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規則之內,紹閥無敵!

如今,

李鬱對前線軍事的關注度明顯減少,將更多精力投入未來勢力格局的考慮。

作爲一個純粹的現實主義者,

他不能接受復刻一個毫無新意的封建農業國,同樣也不指望建立一個全面先進的帝國。

未來的帝國只需要不那麼壞,就足矣~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李鬱可以毫不猶豫的除掉任何必要的絆腳石。

作爲帝王,

他不嗜殺,但絕不善良。

……

不妨打明牌,隨便清統區的官紳怎麼想~

反正,

如今的吳軍攻陷99%的城池只是時間問題,然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執行“既往規則”——破全城官紳的家~

按照以往的經驗:

破一抵抗縣城,抄家折銀(包含田土宅院),保守估計,100萬兩起步。

破一府城,500萬兩起步。

破一樞紐省城,1000萬兩起步。

如果純粹從經濟角度看,就沒必要和這幫蟲豸妥協。

攻城這樁生意妥妥的一本萬利。

但是,

這會給未來帝國的正治生態埋下“嗜血”的隱患。

總之,

這裡面的尺度很微妙,不好贅敘。

……

抄家工作小組效率特別高,用的是“絕戶網”。

查隱田、隱產,反覆盤算推敲盤查。

而且,

不是一波流。

也許過段時間聞到味道又殺回來了,精準翻出一批隱田。

錙銖必較。

沒有人知道,

抄家工作小組到底是根據什麼查出遺漏的。

魚鱗冊?告密?

答案是:

依靠紹興師爺組成的財稅署,他們查賬一半靠數據,一半靠經驗直覺。

……

如今,

紹興人已經佔據了吳廷文官系統的半壁江山,影響力巨大。

這些人識文墨,擅算賬,辦事老辣、熟悉人心。

原本在清廷只能隱於幕府,垂簾做官。

到了吳廷,

就如魚兒入水,遊刃有餘。

國丈胡雪餘,是紹興人入朝的主要推手。

從明面上看,無可指摘。

沒有舞弊,沒有泄露考題,也沒有濫用人情推薦裙帶。

他只是將以往的考題給紹興小兄弟們參考參考。

這幫人本來底子就厚~

稍微點撥琢磨一下,就在考試中大放異彩,考試成績遙遙領先。

履職入衙後,很快就能融入,辦公效率極高。

就算是陛下也挑不出毛病。

……

紹興師爺幫,是一個很封閉很團結的圈子。

例如,

同一衙署,紹興人之間老人願意教新人,讓新人儘快上手。

不同衙署,紹興人之間儘量給與便利,降低隱形門檻。

如此一來,

紹興籍文官處理公務的效率超高,溝通尤其順暢,獲取信息的渠道寬泛。

這裡面的門道,衙門做公的都懂~

明眼人都瞧出來了,

紹興幫已經是吳廷內部的第一大幫,有龍頭,有幫衆,有法理。

……

學閥——在現有框架之下,藉助勢力把持學術資源、同時排他。

在明清兩代,

江南文人是學閥的典型。

他們依仗着經濟、人脈、經驗,在科舉考試當中大放異彩。

之後,

反哺家鄉,提攜後輩,結成聯盟。

在某些關鍵的問題上,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向這個羣體做出讓步。

如今的紹興幫也可以稱作“學閥”。

雖然崛起的時間短,但是比曾經的江南學閥前輩更有競爭力。

……

首先,

紹興幫的優勢更大~

在儒家空談的時代,師爺羣體是罕見的實務人才。

其次,

地域更窄。

以前的江南文官包括了江蘇、浙江、江西、皖南,地域廣。

如今,濃縮到了紹興一府!

再其次,

內部團結程度!

原先的江南文官地域太廣,內部鬆散,山頭林立,屬於鬆散聯盟。

如今都是紹興人,自然緊密。

加之,

紹興師爺一貫搞封閉圈子,孜孜不倦的排擠其他競爭者,爲後輩留路。

如今他們做了吳廷的官,更是駕輕就熟。

除了對蘇州府同僚稍顯客氣,其他籍貫的同僚被排擠的嗷嗷叫!

關鍵是,

較量都是在合理的框架下進行。

規則之內,紹閥無敵!

破壞規則?

