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海關改革

什麼東西都一樣,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希望義學越是拒收,就越有吸引力,以致每天都有不少人家守在希望義學門口,要求將孩子送入學,弄得白子云等一衆舉子根本就不敢出院子。

當胤楨帶着包福全、達春等一行人到達大兒衚衕,早就得到消息的白子云已經帶着所有的孩子和先生侯在了衚衕口,見了這情形,胤楨不由哭笑不得,這情形也太熟悉了,就差一個孩子手裡再拿束花了,難怪小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這樣歡迎領導檢查,原來是早有傳統,暗罵了一句‘扯蛋’,他便招手把白子云叫了過來,“趕快讓先生和孩子都回去正常開課,歡迎也不用搞這些形式。”

白子云沒想到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登時就面紅耳赤的讓先生們將孩子們帶回去,隨後才趕過來請安陪罪,胤楨也沒怪罪他,隨口就問了下希望義學的情況。

白雲山原地就將這半年的情況簡述了一番,着重提到了拒收的情況。

聽完白子云的彙報,胤楨不由一陣沉默,希望義學的規模開始只是按三、四百人規劃的,現在已經收到了四百人,確實是人滿爲患了,銀子他有,擴建也沒問題,周圍有空地呢,問題是康熙的態度,再擴建會不會引起康熙的反彈?畢竟當初是打着培養測繪人才的幌子,康熙雖然自己學習西學,可對民間學習西學卻是抱着反對的心態。猶豫了下,他纔開口道,“暫時維持原狀,明年再說。”

草草視察了一圈,慰問了衆位先生,胤楨便徑自回了自家貝勒府,一進府,他才知道,鄭世昌、閔明我兩人早就在府上候了一陣了,稍想了下,他便吩咐,“先將閔明我叫來。”

閔明我自與胤楨搭上線後,在傳教士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胤楨現在的一舉一動,他都分外的關注,進來見禮之後,他向胤楨簡約的彙報了京師、廣州的傳教士情況。

聽到閔明我彙報說在華的傳教士正在歐洲大量的招募各色工匠、水手、西學人才,胤楨心中高興,自是一番溫言勉勵。

對於鄭世昌,胤楨則提出了不少要求,要他注重人才的選拔,制度的貫徹,在造紙和印刷的改進方面不可鬆懈,另外還讓他按照一錢、二錢、五錢、一兩的標準試着製作銀幣。

將兩人打發走,胤楨便朝宮裡趕去,既然打算明日離京,自然要去跟康熙陛辭。

康熙照例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了胤楨。

例行的請安之後,康熙詳細的詢問了一番上海的情況,胤楨料想他肯定在上海布有耳目,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隱瞞,事無鉅細都一一如實稟報。

康熙聽的很專注,胤楨說完之後,他才微笑着說道,“你制定的海關制度,朕看了,章法嚴明,細緻全面,管理嚴謹,監督有效,很不錯,朕意在全國的海關推廣,你意如何?”

暈死,你嫌我現在得罪的人少了還是怎麼的?全國推廣,這一下子會斷了多少人的財路,那些個海關的監督,總管,哪一個不是你親近之臣,現在就推廣,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想到這裡,胤楨從容的回道:“回皇阿瑪,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由人來執行的,這個制度究竟是否管用,還有待驗證,兒臣以爲還是先在江海關試行一年,一來看看效果,二來也可培養出一批人才出來,日後若是在全國推廣,也不至於歪嘴和尚唸經——好經也被念歪了。”

“好個歪嘴和尚唸經。”康熙呵呵笑道,“去了不到半年,倒學的油口滑舌了。”

“皇阿瑪一天到晚接見大臣,都是正經肅對,能博皇阿瑪一笑,也是兒臣的一番孝心。”

