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說一百句好話,不如干一件實事

第98章 說一百句好話,不如干一件實事

李家堡內,

官差們一桌,吃的滿嘴流油。

被流放的鐵廠諸人,蹲在院子裡,狼吞虎嚥。

有熱氣騰騰的饅頭,肉湯,麪條,

已經是不敢奢望的上等飯食了。

隔壁屋子裡,幾個爐頭,爐工,小心翼翼的坐着。

解答李鬱的疑惑。

“生鐵,熟鐵,鋼,區別在哪裡?”

“含雜質最多是生鐵,其次是鋼,再少的是熟鐵。”

“特性呢?”

“生鐵硬而脆,易斷。鋼適中,柔韌性和堅固性適中。熟鐵最軟,柔韌性強,可做鐵線。”

“如何轉化?”

“敲打,置出多餘雜質。”

他們所說的雜質,其實就碳含量。

李鬱懂得不多,但是最基礎的常識框架還是有印象的。

感謝九年義務教育。

“高爐冶鐵,需要哪些步驟?”

“頭一步,煉焦。普通煤炭隔絕空氣,加熱最終變成焦煤。”

“第二步,砌高爐,高爐腹寬,上下稍窄,高度尺寸都有定數,有通風口,鐵渣口,鐵水出口。配置人工鼓風機。”

“第三步,粉碎鐵礦石、石灰石、焦炭投入爐口,持續加熱,直到出鐵水。”

李鬱笑了,感覺這次遇到的纔是專業人才。

“這樣的高爐,出來的鐵水是什麼料?”

“生鐵,偶爾也出鋼水,但極爲罕見。”

“若是打造火槍,應用什麼料?”

“鋼最佳,其次熟鐵。”

……

“敢問老人家,生鐵如何才能變成熟鐵,或者鋼?”

面容憔悴的老漢,和周圍幾人環視了一下,似乎是下定了決心一樣:

“回爐再煉,將鐵水不停的均勻攪拌,一段時間後就是鋼水。繼續攪拌,則可變成熟鐵水。”

李鬱猜測,

攪拌的過程,就是讓氧氣和鐵水充分接觸,去除雜質。

相當於後世鍊鋼廠的轉爐。

這幾個人,是真正的冶鐵專業人才。

賴二這一次,真的給自己撿到寶了。

不過,還要再拿捏一下,

“諸位別客氣,快吃啊。”

桌子上,滿是美味佳餚。

然而,這幾人卻沒有胃口。

撲通,老漢跪地:

“李大官人,救救我們吧。我們這些人可以幫你冶鐵。”

衆人也開始跟上,跪地哀求:

“求求李官人。”

“那崇明海島,據說乃荒蠻之地,發配軍前爲奴,我們就是死路一條。”

李鬱裝作爲難模樣,擰着眉頭:

“我倒是有意招攬你們,幫着我做些鐵廠的生意。若僅僅是幾個人倒也不難,可你們是足足幾十口人。”

“大官人只要不讓我們去充軍,我陳氏族人定會感恩戴德,做您的長期僱工。”

老漢畢竟閱歷足,一下子就看出了李鬱言語中的心動。

“好。”

……

李鬱也鬆了口。

並親切的扶起諸人,尤其是領頭的這個陳老漢。

很顯然,他是這個家族的頭,也是鐵廠的靈魂。

“來人。”

“老爺有何吩咐。”

“拿我的帖子,去官府疏通一下關係。需要多少銀錢,儘管出。”

“謝謝李大官人,您就是我們陳氏一族的恩人。”

“先歇息幾日,在這蘇州府,有我罩着,沒人敢動伱們。”

李鬱悄然離去,

留下狂喜的陳氏族人,淚流滿面。

流放軍前,

可不是字面上那麼簡單,約等於進入了生命倒計時。

軍爺們,一向是狠狠壓榨流放犯人。

直到死亡。

朝廷不僅不會斥責,還默許這種行爲。

李鬱吩咐手下,

給陳氏族人洗漱,換新衣,剃髮,然後送到西山島去。

而那些押解的潮州府官差,

也終於領到了不菲的報酬,低眉順眼的走了。

一個年輕官差笑着說道:

“這幫犯人運氣真不錯,遇到這麼個心善的主子。”

“哼。”班頭冷笑一聲。

衆人不解,班頭這才低聲說了一句:

“他們這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呢。”

“啊?”