不好意思,隨便打破規則的後果很嚴重,即使是陛下也要斟酌再三。

……

這些,

李鬱都不露聲色的看在眼裡。

不止是瀏覽官員籍貫名冊,還有內政部收集的情報。

楊妃寢宮,帝妃2人同桌用飯。

順便看了一下簡報。

李鬱點頭:

“嗯,很有章程。”

“臣妾謝陛下誇獎。”

李鬱思考了一會,低聲說道:

“寡人再撥20萬兩經費給內政部,這筆經費不走財稅署,從寡人的內帑裡撥。”

“謝陛下。”

楊妃表情還是那麼的溫柔。

她執掌的內政部,潛伏線人已超過500,遍佈各軍團各工礦。

如今,開始滲透各衙署。

……

“楊妃,你挑選線人的標準是什麼?”

“回陛下,家境普通,長相普通,略顯木訥,識字,但無讀書、經商之才能。”

“然後呢?”

“集中整訓6個月,挑選孔武有力者去軍隊募兵處報名,挑選老實憨厚者去應徵衙署雜役。”

李鬱很有興趣,

笑道:

“剩下的呢?”

“回陛下,遣回原籍充當坐探,每月遞交一份本地民情。”

“嗯。”

……

過了半晌,

李鬱問道:

“內政部的探子就像是撒出去的豆子,很難回收。隨着時間的推移,掌控力會逐漸下降,你想過嗎?”

楊妃眼波閃動,

歉意道:

“還請陛下點撥臣妾。”

“若有工作卓異者,名單報我,破格予以提拔。工作合格者,5年後,都可升1級。”

“是。”

楊妃挽起袖子,又斟了一杯溫酒。

如今氣溫明顯下降,花雕酒加熱後很暖筋骨。

飯後,

李鬱走到窗外,擡頭望着鉛灰色的雲層。

自言自語:

“這個冬天,很多人熬不過去的。”

……

離開時,

楊妃宮裡的丫鬟紅兒負責恭送。

走到一處拐角處,李鬱突然停住腳步。

紅兒及時止步,微微下蹲:

“奴婢失儀。”

“無妨。”

李鬱扭頭,盯着紅兒。

突然笑道:

“你的哥嫂在商行,一切可好?”

紅兒詫異無比,隨即感激回答:

“承蒙陛下恩典,楊妃娘娘擡愛,奴婢的哥嫂如今都去了江寧蜂窩煤一廠做事。”

……

“江寧是個好地方,繁華不輸於蘇杭。內政部的差事,你要多幫楊妃分擔一二。”

“奴婢平日裡就替娘娘收發情報,還有書面歸檔。”

“其他的呢?”

“奴婢不知道,娘娘也從未讓奴婢插手過。”

李鬱伸出手指挑起紅兒下巴,似笑非笑。

然後,向下滑動3寸~

讚道:

“好似白玉盤。”

“陛,陛下~”

紅兒陡然間紅霞染臉頰,結結巴巴。

心跳好似擂鼓~

想躲又不敢躲,想說又不知該怎麼說,就這麼僵硬的立在原地。

……

反應過來時,

陛下已經走遠~

紅兒呆在原地許久,最終嘆了一口氣。

她也搞不懂陛下是何用意,大約是酒意上頭吧。

罷了,罷了。

不過,

能讓陛下記得總是極好的。

宮裡的女人,誰還沒點上進心呢。

那整日裡眉開眼笑的白妃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一朝母憑子貴,妥妥的皇族貴人。

據說,

白妃求了陛下,母家人都跟着發達了。

總之,

紅兒徹底忽略了陛下詢問內政部的幾句對話,也沒覺得這裡面有什麼用意。

只記得三個字:

“白玉盤!”

……

後宮之中,皇后和楊妃身份特殊,皆手握權柄。

一人握財稅署。

一人握內政部。

這倆部門和外界接觸不多,但極度要害!

大臣們頗有微詞,但無人敢公開提及。

因爲皇后身後是國丈,國丈背後是紹興幫。

楊妃倒是沒有身後勢力,但自古以來,臣子插手帝王的秘諜機關都是絕對忌諱~

所以,

後宮干政就這麼默默的存在着。

也許,

存在即合理。

誰又能斷定,這不是陛下爲了加強皇權而刻意爲之呢?也許這倆女人只是推上臺面的幌子,實際掌握者卻是陛下呢?

陰謀論素來很有市場。

無他,人心難測。

……

吳皇宮的會客區域。

“陛下到。”

13名分別來自江浙皖的商人趕緊起身、跪地。

李鬱步履匆匆,坐下襬擺手:

“諸位愛卿,今日並非朝議,不必拘禮,坐着說話。”

“謝陛下。”

能在皇帝面前坐着,激動可想而知。

事先,

李鬱已經派人考察了這13人的忠誠、資歷以及身家。

這些人隨着吳廷崛起而逐步發家,目前還沒有編織起太深厚的人脈網,財力規模中等。

……

環視一圈衆人興奮的眼神,

李鬱開口了:

“朝廷已經取得了湖廣戰場的決定性勝利,如今在掃蕩殘敵、肅清地方。寡人慾進一步放開禁令,允許你們投資在湖北大冶開礦開廠,如何?”

