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

“武姬……武姬……”

揹着手行走在西市街隧,李恪左顧右盼,奢望着從眼前五彩繽紛的三角肆旗中,找尋出旦口中的“武姬酒肆”所在。

這顯然有些癡心妄想。

眼前的肆旗模樣都差不太多,統一高掛在長杆頂端,用一方錦布裁出三角形狀,迎風飄揚。

旗面上的繡字也相差無幾,大致都是酒、食、客、糧、雜之類常見的列肆,偶爾也有金,打鐵鑄銅,書,書簡筆墨,錦,錦布絲麻,飾,金銀玉飾,等等等等。

樓煩城的官市規模並不大,較之臨治市亭,無論從列肆的規模還是品類上都要欠缺不少,街隧上的人流也少,所以李恪一路所見,肆舍內外可羅燕雀,舍人侍者無精打采。

不過李恪本就是懷着旅遊的心思來的,景點當中遊人不多,反而更方便他窺清這座城市的樣貌。

城市,是專指建造在城邑當中的市亭的組合詞。

秦朝建城大體沿用周制,有前朝後市,坐北朝南。

也就是將南城用作官牙軍營,以北城安置市亭貿易。分佈在東西兩翼的民戶大體也是如此分佈,南爲貴籍,北爲賤民,貴籍者自成院落,不需受里閭管束,賤民者比伍而居,雖說住在城裡,卻和苦酒裡的生活方式沒有半分不同。

樓煩城就是一座標準的大秦城池。

前有朝,後有市,市分東西,雖說建在大道兩側,卻不是後世的臨街旺鋪。

秦朝居市分離,不僅里閭要在四周搭建垣牆,市亭也必須按照規矩把自己封閉起來,且只設置一個開口,面對里閭,背向大道。

這種奇葩的規劃方式充分體現了大秦人重士農工兵而抑商的根本思想。

里閭之地貧民居多,大部分依舊過着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每日食時推着板車出城耕作,下市時分才姍姍入城,既沒有購買的能力,也沒有購買的時間。

至於那些購買力強,時間也寬裕的城中貴人們,他們若是偶爾想逛個街,吃個飯,買個首飾泡個吧,則需要辛辛苦苦從自家走出來,沿着大道一路行至北城,混跡在苦哈哈中拐入小巷,再繞行到市門附近,單趟行程超過四里,幾乎與苦酒裡到田畝的距離等同。

更關鍵的是……樓煩官市不售奢華,貴人們與其耐着性子走這一遭,還不如採買些原料,延請名匠精工細作,再不濟也可以邀上三五好友北上善無。

善無百貨馳名雁門,天下奇珍應有盡有,那纔是貴人們鬥富銷金該去的地方。

總之,樓煩官市的蕭條理所應當,各中原因絕不單純,基本不存在誕生富商的土壤。

可是大秦既不予商戶受田,又不許他們隨意破產,轉換民籍,這麼多商肆開在這裡,他們總要爲生計考慮。

窮則思變之下,一套以吃喝玩樂爲核心經營模式,將流水更卒視作核心客戶羣體的低端商業綜合體系就誕生了。

僅以李恪所在的西市而言,市亭中最多的是酒肆,其次則是食肆,間雜些許糧油布帛,書簡首飾,也都是爲更卒們服務,剩餘些許客舍、金鑄,大都龜縮在不起眼的角落裡,若不是彩旗招展,根本就尋之不見。

這給李恪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他已經在西市的主隧逛了一圈,粗略一數,插旗營業的酒肆足有十餘家,統一都是黃底黑子,就連字跡都一模一樣,顯然是出自一人之手……

難道要一家家問?

李恪揉着眉心,很有些悔不當初。

若不是把勤留在官舍門口等史祿,這會兒多少也有個差使,至少不需要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語焉不詳地打聽一個姑娘家的所在……

這事兒鬧的!

