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

康熙剛放下筆,就聽的李德全說道:“皇上,戶部侍郎施世綸在外遞牌子覲見。”

熙稍顯意外,隨即便反應過來,施世綸月前去山東查看高產農作物的收成情況,當下便道,“傳他進來。”

施世綸是靖海侯施琅之子,小時多病,長大後其貌不揚,其實是很醜,但卻是十足的清官,而且才幹出衆,康熙曾笑賜他‘施不全’,很得康熙賞識。

施世綸進來請安見禮之後,便跪奏道:“微臣恭賀皇上,恂王爺倡議推廣的玉米、番薯、馬鈴薯,今夏在北方各省試種,各縣收成已呈報上來,二成地方高產,其它各地略略持平,不如意者寥寥無幾。”

康熙一生熟知農務,一聽之下,亦是大爲欣喜,頭一年播種能有這個收成,可是很了不起的,他含笑問道:“高產情形如何?”

“回皇上,馬鈴薯種的少,加之味道不錯,百姓吃的多,統計不詳,但各地皆是呈報高產,玉米的情形,微臣多方視察,畝產高者幾近二石,番薯高者更是達到五石。”

康熙聞言不由一驚,“統計無誤?”他歷來只關注稻、麥、豆等主要農作物,江南稻穀畝產亦不過二石餘,而麥的產量更低,只在一石左右,豆類則更低,現在驚聞番薯產量高達五石,自然是極爲驚鄂。

施世綸沉穩的回道,“回皇上,此乃微臣親眼所見。”

“好熙欣喜的點頭道:“人丁滋生日盛,所產卻無寸進,今有此高產雜糧,朕亦無憂,自明年起,着北方各省逐步擴大種植面積。”

“微臣尊旨。”施世綸叩了個頭,起身又道:“皇上,此三種作物雖然喜人,但百姓種植經驗卻是稍嫌不足,微臣懇請在京建立農學院,培育農學人才,以便大力推廣。”

康熙微微沉『吟』,便含笑道:“朕原本是打算看看江寧農學院的成效,現在看來,不用等了,朕允你所請,這事就由你來承辦。”

科舉考試屬禮部掌管,經康熙御批的左必蕃奏摺很快就轉到了禮部,江南鄉試的動靜鬧的這麼大,禮部一衆官員早有聽聞,且朝廷歷來對鄉試、會試極爲看重,對科場舞弊案處置尤爲嚴厲,一接到轉來的奏摺,禮部滿、漢尚書嵩祝、王掞就緊急召集一衆大員進行商議。

十月十五,逢五大朝。

例行跪拜之後,禮部滿尚書嵩祝就出列奏道:“啓奏皇上,江南科場一案,禮部議覆,應行文江蘇督撫將舉人吳泌等解京,到日,請旨複試。如果文墨不通即將視情弊嚴審究擬。”

康熙略微沉『吟』,便開口說道:“此議不妥,江南科場一案,在江南反響甚巨,一來一往,徒費時日,此案不宜拖之太久,宜在江南就地會審,方能大快人心,以平民憤。”

稍稍停頓之後,他才接着道:“此案着張鵬翮會同江南、江西總督噶禮,江蘇省巡撫張伯行、安徽巡撫樑世勳,在揚州地方徹底詳察,嚴加審明具奏。江南主考左必藩、副主考趙晉俱着解任,發往揚州質審。”

聽聞又是派自己前往江南審案,張鵬翮不由暗自腹誹,卻不得不上前領旨謝恩。

一俟張鵬翮起身,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便出列奏道:“啓奏皇上,翰林院編修戴名世,妄竊文名,恃才放『蕩』,中舉前爲諸生時,私刻文集,其中多有是非顛倒,狂悖不經之言論。如今其身沐皇恩,入於朝臣之列,尚不追悔前非,焚削書板,實在罪該萬死,似此狂誕之徒,豈容濫側清華?微臣懇請皇上下旨嚴加議處,藉以儆戒此等狂妄不謹之徒。”

戴名世,字田有,安徽桐城人,尤善古文辭,在京城和江南士林間聲名作著,曾任正蘭旗教習,更是康熙四十八年殿試榜眼,現任翰林院編修。康熙對其亦印象深刻,聞奏不由微微一怔。

康熙素來最爲重視大清得位正統,對此可謂是不遺餘力,但對戴名世印象尚好,加之江南科考案初發,亦不願節外生枝,便蹙眉問道:“所刻何書?有何違禁之處?”

趙申喬雖然『性』情古板,卻是心思靈動,善於揣摩康熙的心思,一聽此問,便揣摩到康熙隱有不欲追究之意,他心裡很明白,若是這次康熙不予理會,以後便再不能以此書攻訐戴名世,他知道康熙最在乎的是什麼,當下就躬身奏道:“回皇上,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偶抄》一書,有爲前明餘孽正名之嫌。”

爲前明餘孽正名?南明小朝廷?康熙聞言臉『色』便陰沉下來,南明是正統,那大清是什麼?稍稍沉『吟』,他便道:“着刑部嚴加覈查,具實奏報。”