衆人狂喜,

不過隨即有人冷靜下來,恭敬的詢問道:

“陛下待我等商賈之恩古今罕見,我等感激不盡,只是~只是不敢與朝廷爭利。”

衆人紛紛點頭。

……

李鬱笑了,心想這幫人消息倒是靈通。

10天前,

工業大臣杜仁親自抽調相關官吏、工匠、學徒籌建湖北大冶鋼鐵廠,年前投產,猛吃戰爭紅利。

見陛下發笑,衆人也跟着賠笑。

然後,

就聽到陛下說:

“大冶縣鐵礦藏量極其豐富,光靠冶金署,恐怕200年也挖不乾淨。”

“寡人希望你們,能夠成爲朝廷鋼鐵產業的補充力量。”

……

陽光透過大幅鉛鋇玻璃照在陛下的臉上,光怪陸離。

衆人攥緊拳頭,3分緊張3分激動4分期待。

“諸位聽清楚了,鋼鐵產量是帝國霸業的基礎,鋼鐵產量永遠不嫌多。爲寡人分憂,你們願意嗎?”

衆人齊刷刷離開椅子,跪地高呼:

“願爲吾皇效力。”

“萬歲,萬歲,萬萬歲。“

……

大冶縣,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地方有多少礦。

晚清名臣張之洞創辦了著名的漢冶萍公司,就是以萍鄉的煤礦、大冶的鐵礦、在漢口設廠冶煉鋼鐵。

故而得名:

漢冶萍!

所以,發展的路子是很清晰的。

但李鬱不打算搞漢冶萍。

因爲他不是張之洞,不想天天看着煙柱沖天,滿足莫名其妙的自戀。

從成本角度考量,漢冶萍公司——錯。冶萍公司——對。

將鐵廠設在漢陽增加了運輸成本。

發展工業一定要考慮成本。儒生們羞於談利,李鬱熱衷於談利。

……

老規矩。

這些人留在宮裡吃了一頓便飯,冶金署署長陳莊傑列席用餐。

官方說法是:

午餐會期間,陳署長和各位礦主就當前的冶金髮展交換了寶貴意見。陳署長指出,大家投身鋼鐵行業是爲吳國的工業化添磚加瓦。

對此,他表示讚賞和支持。

小道消息是:

陳署長全程無表情,滴酒未沾。

離席前,

令人搬來一摞冶金工藝資料,然後收取了5萬兩技術轉讓費。

……

陛下旨意,冶金署不敢違背。

但是他們從心底抗拒被人進來分一杯羹。

之前,

民間商人們都是小打小鬧,打造一些民間所需的鐵器,不痛不癢,從未正式進軍鋼鐵行業。

而這一次不一樣。

商人們獲得了大冶的2處露天鐵礦,還有8000畝土地。

投資總股本高達230萬兩。

其中,

13位大股東出資150萬兩,直接參與管理。

其餘股份由廣東士紳商賈出資,但不參與管理。

……

一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所有的從業者都會跟着吃到紅利。

馬鞍山鋼鐵廠的工人拿着調令到了大冶新廠,至少升1級。

對於家庭負擔不大的人來說,這是很理想的模式。

樹挪死,人挪活。

大冶鋼鐵廠的規模肯定不會輸給馬鋼。

陛下親口所言:

大鋼和馬鋼是未來帝國的雙子星。

按照這個邏輯,

大冶(民)鋼鐵廠,大約就是一架波音767飛機。

爲了區分,

大冶人把官辦鐵廠叫官窯,商辦鐵廠叫民窯。

……

在湖北大冶、在江西德興,官窯和民窯同場競技。

黑煙滾滾,人聲鼎沸。

慢慢的,

聰明人嗅到了味道,陛下這是在間接表達不滿!