“幾個月前,就是李老爺的手下人,買通咱們縣尊抄的陳氏鐵廠。”

幾個官差目瞪口呆,不知該說什麼。

“你們幾個還嫩,不懂這世道的可怕。”

“低調當差,學着瞧人。看破不說破,才能活得久。”

“不該招惹的人,千萬別惹。”

“是,是,頭兒說的是。”

夕陽下,幾個官差感覺後背涼颼颼的。

想到李鬱那張年輕的笑臉,就心裡發毛。

……

陳氏族人,因爲造反的大業遭遇了大禍,屬於無辜的池魚。

不過,李鬱也儘量彌補,

給他們在西山島安排了新屋子,住在一起。

還安排了幾個傭人,幫着幹雜活兒。

衣服,傢俱,銀錢,也都人人有份。

而且定下了例錢,每月2兩。

陳老漢和幾個爐工翻倍。

還派了大夫,給水土不服的人開藥。

“李老爺真是大善人。”

“哎,祖先保佑。”

“這世道還是要有一技之長,如果我們不會冶鐵,人家會救我們嗎?”

陳老漢這麼一說,衆人都點頭贊同。

“過幾天,李老爺派人建鐵廠,我們幾個都去指導。”

“在這島上?”

“嗯。拿出點真本事,別讓人看輕了。”

杜仁調撥了100勞工,還有充足的磚石,三合土。

選址地勢高於湖水5米。

防洪是沒有問題了。

旁邊有個山谷,方便排水。

距離碼頭僅有100米,方便運輸。

鐵廠是重工業,一定要考慮運輸的便利。

但是李鬱考慮到一旦戰爭爆發,可能被敵艦炮擊。

選的這個地址,是在一座小山丘後。

從水面望去,只能看到山後冒黑煙。

……

杜仁親自陪着陳氏的幾個爐頭,巡視工地。

“以後,你就是西山鐵廠的陳廠長了。”

“謝謝李老爺,謝謝杜先生。”

“陳廠長不必客氣,鐵廠就交給你了。”

“老漢一定不讓李老爺失望。”

“好,咱們到那邊去看看。”

杜仁指着一下不遠處:

“那裡是一座焦煤廠。”

“好,如此一來就方便多了。不知,洗煤廠在何處?”

“諾,就在碼頭旁邊。”

杜仁遠遠的一指,湖邊泛着黑水的區域。

“陳廠長,還有什麼建議儘管提。”

“我覺得,要修路。從鐵廠到碼頭的路,一定要結實,耐磨。”

杜仁笑了,從袖中取出一張圖紙。

“你瞧瞧這個。”

圖紙上,竟然是簡易的鐵軌小車示意圖。

一條儘可能取直的軌道路線圖。

鐵車輪正好嵌在軌道里,上坡的時候可以人力推,也可以騾馬牽引。

下坡,就跟着跑吧。

反正是四輪的,不擔心傾覆。

“這是何人設計?太妙了。”

“李老爺的發明。”

“真乃神人也。”

陳老漢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如此一來,運輸可以省很多的人力。

“這鐵軌,就得等你們的第一爐鐵水了。”

“杜先生放心,我立軍令狀。”

高爐,

是所有冶鐵設施裡,最有技術含量的。

用的是耐火磚,還有三合土砌成。

高度有講究,就連爐腹的角度都有講究。

泥瓦匠反覆拆除了三次,纔拿出了陳老漢滿意的高爐。

……

杜仁指着底下兩個口問道:

“哪個是出鐵水的?”

“鐵水重,會從最底下這個口淌出來。反面略高的這個口子,是出鐵渣的。”

陳老漢繼續講解:

“您再看爐腹這個口,是進風口。鼓風機源源不斷輸入空氣,爐內溫度才能擡高。”

“這樣的一個高爐,月產量多少?”