自康熙初年莊廷瓏《明史》案之後,朝廷一直沒有大興文字獄,其間一些‘逆書案’,雖然處理甚嚴,卻極少大肆牽連,滿朝文武大臣對這種逆書案都是興趣缺缺,反應冷淡,誰也不會料到,這起案子將會成爲震驚朝野的巨案,唯有皇太子胤礽心裡暗笑。

刑部尚書齊世武早得太子胤礽的交待,當天就將戴名世緝拿歸案,動用大刑,戴名世一介書生,又是年近花甲,豈受得住刑部的嚴刑拷問,當下就一五一十交待了《南山集偶抄》成書、刻印、的詳細情況,汪灝、方苞、方正玉、朱書、王源等人爲書親筆作序的重點更無一絲遺漏。

齊世武卻並不就此罷手,又緩緩引導,戴名世又供出《南山集偶抄》中很多資料是來自方孝標所著的《黔南紀聞》,同時,《南山集偶抄》的附篇《孑遺錄》也供了出來。

次日,齊世武就遞牌子覲見,康熙在養心殿召見了齊世武,一俟他禮畢,康熙就開口問道:“戴名世《南山集偶抄》違禁可是屬實?”

齊世武恭謹的回道:“回皇上,《南山集偶抄》實屬大逆,沿襲前明年號不說,其中還公然稱南明餘孽爲‘尚’。”

康熙聽到這句就惱怒異常,“尚”這個字是不能『亂』用的,只能被用來稱謂皇帝,這個戴名世竟公然稱南明的餘孽是皇帝,在他眼裡,朕是什麼?

齊世武卻是接着道,“不僅如此,《南山集偶抄》更是影『射』世祖爺當年處理僞朱三太子一事,而且此書很多事實皆是來自方孝標所著的《黔南紀聞》。

方孝標系桂林方氏一族。其祖上可追溯至明初的方孝孺,方氏一族,族巨裔繁,而且屢世官宦,與明朝依附至深,方孝標本人與‘三藩之『亂』’、僞朱三太子案都有牽連,他曾爲吳逆僞學士,吳三桂之叛,系伊從中慫恿,僞朱三太子一案,亦有其名。”

齊世武說完,便躬身將早已標記好的《南山集偶抄》呈上,康熙仔細的看過一遍之後,

不覺有點發楞,原本以爲是一起簡單的逆書案,豈料背後竟然牽扯如此之大。僞朱三太子案終康熙一朝是層出不窮,屢滅屢現,可謂是陰魂不散。

而其根源便是自於滿清初入中原之時,當年李自成率軍入北京,『逼』死了前明的崇禎帝,隨後,滿清才揮師入關,初入中原時,爲了贏得民心,也爲了安撫縉紳階層,滿清打出的政治旗號就是‘平『亂』’,打着爲前明覆仇的旗號進軍中原。

這個策略在開始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不僅穩定了民心,也博取了廣大的士族、地主、縉紳階層的支持,不過,打到了江南,這一策略的後遺症就顯出來了。

滿清軍隊圍剿了南明在南京建立的小朝廷,抓住了崇禎皇帝的兒子——被立爲太子的朱慈烺,即所謂的朱三太子。殺則有悖於前面的宣傳旗號,不殺則後患無窮,最後,順治帝藉口朱慈烺並非本人,而系僞冒太子,將他殺死,不想卻就此給康熙留下了無窮的後患,各種僞朱三太子案層出不窮。

戴名世的《南山集偶抄》現在又將這段掩埋了六十餘年之久的歷史翻了出來,康熙不由惱羞成怒,更何況背後又扯出一個方孝標和《黔南紀聞》,還有方氏一族,默然半晌,康熙才冷冷的道:“定爲大逆,徹查。”

大逆是指危害君父、宗廟、宮闕等行爲,是十惡大罪之一,而且僅排在謀反罪後面,是很嚴重的罪名。聽到康熙把此案定爲大逆,而且命徹查,齊世武心裡大喜,這一下倒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大肆折騰一番了,他忙穩重的叩頭回道:“奴才尊旨。”

戴名世《南山集偶抄》逆書案被康熙定爲大逆案,而且下令徹查的消息都立便傳了出去。整個京城官場、儒林都爲之驚鄂,朝廷已經四十年沒有大興文字獄了,難道《南山集》一案又將重演康熙初年莊廷瓏《明史》案的那一幕?

整個京城立時間就『亂』成了一團,刑部大堂差票頻出,快馬緹騎及一衆差役四出緝拿抓捕有關涉案人員,滿城官員、士子人心惶惶,紛紛四處打探具體的情形。

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717 章 女工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492章 徵日(一)第268章 肥水不落到外人田第571章 試探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496章 徵日(五)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78章 投桃報李第596章 平衡第363章 打秋風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195章 毒師爺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0章 各方反應第729章 去熱河弟111章旁觀者清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181章 朝會(二)第451章 **老五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722章 解惑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660章 對比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589章 動手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526章 理關係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394章 黃帶子第609章 割地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19章 打狗港第588章 試探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710章 揉搓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506章 捷報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422章 家務事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49章 白送?第55章 國家名器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713章 倭奴第588章 試探第313章 合流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322章 強勢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19 忽悠康熙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451章 **老五第98章 白費勁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251章 亂了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446章 叩關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493章 徵日(二)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714章 大局第459章 千叟宴第277章 僱傭軍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74章 海軍招兵