官窯的成本居高不下,陛下打算用民窯來給官窯施加壓力。

如果,

民窯的產品質量相似,價格卻低了一大截。

怕是以後冶金署的日子不好過嘍。

……

不過,

底下人日子很好過。

鋼鐵從業人員就不說了,無比吃香。

磚窯生意好~

建築隊生意好~

大冶縣百姓笑的合不攏嘴。

數萬名拿固定薪水的陌生人進入本縣,所催生的商業需求,可以讓任何勤快人在從中分到一杯羹。

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經濟循環。

第17章第551章 絕對國防圈第306章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比如說第20章 蒸汽動力機牀第440章 閩南人瘋起來,老廣的鍋蓋都摁不住!第500章 恨入骨髓,追殺300裡第574章 鬱皇親征,開啓兩路北伐!第414章 土客大械鬥!第300章 精銳,肯定是精銳!第473章 助老夫拿下五福之最後一福好死第324章 整編,練兵!第564章 攻陷旅順後,靖海侯提出兵力彌補戰略第541章 【必看】帝妃聯手,超遠程圖形通訊系統時速1500裡221.第218章 大戰之前,先肅內部170.第168章 果然一個男人的氣質好不好,主第492章 我等蒙古男兒正欲死戰,爾等滿人卻要跑路?139.開會,請假一天,明日正常更新第72章 太湖匪事203.第201章 三連擊劇本,無痛江南第455章 一支酷似“清軍”的“吳軍”,血洗了濠鏡澳第527章 總預備隊,全上!第238章 大清朝露出了猙獰的面目177.第175章 朕殺人,從不看品級,從不看貴第493章 火併!火併他們啊!第237章 一場事關蘇皖兩省尊嚴的械鬥第110章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第327章 《閩吳互不侵犯20條》第373章 乾隆:江蘇人全員反骨!個個該剮!第430章 改棉爲稻,腥風血雨第6章 青木堂來了第431章 一捆柴禾引發的血案148.第147章 今日當聯手,御前挖坑殺狗第42章 錢,我想收;貨,我又不想給第539章 嘉親王縱兵搶和珅寵妾,打狗震爹第390章 線膛槍新戰術放風箏第327章 《閩吳互不侵犯20條》第372章 李鬱的“帝國相對進步論”第86章 各方反應第338章 精神崩潰的撒克遜使團先開了第一槍第239章 朕覺得李鬱落榜毫無冤屈,字醜不該第233章 巨大的恩情,從天而降,狠狠注入小222.第219章 主公有令,火候已到,今日必破第342章 打開門,讓標準之風吹進來嘛!183.第181章 光頭 戎裝 優勢在我130.第130章 黎民懂得太多,就會離心離德第393章 勝負既分,海蘭察割辮明志173.第171章 拳頭不硬的叫潑皮,拳頭硬的叫第37章 卸甲第347章 死道友莫死貧道!132.第132章 清風寨對峙,蠻女不按套路出牌第566章 目的不純的包衣革命第488章 極度怕死的第4軍團,英勇的向襄陽發起了進攻第5章 破例,打一次女人第562章 年輕的海軍,乘風破浪第45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273章 暗流涌動的吳王府,權力遊戲第336章 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帝之鮮血第227章 江寧城最漫長的一天149.第148章 不讓爺爲國效力,爺就爲國拖後第58章 江南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200.第198章 滿城打靶,封官建制134.第134章 吏部大挑,和勾欄選妹,依據是第55章 你拿開水潑我?第287章 假如清醒也改變不了現實,不如糊塗第295章 我輩士紳,捐輸乃是取死之道!第566章 目的不純的包衣革命第443章 文明之師,抽空勸降第556章 萬物皆可滿八旗第111章 兩個反賊的雙向奔赴第102章 跑的慢的,都死了第240章 大清朝有很多非主流數學家,擅長用第418章 風雪輕騎出!該清盤了第563章 殺戮海灘!203.第201章 三連擊劇本,無痛江南第522章 父皇昏迷,兄弟死絕,你們該稱呼本宮什麼?第371章 渡江第1仗安慶第304章 京師年關難過!旗人難!乾隆更難!第571章 最後一道軍令:馬踏盛京!第564章 攻陷旅順後,靖海侯提出兵力彌補戰略第537章 火燒鳳凰,賊酋就擒,湘西戰役結束第447章 在忠誠和自治之間騰挪轉圜的團練大臣第309章 大吳當立,一日三喜第489章 4不重要,符合大家的刻板印象很重要202.第200章 胡副將:麻桿打狼兩頭怕第316章 一場針對乾隆的驚天大騙局,從巴達第95章 老登,你就說刺激不刺激吧?第23章 真吃席了第227章 江寧城最漫長的一天147.第146章 拿小棍測試一下,帝國的中樞神第249章 粘杆處細作:我只說了五個字就暴露第36章 距離變態又近了一步第424章 李鬱的“曲線馭人之道”第405章 佞臣的真知灼見!第70章 你跑路吧!第377章 前方揚州,此河不通!第29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鄱陽湖面拼刺刀第54章 清月村的困局第475章 意外因素,艦隊暫緩西進,改攻武昌!第522章 父皇昏迷,兄弟死絕,你們該稱呼本宮什麼?第384章 明日巡撫宴請,大家不必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