟自迷惑。

結果陳平苦思了半天,搖頭嘆道:“我不知……”

李恪頭大了。

“《周易》有言,莫益之,或擊之,立心於恆,兇。自那時起,莫、或便兩相而對。但我師曾言,命之討論卻是從老子之時方始。老子好無爲,孔子言天命,墨子說天志,各執一詞,無從分解。”

李恪斟酌着句式,努力組織腦子裡的知識:“直到莊子說,道術將爲天下裂。又在《則陽》中定論,季真之莫爲,接子之或使,這纔將道家分論剖白天下,爲世人所知。附帶一提,莊子言,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將爲,算是將二者批了個遍,可算作道家的第三脈。”

“平君問命,所問當是道家之疑,道家之疑皆在命之一字,平君以爲,季真,接子,莊子,何人言中?”

陳平張了張嘴,尷尬地搓了搓手:“我讀書少……”

“此事可不是讀書少能推諉的,你既尚老莊,當知其一二,此爲要,亦非要。老莊之學深邃,老莊之學亦駁雜,唯則其一而從之,方可學以致用,用以致名。”

“可我連下一部會讀何書都不知……”

李恪搖頭笑道:“我且問你,你之命,天命或非命?”

“這……”

“當是天命!”李恪斬釘截鐵道,“天予你過目不忘,過耳則存的天賦,令你顯耀於鄉,又令你學文尚道,妄圖光耀,若無天命,此事何解?”

“或使之……”

“我再問你,你兄嫂之變,天命或非命?”

“這……”

“當是非命!”李恪又一次下了定論,“天爺忙得很,顧不上你兄嫂合離,令他們行至如此的,是你!”

陳平苦笑道:“恪君之言何其刺耳也。”

“忠言必逆耳,良藥當苦口,平君,你該向道家名宿求學問解,而非向我。你該撫平你兄嫂創傷,而非任爲。你且想想,我一介墨家學子,可能指你明路?你再想想,你兄嫂可是合稱,待你離家,你兄孤苦一人,家徒四壁,可能尋到比你嫂更佳的良配?”

陳平頹喪倒地,扶着席,無力說道:“恪君教我……”

“奈何我教不了你。”李恪嘆了口氣,站起身,從懷中掏出錢袋,把裡面收着的十餘金一股腦擺在陳平面前。

陳平的臉色難看起來:“我請恪君過來,非是乞憐!”

“這金不是予你的,如何用,你自去思量,此乃友人之誼。”李恪壞笑一聲,“我聽聞商山有四老,乃當世博學,精擅老莊,你若有意求學,今日落日之前,出裡向東南十五里,尋一座水邊巨龜,我在那處,也只等你到日落。”

陳平臉上又驚又疑:“你可令我拜入商山?”

“我自然不行。但我似乎聽老師提過,四老尚欠他幾個人情,還上一個,當是無妨。”

“那……那我該如何做?”

“理清家事。”李恪正色說道,“求學之路坎坷難行,心有所慮,則事不可成,此言望平君思量。告辭!”

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六八八章 獨裁之辯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四四四章 婚娉有六禮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六四五章 殺!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三章 思維導圖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加更特告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二零五章 夜宴夜論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