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三

後記(三)

康熙亦是默默的聽着,海外征伐,以掠奪爲主,循征伐倭國賠款開埠的前例,這倒是大爲可行,既無窮兵黷武之憂,亦能爲大清謀得鉅額財富,實是一舉兩得,不過,老十四提議佔領南洋諸藩後大舉移民,他卻是有些不解,南洋諸藩屬國與南洋未開化之土著不可同日而語,如何不能漢化?再說了,大清如今哪有如此多百姓可移民?

再有大清所有的部隊更換火器,那得多少銀子?南非有必要如此急迫的征伐嗎?老十四爲何對南非如此重視?礦藏?西非的金礦亦未見他如此上心。

簡親王雅爾江阿、裕親王保泰、顯親王衍潢三人卻是心急,貞武爲何閉口不提海外封國的事情?

貞武略微休息了一陣,又纔開口道:“大清雖是征伐不斷,卻並不影響國內民生經濟,如今大清已有盛世跡象,整飭吏治,已是刻不容緩。

正所謂日盈則昃,月滿則虧,縱觀歷朝歷代,並不乏盛世,何以仍難逃改朝換代之命運?究其亡國根源,都是因吏治敗壞而導致人心盡失!

善治者治吏,不善治者治民,爲君者莫不知之,然歷朝歷代之吏治卻難以始終如一,遠的不說,明初整飭吏治最嚴,至中後期仍是貪賄成風,吏治腐敗到了極點,以致內憂外患,終失其國,究其原因,朕認爲,不外乎兩點,一則是人性,二則是制度。

歷代開國之初,之所以吏治清明,一則是從嚴治吏的結果,一則是天下初定,民不聊生,難以腐敗,縱使有,亦極爲有限,不足以喪失民心。動搖國本。

國初的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必然使的經濟逐步復甦和發展,一俟天下太平日久,則必然出現安定繁榮之景象,生活富足,必然由富生奢,由奢生驕。繼而競相攀比,由此帶動整個社會的奢靡驕侈之風,此皆是人之天性使然。

當社會奢靡驕侈之風盛行,官員豈能甘於清貧?自古以來。皆是官貴民賤,十年寒窗苦讀,一朝出人頭地,所得俸祿卻僅夠溫飽,眼見士紳商賈窮奢極欲,競相攀比,官員心中如何能平?心有不平,必然促使官員貪賄以驕奢,驕奢思欲、縱慾生貪、貪則生腐、腐則民心盡失。

明太祖嚴刑酷法以整飭吏治。之所以難以長久延續,便是違背了人之本性,官員也是人,而且是人上人,當整個社會經濟大爲繁榮之後,豈能奢望官員仍然安守清貧?”

聽到這裡,康熙不由微微點了點頭。原本以爲老十四給官員俸祿翻了一倍是爲了籠絡人心,不想竟是爲整飭吏治埋下的伏筆,看來增加官員俸祿,海外圈地以爲官員謀福利,發行銀元,廢除火耗,工商雜稅革新,這都是一環套一環。衝着吏治整飭而去的,難爲他竟能從人性出發來考慮吏治的問題,這也算是別開生面了。

張鵬翮、馬齊等一衆上書房大臣聽的亦是分外上心,歷來吏治都是最爲頭痛之事,倘若貞武能夠在整飭吏治上別開蹊徑,實則是大清之福。天下蒼生之福。

略微歇了歇,貞武才接着道:“整肅吏治,必須長抓不懈,不能人亡政息,不能半途而廢。所謂制度,包含幾層意思,一則是整飭吏治必須形成制度,代代延續。

二則,具體懲治貪腐亦須形成制度,必須盡力剝奪官員貪賄的可能,限制官員的權利,例如廢除火耗,杜絕胡亂攤派,消除名目繁多的各種苛捐雜稅。再則便是監督,缺乏有效監督是官員貪賄的主要原因,如何監督官員貪賄,須得衆卿羣策羣力。

不過,必須堅決杜絕因爲監督地方官員而妄增官員,以致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重蹈宋朝之覆轍,朕認爲以地方士紳或是候選官員配合京報、寧報等報刊進行監督最爲理想,要大力培養士子縉紳關心國事和地方事務。

總而言之,整飭吏治,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則是增加俸祿和福利,保障官員能夠維持體面的生活,二則是加強管理和監督,對貪賄之官員,毫不手軟,給予嚴懲,輕者革職,永不敘用,重者抄家流放直至處斬,絕不姑息。

捐納制度必須廢除,大清如今有‘四大恆’和‘晉和盛’票號,徽商的聯合票號‘徽昌源’朕已經賜名,不日就會開張,即便是僅有此三大票號,朝廷在拮据之時亦可向票號借貸週轉,無須再開捐納。

關於縉紳,朕額外提一下,縉紳可謂是大清不拿俸祿不在編制的官員,縣以下統治秩序的維護基本上是有賴於縉紳宗族,地方的穩定與發展,行爲規範之約束,地方教育,公益事務等等皆離不開縉紳。

朝廷必須重視縉紳在地方的作用,善加引導和褒獎,提高縉紳參與地方政務的積極性,當然,對包攬訟訴,爲富不仁,橫行鄉里的劣紳亦須嚴加懲處。”