“8萬斤。”

聽起來很多,其實也沒多少。

鐵本來就重。

放在後世,連鄉鎮小作坊的邊都摸不着。

不過,在這個時代。

擁有4座高爐的西山鐵廠,已經是行業領先了。

鐵廠內,一半工人是陳氏族人。

另一半,是杜仁安排的學徒。

李鬱不可能讓西山鐵廠變成陳氏鐵廠。

爲了鐵水質量更高,他又派人去浙江長興煤礦購買了一船優質煤。

聽着很遠,

實際上,就是隔着太湖而已,水路百里。 長興煤礦在那頭,西山在這頭。

那邊的煤,質量令人眼饞。

李鬱無數次幻想,如果掉個個該多好。

就連陳老漢也說,

長興煤炭燒出來的焦煤,熱量值比本地的起碼高3成。

別小看了這3成,

爐溫高了,鐵水質量提高的就不是一星半點。

因爲促進流動均勻了。

當然爐溫也不能太高,那樣會爆炸。

這個度,全憑爐頭的經驗判斷。

沒有溫度計。

鐵廠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若不是賴二在潮州府搞了這麼一出,李鬱的自產鋼鐵計劃,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上馬。

……

不過,

西山鐵廠的建立,和陳氏族人的到來,有人不開心了。

張鐵匠父子,嗅到了一絲危機。

搶飯碗的來了。

雖說陳氏族人是冶鐵的,自己是打鐵的,屬於產業鏈的上下游關係。

但是備不住人家跨界。

從技術難度說,冶鐵高於打鐵。

李鬱察覺了他們的擔憂,覺得還是有必要安撫一下。

畢竟,他們的忠誠是高於陳氏族人的。

一起經受過考驗,歸屬感更強。

有一樁承諾,可以提前兌現了。

給張滿庫娶個老婆!

說一百句好話,不如做一樁實事。

兩天後,

他找來了張鐵匠父子。

“最近在西山島,還習慣嗎?”

“託老爺的福,住的好吃的好。”

張鐵匠父子畢竟也是工匠營的負責人,待遇條件不差。

李鬱拍拍手,

門外進來了一個姑娘,低着頭,攪着衣角。

“你們看,這個姑娘如何?對了,還是同鄉。”

“老爺,這是?”

“我答應過你們,好好幹明年給滿庫續個弦。我想着,好事趕早不趕晚。提前辦了吧?”

“謝謝老爺。”

二人歡喜的很,手足無措。

因爲這個姑娘,明顯出身不差。

而且看起來就好生養。

“對了,以後有了孩子,開蒙的費用都省了。她識字的。”

“哎呀,這也,這也~”

看的出來,張家父子對這樁婚事很滿意。

……

李鬱又拿出了早就準備好了幾件金首飾:

“這是我的賀禮,收好了。”

“以後,工匠的事你們要多費心。”

“老爺您放心,我們若不上心,那還是人嗎?”

“我聽人說,滿庫你對鐵廠感興趣?”

“是,是有一點。”

“我會安排你進鐵廠,以學徒的身份。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張滿庫高興的跪地感謝。

對於匠人來說,這可是好差事。

能學到別人的技術,以後就更吃香了。

放在古代正常情況下,想學習一門技術。

先託人居中作保,做三年免費學徒。

學徒期間表現滿意,師傅纔開始慢慢教一點入門技術。

又是三年之後,才逐漸接觸關鍵技術。

但是,直到出師,最核心的一成技術也是學不到的。

因爲,貓教老虎尚且留一手。

何況是師徒呢。

李鬱最後又叮囑道:

“張老爹,你年齡大了。不必事事躬親,我希望你做好師傅的角色,多帶合格的徒弟。不管以後有多少匠人,我只信你一個。”

“是,老漢明白。”

