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一錘定音

去莫臥兒帝國實地考察?幾個大臣都是一怔,這把老骨頭能經得起在海上顛簸幾個月,那還不得散架?這十四爺怎麼想起一出是一出,不知道莫臥兒帝國有沒有什麼瘟疫?不過,即便是水土不服,那也足夠他們丟掉半條命,幾個大臣立時都緊張的等着康熙的反應。

聽聞胤禎這突如其來的提議,康熙也是微微一怔,略一回味,又覺的甚爲有理,讓大臣去莫臥兒帝國看看也不是壞事,至少能增加他們的危機感,讓他們開闊眼界,瞅了胤禎一眼,他不由暗笑,老十四早就準備在莫臥兒帝國捕奴,是不是也準備在莫臥兒帝國建個國中之國?

稍稍沉吟,他才掃了衆人一眼,說道:“此議甚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史爲鑑,又怎及親身提驗發生在身邊的鮮活例子?朕看,不僅是莫臥兒帝國,歐洲諸國,也可以去看看,不過,年逾四旬者還是免了,從年輕官員中選拔人前往。”

說完,他又瞅向胤禎,道:“居安思危,乃老生常談,你這番話可謂是老成謀國之良言,看的透徹,慮的長遠,實乃發人深思。這些年來,大清亦是自顧不暇,確實忽略了來自歐洲諸國的威脅,如今,天下承平,民豐物埠,是該從大局入手,爲大清萬世基業,爲後世子孫打下良好堅實的根基。”

聽的康熙這番話,一衆大臣皆是心知肚明,康熙這是在明確的表態要出兵歐洲了,支持的自然是暗暗欣喜,反對的則暗自懊惱,最高興的自然是胤禎了,此時出兵歐洲,自然能將歐洲攪的混亂不堪,讓歐洲各國陷在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爲海軍發展爭取時間,爲搶佔美洲減少障礙。

康熙沉吟了片刻,卻又問道:“歐洲的黑死病、香料是怎麼回事?”

“回皇阿瑪。”胤禎從容說道:“歐洲在三百年前,確實是瘟疫肆虐,因黑死病、流感而死者幾近三千萬人,因誤傳不洗澡可以防止黑死病,歐洲貴族便因此而拒絕洗澡,並以不洗澡爲榮,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四,如今已經七十餘歲,至今仍然只洗了幾次澡。

亦正是因爲此原因,歐洲的香料需求大增,從而刺激了歐洲各國開拓新航線,到海外尋找香料,荷蘭盤踞南洋爪哇,最初便是衝着南洋的香料羣島而來。

如今的歐洲雖然仍不流行洗澡,但黑死病卻已經滅絕,發兵歐洲並無染上瘟疫的可能,如仍是瘟疫肆虐,歐洲各國又豈能維持長期持久的戰爭?”

略一停頓,他又接着道:“至於至歐洲的航線,更不須擔憂,西班牙俘虜自會願意帶我們前往歐洲。”

康熙微微點了點頭,不滿的掃了馬齊、蕭永藻、王掞三人一眼,不知從哪裡聽來一鱗半爪,便來危言聳聽,朝廷軍國大事,竟然如此輕率,傳聞出去,朝廷的臉面都給丟盡了。

馬齊、蕭永藻、王掞三人聽得胤禎說的頭頭是道,就已經大覺不妙,康熙這一眼掃來,三人登時便如芒在背,哪裡還坐的住,立時就跪了下來,蕭永藻叩首說道:“奴才惶恐,傳教士詞不達意,又無翻譯,奴才斷章取義,險些誤了軍國大事,還祈皇上責罰。”

康熙想想亦覺釋然,很多傳教士確實詞不達意,漢語複雜,一詞多義,便是久居京城的傳教士也沒幾個能說流利的漢語,能準確表達者確實寥寥無幾,翻譯更是休提,微微沉吟,他才道:“三人各罰俸半年,下不爲例。”

一見這情形,胤禎馬上跪了下來,八哥既然已經放手了,這種順水人情,卻是不妨做一做的,他叩首道:“皇阿瑪,三位大臣雖有斷章取義之嫌,卻是一心爲國,水土不服這點,兒臣之前並未料想到,亦算是拾遺補缺,還祈皇阿瑪從輕責罰。”

這話一出,馬齊、蕭永藻、王掞三人固然詫異,李光地、張鵬翮、殷特布幾人也是微微一怔,十四爺可不會濫做好人的,何以爲三人求情?這些都是人精,一下就想到可能與八黨全面合流了。

康熙頗覺意外的瞥了胤禎一眼,亦是一想便知,微一沉吟,便道:“既是皇十四子爲爾等求情,罰俸一月吧。”

誰也不缺這幾個俸祿,不過這人情卻的欠下,三人心裡頗爲鬱悶,趕緊的謝恩。

康熙馬上就乘熱打鐵,一錘定音,沉吟着道:“既然各位都無意見,出兵歐洲一事,就定下來了。”

胤禎接着補上一錘,馬上就跪奏道:“皇阿瑪高瞻遠矚,防患於未然,實乃大清之福,大清皇家海軍遠征歐洲,實乃亙古未見之壯舉,其意義遠勝鄭和下西洋。”

李光地雖然惜言如金,但這種情形下,反應卻是飛快,立刻就接着道:“皇上聖慮深遠,高屋建瓴,揮灑之見便奠定了大清萬世基業,遠征歐洲實乃一舉數得,不僅削弱了歐洲各國實力,亦爲海軍發展贏得了時間,而且牽制了歐洲各國的兵力,爲海外分封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爲歐洲貿易打下了基礎。”

其他幾位大臣就鬱悶了,你兩個把好話都說完了,我們說什麼?一個個只得搜索枯腸想稱頌之詞,康熙已是開口說道:“出兵歐洲計議已定,出兵美洲,各位有何看法?”

出兵美洲直接關係到海外分封,幾位上書房大臣誰敢反對?一聽這話,皆是默然不語,沉吟半晌,嵩祝才道:“出兵美洲,奴才倒無意見,只是擔憂兵力、戰艦、後勤等,是否能夠支持同時徵歐洲和美洲?”

這問題自然是衝着胤禎來的,他微微一頓,便說道:“考慮到海洋上季風的因素,出兵歐洲、美洲都須等到下半年才能成行,出兵歐洲,原定是三萬,再三考慮合計,二萬便已足夠,配備了新式火槍火炮的海軍,二萬足以後抗衡歐洲的五萬強軍。出兵美洲,有一萬海軍,再加上分封宗親勳貴的私人兵馬,完全足夠。

至於戰艦,在下半年出兵之時,足有百艘大小戰艦,三桅的大型武裝商船,亦有四十艘,足以運送七萬兵馬及補給,綽綽有餘,即便不夠,還可在沿海徵集,船及後勤補給完全沒有問題。”

第582章 倉鼠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582章 倉鼠第321章 善後第569章 大旱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528章 不賣帳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559章 年號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360章 分田地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370章 嚴打?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592章 收兵權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354章 羣封第212章 不甘心第79章 食色性也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630章 無意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321章 善後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620章 下血本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559章 年號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360章 分田地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337章 撂挑子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17都是聰明人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11章 工人?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582章 倉鼠第605章 後宮第515章 跋扈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197章 替罪羊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4章 帝王心術第337章 撂挑子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623章 晉封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571章 試探第180章 朝會(一)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623章 晉封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18章 發行銀票第729章 去熱河第199章 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