這是貞武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高薪養廉,要限制官員的權利,並且要將整飭吏治形成制度,代代延承,長抓不懈,康熙聽的亦是大爲讚賞,這的確是個好法子,必須形成制度,作爲祖制傳襲下去。

胤禩、胤祥、張鵬翮等人忙叩首道:“臣等謹尊聖諭。”

“最後是海外分封之事。”貞武感覺一陣乏力,當下便緩緩說道。

一聽這話,簡親王雅爾江阿、裕親王保泰、顯親王衍潢、胤禩、胤祥、胤誐、胤禟、胤禑都是精神一振,忙凝神靜聽。

“海外分封是大清百年戰略,既是爲了與歐洲爭霸之需要,亦是朕給八旗留的一條後路。”

聽的這一句話,康熙登時大爲驚詫,在老十四提出海外分封之時,他是說的準備利用歐洲各國與美洲封國發生衝突的機會,順勢出兵,將一應封國統統收回,如今何以說是爲了給八旗留一條退路?他究竟是騙這些王公勳貴還是說的真話?

胤禩、胤祥、雅爾江阿、衍潢、馬齊等人亦都是一臉的驚訝,大清如今正是如日中天,橫掃天下之時,貞武何以會說出爲八旗留一條退路的話?再說了,八旗早就爲自個留好了退路,偌大一個遼東,禁止漢人入內,不就是八旗的後路?

貞武感覺自己的出氣有些急促起來,當下就接着道:“朕之前說過,如今世界乃是三分天下,實則爭雄者,唯有大清與歐洲諸國,大清與歐洲相距四萬裡,目前爭奪的焦點便是海外之地,誰能搶佔更多的海外之地,誰就能笑到最後。

與歐洲諸國相比,大清的優勢在於人口,大清如今解決了糧食的瓶頸限制,去除了痘瘡的高死亡率,免除了人頭稅,並且大量投放低息貸款,百姓生活境況已是日趨好轉,這必然引來人口的暴增,這是朕積極推行海外擴張的資本。

爲了大清的國運,海外封國的發展不能有絲毫延誤,美洲地域遼闊,數十年的開發,必然會成爲一片樂土,征伐非洲,很大的程度說就是爲了美洲的份封,南非、西非皆是通往南美洲的跳板。”

微微一頓,他便接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數千年來,就沒有不亡的王朝,誰也不能保證大清千秋萬代,爲了不重蹈前明朱家子弟之覆轍,八旗必須在海外留下一條退路,爲此,不僅要大力發展美洲封國,亦必須大力發展海軍及戰艦,必須與時俱進!

再則,對付歐洲還有另類的手段,植物入侵和經濟遏制,朕在暢春園後湖引進了來自美洲的一種植物——水葫蘆,你們可以嘗試多加關注,看看這種植物大量引入歐洲......。”

說到這裡,貞武呼吸一陣急促,康熙一見,連忙說道:“快傳太醫。”說完,又對衆人說道:“先跪安吧。”

見這情形,一衆人忙磕頭失魂落魄的退了出來,心裡皆是大爲焦慮,看貞武的情況,並不樂觀,植物入侵和經濟遏制?這是什麼手段?衆人都是一頭霧水,這主子的新想法可謂是層出不窮,可千萬別就這麼丟下大清不管了。

一衆太醫進來之後又是灌藥又是扎針,忙前忙後足有半個時辰,貞武的脈象才穩定下來,沉沉睡去,太醫院院使孫之鼎暗鬆了一口氣之後,纔在康熙身前跪下道:“稟太上皇,目前皇上脈象已經趨於平穩,不過,不宜再讓皇上費心耗神。”

康熙微微點了點頭,道:“下去忙吧。”待的一衆太醫退出,他才望了一眼埋頭疾書的起居注記官張廷玉,一直等到他停筆,他才叫其過來,問道:“皇帝平日的起居注可記的詳細?”

聽的這話,張廷玉一臉苦澀的叩首道:“回太上皇,日常起居注皇上甚爲重視,多有閱覽,屢有刪減。”

康熙不由一陣腹誹,什麼好的沒學,刪減起居注倒是學了個十全,微微沉吟,他才接着問道:“這植物入侵,可曾有記錄?”

“回太上皇,此事微臣未曾聽聞過,容微臣查閱起居注之後,再回稟太上皇。”張廷玉謹慎的回道。

第591章 反應第539章 誤猜第526章 理關係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506章 捷報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589章 動手第522章 遊說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556章 心結第518章 蹊蹺第60章 下馬威後記八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58章 海關改革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612章 爭執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607章 想不通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469章 意外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29章 抽絲剝繭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410章 吃早茶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606章 接見第558章 傳位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609章 割地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322章 強勢第675章 下馬威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130章 刺殺下第11章 火器人才第36章 督撫之爭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495章 徵日(四)第698章 失控?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622章 棘手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652章 相親的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307章 朝陽門第292章 大變第68章 潑天大案第577章 勸輸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52章 好色貪婪第496章 徵日(五)第56章 出謀劃策第26 提點老八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202章 李衛第394章 黃帶子第615章 撫卹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685章 狗咬狗第47章 順勢而爲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53章 遭彈劾第115章 施世驃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501章 徵日(十)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362章 什麼香?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538章 公示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716章 管理第337章 撂挑子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732章 天意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