“花言巧語。”康熙笑罵了一句,心情卻是大好,這個老十四不僅會賺錢,而且才能出衆,去年才提議農學院,今年又冒出個海關制度,這可都是事關國策,更難得的是這份孝心,爲朕分憂不少,個個兒子都象他這樣,這日子可就舒心多了。

呷了口茶,康熙才接着說道,“能鼓搗出這個海關制度,你應該對全國的海關有個全盤的考慮吧,別藏着掖着,都倒出來聽聽。”

我今兒是來陛辭的,怎麼又跑出來海關這麼篇大文章啊,胤楨暗歎命苦,微皺着眉頭道:“皇阿瑪,海關這事,牽扯甚大,兒臣現在考慮的還不成熟,容兒臣回去慎重考慮下,再寫個摺子呈上來,可好?”

“沒關係,朕現在空暇,先說來聽聽。”康熙仍是微笑着,卻不打算就此揭過這個話題。

見康熙堅持,胤楨除了能在心詆譭幾句也別無辦法,只好開口說道:“近百年來,西洋的航海造船技術是一日千里,海貿的交易量也是逐年擴大,當我大清的遠洋艦隊和遠洋貿易船隊下水之後,我朝海貿必定出現驚人的繁榮景象,隨着海貿的發展,海關的稅收也定然是水漲船高,兒臣制定這個海關制度的初衷就是因爲發現江海關受賄縱私、偷稅漏稅等現象太爲嚴重,保守估計也有三成的稅收流失,這對內務府對戶部對海關都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兒臣有個初步的設想,把海關歸於戶部,成立海關總署,對全國所有的海關進行垂直領導,海關的官員由吏部指派,如此一來,將能大大緩解當前國庫緊張的局面。”

歷來海關的收入有25%的稅銀劃歸宮廷內務府,每年各海關更有定額資金送交內務府造辦處以支持皇室財政的運轉,海關監督、四大海關所在地的地方巡撫每年也有不少的進貢,其中粵海關更有‘天子南庫’之稱,可以說四大海關實際上就是皇室的‘小金庫’,這一劃歸戶部,可就直接牽扯到皇室的切身利益,等於是無形中砍掉了‘小金庫’,康熙豈敢輕易開口?沉吟了半晌,他卻是不動聲色的問道,“如此一來,內務府豈不是沒了進項?”

胤楨好整以暇的回道:“皇阿瑪,這稅銀收到戶部,具體的分配比例自然是皇阿瑪聖心默定,兒臣現在憂慮的是另一個問題。”

見所謂改革並不涉及到自己的‘小金庫’,康熙已是完全的放下心來,登時有些好奇的問道:“還有什麼問題?”

胤楨侃侃而道:“自開海以來,貿易額是每年遞增,由於我大清賣出的商品多,買入的商品少,這就導致白銀大量流入國內市場。白銀的大量流入,在短期來看是好事,可時間一長,必然導致白銀和銅錢的比例失調,從而刺激物價上漲,最終受害的還是最底層的百姓。”

第730章 皇見皇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6章 都是精英第600章 有雨第86章 衣冠禽獸第607章 想不通第181章 朝會(二)第730章 皇見皇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54章 收曹顬第151章 招撫第461章 放不下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337章 撂挑子第156章 敲竹槓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673章 滿城第18章 發行銀票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508章 出手第609章 割地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499章 徵日(八)第560章 考覈第97章 站籠第699章 自做孽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604章 晾幾天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86章 衣冠禽獸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78章 投桃報李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186章 述職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89章 眼紅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277章 僱傭軍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621章 反應第506章 捷報第494章 徵日(三)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431章 唱白臉第713章 倭奴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353章 師出有名第522章 遊說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92章 大變第613章 拿捏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577章 勸輸第271章 海軍部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32章 牛B總督弟111章旁觀者清第18章 發行銀票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97章 站籠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174章 回京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251章 亂了第329章 奴隸農莊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73章 一折驚心第50章 各方反應第504章 和談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669章 啓程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397章 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