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解惑

貞武下旨着京師以及地方鑄造局協助‘四大恆’鑄造大清銀元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暢春園上書房值房,在值的三位上書房大臣張鵬翮、蕭永藻、嵩祝聽聞之後都是一呆,這主子究竟還有多少革新?如此層出不窮的鼓搗,還讓不讓人活了,這日子是真沒法過了。

海軍歐洲大捷,給爭的不可開交的京報寧報有關新政的大辯論稍稍降了點溫,這還沒顧的喘上幾口氣,這主子又拋出一個新錢的發行,而且不跟上書房商議,不徵求戶部意見,直接將新錢的鑄造權交給了‘四大恆’這麼一個私營的票號,那朝廷還要鑄造局做什麼?

默然半晌,嵩祝才瞥了張鵬翮一眼,道:“新皇登基,發行新錢,乃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之舉,不過,歷來皆是發行銅錢,如今大清白銀和銅錢所構成的貨幣體系並無絲毫不妥,何以無端發行銀幣?”

蕭永藻亦嘀咕着道:“也不知道發行銀幣的成色、重量、幣值大小几何?咱們上書房已經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張鵬翮苦笑了一下,才道:“我雖然一直主管着戶部,不過,發行銀元的事情,我還真是豪不知情,皇上的性子你們也是知道的。”

“運青,錢法事關國計民生,非是小事,可不能由着皇上的性子來。”嵩祝神情肅然的說道:“這事你得去問個清楚,自前明以來,朝廷就沒有鑄造銀幣的先例,更無讓銀號票號錢莊鑄幣的先例,這不是太阿倒持嘛?”

拿我當槍使?張鵬翮仍是一臉的苦澀的說道:“皇上雖說從諫如流,但定下來的事情,極難扭轉,如今戶部尚書噶敏圖亦不在京師,此事僅憑我一人之力。實無絲毫把握。”

“錢法乃是國之根本,咱們一塊去覲見。”蕭永藻說着,便對外吩咐道:“馬上去遞牌子。”

“喳,奴才這就去。”候在門口的小太監躬身應道之後,便一溜煙跑了出去。

見此情形,張鵬翮不由苦笑了一下,白銀的弊端他是清楚的,歐洲的銀幣在東南沿海頗受歡迎。他也有耳聞,大清發行自己的銀幣,有利於白銀的流通,這事情本身不是壞事。問題是不應該將鑄幣權交給‘四大恆’,也不應該事前不通一點消息,蕭永藻兩人對此事反應如此之大,更多的還是對貞武的獨斷專行不滿,想就將鑄幣權交給‘四大恆’這一點上面挑刺。

澹寧居前殿,正在批閱奏摺的貞武聞報上書房三位大臣在外求見,不由微微一笑,這幾位打擂臺的來的倒是不慢,當下便吩咐道:“讓他們進來。”

待的張鵬翮三人進來請安見禮之後。貞武才放下硃筆,合上奏摺,含笑道:“免禮,賜坐。”俟三人謝恩落座之後,他才接着道:”爾等三人可是爲了發行銀元一事而來?”

見貞武如此直接,張鵬翮便拋磚引玉的道:“回皇上,確實如此。不知準備發行的銀幣成色、重量、幣值大小几何?”

“大清銀元庫平七錢二分,九成銀,與銀兩通用。”貞武緩緩說道:“幣值分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四種,壹圓等於十角。”

聽是幣值是元、角,張鵬翮亦是一愣,怎的完全仿效歐洲的銀元?偏偏成色卻又只九成?一般官銀的成色可都是九五成,難道是打算從中牟利?正自想着,蕭永藻已開口道:“皇上。銀元既是與銀兩通用,何以與官銀成色不一?”

貞武掃了三人一眼,端起茶盅,輕呷了兩口茶,纔開口道:“你們先說說發行銀元的優劣。”

見貞武反客爲主,張鵬翮略一沉吟。便道:“銀元成色重量一致,標準劃一,大小適宜,不僅便於攜帶,亦省卻了異地兌換之苦和流通的損耗,將極大的促進白銀在大清各地流通,只是......。”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大清歷來皆是以兩記量,銀元改爲元、角,商賈百姓怕是難以接受,再則,成色不足,恐亦會招惹非議。”

貞武微微一笑,道:“銀元若是改爲庫平一兩,成色九五,還有何弊端?”

聽的這話,三人不由一愣,銀元若是改爲庫平一兩,成色九五,可說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了,歐洲的銀元,他們也不是沒見過,好處是明擺着的,可貞武爲什麼要改兩爲元,成色只定爲九成?

難道是爲了火耗?三人心裡都閃過這個念頭,將官銀改鑄爲銀元,損耗那是避免不了的,除了損耗,還有人工,大清數億兩的白銀全部改鑄爲銀元,這筆費用確實不小,不過,這話卻是沒人敢說。

略一沉吟,張鵬翮便躬身道:“微臣等愚鈍,懇請皇上點撥。”

貞武瞥了他一眼道:“改鑄大清銀元,是爲了統一大清的白銀貨幣,是爲了減少異地流通的損耗和省卻異地兌換的繁瑣,便於白銀更好的流通,以促進的大清的商貿,此乃其一,其二,是爲了抵制外藩銀幣在大清的流通,朕將大清銀元的成色定爲九成,就是出於驅逐外藩銀元的考慮,因爲外藩銀元的成色一般是九三、九四。”

聽到這裡,嵩祝給聽糊塗了,見是話逢兒,他忙躬身道:“奴才愚鈍,既是要驅逐外藩的銀元,大清銀元的成色就應該比外藩銀元的成色更高,否則如何能夠驅逐?”

