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摘桃子

張廷玉聽完,不由感慨不已,這邸報亦是經常看,咋就想不到還能夠有這種作用?朝廷的宣傳工具!難怪十四爺如此受寵,果然是與衆不同,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解決了一大難題。

康熙聽的也是連連頜首,這法子簡單,不新奇,但絕對有效,相較於文字獄,不啻於天壤之別,老十四果然是沒讓他失望,這兩個法子,一個是杜絕了逆文案的源頭,一個是爲朝廷開闢了一個宣傳的窗口,實在是妙,如此雙管其下,何愁文風不正,輿論不清?

稍稍思忖,康熙才道:“此法甚好,江南的刻書、印書業獨步全國,這由地方官員集中管理印刷作坊的辦法就先在江南試行,邸報整改,你也先抓起來,此事於朝廷乃是急務,你得抓緊時間整改。”說完之後,他眉頭一蹙,似是自語,又似在問胤禎,“《南山集》一書,該如何處理?”

“兒臣尊旨。”胤禎躬身領旨後,起身又纔回道:“《南山集》一案,皇阿瑪既然已經下旨,定爲大逆,那就讓《南山集》成爲大清最後一本禁書吧。”

“好!好一個大清最後一本禁書。”康熙暢快的笑道,“朕允准了。”

見康熙開了笑顏,胤禎亦大爲輕鬆,又奉承道:‘謝皇阿瑪,兒臣爭取在數天內就推出第一份整改後的邸報,第一篇文章就以’大清最後一本禁書‘爲題,將皇阿瑪的恩德推之四海,澤被九州。第二篇就考證朱三太子其人,以正視聽。”

“如此甚好。”康熙微笑着點了點頭,“《南山集》一案,原是刑部尚書齊世武負責,現已被革職,你既然如此關心,此案就由你接手吧,此案牽連甚廣,不少官員亦被捲入其中,你仔細甄別一下,能用則用,不堪用的就藉此撤換掉。”

胤禎聞言不由大喜,康熙這是暗示他,借這機會收人,他心裡不由一熱,終於等到這天了,他當時急急忙忙的打出了十四黨的旗號,卻苦於根基太淺,再加上太子.黨和八黨的存在,根本就無法大批招攬有才能有操守有實權的大員,所謂的十四黨,完全就是個空架子。

因此,胤禎才決定乾脆撒手不管,康熙一旦滅掉太子黨,若是繼續打擊八黨,他這個空架子十四黨也沒什麼好擔憂的,若是康熙不打擊八黨,就自然要扶持十四黨對抗八黨,現在看來,這寶果然是壓對了,康熙開始要壯大十四黨了。

難怪《南山集》一案牽連如此多的官員下獄,康熙都不聞不問,原來是在爲他的十四黨儲備人才,可真是煞費苦心,胤禎忙跪下道:“兒臣謝皇阿瑪隆恩,其他人員,兒臣皆可自主,主犯戴名世,兒臣不敢自專,戴名世已年過花甲,經此一案,亦是名揚天下,雖則性情怪癖,然才學尚可,兒臣想讓他參與邸報撰文,物盡其才,祈求皇阿瑪允准。”

康熙一轉念便明白了胤禎的用意,會寫文章的多了,豈缺戴名世一個,老十四這是不想他留下壞名聲,倒是難爲他的一份孝心,稍想了下,他才道:“《南山集》一案乃是朕欽定的大逆案,戴名世其人,剛直,迂腐,然才學尚算不錯,緩一緩吧,朕找個機會赦免他。”

“皇阿瑪寬厚仁愛,乃是天下之福,兒臣替天下百姓、士紳叩謝皇阿瑪天高地厚之恩。”胤禎得遂心願,毫不吝嗇的奉承道。

張廷玉在後面只看的目瞪口呆,《南山集》大逆案,鬧得轟轟烈烈,牽連了無數的官員和士林中人,就連他也差點被捲進去,十四爺竟然幾句話就解開了康熙的心結,一場彌天大禍就此消弭於無形,連戴名世都不用死了?

解決了《南山集》一案,康熙也是大爲輕鬆,這起案子困擾了他很久,現在能有兩全其美的法子解決,他自然愉悅輕鬆不少,呷了口茶,他才含笑說道:“江南科考案會審,你一直參與其中,詳細說說案情。”

一看康熙要聽案情,胤禎忙說道:“皇阿瑪,你難得好心情,兒臣懇請過幾日再奏。”

“恩,有這份孝心,朕就知足了。”康熙說着斂去了臉上的笑容,肅然說道:“身爲一國之君,豈能只聽喜聞樂見之事?豈不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兒臣慚愧,謹記皇阿瑪教誨。”胤禎欠聲道:“回皇阿瑪,江南科考一案的會審起於對舞弊生員的複試……。至兒臣動身之前,案情已經大白,一應涉案官員盡皆供認不諱,副主考趙晉受賄銀十五萬兩,十二房房官及其他九名考官卷入其中,前任安徽巡撫葉九思,現任安徽藩司馬逸姿、督糧道臺李玉堂、寧國知府陶衛盡皆捲入,兩江總督噶禮,安徽巡撫樑世勳二人乃幕後主使,坐收賄銀三十餘萬兩。

儘管已有心理準備,康熙聽完仍然是吃驚不小,一衆考官全部都是從安徽、江蘇兩省各府、縣地方官員中抽調的,這一下就捲進去二十多人,着實令他頭痛,雖然候補的官員不少,江南更是肥缺,可換一茬官員,難道就能保證他們不貪?

