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

木城前的飛石車以每車每個時辰八至十發的速度已經連續轟擊了三個時辰,關城之中處處煙火,哀嚎與焦臭幾乎密佈了整個穀道與長城兩翼。

經歷過春秋與戰國的數百年亂戰,秦人理應對飛石車這種戰爭利器相當熟悉,可誰也想不到,樸素的飛石車在結合了李恪所謂的飽和式炮火覆蓋和臨治亭備料充足的桐油之後,竟能體現出這等慘無人道的……天災一般的威力。

無從想象匈奴是怎麼在這樣的焚天之勢中活下來的,只是每次有火球從天而降,城中依舊會冒出新的哀嚎與慘烈的“伽拉”的喊叫,讓人知道,匈奴依舊活着。

但李恪也沒有停止炮火的意思。

爲了這次飽和炮擊,他讓儒製造了八臺飛石車,四臺常用,四臺備用,還有數十皮索與近百拋竿,一肆損壞,直接就能在木城當中進行維修。

從損耗的速度來看,這場炮擊足可以堅持到明日啓明……

城頭的戰鬥早已停止,秦軍,無論是司馬欣領袖的左翼還是汜囿領銜的右翼都緩緩退入羣山長城,匈奴也徹底放棄了城頭。

已經有七八枚油甕意外摔在那裡了,即便無人守備,也沒有人會冒着被燒死的危險去奪城搶攻……

甚至於,這會兒負責發號施令的司馬欣和汜囿就在城下,和李恪對面而坐。

靈姬如往常般烹着香茶,只是這茶如今只有李恪和辛凌喝得下,無論司馬欣還是汜囿都是滿臉蒼白,一聞見茶香,就是一股要吐的表情。

李恪施施然抿一口茶,怪笑着說:“梅香與肉香截然不同,二位何以如此作態?”

司馬欣抖了抖嘴脣,汜囿面色一變,幾乎是連滾帶爬起身,捂着嘴飛奔向外。

李恪只得無奈地聳了聳肩。

司馬欣苦笑道:“恪君當日說,我與囿君只需肅清長城,將匈奴關在樓煩道中,你便有法破敵……我當時不曾在意,皆當你是年少氣盛,不願墮了威風……”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我視二位爲友,言出,自然踐行。”

“並非說恪君言而無信,只是……只是未曾想你手中無兵無卒,憑一衆工匠民夫,也能作出這般威勢來……”

李恪淡淡一笑,說,“所謂上兵者伐謀,二位雖領兵肅清長城,但一路行來,殺敵寡也,皆因長城道狹,唯平推可行。”

司馬欣聽出李恪話裡的客氣。

這句話明裡說司馬欣無從戰定是因爲地勢不利,可他心裡卻清楚,無論是民軍還是他手中的千餘戍卒,在器械不備的情況下都不足以從正面擊潰匈奴,若是真轉到寬闊的殺場,匈奴有了馬力可憑,戰局只可能更偏向敵方,而不會對他有任何幫助。

他搖頭說道:“恪君不必心有顧忌。自元岡道一路行來,沿途十四五戰,雖每戰皆勝,但損兵亦達六七百人,遠高於匈奴死傷。若不是你故弄玄虛抽兵來援,我早已無力再進了。”

李恪擺了擺手,說:“入夜之後,炮擊將止,軍侯可乘機遣一軍侵攻句注塞,爭取打通與蘇將軍的聯繫。”

“我當如何做?”司馬欣虛心求教。

李恪嘆了口氣:“眼下有一法,倒可讓軍侯輕鬆些許。”

“恪君又有何妙法?”

“並非甚妙法。”李恪輕聲說道,“眼下離日落還有一個多時辰,如此算來,今日匈奴便要在炮火下煎熬五個時辰,其心中惶惶,軍心必蕩,軍侯只需言明受降,當可省三分功力。”

“受降?我等皆不通夷語,受降之事……”

李恪眼前浮現出呂丁的身影,一時間,只覺得意興闌珊:“去尋亭長亨吧,臨治亭中,還是有不少商賈懂得夷語的,雖說不如我一友人精通,用來勸降,想來也夠了。”

司馬欣大喜道:“既然恪君有精通夷語之友人……”

“他死了。”李恪站起來,徐徐轉身,“爲我之謀,死於敵陣,眼下就葬在苦酒裡外。爲這場戰事,我連最後一程都未能去送……”

話猶未止,李恪卻已飄然而走,辛凌瞥了呆若木雞的司馬欣一眼,一言不發,起身去追。

兩人一先一後回到高高的城樓,從這裡足可以看到整個關城的悽慘景象,很多地方已經燃起了連片大火,甚至波及到句注塞下城兩階。這說明匈奴的士氣下降到冰點,那一聲接一聲的“伽拉”,已經很難再將牧民們從隱蔽處喚出來,撲滅火情了。

辛凌走近李恪身後,輕聲說:“你心事頗重。”

“只是突然想到一個故事,有位丞相以七星燈續命,從人問他何以如此,他說一聲妄用水火,殺人盈野,故才壽數損盡。說起來,從善陽裡算起,我也用火殺了許多人了……”李恪無奈一笑,“還有殺俘,似是有種說法,殺俘不祥是吧?”

“是。”辛凌乾脆地應了一聲,皺着眉問,“那位丞相,可曾續得陽壽?”

李恪啞然失笑:“一個沒頭沒尾的故事,辛阿姊在意那些作甚?”

“子墨子曰:雖有深溪博林、幽澗無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見有鬼神視之。”

“鬼神之說,便是墨子所言,也不當盡信。”李恪被辛凌逗得哈哈大笑,指着關城說,“我讓司馬欣夜襲城塞,是因爲今夜城塞羣狼無首。巴特若想尋出生路,今夜必定襲營!辛阿姊,可否勞煩你跑一趟,令旦和亭長亨調整巡守,我等可不能一時大意,被將死之人踹了營房。”

辛凌抿着嘴點頭,轉身就要下城。

在爬梯前,她突然回過身:“那位丞相,可曾續得陽壽?”

李恪狡黠一笑:“不曾。”

“因何?”

“當時儀式過半,行將大成。卻有一個叫魏延的將軍闖營入帳,一腳踹翻了七星燈,那位丞相續命不成,連第二日日升都不曾看到,便嗚呼哀哉了。”

辛凌目光當即凌厲如刀。

她冷聲說:“安心燃燈,關城之中雖有魏延,可他今夜……卻闖不了你的營房!”

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三七三章 大秦機關術的天花板第七八二章 澠池會之五,次日第五六四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五零九章 趙高不愛財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