……

一番籠絡人心,

張鐵匠父子腳步輕快的離開了李家堡,來時2個人,走時3個人。

一年後,搞不好就是4個人。

臨行前,張鐵匠父子還提了一個意見。

火槍槍管,到底用鋼材還是熟鐵的利弊問題。

щшш✿тt kán✿c ○

鋼材,壽命長,不易變形,但是加工費時。

熟鐵,壽命短,但是加工容易,成本低。

這是個好問題,

李鬱也要仔細權衡一下,好的兵器未必是最先進的,而是最適合軍隊的。

如今機牀有了鯨油,替代工業潤滑油,

鑽槍管的效率更高,但是也要考慮到負荷。

畢竟,系統是一次性獎勵。

鑽頭備件數量是有限的。

或許,鋼質槍管可以裝備部分精銳。

熟鐵槍管,作爲主流裝備。

因爲,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一旦和清軍正面開戰,火槍和士兵都是消耗品。

李鬱的初步策略是海量囤積火槍,火炮。

建設少數幾個忠誠的近衛軍團。

其餘的,走快速募兵,快速培訓,快速上戰場的無甲火器廉價民兵路線。

一切計劃,都要從實際出發。

大清朝最大的實際,就是人多。

用粗劣,廉價的火器軍團,去消耗清軍的精銳。

關外八旗,加上索倫,撐死也就是十幾萬的真正精銳。

只需要消耗掉幾萬,乾隆就會心疼的不敢南下。

因爲機動兵力有限。

總不能,京城,關外,北方都不要了吧。

……

如果那樣,

自然有野心家會去趁機搞事。

白蓮教,是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地方實權督撫,也會趁機坐大,和中樞分庭抗禮。

所以,李鬱的戰爭定位就是一旦爆發。

依託前線堡壘防禦,吸引清軍圍攻。

後方出動大批的火器民兵軍團,和清軍打陣地接觸戰。

對上八旗,一比一的戰損,就是巨大勝利。

讓江南,成爲血肉磨坊。

直到清軍承受不了傷亡,主動放棄進攻固守江北。

戰爭的一步,就算達標了。

而爲了這第一步,需要做很多準備。

比如,不少於5個真正的堡壘堅城。

內部儲存海量的火器,糧食,火藥。

要壓制清軍,還需要有大量的火炮,在城頭防禦。

否則,清軍能拉來幾百門上千門大炮,讓你捱打崩潰。

還需要一支規模不大,但是走精銳路線的內河海軍。

才能護住後勤路線,還有後方。

江南水網密佈,

長江,大運河,太湖,還有數不清的河溝,都是內河海軍的戰場。

江南提督,蘇鬆鎮總兵,麾下都有水師。

雖然在李鬱眼裡,那是些垃圾。

但是,如果自己沒有炮艦。

這些垃圾水師,一樣能橫行水道,隨時登陸。

決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

……

李鬱在紙上寫寫畫畫。

3個月爲一期,定製一次發展計劃。

主打就是趕清超英,多快好省的建設地盤。

西山島的大基建,已經進入了尾聲。

下一步,就是瘋狂的生產火槍。

沒時間上馬燧發槍了,既然火繩槍技術足夠成熟,就批量生產。

還有,儘快搞定火炮的技術難題。

有槍沒炮,

等於是自己拿着短劍,敵人拿着4米長矛。

認真論起來,炮比槍的戰場作用大。

材料,工藝要求更高。

因爲膛壓更大,一旦炸了周圍人都陪葬。

銅、鐵、鋼,都可用來造炮。

銅炮太貴,一門抵5門,首先剔除。

鋼炮不錯,但是加工難,成本高。

生鐵太脆沒法鏜炮膛,只能一體鑄造,容易炸膛。

所以,選擇用熟鐵作爲火炮的材料。

這裡的熟鐵,是相對接近低碳鋼的存在。

李家堡的一羣匠人,碰頭商量了半天,最終拿出了這個方案。

又結合胡千總的金川前線見聞,繪製了多種常見火炮的草圖。

西山鐵廠的陳氏族人很驚訝,

私人也能造炮?

這可是殺頭的重罪。

不過,老張鐵匠笑着告訴他:

“咱們老爺手眼通天,這些炮是替兵部造的。”

“兵部的老爺爲啥不自己造?”

“因爲咱們造的槍炮,打的又遠,又準。價格還便宜。”

“啊?”

“陳廠長,你剛來不瞭解。咱們老爺,咳咳,上面有人。”

“明白明白。”

陳氏族人對李鬱的敬仰,又高了一層。

投靠了一個背景深厚的主子,總是件好事。

在大清做商人嘛,後面沒幾個紅頂子撐腰,衙役都敢上門搞事。

……

西山島高處的獨立小院,

一人匆匆叩門進入,稟告杜仁:

“我在鐵廠附近,發現了一個暗樁。”

杜仁正在翻閱煤礦的日產量報告,停手問道:

“哪一方的探子?控制起來了嗎?”