貞武瞥了張鵬翮一眼,道:“運青久掌戶部,對錢法應該熟知,你來說說。”

張鵬翮不由一呆,這銀元與銅錢可不一樣,銅錢是成色高了,不法商人收集銅錢私自鑄造銅器轉手牟利,導致銅錢流通不足,以致銀賤錢貴,傷害百姓小民利益,想到這裡,他心裡一亮,銀元不照樣有人收藏?

“微臣遵旨。”他忙微微欠身道:“市面流通之銅錢,並非是優勝劣汰,反而是劣勝優汰,百姓素來便有積攢銀錢的習慣,既是積攢,自然是攢好幣,用劣幣,時日一久,好幣盡藏,市面流通則盡劣幣,微臣竊以爲,銀元與銅錢是一個道理。”

“說的透徹。”貞武毫不吝嗇的讚了一句。

張鵬翮卻又躬身道:“皇上,小民百姓納賦稅皆是以銅錢爲主,銀元成色有所下降,無形亦助長了銀賤錢貴的趨勢,此亦一大弊端,然小額銀幣的大量發行足以使小民百姓有更多的機會使用銀幣,微臣懇祈皇上加大壹角、貳角銀幣的發行量。”

“好!舉一能反三,此實乃老成謀國之言。”貞武讚賞的看了他一眼,含笑道:“朝廷的錢法弊端不小,整飭吏治,必要革新錢法,銅錢成色過高,以致銀賤錢貴,官價一直以來未有變動,皆是一兩白銀兌換銅錢一千文,實則民間的比例一直是一兌七百到八百之間,地方官徵賦稅,歷來便是按官價徵收,百姓除了繳納耗羨,用銅錢納賦稅還要被盤剝一次。

朕不僅要大量發行小額的銀幣以減少銅錢的流通壓力,更準備自明年起,按市場的實際兌換價,適時調整官價的銀錢兌換比,以減輕百姓負擔,杜絕地方官員從中漁利。”

張鵬翮實未料到貞武竟然想的比他更遠,按市場的實際兌換價,適時調整官價的銀錢兌換比,這法子既能有效的解決弊端,又簡單實用,他忙躬身道:“皇上聖睿天聰,洞徹秋毫,實乃大清億兆子民之福。”

蕭永藻、嵩祝二人對錢法一知半解,卻也聽了個明明白白,忙跟着稱頌,心裡卻是憋屈,合着咱們巴巴的趕來,倒是爲了頌聖?

待的三人稱頌完,貞武才接着道:“大清銀元爲何不採用庫平一兩,而是與西班牙銀元保持一致,採用庫平七錢二分一枚,廢兩改元,改稱銀元?一則是朕要全面推廣銀元,徹底廢除銀兩制,銀兩銀元並行流通的局面只是暫時的,因爲這不利於貨幣的統一。

二則,東南沿海對西班牙銀元的喜愛,說明了銀元的大小規格很適合。三則,大清對外海貿,主要是對歐洲的貿易將日趨擴大,與歐洲的貨幣統一規格,有利於促進海外貿易。

最後,是出於驅逐歐洲銀元的考慮,荷蘭大馬劍庫平八錢六分,九四的成色,西班牙銀元庫平七錢三分,九三的成色,但是市場流通的歐洲銀元,卻主要是西班牙銀元,有鑑於此,大清銀元才採用庫平七錢二分。”

嵩祝早已沒了心思在這上面挑刺,論起經濟錢法,論及眼光長遠,他自知拍馬也及不上貞武,略微沉吟,他才道:“皇上聖慮深遠,實令奴才等慚愧,不過,奴才愚鈍,尚有一事不明,鑄幣權乃是朝廷錢法根本,如何能授予‘四大恆’?”

見嵩祝如此直接的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張鵬翮、蕭永藻心裡不由暗自腹誹,婉轉一點要死啊?誰不知道貞武佔了‘四大恆’一半以上的股份?兩人也不敢偷看貞武的臉色,都提着心低着頭,等待貞武的反應。

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596章 平衡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93章 探望十三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595章 嚴懲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60章 下馬威第76章 康熙偏心第75章 各自算計後記九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78章 投桃報李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233章 掃盲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522章 遊說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569章 大旱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98章 白費勁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98章 白費勁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151章 招撫第719章 知人善任後記一算是續集第60章 下馬威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123章 旱情第156章 敲竹槓第51章 海關制度第396章 插手第538章 公示第83章 酸第205章 糾結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584章 出路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296章 密謀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629章 戰與不戰第722章 解惑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582章 倉鼠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469章 意外第515章 跋扈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603章 出紅差第558章 傳位第507章 報喜第344章 扳腕子第337章 撂挑子第713章 倭奴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499章 徵日(八)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674章 泄露第426章 擔心譁變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618章 觸底線第102章 發飆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133章 祈雨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582章 倉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