李恪鼓足勇氣走進一家酒肆:“敢問舍人,武姬酒肆何在?”

那舍人滿臉堆笑迎了上來:“士子欲要飲酒麼?本肆佳釀乃百年良方,樓煩城中無人不曉,連縣令狄公都讚不絕口哩!”

我信你有鬼……

李恪賠笑着,說:“小子此來非是飲酒,乃是尋人……”

“尋人吶。”那舍人登時收了笑臉,屁股一撅轉回高櫃後頭,“武姬此人,未曾聽聞。”

“如此,打攪了。”

“不送。”

禮樂崩壞之世,人心不古,如呂丁這般好相處的商賈不多了呀……

一連跑了三家店,碰了一鼻子灰,李恪心裡忍不住生出這樣的感慨。

他鼓足勇氣衝進第四家酒肆。

“敢問舍人……”

“恪!我在這兒!”

酒肆之中,臨窗之處,有員軒昂甲士衝着李恪興奮地招手,李恪臉上露出由衷的笑意,對着迎上來的窈窕舍人輕輕一揖,便擡步向着甲士走去。

“旦,你卻不說西市有如此多酒肆,叫我方纔一陣好找!”

“很難找麼?”旦撓了撓頭,憨厚一笑,“我初來樓煩,便被軍中老卒領來此處,其餘酒肆未曾去過,也不知到底有幾家……”

“說得好似你常來飲酒似的。”

李恪嘟囔一嘴,低頭去看,見腳下方几上已經置備了兩個食案,脩脯、燻肉、蘸醬、蔥韭一應俱全,案右木箸,案左酒罈,正中則是一隻黃底黑邊的闊口陶碗。

“難不成……你真的常來此處飲酒?”

“算不得常來。”旦大咧咧坐下來,擡手拍開泥封,給自己斟了滿滿一碗,“翁定下了規矩,全屯上下須得聚而食饔,我每日只有食飧纔來。”

李恪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聲問道:“每日?”

旦一口把酒飲盡,長嘆出聲:“恪,此地無趣,我快憋悶死了!”

……

絮絮叨叨,叨叨絮絮,就在這空曠無人的玲瓏酒肆當中,猛將胚子把第一次從軍的辛酸一股腦倒了出來。

旦本來對這次更役充滿了渴盼。

雖說田典妨和田氏都不許他過早地入伍參軍,但他自度勇武過人,又給縣尉留下過良好印象,滿心便想着要在踐更的時候脫穎而出,到時軍中貴人開口要人,田典妨怎麼都拒絕不了。

然而知子莫若父,田典妨以一里主吏,上造身份,理所應當領受一屯,就主動接了北門看守的差使,還把旦生生給拖了過來。

樓煩城南城貴、北城賤,旦在北城駐守一日,結果連半個達官貴人也沒見着……

李恪很能想象他那時的心情,受了委屈,無處申訴,田典妨還刻意隱瞞了兩人的父子關係,要旦和那些老卒們同食同宿……

結果那晚就爆發了衝突……

誰先動手已經說不清楚了,反正旦以一敵四,把同伍上下給揍得雞飛狗跳。

幸好屯長大人愛兵如子,沒有把這事兒當成軍中私鬥來處理,五人各領懲處,輸的十軍棍,嬴的……五十軍棍。

勢大力沉的五十軍棍,旦險些被田典妨當場打癱。

不過他硬挺了下來,過程當中不閃不避,一聲不吭。

秦人崇尚勇武,他的表現自然收穫了一票人氣,當夜便被老卒帶來這武姬酒肆,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旦邊說邊飲,邊飲邊說,十來天的苦悶講完,手邊的酒也喝了個底掉。他一拍案臺,高聲喊道:“武姬,酒來!”

“來了來了啦!你就算有朋友過來,也莫要飲得太快,等下要是撒起酒瘋,如何是好!”

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線潰敗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三七二章 挽霸下之繮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加更特告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七零三章 亂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