江南是國家的財賦重地,不熟悉政務的筆貼式,各部的小吏、捐納的官員,康熙不敢讓他們去江南,可一時之間去哪裡抽調那麼多熟悉政務的官員?

康熙一陣煩心,瞅了胤禎一眼,道:“你一路趕的急,先跪安吧,明日參與早朝。”

胤禎還未出宮,京城已是傳遍了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禎一回京就被康熙罰跪在景運門的消息,一衆官員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十四爺在揚州的事觸怒了康熙。自然是有人興災樂禍,也有人爲他擔心。

一些嗅覺靈敏的官員則預感到京城怕是又有一場大變,八黨與太子黨火拼了兩個月,八黨雖然是完勝,損失卻也不小,十四爺於這節骨眼上回京,怕是沒那麼簡單,十四黨雖然人少,勢力弱,卻也是公然亮出旗號的,而且十四爺怎麼看,也不象個善茬。

八阿哥胤禩三兄弟出宮後直接就聚到了廉貝勒府,一進書房,老九胤禟就道:“八哥,老十四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我咋就猜不透呢?”

胤禩搖了搖頭,“我一路上也沒琢磨出來。”

“有什麼好琢磨的?不就是想爭太子位嘛。”胤誐不以爲意的道,“現在太子黨算完了,十四就那麼幾個人,他能蹦個什麼勁?”

胤禟忍不住對他翻了個白眼,“別瞎說,老十四會做那麼無聊的事?”

胤禩聞言,心中一動,稍一思忖,神情立時凝重起來,胤禟見了心裡一驚,急切的問道:“八哥,可是琢磨透了十四的用意?”

“九弟說的對,十四弟向來深謀遠慮,豈會做無聊的事。”胤禩聲音低沉的說道:“十四弟應該在年初就看透了這局勢,這才匆匆自立了一個空筒子的十四黨,現在可正是他收人的好時機。”

“老十四回京是來摘桃子的?”十阿哥胤誐登時就瞪圓了眼睛,恨恨的罵道,“這個吃裡扒外的東西,這麼多年咋就沒看出來吶?”

胤禟聞言,卻是半晌作聲不得,經胤禩這一點破,以前想不明白的東西一下全都迎刃而解,他越想越心驚,老十四實在是太怕人了,他究竟是憑什麼判斷到今天這局面的?難道是皇阿瑪早就屬意他?否則怎麼解釋?

見老八、老九皆不作聲,胤誐頗爲不解,“八哥、九哥,有什麼怕的,太子一黨我們都能鬥倒,老十四算什麼?”

老九胤禟強笑道:“八哥,或許我們是想多了,先看看再說吧。”

胤禩點了點頭,沉穩的說道:“這幾天就可以看出風向了,到時候再商議,天時也不早了,你倆先回吧,八哥有點乏,偷個懶,就不送你們了。”

待兩人走後,胤禩軟軟的靠着椅背,失神的望着藻頂,白析的臉龐上滿是失落,根本用不着再觀望,康熙此時把老十四招回京,不是摘桃子,還能幹啥?沒想到鬥倒了太子,又冒出一個老十四,看來即便是再得人心,再能幹,康熙也沒把位子傳給自己的意思。

正自思忖,老九胤禟卻去而復返,胤禩立起身子,頗爲奇怪的道:“怎麼又回來了?”

胤禟苦笑道:“我心裡悶,找八哥聊聊,八哥,我們難道真的就沒希望了?”

“未必。”在胤禟面前,胤禩卻不想流露出自己軟弱的一面,他打起精神道:“天心難測,在沒水落石出之前,一切都還有希望。我剛剛仔細想了想,皇阿瑪是不可能允許出現我們一黨獨大的情形,這不利於他掌控朝局,亦有可能危及他的安危,如此,皇阿瑪豈能安心?所以扶持十四黨抗衡我們很正常。”

“八哥……。”胤禟猶豫了下才道:“以十四弟的財力,眼光,手段,再加上皇阿瑪的扶持,我們是他的對手嗎?”

(未完待續)

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307章 朝陽門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590章 徹查第86章 衣冠禽獸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459章 千叟宴第43章 危機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650章 醞釀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115章 施世驃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84章 回京第599章 使團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202章 李衛第130章 刺殺下第539章 誤猜第190章 老十三第52章 好色貪婪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581章 返京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205章 糾結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588章 試探第660章 對比第683章 晉和盛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644章 暢春園第516章 小議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233章 掃盲第683章 晉和盛第54章 帝王心術第86章 衣冠禽獸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558章 傳位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693 章 炒房地產後記三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28章 恂貝勒第556章 心結第54章 帝王心術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675章 下馬威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26 提點老八第532章 托兒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77章 勸輸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193章 老十的主意第599章 使團第6章 都是精英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60章 下馬威第581章 返京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717 章 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