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康熙心思

將密報遞給李德全,康熙揹着手又開始緩緩的踱着,老十四是以陽謀爲主,喜歡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這一點,他是十分欣賞的,只是這海外分封,茲事體大,老十四卻毫無徵兆的公然拋出,以獲取皇族宗親、勳貴大臣的支持,可謂是膽大包天,他這究竟是權宜之計?還是長遠考慮?

分封之害,康熙可謂是深受其苦,一個三藩之亂,波及十餘省,持續了八年之久,差點斷送了大清的天下,想不到,才事隔三十年,老十四居然又公然提出一個海外分封,不用想,他也清楚,海外分封對皇族宗親、勳貴大臣的吸引力有多大。

大清雖是封爵,但吸取了歷朝歷代的經驗,所有爵位都不賜予封地,實際上,滿京城的王爺都是空筒子王爺,與前明的王爺根本就沒可比性,即便封地是在海外,絕大多數的皇族宗親、勳貴大臣也會趨之若騖。

海軍究竟能夠打多遠?也如西洋的戰艦一般遠征四萬裡?那就不是分封,而是流放了!老十四這是給他們畫餅充飢!僅是南洋那彈丸之地,又能分封幾個宗親?

不過,大呂宋島土地的低價出售,卻着實是步好棋,臺灣的開發如今都還遠遠不夠,若是正常開發呂宋島,朝廷十年也未必能受益,這一賣,反倒是立杆見影。而且,呂宋島熱賣,還能帶動臺灣的開發,於朝廷而言,是一舉兩得。

康熙一邊漫步,一邊梳理着思緒,南洋目前還有荷蘭和英國的勢力,這兩國都是西洋的海上強國,短時間內,海軍只怕很難完全佔據南洋各島,也不知南洋艦隊與荷蘭、英國的衝突有多大?會不會引起戰端?對西班牙的宣戰纔開始,再惹上荷蘭和英國,可就豎敵太多,即便是船堅炮利,也難以招架,此事要訓誡。

海外分封關係到所有皇族宗親、勳貴大臣的切身利益,不能明着拒絕,否則人心盡向着老十四了,唯有加以引導,海外數萬裡之遙的領地,想必也沒幾人會要,至於老十四提到的南洋那兩個島嶼的分封,既是無法反對,不妨索性推給老十四,不過一省之地,僧多粥少,看他如何應付再說?

對於老十四整合八黨,企圖一黨獨大,倒是隻需給老八一點甜頭一點希望,就足以分化瓦解,不過,老十四與老八之間不清不楚,終歸是不能完全放心,還得再扶持一個出來,老三就是做學問的,一直不聲不響,最近才露出猙獰的老四,或許是個不錯的人選,三黨鼎立,這局面就容易控制多了。

立太子的事,緩個兩三年再說,現在身體康健,倒不急於一時,最主要的是本朝制度與歷朝不同,立太子實是弊大於利,這制度得想個法子在自己手裡解決掉,形成定例,否則,每代都如此爭儲,大清必將元氣大傷,應景的時候就是大禍。

海軍,也確實該建軍了,建軍之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收回對海軍的掌控權,當年,一時的疏忽,允准海軍在初具規模才交還朝廷,卻沒料想到,老十四膽大包天,拿着雞毛當令箭,不過憑藉着二十餘艘小戰艦,又是繳獲了西班牙艦隊,又是打南洋,現在又冒出個海外分封,得及早成立海軍部,把老十四架空,看他怎麼蹦達?

想到這裡,康熙停下了腳步,架空老十四?南洋艦隊現在由兩名漢員統領,不僅在南洋未歸,而且還與荷蘭、英國交上了手,看這架勢,短時間根本就不會回來,這難道是老十四刻意爲之?

康熙越想越覺的有理,唯有如此,才能解釋老十四爲何獨派兩名漢員率艦隊下南洋,這劉知生和林衛二人肯定是老十四的死黨,而且了無牽掛,絕對忠心,真若如此,這與荷蘭、英國交戰,怕也是老十四刻意吩咐的,同時豎敵西洋三大海上強國,這海軍能離的開老十四?

好手段!連養賊自重都用上了,若是不敵西洋三國,老十四就是大清的罪人!康熙又邁動了腳步,不過,從老十四一貫的行事風格來看,不象是爲了一己之私,而置國家、朝廷與險境的人,看來,他是有相當的把握,這西洋諸國之間的關係,看是必須得好好琢磨一番了。

既然不能剝奪老十四對海軍的掌控,這事情可就有些棘手,老十四現在就已是尾大不掉之勢,整合老八一黨、放出海外分封,都是爲立太子做準備,而自己卻是不想立太子,這矛盾如何解決?

真等解決了西洋外患,海軍將膨脹到什麼程度?屆時,又如何壓制老十四?便是不想立太子亦會迫不得已!

想到這裡,康熙不由一陣鬱悶,李德全此時卻跟上前來哈着腰道:“皇上,天色已晚,皇上不知不覺已走了老遠的路,可要叫御攆?”