【網站經常吞章評,不是作者無聊刪除。即使是作者發的正文,偶爾也會少些字,國服特色,各位習慣就好。】

(本章完)

第441章 吳軍新式武器,拿廣州城做測試第292章 本土版的“大阪師團”,第一次出征170.第168章 果然一個男人的氣質好不好,主第565章 抄作業,學老奴,推遼西第530章 斬妖除魔,法事破麻陽第544章 懷柔福建,武力攻滇第93章 和珅你說,朕是不是給他們臉了?第47章 如夫人 同進士第326章 蟄伏一年的海蘭察,啓動了渡江計劃第51章 借錢第567章 都不按套路出牌的結果,雙方都慌了第124章 本官竟然被兩個刁民碰瓷了第314章 臘月29,趙氏姐妹入吳王宮,淑貞兇第104章 本官病了,不能理事第20章 蒸汽動力機牀第416章 光算計不夠,必須掀一次桌子!216.第213章 咱就關心一件事,剪了辮,能當第234章 成分迥異的第二軍團第220章 和兩江總督李侍堯的第一次交鋒184.第182章 這世道如此殘忍,你欲如何抗爭第428章 一石米售價6兩,錯的不是我,錯的是大清!第419章 砍下馬忠義的頭顱,溺斃全部清軍第356章 督戰隊踩着第1派遣軍的屍體,攻陷南第580章 紫禁城鐘聲響起,清帝號召助餉138.第138章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術第311章 幹了這一碗散發着自由芬芳的酒,下第557章 吳皇袒露心聲第361章 繼續降價!降到江南那幫孫子願意購221.第218章 大戰之前,先肅內部第420章 蝴蝶扇動翅膀,廣東風雲突變167.第165章 作爲一個品德高尚 精通大清律的第67章 在潘府尾隨藍盈盈第124章 本官竟然被兩個刁民碰瓷了第521章 火箭彈 砒霜和氣槍,皇城內外開無雙第481章 血稅新解,與改流歸土第389章 颱風來了,林帥的總攻命令往下傳!第438章 最好的戰前動員騎主子第35章 給老胡下套第247章 江寧演講,煤鐵複合體的一大步第388章 你與其被皇上賜死,不如換個轟轟烈第582章 吳皇馬踏紫禁城第252章 翻車了,翻車了,洋人當真了,要派第540章 北方金字塔和吳國蛛網第307章 勸降時,一個細節,李鬱陡生殺意!第507章 山上怎麼會有門炮?149.第148章 不讓爺爲國效力,爺就爲國拖後第61章 緊急上架感言第289章 大清開國130年,可曾見過如此夾着尾第257章 一場規格很高的八旗內訌!【爲盟主第402章 刑場喊冤,以身入局第311章 幹了這一碗散發着自由芬芳的酒,下第95章 老登,你就說刺激不刺激吧?第242章 兩塊肥肉,可以吞下了第312章 紅牀打頭,紅棺收尾,這就是女人要第53章 內政第51章 借錢第223章 誤打誤撞,識破了乾隆的陰險計劃187.第185章 有種,他再屠一次揚州城啊?第63章 爹,我是劉路啊第18章 府尊的午餐第309章 大吳當立,一日三喜第382章 索倫兇悍,野豬跳圈216.第213章 咱就關心一件事,剪了辮,能當193.第191章 走向死亡!步兵硬扛黑龍江馬隊第249章 粘杆處細作:我只說了五個字就暴露第120章 天不生弘曆,萬古如黑夜。續費吧?186.第184章 感謝欽差錢峰,湖北白蓮教終於185.第183章 進京!第499章 著名經濟學家李鬱第365章 淮揚官紳集體的智慧火燒欽差!136.第136章 你笑我不懂救火,我笑你不懂大第442章 88歲的老祥瑞,想看到血流成河第120章 天不生弘曆,萬古如黑夜。續費吧?第571章 最後一道軍令:馬踏盛京!第270章 好消息:大霧散了。壞消息:外面全第518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160.第159章 我一套江北組合拳,清廷就腰間第113章 人在資本積累的初始階段,難免用點第11章 結拜,與狼共舞第40章 它,無處不在158.第157章 高端人脈圈,這種事屬於社交禮第370章 刺客和傳染病!第24章 變天了第222章 讚美東王,咒罵朱元璋208.第206章 和八旗海上拼刺刀,東海誰稱王第16章 和大嫂鬥嘴138.第138章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術第355章 關鍵時刻,先打友軍!第540章 北方金字塔和吳國蛛網第238章 大清朝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第112章 陣斬施令倫,李家軍的第一次正式出第280章 乾隆:若保不住這龍椅, 要天下何用209.第207章 李鬱:我想屠乍浦滿城,可又不第47章 如夫人 同進士136.第136章 你笑我不懂救火,我笑你不懂大第327章 《閩吳互不侵犯20條》第235章 李鬱:通知天成元票號,一次性漲價第264章 讓你們去個衣都這麼難,將來王爺有第518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23章 真吃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