康熙這才覺察到,天色已經昏暗,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康熙御駕已至通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天子回京,百官按例要郊迎,胤禎不是坐纛兒的皇子,這些事倒不用他去費神,不過,海外分封的消息傳了出去,他心裡甚是無底,這事兒雖說已是先斬後奏的局面,可還得跟康熙溝通一番。

海外分封確是胤禎在勸降太子後,突然冒出來的一個想法,深思熟慮之後,他發現,海外分封不僅可以爭取人心,也可以作爲海外擴張的一個模式,讓那些諸侯去替大清開疆拓土,這速度比海軍可能還要快上無數倍。

略微思忖,胤禎便連聲吩咐備馬,達春聞聽,立忙上前請示道:“還請主子示下,所往何處?”

“通州!”胤禎簡單說道:“護衛不用多,二十騎足夠。”

這早晚去通州?達春不由遲疑着道:“回主子,通州距京城四十里,這時辰,便是一人雙騎,快馬趕到通州,也要天黑。”

“那就一人雙騎。”胤禎沉聲道:“叫他們備上火把。”

待得五阿哥、九阿哥譴人來請胤禎相商迎駕事宜,胤禎早已帶着人馬出了阜成門,聞報老十四已經快馬趕往通州,老九不由微微一笑,海外分封的事,現在京城人盡皆知,老十四此番先斬後奏,不知道康熙會如何發作他?

天已黑盡,胤禎一行才趕到通州,探知康熙駐陛北城的西海子,立時就趕過去遞牌子求見。

康熙剛剛從外面回來,洗漱之後,正欲批閱奏摺,聞報十四阿哥胤禎在外求見,不由微楞了一下,方纔問道:“他帶了多少人馬?”

“僅二十騎。”李德全立刻躬身回道,心裡卻是打鼓,康熙是什麼意思?

“讓他進來。”康熙面無表情的道:“再添幾盞燈。”

胤禎來的很快,進屋請安見禮之後,便老老實實的跪着,康熙瞅了他一眼,道:“賜座、賞茶。”

“謝皇阿瑪。”胤禎心頭一鬆,看來康熙並不是十分惱怒。

李德全早就發覺情形並非自己想象的那樣,奉上茶便悄無聲息的溜了出去,在外面小心的候着,心裡卻是百思不得其解,十四爺此番雖然辦砸了天津軍演、獻俘,可是救駕有功,又有平亂之功,康熙怎得隱隱有疑十四爺造反的味道?還真是天心難測!

屋內,待胤禎坐定,康熙便開口問道:“你是如何勸得太子率七千人馬投降的?”

胤禎沒料到康熙一開口竟然是問的此事,稍一沉吟,便道:“回皇阿瑪,兒臣允諾太子帶兵去澳洲開疆拓土。”

“澳洲?”康熙從未聽說過這地名,不由探詢的望向胤禎。

“回皇阿瑪。”胤禎咬牙說道:“在南洋附近已經發現一處地方,雖然現在還不能肯定有多大,但決對不會是島嶼。”

新大陸!康熙心裡一跳,果真發現了新大陸!他頗爲急切的問道:“距離南洋有多遠?”

“不遠,距離噶羅巴不過六日的路程。”胤禎謹慎的回道。

康熙默想了下,才試探着道:“自廣州到噶羅巴要十日左右吧?”

“十日足夠到達噶羅巴。”胤禎肯定的說道。

如此說來,便是自天津乘船一個月時間就可以到達澳洲!不算遠,跑趟西北還要幾個月呢,康熙立時就來興趣,含笑問道:“可知道陸地上的具體情況,土地氣候等等。”

“陸地上的情況,目前並不清楚,不過該大陸地處海洋中心,又臨近南洋,想來不會差。”胤禎隱約記的澳洲有大牧場,有沙漠,更有令人眼紅的大金礦,不過,此時卻是不敢說出來,康熙一聽有沙漠,怕是立刻就會失去興趣。

康熙微微頜首,南洋一帶氣候適宜、雨水充足,這澳洲既與南洋相距不遠,確實不應該差,只是不知道這塊大陸會有多大?想了想,他才問道:“有沒有發現澳洲人?”

胤禎知道他問的是有沒有國家,當下便從容回道:“回皇阿瑪,有發現澳洲人,皆與南洋土著一樣,仍處於未開化狀態。”

!~--內容結束~--

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588章 試探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222章 放貸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469章 意外後記一算是續集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63章 放縱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713章 倭奴第363章 打秋風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612章 爭執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62章 狠師爺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492章 徵日(一)第162章 胤禩反擊第660章 對比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90章 兄弟同心後記三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526章 理關係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578章 蠲免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567章 不解第362章 什麼香?第14章 調教舉子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722章 解惑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115章 施世驃第219章 打狗港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431章 唱白臉第571章 試探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324章 攻心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37章 滿漢之爭?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273章 利誘李光地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506章 捷報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127章 不賣帳第717 章 女工第164章 方苞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57章 戰功封爵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72章 君心難測第317章 破城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61章 十四覲見後記三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43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